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传来几声吼……

个人日记

        

 午后三时许,又下起大雨来。电闪雷鸣,天昏地暗,不宜开机,也不便阅读,我便拉起窗帘,开灯,整理壁橱。

不知过了多久,雨渐渐小了,只听见柔和的“唰啦唰啦”声。正当我沉浸于这种悠闲、安静的氛围时,窗外突然传来了几声吼叫,一下子揪紧了我的心……

“你怎么这么笨啊?!——快缠!缠啊!……

这是一个男人的苍老、亢奋的声音。那声音大得出奇,是愤怒至极,扯着喉咙、恶狠狠地喊出来的。我敢说,附近至少七八座楼上的人都能听得到!

我正纳闷究竟是什么事情让他如此愤怒时,又接连传来了几声狂躁的吼叫:“你就不会转一下吗?这样转!这样转!……

我禁不住放下手中的衣物,走到窗前,撩开一角窗帘,隔窗望去……

对面的一个楼门外,站着一老一小祖孙俩。老的六七十岁,小的十三四岁。两人差不多高,都是一样的虎背熊腰的身材。老人两手各提着一个书包和一把折叠伞,看样子是刚刚接回上辅导班的孙子。

孩子手里擎着一把收起来的长柄黑伞,正要将它束起来。可是他显然不熟练,或者是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情,迟迟束不起来。

我们都知道,几乎所有伞上都有一条附有子母扣的带子,用以束紧伞面。但由于一片片折叠的伞面的干扰,有时很难一下子就束好——一不小心就弄反了方向,无法按扣。我记得自己第一次使用时,就颇费一番工夫。

这个孩子一声不吭地试着,与他并排站着的他的爷爷则不停地吼着数落他:“你怎么这么笨啊?!……再朝那转啊!再转!哎——呀……

那声音依旧震天响,刺耳又钻心,我都毛骨悚然了!

在四五分钟时间里,“你怎么这么笨啊”这句极端伤人的话,老人竟先后吼了三次。最后,等孩子在爷爷一连串的数落中终于把伞束好时,这个可悲的老人又吼出一句“这不就行了吗?”但接下来的一句,令我悲哀得近乎绝望:“怪不得你学习不好呢?真是太笨了!!”

此时,那个可怜的孩子,低着头,怯怯地、挪动着脚步转过身去,老人打开楼门,两人走了进去。随着“咔嚓”一声门响,我的心沉重到极点……

可怜的孩子啊,我真为你心疼!可悲的老人啊,我真想去劝你几句!

我,职业病又犯了!

我久久地想:这个老人怎么会如此粗鲁无礼、如此羞辱自己的孙子?他连续吼了这么久,为何不接过伞来做一遍给他看——相信只需要一遍,孩子就能学会!

无数事实证明,对于孩子的成长、学习,相对于学校教育,家教更重要。刚刚看过程乃珊的《家教》一文,她说:“真正的家教就是质朴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而今天的家教,就是父母带着孩子奔波于各补习班,除了督促孩子要出人头地,成为小公主、小王子外,那最基本的做人的道理反而被疏漏了”。

突然想到,此前在同一楼区,几次对着窗口久久地大声打电话,像高音喇叭一样大谈什么业务的中年男子,是不是就是这位老人的儿子?——他们的言行竟是如此地相似!

而我最最悲哀和气愤的,是这个老人对孩子的态度。他不仅自己毫无教养,全然不顾最基本的做人的道理,干扰了居民的情绪,而且当街羞辱孩子,连孩子最起码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抹杀了!孩子由此受到的伤害可想而知——情绪低落,自卑、自弃,难以进步、甚至暴躁、粗鲁。像这样当众斥责、辱骂孩子的现象时有发生——我在平时逛街、散步时就经常遇到。事实上,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家长认为是有问题的习惯和性格,大部分是由抚养人的消极暗示和恶语评价造成的。试想,在这个老人一连串的“你这么笨”的暗示、斥责、羞辱中,孩子能快乐吗?能不笨吗?能学习好吗?

斥责、打骂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中国式老话,实际上是按父母的意志来改变孩子的行为,毫无尊重可言,深深伤害了孩子的感情。法国教育专家凯蒂指出:在喜欢打骂孩子的父母中,有 83%的人智力属低下水平。他们不得不借助于体力来完成对于女的教育,以弥补智力的不足。而成功的家长是懂得拒绝打骂斥责、拒绝体罚和心罚的家长,是能够给孩子的成长创造快乐天空的家长。勤奋使人进步,快乐则更能。我们最大的愿望,不就是希望孩子能成为一个健康、快乐、阳光、上进的人吗?但这个老人的做法,实在是在误导孩子,伤害孩子!实在不配做家长!!

积极的和消极的暗示,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育孩子要谨言慎行。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所有的成年人,尤其是教师和家长,就克制一下自己的负面情绪,力避那些消极的暗示、恶语伤人的评价吧!

                                                                                                      2013.7.29晚腹稿,7.30晨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