对联声律【叶玉佩】
个人日记
对联初级简明教材第二讲(对联声律)
第二讲 对联声律
——————————————————
本讲内容:
1、古今“四声”和“平仄”
2、“标准节奏”联句的声律(节奏、两两交替、“135不论,246分明”、孤平禁忌、三平尾禁忌;重点:5言两种平仄格式)
3、1-3言和8言以上联句的声律
4、“非标准节奏”联句的声律
5、复句联声律
——————————————————
声律——诗、赋、联等文体的声韵规则。
格律诗词要求押韵,部分现代诗也押韵,赋不要求押韵,对联也不要求押韵。
******************************
第一节 古今“四声”和“平仄”
******************************
一、古四声
古代汉语将汉字分为“平、上、去、入”四个声调。较为通行的标准是《平水韵部》。在《平水韵部》中,所有的汉字被分为:上平、下平、上声、去声、入声。其中,上平和下平在诗词对联中称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称为“仄声”。
二、今四声
现代汉语将汉字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也称“1、2、3、4声”),即,1、2声为平,3、4声为仄。
三、古四声与今四声的对应关系
古声 - 今声
--------------------------
上平 - 阴平、阳平
下平 - 阴平、阳平
上声 - 上声(极少数除外)
去声 - 去声(极少数除外)
入声 - 分别并入今声的上声、去声、平声中
从这个对应关系可以看出,差别最大的是古四声中的入声,其中最关键的又是归入今四声平声中的那部分字,因为这些字从古代的仄声变成了今天的平声。下面是“古仄(入声)转今平”的常用字列表:
B:八捌拔白薄雹逼别勃渤脖舶伯魄(落魄)柏(柏林)泊博搏拨剥箔瘪鳖憋蹩铂
C:擦插察拆吃出戳撮
D:答搭达得德滴迪的度独读狄涤敌笛跌谍蝶碟迭叠督毒笃犊渎椟咄铎夺掇(揣度)
E:额
F:发罚乏伐筏阀佛缚(缚药)服伏弗拂福幅袱蝠
G:割胳格阁搁疙鸽革隔刮郭国咯骼膈嗝聒蝈
H:哈喝合盒涸核黑忽惚滑猾活蛤(蛤蟆)劾嘿豁
J:疾迹积激击缉绩及汲极级圾急嫉辑集给藉籍脊棘即亟夹颊截杰竭碣揭捷睫婕洁结拮接节劫掬鞠菊桔局掘崛倔撅厥獗决诀抉角(角色)觉谲爵噱攫
K:嗑瞌壳咳哭窟
L:拉邋
P:拍劈撇泼扑仆璞瀑
Q:七染漆戚掐曲缺阙
S:塞杀刹煞勺芍舌折失湿虱十拾石食蚀实什识叔孰熟塾赎淑刷说俗缩
T:踏(踏实)塌遢踢剔贴帖突凸秃托脱
W:挖屋
X:膝昔惜吸息熄媳析淅晰悉锡夕汐习席袭檄侠狭峡匣狎辖瞎挟叶(叶韵)胁协歇蝎薛学穴削Y:鸭押一壹揖约曰
Z:杂匝凿则责帻泽择贼炸(油炸)铡闸轧(轧钢)扎札摘宅翟着(着急)蛰螫折哲蜇摺辄辙只(一只)织汁直值植殖侄执职踯粥轴妯逐烛竹筑竺卓桌捉拙琢啄灼酌茁浊濯
此表可用于查询对联中的入声字。如能记住当然最好。记不住也没关系,可以这样来判别:如果在古联中看见应当用仄声字的地方却用了普通话读音为平声的字,那么这些字多半是入声字。不放心的话可以查询上表,上表中没有时可到《平水韵部》中再查。
中华国粹网汉字古、今四声平仄查询系统:
http://www.zhgc.com/pz/pz.asp
四、古今四声应用规则:一幅对联,要么用古声,要么用今声,不能在一幅对联中混用。
******************************
第二节 “标准节奏”联句的声律
******************************
一、对联的“标准”节奏及其平仄格式
先看几个例子:
4言联:
心标/日月
义贯/乾坤——22节奏
5言联:
富裕/家家/喜
和谐/户户/春——221节奏
6言联:
盛世/千秋/伟业
和谐/万里/春风——222节奏
7言联:
腾龙/快马/逢新/世
送犬/迎猪/贺大/年——2221节奏
以上例子有一个特点:除了5、7言的尾字,均以两字为一个节奏。这是汉语两字词居多的缘故。
再看以上例子的平仄格式:
心标日月:平平仄仄
义贯乾坤:仄仄平平
富裕家家喜:仄仄平平仄
和谐户户春:平平仄仄平
盛世千秋伟业:仄仄平平仄仄
和谐万里春风:平平仄仄平平
腾龙快马逢新世:平平仄仄平平仄
送犬迎猪贺大年:仄仄平平仄仄平
以上例子的平仄格式有一个明显特点:除了5、7言尾字,都是“平平、仄仄”相互交替出现,而且上下联相同位置的平则相反。从某种角度说,这就是4-7言对联的“标准”平仄格式。
