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五期 东风谈语境
手机日志
东风谈语境
言之有物,入情入理,方能引起人的共鸣
大家都应该喜欢听歌是吧
为什么一首歌,能流传开来?
每一首歌,都有个主旋律,或悲,或喜
当我们忧伤的时候,都会不自觉的哼出最能表达自己当时的情感的旋律,这个哼唱,不是特地去选的什么歌曲,而是不自觉的都在脑海里,心窝处涌现出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就是一个共鸣
这个旋律,撩起了我心里的某种情绪,别无选择,我用他来表达,能很好的抒发自己的感情
文字,也是有乐感的,有音质的
别简单的看这些平平仄仄,这样的高低错落,让人读起来抑扬顿挫,本身就带有律动美
前面我说过,语境
一个语境,需要用靠语调,词意,及所描述的情景来综合的组成
很多同学,知道了词意,知道了情景,但是,不能很好的把握住语调
什么是语境,什么又是语调呢?我来给大家简单的说一下
在坐的各位,一定参加过别人的婚礼,也一定参加过别人的葬礼,婚礼和葬礼时什么样的氛围,大家都知道的是吧
婚礼的氛围,是喜庆色调的,这包括了婚礼布置现场,来宾衣着,表情,及现场的音乐
试想一下,在一个葬礼现场,你穿着新艳的服饰,满脸堆笑,高谈阔论,不时还哼几声欢快的小调,别人会怎么看你
你要表达忧伤,就别用欢快的字眼和明快的旋律
你要表达愉悦的心情,就别用那些灰暗的色调来装饰你的句子
很多同学,造景的时候,不考虑这些细节,修辞随意而为,这是没有掌握语境所致
一个高明的写手,其实没什么了不起的,当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不相伯仲之时,谁注重细节,谁就略胜一筹
每一个句子,都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宣泄,我慕山之伟岸,我慕水之清澈,我慕风之自由,我慕云之自在、、、
你要借的物,你就得抓住你要表达的一个面,你不能用山的伟岸来表达你慕之清澈,这就是不贴切的一个借物
什么主什么,古往今来,自有约定成俗的物象,不可随意为之,也不可强拼硬凑,随意嫁接
柳主分别,月主相思,雁主盼归,烛主伤感,等等,这方面的资料,我希望明天早晨能从早读中看到
有感而发,是诗联存在的根本所在,无病呻吟,只能是浪费时间,糟人唾弃
动笔,应该是凭着触动你的那一刹的灵光一现的感觉,由此而引申开来
在创作诗联之句的时候,别事无巨细的都入笔入句,能省的主语,你借物而省,比如,你来到河边,看见了杨柳,不论这杨柳是青的还是枯黄的,而你又想表达一个分别之时的场景,你可以这样来写:
春水桥头曾赠柳===【东风】
主语,你不说大家也能明了,别低估了读者的智商
春水,暗指分别的时候是件还比较美好的时节
桥头,喻意送别,这就在进一步的暗示分别
赠柳,递进一层,其中意味,不言自明
如果你把主语也写进去,别的意就会受挤压,而形成后三三字很容易出现一字一吐的感觉,表达不顺畅,读之不痛快
(一般古人的出门,都是借船而远足,所以春水暗示分别)
我在桥头曾赠柳==
这样,虽主语明确了,意,却累赘了,少了更多专指之景了
春水桥头曾赠柳==
大家可以感觉一下,这里的用字,我用的都是比较清秀,欢愉一点的物象,没有用那些低沉色调的字眼,给人的感觉,有一个春天的氛围和气场。这是因为,我对美好,有一份憧憬
如果我对美好,少了这份憧憬,我可能会这样来造境:
秋水桥头闻泣雁==【东风】
这里面,就多了份失落,一份伤感
同样一个句子,所拟物象,一个柳,一个雁,一个有期盼,一个有失落
大家在出句,对句的时候,都需要把握这个语境,一定要分清是婚礼还是葬礼
言之有物,入情入理,方能引起人的共鸣
大家都应该喜欢听歌是吧
为什么一首歌,能流传开来?
