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环婉转的盘中诗
个人日记
全文如下:
山树高,鸟鸣悲。泉水深,鲤鱼肥。空仓雀,常苦饥。吏人妇,会夫稀。出门望,见白衣。谓当是,而更非。还入门,中心悲。北上堂,西入阶。急机绞,杼声催。长叹息,当语谁。君有行,妾念之。出有日,还无期。结巾带,长相思。君忘妾,未知之。妾忘君,罪当治。妾有行,宜知之。黄者金,白者玉。高者山,下者谷。姓者苏,字伯玉。人才多,知谋足。家居长安身在蜀。何惜马蹄归不数。羊肉千斤酒百斛。令君马肥麦与粟。今时人,知不足。与其书,不能读。当从中央周四角。
此诗相传为晋代(也说汉代)苏伯玉之妻所作。苏伯玉是个小官吏,长期客居蜀地。其妻居于长安,念夫心切,渴盼夫妻团圆,就别出心裁,制作此诗以叙思念与期待之情。
全诗叙述因丈夫久别不归而引起的疑虑与幽怨,写出了少妇对丈夫那种刻骨的思念和痛苦的期待,坦诚地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忠贞,对丈夫德行的敬爱,感情真挚热烈,构思曲折跌宕,波澜起伏,全无平铺直叙之笔,读来感人至深。
作者是位民间女子,姓甚名谁,生于何地,均无史料可考,但她的诗,却被誉为“千秋绝调”。“千古文人,无此妙作”,她以绝无仅有的灵慧巧思和柔婉忠贞的深情厚意,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山不转,诗转;人不见,心见。如今,因为种种原因而两地分居的夫妻也不少,相信他们也在彼此相思中坚守着爱情,期待着相聚。但今天交通、通讯如此发达,有情人不必拘于诗书传情——若有,必是同样感人至深。但那一段段简洁随意的短信、微信、微博等,也是一封封传情达意的浪漫微情书,紧紧维系着两颗思念的心。相信其中也会有流传久远的佳话,让若干年后的人们品味、感叹。
据悉,一代伟人毛泽东对这首出自民间女子的诗的赏识,也不亚于魏武帝、汉高祖等帝王的诗词,读时全部加了圈点,还批注为“熟读”,并推荐给别人看,可见其于此诗赏识之重。
开卷有益。这种诗,我暗愧第一次读到,也欣喜毕竟读到了。在此分享。
2014.7.3晨
(文末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