“平、仄”有规律的交替简称“交替律”,上下联平仄相反简称“相反律”。
二、“135不论、246分明”
汉语两字词并非都是“平平”或“仄仄”,怎么办呢?古人“发明了”“135不论、246分明”规则。
按“135不论、246分明”规则,上述四至七言的平仄格式可表示为:
○平○仄
○仄○平——“○”表示“可平可仄”。例如:“○平○仄”可以是以下几种: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
○仄○平仄
○平○仄平——传统诗律中,1、3字不可同时为仄:“仄平仄仄平”被称为“孤平”。虽然今天多数观点已倾向于“对联不忌孤平”,但在对联赛事中最好不用此格式,除非赛事有“不忌孤平”的说明。
○仄○平○仄
○平○仄○平
○平○仄○平仄
○仄○平○仄平——第3、5字不可同时为仄,否则后五字构成上述“孤平”句式。
“135不论、246分明”可理解为“单数位不论、偶数位必论”,同时留意两点:(1)不包含五、七言尾字,尾字遵循“上仄下平”原则;(2)五、七言留意孤平!
上述平仄格式,除了孤平句式需要死记,其他格式均不需要死记,应从原理上理解。
在此规则下,“交替律”和“相反律”均指偶数位(相反律还包括五、七言尾字)。
分别举例如下:
柳丝垂岸:仄平平仄(1、3位非“标准”平仄,按“135不论”规则作了变化)
燕尾点波:仄仄仄平(3位变)
山间明月:平平平仄(3位变)
江上春风:平仄平平(1位变)
勤是摇钱树:平仄平平仄(1位变)
俭为聚宝盆:仄平仄仄平(1位变)
山水吐芳意:平仄仄平仄(1、3位变)
风云入壮图:平平仄仄平(下联“标准”句式)
水秀山青春艳:仄仄平平平仄(5位变)
月圆花好谷香:仄平平仄仄平(1、3、5位变)
官居东壁图书府:平平平仄平平仄(3位变)
家住西湖山水间:平仄平平平仄平(1、5位变)
三、病联举例:
——先看四、六言
春风催绿
江山映红(2、4同平,或曰“2、4失替”;也可以说“2位出律”,这是症结所在。)
百花齐放
九州同春(2位出律。对于四、六言,一般不说“三平尾”,因为已经犯了“失替”病)
发家切记勤俭(4、6同仄。六言2、4、6必须安排为“仄、平、仄”,故症结在2、4位出律)
富裕莫忘扶贫(2、4同仄,症结为2位出律)
劳动创出世界(今音合律,古音“出”仄声出律)
国家属于人民(4位出律)
——再看五、七言
大地迎春绿
人心向阳红(2、4同平)
万里春光暖
九州气象新(“仄平仄仄平”孤平!)
江边柳丝迎春绿(4位出律)
门上桃符映眼新
崭新岁月春天地
喜庆年头寿山川(6位出律。在上联合律的情况下,下联246位出律造成和上联同声时,还可以说“粘律”。此例6位粘律。)
四、五言、七言另外一种格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这是来自格律诗的另一种常用平仄格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七言通常理解为“五言前面加一个两字小节”,平声前面加“仄仄”,仄声前面加“平平”。
——严格按上述平仄“谱写”是最理想的:
清音歌盛世:平平平仄仄
妙笔著华章:仄仄仄平平
碧海青天千里秀:仄仄平平平仄仄
红楼绿树万家春:平平仄仄仄平平
——但也同样可以按“135不论、246分明”规则作变化:
○平○仄仄——上联“三仄尾”可以在字词难以调换时偶尔使用,不算联病。
○仄仄平平——下联“三平尾”是诗家大忌,对联也沿袭了这个禁忌,所以这里第3字没有用“○”来表示,必须为仄声。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第5字不能为平,道理同上。
按上述规则变化的例子,这里不再举例,学员可自己寻找例子。
五、总结上述规则,加深理解
上述规则即为对联声律最基本、最常用的规则。
四言、六言很好理解,只有一种平仄格式,不存在孤平、三平尾的问题。
五言、七言只需重点理解五言即可,如前所述,七言就是“五言前面加一个两字小节”。
必须熟知的五言两种格式:
○仄○平仄
○平○仄平——留意孤平!1、3位除了不能同时为仄,其他变化均可: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平○仄仄
○仄仄平平——留意三平尾!第3字不遵循“135不论”,而是“必论”!