每一首歌,都有个主旋律,或悲,或喜
当我们忧伤的时候,都会不自觉的哼出最能表达自己当时的情感的旋律,这个哼唱,不是特地去选的什么歌曲,而是不自觉的都在脑海里,心窝处涌现出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就是一个共鸣
这个旋律,撩起了我心里的某种情绪,别无选择,我用他来表达,能很好的抒发自己的感情
文字,也是有乐感的,有音质的
别简单的看这些平平仄仄,这样的高低错落,让人读起来抑扬顿挫,本身就带有律动美
前面我说过,语境
一个语境,需要用靠语调,词意,及所描述的情景来综合的组成
很多同学,知道了词意,知道了情景,但是,不能很好的把握住语调
什么是语境,什么又是语调呢?我来给大家简单的说一下
在坐的各位,一定参加过别人的婚礼,也一定参加过别人的葬礼,婚礼和葬礼时什么样的氛围,大家都知道的是吧
婚礼的氛围,是喜庆色调的,这包括了婚礼布置现场,来宾衣着,表情,及现场的音乐
试想一下,在一个葬礼现场,你穿着新艳的服饰,满脸堆笑,高谈阔论,不时还哼几声欢快的小调,别人会怎么看你
你要表达忧伤,就别用欢快的字眼和明快的旋律
你要表达愉悦的心情,就别用那些灰暗的色调来装饰你的句子
很多同学,造景的时候,不考虑这些细节,修辞随意而为,这是没有掌握语境所致
一个高明的写手,其实没什么了不起的,当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不相伯仲之时,谁注重细节,谁就略胜一筹
每一个句子,都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宣泄,我慕山之伟岸,我慕水之清澈,我慕风之自由,我慕云之自在、、、
你要借的物,你就得抓住你要表达的一个面,你不能用山的伟岸来表达你慕之清澈,这就是不贴切的一个借物
什么主什么,古往今来,自有约定成俗的物象,不可随意为之,也不可强拼硬凑,随意嫁接
柳主分别,月主相思,雁主盼归,烛主伤感,等等,这方面的资料,我希望明天早晨能从早读中看到
有感而发,是诗联存在的根本所在,无病呻吟,只能是浪费时间,糟人唾弃
动笔,应该是凭着触动你的那一刹的灵光一现的感觉,由此而引申开来
在创作诗联之句的时候,别事无巨细的都入笔入句,能省的主语,你借物而省,比如,你来到河边,看见了杨柳,不论这杨柳是青的还是枯黄的,而你又想表达一个分别之时的场景,你可以这样来写:
春水桥头曾赠柳===【东风】
主语,你不说大家也能明了,别低估了读者的智商
春水,暗指分别的时候是件还比较美好的时节
桥头,喻意送别,这就在进一步的暗示分别
赠柳,递进一层,其中意味,不言自明
如果你把主语也写进去,别的意就会受挤压,而形成后三三字很容易出现一字一吐的感觉,表达不顺畅,读之不痛快
(一般古人的出门,都是借船而远足,所以春水暗示分别)
我在桥头曾赠柳==
这样,虽主语明确了,意,却累赘了,少了更多专指之景了
春水桥头曾赠柳==
大家可以感觉一下,这里的用字,我用的都是比较清秀,欢愉一点的物象,没有用那些低沉色调的字眼,给人的感觉,有一个春天的氛围和气场。这是因为,我对美好,有一份憧憬
如果我对美好,少了这份憧憬,我可能会这样来造境:
秋水桥头闻泣雁==【东风】
这里面,就多了份失落,一份伤感
同样一个句子,所拟物象,一个柳,一个雁,一个有期盼,一个有失落
大家在出句,对句的时候,都需要把握这个语境,一定要分清是婚礼还是葬礼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