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令 关于宫调

手机日志

 中吕宫——高下闪赚,菩萨蛮四部换韵格,适合起宕哀婉幽感深情

古代老祖宗没引进老外的1(do)、2(re)、3(mi)、4(fa)、5(sol)、6(la)、7(ti)以前,把这七个音分别表示成: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这七个音只有相对音高,没有绝对音高,但相邻两音的距离是固定不变的。只要我们确定了第一级的音高,其他各级的音高也就都确定下来了。而绝对音高的标准古人用“律”来确定。古人有“十二律”,分别是:
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以上为阳六律,简称律);
林钟、南吕、应钟、大吕、夹钟、中吕(以上为阴六律,简称吕)。
这十二律可以和我们现代人用的C大调、D大调、E大调等十二平均律一一对应。至于哪个对照哪个,是否完全对照,这是音乐界一直争论的问题。十二律由低音到高音次序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每一律都对应有七音。
宫音配以十二律,得到十二宫(黄钟宫、大吕宫、太簇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这六音分别配以十二律,得到七十二调(黄钟商、大吕商……黄钟变徵、大吕变徵……),这样,我们就得到十二宫和七十二调。
以上这些合称宫调。加起来就是八十四宫调。这就是宫调律吕的基本概念。
当然八十四这个数字太恐怖了,古人实际上根本没用到这么多的宫调。

燕乐只用了二十八宫调,这是因为燕乐以琵琶定音律,而琵琶只有四根弦(也就是四个律)
凌廷堪《燕乐考原》记载这二十八调分别是:宫声七个、商声七调、角声七调、羽声七调。没有变徵、徵、变宫的调。事实上这二十八调大家也远没有完全使用
南宋时,张炎《词源》所列的只有七宫十二调,即:七宫者,黄钟宫、仙吕宫、正宫、高宫、南吕宫、中吕宫、道宫也。十二调者,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歇指调、越调、仙吕调、中吕调、正平调、高平调、双调、黄钟羽调、商调也。

这里宫调名字和前面讲的八十四宫调名字有些不同,这是传统的俗名,而不是正式的学名。看明白了吗?
简单说,我们的古人把相当于“都来米发扫拉西”的音阶表示成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七个音,然后又确定了十二个基准音高(十二律--律吕):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这七个音乘以十二个音高就得到八十四宫调。“黄钟宫、黄钟商•••应钟羽、应钟变宫”这八十四宫调大家知道就可以,不需要详细研究。

我们现在应用的只有张炎《词源》所列七宫十二调,即: 七宫:黄钟宫、仙吕宫、正宫、高宫、南吕宫、中吕宫、道宫。
十二调: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歇指调、越调、仙吕调、中吕调、正平调、高平调、双调、黄钟羽调、商调。

词调既然是一首“乐曲”,当然也就有宫调所属了。但原曲早已失传,现在填词都只是安谱填词。
喜爱音乐的宋徽宗曾经创立了“大晟府”,专门制作新乐,并把这些音乐命名为“大晟乐”,他任命的“大晟府”负责人就是著名的词人周邦彦,周邦彦也不负重托。

除了会集词人乐师,讨论古音古调外,还搞出了很多很多慢、引、近、犯的词牌来,后人依其体格填的词就叫做“大晟词”。 应该说“大晟词”就是最正宗的经“官方认定”的“东京标准词”了。

宋徽宗有感于全国的音律不齐的混乱现状,专门命工匠铸成几十套“大晟钟”(每套钟基准音高都是黄钟宫,完全相同),发送全国各个州府,做为标准音律定音,真正实现了全国“音同高”, 这样就能保证一首乐曲能够不走样的在另一个地方演奏。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李幼平先生实际测量了目前国内出土的全部十几套“大晟钟”的音高,得出的结论是:这些大晟钟的基准音高全都是C大调的1音(可见,古代音律实际上和现代西洋传过来的音律没什么区别)。也就是说所谓的黄钟宫就是我们现在说的C大调。这为我们后来破译“白石工尺谱”提供了直接的物证,遗憾地是,这些破译出来的谱子完全破坏了我们对于词曲的所有美好遐想。

再来说说词调

这不是一句两句说的情的
词调就是一首首具体的乐曲的歌谱
每个词调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往往只属于一个宫调,但也有分属几个宫调的),词调必须依据宫调来定律。

不同的宫调有不同的情感气氛。这道理大家只要想一想就明白了,我们不能在办丧事时演奏高亢欢乐的旋律,也不宜在办喜事时演奏低沉悲伤的旋律。古人哼着词调的旋律来填入文字,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词”。这样创作出来的歌词也就不可能脱离了旋律所表达的情感。这种听曲填词的办法,也导致了不少“一调数体”的现象。这是因为在同一个曲子下,只要唱起来协和,适当变化句式是完全可以的。甚至某些句子长短的伸缩也完全不影响演唱的效果。这就是同一词牌除了有各别平仄不同的变化外,还经常会有不同的字数变化的原因(这些字数变化一般总在几个字之间,相差无几)。有一些同调名而体例句式相差甚异的词牌,这往往是曲调也发生了很大了改变(或节奏放慢,或节奏变快,或增加新声,或减少旧韵等等),不能把它们等同于同一首旋律了。

后来乐谱渐渐失传了,后人听不到词调的旋律了,就按照前人的词作逐字对照,制成词谱。成为和音乐完全脱离的文学形式。

标明词调的名称仅是说明是采用了哪一种特定的句式和格律要求作的“文学艺术”,而不是真的让大家再去找那个乐谱去唱出来了。

明了宫调、词调的概念,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词牌的不同音乐表现力,使填出的词更好地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不过由于“燕乐”的年久失传,作为一种演奏时的记谱符号,再标明宫调已显得不太必要。事实上一般的词谱已经根本不标注词牌的宫调所属了。

其实一首词牌要想知道适合哪种情感,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些前人的名著,从中去体会。
只要我们仔细分析了前人的作品,一般就能正确分析出该词调所适于表达的某种情感,而不会出现类似把本是挽歌的《千秋岁》当成祝寿词来填的笑话。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前人论南北曲的著作中,总结了南北曲各个宫调一般表达的感情。虽然其中的宫调和宋代“燕乐”宫调有些不同,但其源流是一脉相传的,可供我们填词时作参考。兹列如下:
仙吕宫——清新绵邈 
南吕宫——感叹伤悲 
中吕宫——高下闪赚
黄钟宫——富贵缠绵 
正 宫——惆怅雄壮 
道 宫——飘逸清幽

大石调——风流蕴藉 
小石调——旖旎妩媚 
高平调——条拗滉漾
般涉调——拾掇抗堑 
歇指调——急并虚歇
商角调——悲伤婉转
双 调——健捷激袅 
商 调——凄怆怨慕 
角 调——呜咽悠扬
宫 调——典雅沉重 
越 调——陶写冷笑

这些年前调笑令那一讲作业里已提到了
用宫调须称事之悲欢苦乐,如游赏则用仙吕、双调等类;哀怨则有商调、越调等类。以调合情,容易感人。
 
结合菩萨蛮词牌仄韵换平韵,再换仄韵,再换平韵。仄韵低郁,平韵舒缓。如此仄平韵换,自然起宕跌幅
高下闪赚好比人情绪上的大起大落。起落上要自然注意衔接,不能脱离常情。起句决定全篇基调,该词牌古人多是填伤感情怀。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