可以看出,两种句式的2、4位均遵循了“交替律”和“相反律”。
本节相关概念:两两交替;135不论、246分明;相反律;交替律;孤平;三平尾
六、古今一些特殊例子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有名的岳麓书院联。联脚上平下仄)
三星/白兰/地
五月/黄梅/天(流传甚广的无情对,也有说“黄梅天”是当地一道菜名。三平尾)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赠江苏南京、江苏无锡五校乡村教师。上联无交替,联脚上平下仄)
花开/三章/清平/调(六连平)
叶落/一曲/长恨/歌(中国楹联学会名誉会长马萧萧先生题杨妃墓)
小麦/已熟,父子/及早/当归
大财/未进,阿娇/权歇/半夏(联脚上平下仄,有的节奏点未作交替)
一物/不知,以为/深耻
遭人/而问,少有/宁日(清代著名学者阉若嘘自题。联脚同仄)
以下两例遵循相反律,但违背交替律,是“半合律”的巧趣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复字顶针格,第一分句满足相反律,但违背交替律)
羊年/阳春/扬州/杨柳/飏絮/洋洋/洒洒
燕乐/艳日/雁塔/彦英/宴宾/嬿嬿/姝姝(2003年中华世纪坛征联一等奖,前5个两字节奏满足相反律,但违背交替律)
七、“三字尾”问题
下面这个例子在前面曾出现过,有不少联友认为后三字应该如此划分节奏:
腾龙/快马/逢/新世
送犬/迎猪/贺/大年
这就是初学者易犯迷糊,需要规范的“三字尾”声律问题!
“逢/新世、贺/大年”是按“语义节奏”来划分的,但从规范声律的角度,仍然应该划分为“逢新/世、贺大/年”(声律节奏)。否则就无法按“135不论、246分明”的原则来规范声律。
*******************************
第三节 1-3言和8言以上联句的声律
*******************************
一、1-3言的声律
1-3言的对联可称为“超短联”,通常只在一些特殊场合使用。但在复句联中作为分句是常见的。原则上:
仄
平
○仄
○平
○○仄
○○平——三字联只要尾字上仄下平即可。通常也尽量避免上联三仄,下联三平,但在复句联中作为分句时也可使用。
举例:
兴农业,减农税,富农村,乐农家,农民皆大欢喜
办学城,增学科,强学府,鸣学界,学者层出不穷——四个三言分句中,按今声,“农-学”同平,可。“增学科”三连平,可。但在上下联中,每个三言分句的第三字均遵循了“相反律”,这很重要!
二、八言以上,通常可按句意拆分为两个(或更多)分句的组合
拆分后,每个分句遵循上述规则即可。
极少有整句连贯一气只作为一句的,即便有,仍然遵循“单数位不论、偶数位必论”的规则即可。
勤劳致富 小康在望——8言4+4句式
廉政爱民 大治有成——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上联请自己分析。
念台胞 山河抬望眼——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8言3+5句式
思祖国 日月寄归心——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国”古仄声。
锦绣中华 和字全民写——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9言4+5句式
繁荣盛世 谐音四海传——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
和谐曲 惊醒北疆冻土——平平仄 平仄仄平仄仄——9言3+6句式
建设风 催成南国新城——仄仄平 平平平仄平平——“国”古仄声。
龙子驾神舟 探花及第——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9言5+4句式
猴王庆盛世 祭酒登科——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
……
上联中的分句尾字是平声时(如以上“锦绣中华”、“念台胞”、“龙子驾神舟”等),将此分句当作下联,将下联的对应分句当作上联,按前述规则安排平仄即可。
********************************
第四节 “非标准节奏”联句的声律
********************************
一、“非标准节奏”对联举例
待/东边月——不能按“待东/边月”划分节奏
傲/南面王
长/中华/志气——不能是:长中/华志/气
览/世纪/春光
除旧岁/破旧俗——不能是:除旧/岁破/旧俗
迎新年/树新风
承/上下/求索志——不能是:承上/下求/索志
绘/春秋/振兴图
剪/半岭/闲云/补衲——不能是:剪半/岭闲/云补/衲
留/一窗/明月/谈经
