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种诗体佳作欣赏

个人日记

   
图片图片 

四十五种诗体佳作欣赏

〇一、隐字诗

把心里头想要表达的字眼,故意从诗面上隐去的,叫隐字诗。隐字诗属于旧名称藏字诗的一种。藏,有藏出和藏入之分,因而统称藏字诗。藏出,就是把字眼隐出于诗面之外,暗置起来,故称之为隐字诗比较贴切;(藏入,就是把字眼嵌入到诗面之上,明摆着,故称之为嵌字诗比较适宜。)

传说,明朝有个女子对丈夫纳妾不满,但又不好明说,便写了一首隐字诗,宛转向丈夫表明心迹:

恭喜郎君又有她,侬今洗手不当家。开门诸事都交付,柴米油盐酱与茶。

开门本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是妻子只交付六件,隐去“醋”,把酸酸的妒意留给自己。这种写法,非常巧妙,合符当事人的社会地位与家庭地位,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内心的感受。

还有一首隐字诗,也颇有意思。说的是一对落魄文人,开了家酒店,专卖兑水酒。一天,兑水的酒坛子卖空了,男店主又从库房里新搬出一坛,但不知妻子是否已经兑过水,当着顾客面又不便明问,只好求助隐字诗句。众目之下,妻子也不便公开,同样用隐字诗句作答。顾客听出门道,气得要到对面酒店打酒。店主人眼看失去生意,妒火上升,便说了句贬损对面酒店掺水更厉害的话。就这么一问一答,一愤一妒,合吟出一首难得的隐字诗:

(男店主)君子之交淡若何?(女店主)北方壬癸已调和。

(顾  客)凭钱谁买金生丽?(男店主)对面青山绿更多。

四句话,句句都隐藏了个“水”字。第一句,“君子之交淡若水”语出《庄子》。第二句,五行中,水位北方;《淮南子》云:“壬、癸、亥、子,水也。”第三句,“金生丽水”语出《千字文》。第四句,“青山绿水”语出《景德传灯录》。

〇二、藏头诗

《诗体明辨》:“藏头诗,每句头字皆藏于每句尾字也。”这是说,每句的第一字,都隐藏于前句的末一字。这是利用汉字中合体字多的特点,从前句末一字分离出其中的一个“部件”,作为次句的首字,所以称为藏头诗或藏头拆字诗。有的不明藏头诗的含义,而把嵌字诗(嵌于首句)当作了藏头诗。

寄贾宣州 []•孔平仲

高会当年喜得曹,日陪宴侃自忘劳。力回天地君应惫,心扶乾坤我尚豪。

豕亥论书非素学,子孙干禄有东皋。十年旧友相知寡,分付长松荫短蒿。

“贾宣州”就是贾易,北宋元佑年间,曾贬官知宣州,《宋史》有传。孔平仲赠他的这首诗,回顾当年两人的交情。每句第一个字,都是上一句末一字的下半部分。如“日”藏于“曹”之下,“力”藏于“劳”之下等。末句末一字“蒿”的下部隐藏了首句第一字“高”,这就是藏头诗的特点。

本文图一《桃花源诗碑》就是一首有名的藏头诗,作者无名氏:

牛郎织女会佳期,月下弹琴又赋诗。寺静惟听钟声响,音停始觉星斗移。

多少黄冠归道观,见几而作尽忘机。几时得到桃源洞,同彼仙人下象棋。

注:第三句末一字“响”应为繁体“響”。

〇三、嵌字诗

在诗中的一定位置,嵌入预先准备好的字眼,这种诗称为嵌字诗。嵌字的位置,可以在句首,也可以在句尾或句中,但要有规律。嵌入的字,汇集起来须成一句话。

嵌字诗,写作技法简单方便,表达心迹快捷明了,易于把握分寸,便于记事抒情,从古到今,深受诗人们的喜爱。

苏东坡任杭州太守被召回时,路过京口郡。恰逢京口郡宴会,座中有两个官妓出牒(相当于请示文体),一个叫郑容的请求落籍,即在官妓册上除名;一个叫高莹的请求从良,即与人正式结为夫妻。京口郡太守林子中,命她们呈苏东坡判。她们本是良家女子,命运坎坷堕入风尘。苏东坡阅过,顿生怜悯之心,索笔作《减字木兰花》于牒后。书罢,还于二妓,落籍、从良之事,只字未提。二女不解其妙,东坡说事已办妥,让呈京口太守。——原来,词中已经嵌入“郑容落籍,高莹从良”八字。此等判词,在当时传为风流佳话。词云:

郑庄好客,容我樽前先坠帻。落笔生风,籍甚声名独我公。

高山白早,莹骨珠肌那解老?从此南徐,良夜清风月满湖。

戏剧《望江亭》里,女子谭记儿欲向恋人白士中吐露“愿随君去”的心迹,但羞于启齿,便吟了一首嵌字诗:

愿把春情寄落花,随风冉冉到天涯。君能识破凤兮句,去妇当归卖酒家。

白士中闻诗激情难抑,还以嵌字诗作答,表示“当不负卿”:

当垆卓女艳如花,不记琴心未有涯。负却今宵花底句,卿须怜我尚无家。

嵌字诗 []•施耐庵

【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

这首诗出自《水浒传》第六十一回。军师吴用为了诱迫卢俊义上山入伙,化装成算命先生,在卢家的墙题下的反诗。诗的每一句第一字合起来,就是“卢(芦)俊义反”四字。后来卢的管家向官府告发,逼得卢俊义不得不上了梁山。

有心披星戴月来,柴门紧闭未曾开。出声高叫惊邻里,卖酒人家快出来。

这首诗的来历是这样的:伦文叙半夜三更去敲一家酒店的门,说要沽酒。店家颇为不悦,有意刁难,就指着对面柴店的招牌,要马上以“有柴出卖”为字首,做一首嵌字诗,不然别想买酒。伦文叙当然是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吟出上面这首诗。

〇四、析字诗

把一个单字,析成几个字或几个笔画的方法,叫析字法。含有用此法作的诗,称为析字诗。请看北宋秦观的一首词:【南歌子】赠陶心儿

玉漏迢迢尽,银潢淡淡横。梦回宿酒未全醒,已被邻鸡催起怕天明。

臂上妆犹在,襟间泪尚盈。水边灯火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

末句后七字,用的是析字法。把“心”字分析作一个卧钩(残月)和三个点(星星)。既点明所赠对象的名字——心儿,又寄托作者的情感。

诗人黄庭坚有一首《两心同》,巧借析字格娓娓道情来。其下片是:

小楼朱阁沉沉,一笑千金。你共人、女边著子,争知我、门里挑心。最难忘,小院回廊,月影花阴。

“女边著子”即“好”,“门里挑心”是“闷”。你跟人好,怎知我闷。单相思也,独怀苦恋之情。

《中华诗词》刊物上也发表有用析字法做的诗《无题》:

一去桐城风雨稠,感君见我泪双流。烟云往事飞天外,舟楫今生寄浪头。

酒后门笼千古月,诗前心托一江秋。从来天意高难问,万载情牢作死囚。

第三联暗含“闲愁”,“闲”字(繁体)析作“门、月”;“愁”字析作“秋、心”。闲愁,用今天话说,就是爱情。闲愁破碎无觅处,婉转地透露出诗的主旨。

〇五、叠字诗

叠字诗是指诗中的部分句子或全诗各句都用叠字组成。所谓叠字,是指两个相同的字重叠,也称“重言词”。叠字的恰当动用,可以增加语语言的音节美,增进情感的强度,民歌中得最多。叠字诗是由诗词叠词以展而来的一种杂体诗。此后,又有叠字词、叠字曲出现。如李易安之《声声慢》,就属于叠字词。

