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渔村老年诗词班--第一讲

手机日志

 同学们大家晚上好,首先我代表小渔村村委对各位朋友加入到我们小渔村这个大家庭里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希望大家在这个大家庭里充分发挥我们中老年人特有的睿智、祥和、宽容、豁达特点,在我们这个中老年诗词班群里开开心心的学,快快乐乐的玩,我们班的宗旨就是开心学诗词,快乐写人生。下面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冰山雪荷,以后大家可以叫我雪荷,受渔舟晚唱姐姐和不倒翁老师的邀请和委托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将由我和大家一起学习绝句56法的知识。
说心里话刚开始我是有些顾虑的,因为我平时比较忙,但晚唱姐姐跟我说我们这个班是中老年班,大家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而且想学习中华古典诗词的热情非常高,我听后很受感动就欣然接受了,因为我本人也不年轻了,我愿意和大家一起努力,使我们的中老年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下面我先说一下我们的课堂纪律:
 课堂纪律:
一、上课期间请不要在公屏上发和学习无关的消息。
二、听过我讲课的朋友都知道我讲课喜欢互动,我提出问题时希望大家踊跃回答,这样我才能知道你听没听懂。

另外就是我提醒大家一点,既然我们是诗词群,那么大家平时在群里尽量多谈些和诗词有关的话题,当然也可以开开玩笑,聊聊生活,甚至天南地北、衣食住行都可以聊,但大家不要发一些和政治有关的图片不要说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我不知道小渔村有没有这方面的规定,但我这样说都是为了大家好,我们在这个班级群里就是开开心心的学习,快快乐乐的玩就行了。

绝句的56种写法
主讲冰山雪荷
第一讲

我们的课程从七绝开始讲起,那么什么是七绝呢?七绝就是七言绝句,那么什么是七言绝句呢?就是每句七个字,共四句。同学们谁能给我举出首七绝的诗来?脍炙人口的七绝很多,
 比如: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前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那么七言绝句有什么特点呢? 七言绝句比较善于表达言情所以很适合诗人们来填写,从唐期到现在一千多年了,写七言绝句的人很多,喜欢它的也比比皆是。但是这种现象,到了宋期就很少了,(因为宋朝词比较盛行,这也是有一定的时代性的)到了元明清,又开始弘扬商讨,但是都是支离破碎的,再没有系统完整的研究它的。
 我国有卓著成就的教育家冯振心先生写了一本《七言绝句作法举隅》,冯先生在这本书中精选了唐至清代七言绝句佳作1381首,按类比法分成56类,简明扼要地指出七言绝句的艺术技巧作法的特征和奥妙之处,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研究者,凡读过这本书的,都足以发人深省。
《七言绝句作法举隅》一书1936年由世界书局出版,1985年3月北京市中国书店据以影印。1986年齐鲁书社将其与《诗词杂话》、《七言律髓》并为《诗词作法举隅》出版,新增诗例117首,而56种作法之分类未变。
 简单介绍一下冯振心先生,冯先生素有“广西才子”之称,名振,号“自然室主人”,17岁学诗,是我国有卓著成就的教育家、出类拔萃的中国古典文学专家、杰出的近代现代诗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任教于上海大夏大学,代表作《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下面我们开始逐一讲解七绝56法。 
第1法:七言绝句的四句话旋转推进,第三、四句紧密相接,环环相扣,而跟第一、二句呢是一种若即或离的关系,第三句是一个转折。第四句中有一、二个字与第一或第二句中的一、二个字一样
下面我们先举两首诗为例。 
如唐贾岛《渡桑乾》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在这先说明一下,《渡桑乾》还有人说它的作者是刘皂,到底是谁不是我们今天研究的话题,我们今天只来看这首诗。 
第一句:“客舍并州已十霜” 客:客人,舍:居住,霜:不是我们平时说的雪霜的霜而是指时间,十霜:就是下过十季霜了,那就是十年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象客人一样居住在并州已经十年啦,
 第二句:“归心日夜忆咸阳” 归心:我们都知道归心似箭这个成语,是指想回家的那种迫切的心情,所以说归心就是想回家的心,日夜:日日夜夜的意思,忆:思念,想念,这句的意思是:想回家的心每天每夜都想着故乡咸阳。
 第三句:“无端更渡桑乾水” 谁无端?那肯定是作者指自已了,无端:无缘无故的意思,更:再一次,又一次,这句的意思是:我无故再一次渡过桑乾河。
 第四句:“却望并州是故乡” 却:我们都知道却是个转折词,但是,然而的意思,但是在这里的却是回转、返回的意思,却望就是回转头来看的意思。而这里的“是故乡”的“是”不是真的是而是非常象、真象的意思,那么第四句意思就是回过头来望望并州,那里真像我的故乡啊!
 下面我们把整首绝句合在一起解析一下,诗的前半写久客并州的思乡之情。十年是一个很久的时间,十年积累起的乡愁,对于旅人来说,显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所以每天每夜,无时无刻不想回去。
下面我们把整首绝句合在一起解析一下,诗的前半写久客并州的思乡之情。十年是一个很久的时间,十年积累起的乡愁,对于旅人来说,显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所以每天每夜,无时无刻不想回去。
后半写久客回乡的中途所感。诗人第三句开头用了“无端”二个字,即没来由。更渡,即再渡。这“无端更渡”四字,乃是关键,要细细体会。十年以前,初渡桑干乾,远赴并州,是为的什么呢?诗中没有说。
 而十年以后,更渡桑干乾,回到家乡,又是为的什么呢?诗中说了,说是没来由,也就是自己也弄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果真如此吗?
当然不是了,不过是极其含蓄地流露出当初为了博取功名,图谋出路,只好千里迢迢,跑到并州作客,而十年过去,一事无成,终于仍然不得不返回咸阳家乡这种极其抑郁难堪之情罢了。