名山/超/五岳/以外——不能是:名山/超五/岳以/外
精舍/在/二灵/之间
以上例子均不能按照22、221、222、2221这样的节奏来划分。
其中的三字节奏也没有必要再划分为21节奏。因为前面已讨论过,三字词句只须第三字上下联相反即可。
二、“非标准节奏”联句特点及声律
1、节奏具有随意性,可以是1-3字甚至更多。
2、领字、衬字和句首的单字节奏不拘平仄。
3、三字句和三字以上固定词组通常看作一个节奏;全平的三字句(或三字词)不宜连用。
4、四至七言根据情况可以划分为各种字数的节奏组合。
5、八言以上通常拆分为三至七言的组合,或者划分为各种字数节奏组合。
6、节奏点(节奏的尾字)尽量遵循交替律和相反律。
7、除固定词组和极其特殊的场合允许三平尾外,尽量避免三平尾。
待/东边月:○/○○仄
傲/南面王:○/○○平
长/中华/志气:○/○平/○仄
览/世纪/春光:○/○仄/○平——后四字可按标准的4言格式调配平仄
除旧岁/破旧俗:○○仄/○○仄
迎新年/树新风:○○平/○○平
承/上下/求索志:○/○仄/○○仄
绘/春秋/振兴图:○/○平/○○平
剪/半岭/闲云/补衲:○/○仄/○平/○仄
留/一窗/明月/谈经:○/○平/○仄/○平——后六字可按标准的6言格式调配平仄
名山/超/五岳/以外:○平/○/○仄/○仄
精舍/在/二灵/之间:○仄/○/○平/○平——如联意需要,后四字可以不按标准4言平仄,但最好遵循相反律
******************
第五节 复句联声律
******************
一、复句联声律规则
(一)分句内部平仄
复句联分句内部平仄按单独的联句依前述声律规则即可。
(二)分句句脚声律要求
1、上下联相对应的分句句脚遵循相反律。
2、上联和下联分句句脚平仄遵循交替律,以“两两交替”为理想模式。不能两两交替时,遵循“三原则”:
(1)摒除单调:避免所有分句句脚同声;
(2)疏散同声:句脚同声相连之次数,应保持在三、四句以内为宜;
(3)平衡平仄:平仄两种句脚之数目,总体上不可相差悬殊。
3、巧趣联句脚平仄可不遵“两辆交替”和“三原则”,但应尽量遵循相反律。
二、复句联句脚平仄举例
2句联: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霄迹:平仄)
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级观:仄平。本联按古声)
爆竹知人意,声声悦耳;(意耳:仄仄)
梅花晓天时,朵朵欢心。(时心:平平)
3句联:
申奥功成,入世关通,一年好景蛇辞岁(成通岁:平平仄)
兴邦业举,富民旗展,万里雄图马跃春(举展春:仄仄平)
勤廉并行,作风转变,民安国泰千秋富(行变富:平仄仄)
法德齐治,正气弘扬,地久天长四海春(治扬春:仄平平)
清风循法,明月依章,塑就民心春色丽(法章丽:仄平仄)
碧海迎新,苍山辞旧,铸成国鼎日光明(新旧明:平仄平)
4句联:
申奥扬眉,入世争雄,足球圆梦,喜事桩桩强国力;(眉雄梦力:平平仄仄)
促农迈步,航天斗艳,科技兴邦,丰碑座座快民心。(步艳邦心:仄仄平平)
九州风物,荡漾胸中,一任他海阔天空,鸢飞鱼跃;(物中空跃:仄平平仄)
三晋溪山,奔腾眼底,合归我松青柏翠,鸟语花香。(山底翠香:平仄仄平)
5句联以上以此类推,不再举例。
三、巧趣联句脚平仄可不遵“两两交替”和“三原则”,但应尽量遵循相反律。
自在观 观自在 无人在 无我在 问此时自家安在 知所在自然自在
如来佛 佛如来 有将来 有未来 究这生如何得来 已过来如见如来
——钟祖棻题四川江津石门大佛寺。“复字”技巧,句脚重复“在、来”二字,上下联句脚遵循相反律。
天不管 地不管 酒馆 饭馆 哭也罢 笑也罢 吃吧 喝吧
官要听 民要听 歌厅 舞厅 颠怎么 狂怎么 唱嘛 跳嘛
——某地饭馆对联。“复字、同音异字”技巧。
偶有只顾联意,连相反律也不顾及的例子:
黑不是 白不是 红黄更不是 和狐狼猫狗仿佛 既非家畜 又非野兽
诗也有 词也有 论语上也有 对东西南北模糊 虽为短品 亦为妙文
——纪晓岚所撰字谜联,上下联分射“猜谜”二字。
********
本讲小结
********
对联的声律问题近年争论较多,有“从宽派”,也有“从严派”。本讲的基础知识综合了近年各家学说,尽量采用联界公认的概念。
联界常有“不以律害意”的说法,本网校遵循初级班从严、中级班适当从宽的原则,学员在写作训练中应尽量按严格的规则写作,只有在熟知法度的基础上,才可以在某些场合超越法度。
——————————————————
本讲内容:
1、古今“四声”和“平仄”
2、“标准节奏”联句的声律(节奏、两两交替、“135不论,246分明”、孤平禁忌、三平尾禁忌;重点:5言两种平仄格式)
3、1-3言和8言以上联句的声律
4、“非标准节奏”联句的声律
5、复句联声律
——————————————————
声律——诗、赋、联等文体的声韵规则。
格律诗词要求押韵,部分现代诗也押韵,赋不要求押韵,对联也不要求押韵。
