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第一美女惨案与千古绝唱《洛神赋》

手机日志

  位列中国十大名画之一的《洛神赋》,是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曹植(曹子建)的浪漫主义名篇。由于《洛神赋》原名为《感甄赋》,于是便有了《洛神赋》是曹植因怀念甄妃而作的说法。

  一、远古的洛神只是个传说

  洛神最早见于上古的神话传说中。作为伏羲的女儿,她是守护洛水的神祗。小时候的她,不仅娇小纤瘦,还体弱多病,所以,在众多姐妹中,她并不讨父亲伏羲氏的喜爱。正因为这样,她没有家庭的羁束,可以整日在山林里游玩,汲取大自然的灵气。渐渐地,她长大了,在变成一个大姑娘的同时,也变得多愁善感起来。一天,她在洛水河畔散步时,失足跌进洛水再也没能生还。

  过了许久,伏羲氏不见女儿的踪影,焦急地四处寻找。他来到洛水河畔,忽然看见一位绝色佳人从水中冉冉浮起,向他凝眸。这不正是自己的女儿吗!伏羲氏这才意识到,在众多女儿当中,她才是最美丽的。父亲非常懊悔先前对女儿不够疼爱,但为是已晚,他再也不能把女儿与洛水分开了。为了弥补作为父亲的失责,伏羲氏便封女儿为洛神。

  二、曹植心中的“洛神”实有其人

  在曹植之前,洛神曾在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和扬雄的《甘泉赋》中被提到过,诗人们无不用最华丽的辞藻来歌颂她,对其倾注了满腔的热爱。曹植在《洛神赋》里,更是极尽描绘之能事:“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日,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绿波。”曹植眼中的这位洛神形象比前人更加饱满,她的心中似乎具有无尽的哀伤,让人们觉得这位女子绝不是曹植的凭空想象,更像是曹植在借洛神来表达对一个真实人物的思念。

  如果说曹植在借洛神写真人,那么谁又会被他如此青睐呢?人们最容易想到的,当属一位被称为甄妃的女子。《太平广记》里有一段洛神的自述:“我就是魏文帝(曹丕)的甄妃,因为我仰慕曹植的才气,让文帝很生气,于是我被他幽禁而死。后来我的魂魄来到洛水之上,向曹植讲述了我的冤情,他感慨地写下了《洛神赋》。”这段自述显然是后人杜撰的,但从中却透露出了甄妃与曹丕、曹植兄弟之间的一些感情纠葛。

  甄妃是上蔡令甄逸的女儿,生于东汉光和五年(182)。她的母亲张氏在分娩之时,梦见一位手执玉如意的仙人走入房内,将一件玉衣盖在她的身上,于是生得甄妃。甄妃三岁的时候,父亲就亡故了。当时家里来了一个相士,在看了她的相之后说:“此女身上充满贵气,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啊。”甄妃自幼喜好读书识字,年少时便见识不凡。后来群雄峰起,天下兵乱,加上饥馑,百姓多卖金银珠宝等物以求生存。那是甄妃家里还很富有,甄家就买下这些宝物用以收藏。甄妃见了就对她母亲说:“现在是乱世,买那么多宝物干什么?这样会为我们家招来祸患的。匹夫无罪,怀壁其罪。你看我们的乡人都在受饥饿,不如把粮食分赠给亲族邻里,这样广施恩惠,我家才能平安。”全家人听了之后都说她见识不凡。

  甄妃天生丽质,不仅拥有出色的容貌,更有一头令人艳羡的长发,散开的时候青丝万缕,绾起来的时候,犹如乌黑的云团,光可鉴人。建安年间,她先嫁给了袁绍的儿子袁熙,可是婚后生活并不愉快。她经常靠作诗来排遣自己心中的压抑。

  东汉建安七年(202),袁绍病死,曹操借此机会出兵攻打袁熙。袁熙兵败逃往辽西,而甄妃却为曹军所俘获,继而成为曹丕的妻子。

  那个时候,曹操正为他的霸业东征西讨,曹丕也正为了如何能继承天下而费尽心机,甄妃被冷落了。于是,多情美丽的甄妃便与小她10岁的小叔曹植为伴。曹植自幼聪明,才思过人,10岁左右就能吟诗作赋,深得曹操的常识和器重。在两人日益密切的交往和了解中,浓浓的情愫已经悄悄将两个多情的人连在一起。

  曹操一统北方之后,曾寄厚望于曹植,但曹植生性随便,又迫于其兄长的压力,最终没能当上太子。曹操死后,曹丕君临天下,定都洛阳,甄氏女被封为甄妃。此时曹丕对弟弟曹植和甄妃之间的感情纠葛早有耳闻,心中不快。随着甄洛年老色衰,他似乎对年轻、更漂亮而且为自己夺权添力不少的郭女士更感兴趣,一旦,郭女士唆人检举诬陷甄洛,而积怨已久的甄洛或许发了“怨言”,曹丕竟不念夫妻之情,逼妻服毒自杀。

  甄妃的死令曹植悲痛不已。据说甄妃死后,曹植入京时,曹丕曾将甄妃经常使用的一个盘金镶玉的枕头赐于曹植。曹植获枕之后,睹物思人,悲从中来。在乘舟的归途中,他恍惚入梦,见甄妃从水中飘然而至,在他耳边细诉内心悲苦,使得曹植肚肠寸断,惊醒之后见玉枕还在,而伊人却不知何处寻了,感伤之下,他就提笔写下了一篇传世之作,名为《感甄赋》。

  文章细腻的描写,流丽的词采,真挚的情感以及超凡的艺术魅力感染了世人。成文之后,一时间广为传诵,而曹丕对此事却不置可否。曹丕死后,他的儿子曹睿继位。为了避嫌,曹睿下令将《感甄赋》更名为《洛神赋》。

  由此可见,《洛神赋》记载着曹植和甄妃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从他对甄妃的描述当中可以看出曹植对其美貌的赞叹和留恋,能真切地感受到曹植对甄妃刻骨铭心的爱。

  三、后人怎解曹植心

  曹植居然爱上了自己的嫂子,从传统的道义上来讲这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曹植才华横溢,许多人把他奉为旷世奇才,他们认为曹植不可能做出这种“不忠不义”之事。不过也有人认为曹丕对曹植本来就怀有嫉妒和排斥之心,绝不可能宽容他和甄妃之间的相爱行径。有人说《感甄赋》中的“甄”字应是鄄城的“鄄”字,是曹植任鄄城王时所作的诗。还有人说曹植当时只是个14岁的孩子,不可能爱上比他大10岁的甄妃。于是,许多人不遗余力地为这一传说翻案。例如唐代的唐彦谦曾经说:“造甄后之事以实之”。明人王世贞又说:“令洛神见之,未免笑子建(曹植字)伧父耳。”这些人从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出发,试图否定曹植与甄妃之间有爱情存在。在他们看来,作为文坛奇才的曹植不可能背弃“道义”,如此“荒唐”。不过,他们的判断只是口头上的声讨,谁也不能够拿出明确证据来证明《洛神赋》中的女子不是甄妃。

  《洛神赋》实为千古绝唱,它向世人展现的是曹植坚贞的内心世界和超凡脱俗的文学造诣。无论这女子是谁,人们都不难从这篇《洛神赋》中看出曹植的苦闷和失落感。

 
   最后,我们一起欣赏《洛神赋》中美轮美奂的文字,感受曹子建的惊世才华:“……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