但是,出乎诗人意外的是,过去只感到十年的怀乡之情,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而万万没有想到,由于在并州住了十年,在这久客之中,又不知不觉地对并州也同样有了感情。
事实上,它已经成为诗人心中第二故乡,所以当再渡桑干乾,而回头望着东边愈去愈远的并州的时候,另外一种思乡情绪,即怀念并州的情绪,竟然出人意外地、强烈地涌上心头,从而形成了另外一个沉重的负担。
 前一矛盾本来似乎是惟一的,而“无端更渡”以后,后一矛盾就突了出来。这时,作者和读者才同样感到,“忆咸阳”不仅不是唯一的矛盾,而且“忆咸阳”和“望并州”在作者心里,究竟哪一边更有分量,也难于断言了。
以空间上的并州与咸阳,和时间上的过去与将来交织在一处,而又以现在桑乾河畔中途所感穿插其中,互相映衬,宛转关情。每一个有久客还乡的生活经验的人,读到这首诗,请想一想吧,难道自己不曾有过这种非常微妙同时又非常真实的心情吗?
想想我们自己,是不是有许多人因为求学工作等原因而离开了自己的故乡,而多年后要再离开你生活了多年的地方回故乡时是不是心理也非常的复杂矛盾?因为你生活了多年的这个地方无形中已成了你的第二故乡,所以一但离开也会非常的不舍。
 我们看一下,第一句的哪两个字跟第四句中的哪两个字是一样的?
 对!“并州)
好,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首七言绝句。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第一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君”古人对第二人称的尊称,你、先生的意思,李君:李先生,王君:王先生,好象现在日本人还延用这种尊称,其实日本文化有很多是源于中国的,我们在这里知道君是第二人称“你”的尊称就行,另外就是这里的“君”到底是指谁呢?

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绝句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我们大家特别是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过去女人没地位,被丈夫称为:内人甚至被称做贱内,所以推断李商隐这首绝句是写给他妻子的。
 当然也有别的说法,说第一句的第一个字不是指李商隐的妻子,那也就是说这首绝句不是写给他妻子的,说实在的,有很多古诗词是有很多争议的,这很正常,因为那时科学技术不发达,不象我们现在什么东西都可拷贝永久存档,那时好多作品都是手抄,有的甚至是口传,所以在流传的过程中,有些就产生了谬误这都是很正常的。)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夜雨寄北》,写得一往情深,而且诗寄的“君”,关切地问着他的归期,他也盼着与“君”“共剪西窗烛”。这个“君”,至少具备三个条件。一,以往过从较密;二,此刻仍有诗书交往;三,彼此心心相印,所以我认为呢还是把这个君呢看作是李商隐的妻子更合适,

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巴蜀地区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里涨满了水。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 在西窗下同你一起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第一句 “君问归期未有期”:你问我回去的日期,现在不没有期限,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的矛盾。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悲怆沉痛,笼罩全篇。
第二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我现在在的巴山这个地方夜晚的雨水很大,绵绵的秋雨把池子都涨满了。表面上看,这句是即景点题。但是这一景象把归期未有期的沉痛情绪,渲染得更形象、更浓郁了。
 独在他乡异域的巴山,是秋天,又是深夜,又是夜雨。这一情境本身就是令人伤感的。尤其是“涨秋池”三字,秋雨绵绵,把池水都涨满了。诗人抓住了这一精细的而又富于生活实感的画面,调动读者的想象,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满满的痛苦。
第三句“何当共剪西窗烛:笔峰一转,从眼前跳脱到将来,从巴山跳脱到北方(长安),用示现的修辞方法,写出诗人的遐想。“共剪西窗烛”
 。“何当”二字,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够”,照应首句“未有期”,既有热切地盼望,又有难以料定的惆怅。在情意上,与前两句,似断非断。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够和你一起共剪西窗下的烛花呢?
我们都知道那时候是没有电灯的,夜晚都是用蜡烛的,而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有时烛芯是需要不时的剪一下的,后人多用共剪西窗烛来形容夫妻之间恩爱非常,情意绵绵。
第四句显得更为精彩。“却话巴山夜雨时”:到那时我们再回过头来聊一聊我现在巴山夜雨时候的事。这句是承“共剪西窗”而来,为顺流之舟。在短小得只能有四句的绝句体裁里,毫不可惜地运用了重复句意,不能不谓之大胆。然而,再次出现的“巴山夜雨”,无单调之嫌,文意反而曲折深厚。
 如果说,前一句“巴山夜雨”是以景写情,那么这一句的“巴山夜雨”却是以情写景。它与“西窗剪烛”,组成一幅温暖的动态画面,表现了诗人对于归期的向往,对于“君”的深厚友情。这给诗中增添了欢欣感。
 这种欢欣只是一种难以卜料的期待,因而示现于将来的欣慰,又加剧了眼前归期未有期的痛苦。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不断起伏、跳跃,但是通篇的情感色调又是和谐、统一的。
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是朴实的,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这首《夜雨寄北》,表现了李商隐诗的另一种风格:质朴、自然,却同样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这两首绝句我们就讲解到这儿,大家都明白了吗?下面我们总结一下七绝第一法: “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这句话可以视作冯先生所归纳提炼的七言绝句具体作法的总纲。以下诸种作法,绝大多数都关涉到第三句。    ((我们先来看第二句中的哪几个字与第四句中的哪几个字是相同的?
(对!“巴山夜雨“)
 
 大家看两首七绝第四句的第一个字是不是都是“却“字?第一首第一句和第四句有两个相同的字“并州”;第二首第二句和第四句相同的字是“巴山夜雨”。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儿,大家辛苦了,课后请同学们去论坛作业帖领作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