******************************
第一节 古今“四声”和“平仄”
******************************
一、古四声
古代汉语将汉字分为“平、上、去、入”四个声调。较为通行的标准是《平水韵部》。在《平水韵部》中,所有的汉字被分为:上平、下平、上声、去声、入声。其中,上平和下平在诗词对联中称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称为“仄声”。
二、今四声
现代汉语将汉字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也称“1、2、3、4声”),即,1、2声为平,3、4声为仄。
三、古四声与今四声的对应关系
古声 - 今声
--------------------------
上平 - 阴平、阳平
下平 - 阴平、阳平
上声 - 上声(极少数除外)
去声 - 去声(极少数除外)
入声 - 分别并入今声的上声、去声、平声中
从这个对应关系可以看出,差别最大的是古四声中的入声,其中最关键的又是归入今四声平声中的那部分字,因为这些字从古代的仄声变成了今天的平声。下面是“古仄(入声)转今平”的常用字列表:
B:八捌拔白薄雹逼别勃渤脖舶伯魄(落魄)柏(柏林)泊博搏拨剥箔瘪鳖憋蹩铂
C:擦插察拆吃出戳撮
D:答搭达得德滴迪的度独读狄涤敌笛跌谍蝶碟迭叠督毒笃犊渎椟咄铎夺掇(揣度)
E:额
F:发罚乏伐筏阀佛缚(缚药)服伏弗拂福幅袱蝠
G:割胳格阁搁疙鸽革隔刮郭国咯骼膈嗝聒蝈
H:哈喝合盒涸核黑忽惚滑猾活蛤(蛤蟆)劾嘿豁
J:疾迹积激击缉绩及汲极级圾急嫉辑集给藉籍脊棘即亟夹颊截杰竭碣揭捷睫婕洁结拮接节劫掬鞠菊桔局掘崛倔撅厥獗决诀抉角(角色)觉谲爵噱攫
K:嗑瞌壳咳哭窟
L:拉邋
P:拍劈撇泼扑仆璞瀑
Q:七染漆戚掐曲缺阙
S:塞杀刹煞勺芍舌折失湿虱十拾石食蚀实什识叔孰熟塾赎淑刷说俗缩
T:踏(踏实)塌遢踢剔贴帖突凸秃托脱
W:挖屋
X:膝昔惜吸息熄媳析淅晰悉锡夕汐习席袭檄侠狭峡匣狎辖瞎挟叶(叶韵)胁协歇蝎薛学穴削Y:鸭押一壹揖约曰
Z:杂匝凿则责帻泽择贼炸(油炸)铡闸轧(轧钢)扎札摘宅翟着(着急)蛰螫折哲蜇摺辄辙只(一只)织汁直值植殖侄执职踯粥轴妯逐烛竹筑竺卓桌捉拙琢啄灼酌茁浊濯
此表可用于查询对联中的入声字。如能记住当然最好。记不住也没关系,可以这样来判别:如果在古联中看见应当用仄声字的地方却用了普通话读音为平声的字,那么这些字多半是入声字。不放心的话可以查询上表,上表中没有时可到《平水韵部》中再查。
中华国粹网汉字古、今四声平仄查询系统:
http://www.zhgc.com/pz/pz.asp
四、古今四声应用规则:一幅对联,要么用古声,要么用今声,不能在一幅对联中混用。
******************************
第二节 “标准节奏”联句的声律
******************************
一、对联的“标准”节奏及其平仄格式
先看几个例子:
4言联:
心标/日月
义贯/乾坤——22节奏
5言联:
富裕/家家/喜
和谐/户户/春——221节奏
6言联:
盛世/千秋/伟业
和谐/万里/春风——222节奏
7言联:
腾龙/快马/逢新/世
送犬/迎猪/贺大/年——2221节奏
以上例子有一个特点:除了5、7言的尾字,均以两字为一个节奏。这是汉语两字词居多的缘故。
再看以上例子的平仄格式:
心标日月:平平仄仄
义贯乾坤:仄仄平平
富裕家家喜:仄仄平平仄
和谐户户春:平平仄仄平
盛世千秋伟业:仄仄平平仄仄
和谐万里春风:平平仄仄平平
腾龙快马逢新世:平平仄仄平平仄
送犬迎猪贺大年:仄仄平平仄仄平
以上例子的平仄格式有一个明显特点:除了5、7言尾字,都是“平平、仄仄”相互交替出现,而且上下联相同位置的平则相反。从某种角度说,这就是4-7言对联的“标准”平仄格式。
“平、仄”有规律的交替简称“交替律”,上下联平仄相反简称“相反律”。
二、“135不论、246分明”
汉语两字词并非都是“平平”或“仄仄”,怎么办呢?古人“发明了”“135不论、246分明”规则。
按“135不论、246分明”规则,上述四至七言的平仄格式可表示为:
○平○仄
○仄○平——“○”表示“可平可仄”。例如:“○平○仄”可以是以下几种: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
○仄○平仄
○平○仄平——传统诗律中,1、3字不可同时为仄:“仄平仄仄平”被称为“孤平”。虽然今天多数观点已倾向于“对联不忌孤平”,但在对联赛事中最好不用此格式,除非赛事有“不忌孤平”的说明。
○仄○平○仄
○平○仄○平
○平○仄○平仄
○仄○平○仄平——第3、5字不可同时为仄,否则后五字构成上述“孤平”句式。
“135不论、246分明”可理解为“单数位不论、偶数位必论”,同时留意两点:(1)不包含五、七言尾字,尾字遵循“上仄下平”原则;(2)五、七言留意孤平!
上述平仄格式,除了孤平句式需要死记,其他格式均不需要死记,应从原理上理解。
在此规则下,“交替律”和“相反律”均指偶数位(相反律还包括五、七言尾字)。
分别举例如下:
柳丝垂岸:仄平平仄(1、3位非“标准”平仄,按“135不论”规则作了变化)
燕尾点波:仄仄仄平(3位变)
山间明月:平平平仄(3位变)
江上春风:平仄平平(1位变)
勤是摇钱树:平仄平平仄(1位变)
俭为聚宝盆:仄平仄仄平(1位变)
山水吐芳意:平仄仄平仄(1、3位变)
风云入壮图:平平仄仄平(下联“标准”句式)
水秀山青春艳:仄仄平平平仄(5位变)
月圆花好谷香:仄平平仄仄平(1、3、5位变)
官居东壁图书府:平平平仄平平仄(3位变)
家住西湖山水间:平仄平平平仄平(1、5位变)
三、病联举例:
——先看四、六言
春风催绿
江山映红(2、4同平,或曰“2、4失替”;也可以说“2位出律”,这是症结所在。)
百花齐放
九州同春(2位出律。对于四、六言,一般不说“三平尾”,因为已经犯了“失替”病)
发家切记勤俭(4、6同仄。六言2、4、6必须安排为“仄、平、仄”,故症结在2、4位出律)
富裕莫忘扶贫(2、4同仄,症结为2位出律)
劳动创出世界(今音合律,古音“出”仄声出律)
国家属于人民(4位出律)
——再看五、七言
大地迎春绿
人心向阳红(2、4同平)
万里春光暖
九州气象新(“仄平仄仄平”孤平!)
江边柳丝迎春绿(4位出律)
门上桃符映眼新
崭新岁月春天地
喜庆年头寿山川(6位出律。在上联合律的情况下,下联246位出律造成和上联同声时,还可以说“粘律”。此例6位粘律。)
四、五言、七言另外一种格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这是来自格律诗的另一种常用平仄格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七言通常理解为“五言前面加一个两字小节”,平声前面加“仄仄”,仄声前面加“平平”。
——严格按上述平仄“谱写”是最理想的:
清音歌盛世:平平平仄仄
妙笔著华章:仄仄仄平平
碧海青天千里秀:仄仄平平平仄仄
红楼绿树万家春:平平仄仄仄平平
——但也同样可以按“135不论、246分明”规则作变化:
○平○仄仄——上联“三仄尾”可以在字词难以调换时偶尔使用,不算联病。
○仄仄平平——下联“三平尾”是诗家大忌,对联也沿袭了这个禁忌,所以这里第3字没有用“○”来表示,必须为仄声。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第5字不能为平,道理同上。
按上述规则变化的例子,这里不再举例,学员可自己寻找例子。
五、总结上述规则,加深理解
上述规则即为对联声律最基本、最常用的规则。
四言、六言很好理解,只有一种平仄格式,不存在孤平、三平尾的问题。
五言、七言只需重点理解五言即可,如前所述,七言就是“五言前面加一个两字小节”。
必须熟知的五言两种格式:
○仄○平仄
○平○仄平——留意孤平!1、3位除了不能同时为仄,其他变化均可: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平○仄仄
○仄仄平平——留意三平尾!第3字不遵循“135不论”,而是“必论”!
可以看出,两种句式的2、4位均遵循了“交替律”和“相反律”。
本节相关概念:两两交替;135不论、246分明;相反律;交替律;孤平;三平尾
六、古今一些特殊例子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有名的岳麓书院联。联脚上平下仄)
三星/白兰/地
五月/黄梅/天(流传甚广的无情对,也有说“黄梅天”是当地一道菜名。三平尾)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赠江苏南京、江苏无锡五校乡村教师。上联无交替,联脚上平下仄)
花开/三章/清平/调(六连平)
叶落/一曲/长恨/歌(中国楹联学会名誉会长马萧萧先生题杨妃墓)
小麦/已熟,父子/及早/当归
大财/未进,阿娇/权歇/半夏(联脚上平下仄,有的节奏点未作交替)
一物/不知,以为/深耻
遭人/而问,少有/宁日(清代著名学者阉若嘘自题。联脚同仄)
以下两例遵循相反律,但违背交替律,是“半合律”的巧趣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复字顶针格,第一分句满足相反律,但违背交替律)
羊年/阳春/扬州/杨柳/飏絮/洋洋/洒洒
燕乐/艳日/雁塔/彦英/宴宾/嬿嬿/姝姝(2003年中华世纪坛征联一等奖,前5个两字节奏满足相反律,但违背交替律)
七、“三字尾”问题
下面这个例子在前面曾出现过,有不少联友认为后三字应该如此划分节奏:
腾龙/快马/逢/新世
送犬/迎猪/贺/大年
这就是初学者易犯迷糊,需要规范的“三字尾”声律问题!
“逢/新世、贺/大年”是按“语义节奏”来划分的,但从规范声律的角度,仍然应该划分为“逢新/世、贺大/年”(声律节奏)。否则就无法按“135不论、246分明”的原则来规范声律。
*******************************
第三节 1-3言和8言以上联句的声律
*******************************
一、1-3言的声律
1-3言的对联可称为“超短联”,通常只在一些特殊场合使用。但在复句联中作为分句是常见的。原则上:
仄
平
○仄
○平
○○仄
○○平——三字联只要尾字上仄下平即可。通常也尽量避免上联三仄,下联三平,但在复句联中作为分句时也可使用。
举例:
兴农业,减农税,富农村,乐农家,农民皆大欢喜
办学城,增学科,强学府,鸣学界,学者层出不穷——四个三言分句中,按今声,“农-学”同平,可。“增学科”三连平,可。但在上下联中,每个三言分句的第三字均遵循了“相反律”,这很重要!
二、八言以上,通常可按句意拆分为两个(或更多)分句的组合
拆分后,每个分句遵循上述规则即可。
极少有整句连贯一气只作为一句的,即便有,仍然遵循“单数位不论、偶数位必论”的规则即可。
勤劳致富 小康在望——8言4+4句式
廉政爱民 大治有成——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上联请自己分析。
念台胞 山河抬望眼——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8言3+5句式
思祖国 日月寄归心——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国”古仄声。
锦绣中华 和字全民写——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9言4+5句式
繁荣盛世 谐音四海传——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
和谐曲 惊醒北疆冻土——平平仄 平仄仄平仄仄——9言3+6句式
建设风 催成南国新城——仄仄平 平平平仄平平——“国”古仄声。
龙子驾神舟 探花及第——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9言5+4句式
猴王庆盛世 祭酒登科——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
……
上联中的分句尾字是平声时(如以上“锦绣中华”、“念台胞”、“龙子驾神舟”等),将此分句当作下联,将下联的对应分句当作上联,按前述规则安排平仄即可。
********************************
第四节 “非标准节奏”联句的声律
********************************
一、“非标准节奏”对联举例
待/东边月——不能按“待东/边月”划分节奏
傲/南面王
长/中华/志气——不能是:长中/华志/气
览/世纪/春光
除旧岁/破旧俗——不能是:除旧/岁破/旧俗
迎新年/树新风
承/上下/求索志——不能是:承上/下求/索志
绘/春秋/振兴图
剪/半岭/闲云/补衲——不能是:剪半/岭闲/云补/衲
留/一窗/明月/谈经
名山/超/五岳/以外——不能是:名山/超五/岳以/外
精舍/在/二灵/之间
以上例子均不能按照22、221、222、2221这样的节奏来划分。
其中的三字节奏也没有必要再划分为21节奏。因为前面已讨论过,三字词句只须第三字上下联相反即可。
二、“非标准节奏”联句特点及声律
1、节奏具有随意性,可以是1-3字甚至更多。
2、领字、衬字和句首的单字节奏不拘平仄。
3、三字句和三字以上固定词组通常看作一个节奏;全平的三字句(或三字词)不宜连用。
4、四至七言根据情况可以划分为各种字数的节奏组合。
5、八言以上通常拆分为三至七言的组合,或者划分为各种字数节奏组合。
6、节奏点(节奏的尾字)尽量遵循交替律和相反律。
7、除固定词组和极其特殊的场合允许三平尾外,尽量避免三平尾。
待/东边月:○/○○仄
傲/南面王:○/○○平
长/中华/志气:○/○平/○仄
览/世纪/春光:○/○仄/○平——后四字可按标准的4言格式调配平仄
除旧岁/破旧俗:○○仄/○○仄
迎新年/树新风:○○平/○○平
承/上下/求索志:○/○仄/○○仄
绘/春秋/振兴图:○/○平/○○平
剪/半岭/闲云/补衲:○/○仄/○平/○仄
留/一窗/明月/谈经:○/○平/○仄/○平——后六字可按标准的6言格式调配平仄
名山/超/五岳/以外:○平/○/○仄/○仄
精舍/在/二灵/之间:○仄/○/○平/○平——如联意需要,后四字可以不按标准4言平仄,但最好遵循相反律
******************
第五节 复句联声律
******************
一、复句联声律规则
(一)分句内部平仄
复句联分句内部平仄按单独的联句依前述声律规则即可。
(二)分句句脚声律要求
1、上下联相对应的分句句脚遵循相反律。
2、上联和下联分句句脚平仄遵循交替律,以“两两交替”为理想模式。不能两两交替时,遵循“三原则”:
(1)摒除单调:避免所有分句句脚同声;
(2)疏散同声:句脚同声相连之次数,应保持在三、四句以内为宜;
(3)平衡平仄:平仄两种句脚之数目,总体上不可相差悬殊。
3、巧趣联句脚平仄可不遵“两辆交替”和“三原则”,但应尽量遵循相反律。
二、复句联句脚平仄举例
2句联: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霄迹:平仄)
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级观:仄平。本联按古声)
爆竹知人意,声声悦耳;(意耳:仄仄)
梅花晓天时,朵朵欢心。(时心:平平)
3句联:
申奥功成,入世关通,一年好景蛇辞岁(成通岁:平平仄)
兴邦业举,富民旗展,万里雄图马跃春(举展春:仄仄平)
勤廉并行,作风转变,民安国泰千秋富(行变富:平仄仄)
法德齐治,正气弘扬,地久天长四海春(治扬春:仄平平)
清风循法,明月依章,塑就民心春色丽(法章丽:仄平仄)
碧海迎新,苍山辞旧,铸成国鼎日光明(新旧明:平仄平)
4句联:
申奥扬眉,入世争雄,足球圆梦,喜事桩桩强国力;(眉雄梦力:平平仄仄)
促农迈步,航天斗艳,科技兴邦,丰碑座座快民心。(步艳邦心:仄仄平平)
九州风物,荡漾胸中,一任他海阔天空,鸢飞鱼跃;(物中空跃:仄平平仄)
三晋溪山,奔腾眼底,合归我松青柏翠,鸟语花香。(山底翠香:平仄仄平)
5句联以上以此类推,不再举例。
三、巧趣联句脚平仄可不遵“两两交替”和“三原则”,但应尽量遵循相反律。
自在观 观自在 无人在 无我在 问此时自家安在 知所在自然自在
如来佛 佛如来 有将来 有未来 究这生如何得来 已过来如见如来
——钟祖棻题四川江津石门大佛寺。“复字”技巧,句脚重复“在、来”二字,上下联句脚遵循相反律。
天不管 地不管 酒馆 饭馆 哭也罢 笑也罢 吃吧 喝吧
官要听 民要听 歌厅 舞厅 颠怎么 狂怎么 唱嘛 跳嘛
——某地饭馆对联。“复字、同音异字”技巧。
偶有只顾联意,连相反律也不顾及的例子:
黑不是 白不是 红黄更不是 和狐狼猫狗仿佛 既非家畜 又非野兽
诗也有 词也有 论语上也有 对东西南北模糊 虽为短品 亦为妙文
——纪晓岚所撰字谜联,上下联分射“猜谜”二字。
********
本讲小结
********
对联的声律问题近年争论较多,有“从宽派”,也有“从严派”。本讲的基础知识综合了近年各家学说,尽量采用联界公认的概念。
联界常有“不以律害意”的说法,本网校遵循初级班从严、中级班适当从宽的原则,学员在写作训练中应尽量按严格的规则写作,只有在熟知法度的基础上,才可以在某些场合超越法度。
文章评论
人生如茶
[em]e163[/em][em]e163[/em][em]e177[/em][em]e177[/em]
江雪
珍贵的资料,姐姐转走了!谢谢妹妹搜藏![em]e179[/em] [em]e179[/em] [em]e183[/em] [em]e183[/em] [em]e178[/em]
悠悠
欣赏学习佳作,谢谢苹果辛苦了,转走了[em]e183[/em][em]e178[/em][url=http://imgcache.qq.com/qzone/em/ve160.gif][img]http://imgcache.qq.com/qzone/em/ve160.gif?pt=3&ek=1&kp=1&sce=0-12-12[/img][/url]
为人之道
对不起打扰了[em]e183[/em] [em]e177[/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