元代乔吉的一首散曲【越调】天净沙•即事,全曲皆用叠字,读之悦耳,别有情趣: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宋代王十朋,有首五言诗《贡院垂成双莲呈瑞因成鄙语勉语士子》,也是用叠字:

大厦垂垂就,佳莲得得开;双双戴千佛,两两应三台。

欢意重重合,香风比比来。人人宜自勉,济济作廷魁。

相传,清代有士人游镇江,在江岸远眺焦山时作叠字诗《临江远眺》:

渺渺茫茫浪泼天,霏霏拂拂雨和烟。苍苍翠翠山遮寺,白白红红花满前。

整整齐齐沙上雁,来来往往渡头船。行行坐坐看无尽,世世生生作话传。

古人对联也爱用叠字。如故宫太和殿对联,用叠字状尽百乐声中三拜九叩的情景:

乐乐乐乐乐乐乐;朝朝朝朝朝朝朝。

又如黄文中题西湖天景亭: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再如苏州网师园叠字联: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燕燕莺莺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叠字诗 []•寒山(这首诗写的是“贫士”的身境和心境。)

独坐常忽忽,情怀何悠悠。山腰云缦缦,谷口风飕飕。

猿来树袅袅,鸟入林啾啾。时催鬓飒飒,岁尽老惆惆。

【中吕】十二月带尧民歌•叠字曲 []•王实甫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怕黄昏不觉又黄昏,不消魂怎的不消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鬓云松令•叠字词 []•吴承勋

掩纹纱,开宝鼎。一树梧桐,一树梧桐影。络纬啼烟秋欲暝。翠玉楼前,翠玉楼前井。

风衾寒,鸳帐冷。好梦无端,好梦无端醒。离别团圆今夜并。愁依阑干,愁依阑干等。

这是极为精彩的一首叠字词。词的主题是思妇的秋怨,上片的时间是黄昏,下片的时间是夜晚。

上片只写黄昏的景色,抒情主人公并没有出场,但她的孤单、寂寞、哀愁,尽在萧索的景色中。下片写思妇在梦中与丈夫团聚,好梦的来临没有先兆,好梦消散也无缘无故,她只能如往日一样,愁依阑干,苦苦等候。

醒世叠字诗•无名氏

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暧暧度春秋。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白了头。

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明明白白一条路,千千万万不肯修。

传说乾隆有次召集群臣来为他的「百鹅图」题诗,以此比试谁的学问高。大臣们对著「百鹅图」面面相觑,都不敢争先动笔,只见大学士纪晓岚从容走向前来,翰墨一挥便题诗一首:鹅鹅鹅鹅鹅鹅鹅,一鹅一鹅又一鹅。食尽皇家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诗的前两句运用叠字,描写画中的鹅,生动形象,十分贴切。后两句是诗人的感叹,他明旨诘问,有可能寓意双关,以此影射那些位居显赫,享受厚禄却不学无术,无所作为的庸臣,如真是这样,可谓针砭入髓,入木三分。

〇六、反复诗

有意让相同字眼,在适当位置重复出现的诗,称反复诗。反复之字,通常对举。清朝陈沆的一首七绝,反复十次嵌用“一”字,使诗的意境显得格外幽绝:

一帆一桨一扁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轮明月一江秋。

六朝时梁诗人鲍泉有一首诗,十八句用了三十个“新”字,当称一趣:

新莺始新归,新蝶复新飞。新花满新树,新月洒新辉。新光新气早,新望新盈抱。

新水新渌浮,新禽新听好,新景自新还,新叶复新攀。新枝虽可结,新愁讵解颜。

新思独氤氲,新知不可闻。新扇如新月,新盖学新云。新落连珠泪,新点石榴裙。

梁元帝春日诗,十八句反复使用二十三个“春”字,春色不浓也醉人:

春还春节美,春日春风过。春心日日异,春情处处多。处处春芳动,日日春情变。

春意春已繁,春人春不见。不见怀春人,徒望春光新。春愁春自结,春结谁能申。

欲道春园趣,复忆春时人。春人竟何在,空爽上春期。独念春花落,还是惜春时。

反复手法,也常用于对联。例如某戏台对联,状敲锣击鼓之声,寓道古唱今之意:

今古今古今今古;古今古今古古今。

以“今”状锣声,“古”状鼓声,确是奇思妙想。

〇七、联珠诗

联珠诗,又名顶针诗,是用修辞中的顶针格写成的诗。顶针是用前一句或前联的结尾词语,来做后一句或后联的起头,使前后两句头尾蝉联,上下递补。联珠诗最早见于汉乐府,后代多有续作。

平陵东[]•无名氏

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劫义公,高堂下,交钱百万两走马。

两走马,亦诚难,顾见追吏心中恻。心中恻,血出漉,归告我家卖黄犊。

此诗出自《乐府诗集》,其中用了联珠格,或可看作联珠诗的初级形态。诗篇揭露官府用“绑票”方式,迫害和敲榨善良无辜的百姓。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李白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联珠诗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每句蝉联;二是每联(或每小节)前后蝉联;还有一种是每句都吟同一事物,某些词语在句子中重复出现。

拨不断[]•马致远

叹寒儒,谩读书。读书须索题桥柱,题柱虽乘驷马车。且看了长安回去。

这首小令选自《全元散曲》除首尾两句外,都是联珠格。慨叹寒儒虽有仕进之心,题柱之志,却无人赏识。

松月[]•明本

天有月兮地有松,可堪松月趣无穷。松生金粉月生免,月抱龙珠松化龙。

月照长空松挂衲,松回禅定月当空。老僧笑指松头月,松月何妨一处共。

此诗先自赵翼《陔余丛考》,作者明本,为元代诗僧。这首吟松月诗为联珠体诗中的另一种格式,即每句都吟同一事物,某些词语在句子中重复出现,而不是前后蝉联。

顶针诗[]•吴承恩

半枕松风茶未熟,吟怀潇洒满腔春。春不荣华冬不枯,云来雾往只如无。

无风摇曳婆娑影,有客欣怜福寿图。图是西山坚节老,清如南国没心夫。

夫因侧听称梁栋,台为横柯作宪乌。

此诗选自《西游记》第六十四回,为唐僧与几位长老在木仙庵的联句诗,前一联的末一字与次联的第一字相同,前后蝉联。

《白雪遗音》收有明朝无名氏的联珠诗《桃花冷落》:

桃花冷落被风飘,飘落残花过小桥。桥下金鱼双戏水,水边小鸟理新毛。

毛衣未湿黄梅雨,雨滴江梨分外娇。娇姿常伴垂杨柳,柳外双飞紫燕高。

高阁佳人吹玉笛,笛边鸾线挂丝绦。绦丝玲珑香佛手,手中有扇望河潮。

潮平两岸风帆稳,稳坐舟中且慢摇。摇入西河天将晚,晚窗寂寞叹无聊。

聊推纱窗观冷落,落云渺渺被水敲。敲门借问天台路,路过小桥有断桥。桥边种碧桃。

元朝乔吉有一首散曲【越调】小桃红,就直接名曰“效联珠格”:

落花飞絮隔朱帘,帘静重门掩。掩镜羞看脸儿嬱,嬱眉尖,尖尖指屈将归期念。念他抛闪,闪咱少欠,欠你病恹恹。

再看一首联珠诗,无名氏的《秋思》,偷意于唐诗:

月华如水满园秋,秋风瑟瑟入画楼;楼上少妇深自悔,悔让夫婿觅封侯。

〇八、增损诗

增损诗,指对现成的诗作进行增扩或者减损字词而形成的新诗。增扩或减损,应针对每一句分别进行,如把五言诗增扩为七言诗,或把七言诗减损为五言诗。

清末,二十七岁的汪精卫,曾冒死刺杀摄政王载沣不成而被捕,身陷囹圄的汪精卫确实地凛然了一阵子,并写诗言志: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可惜,汪精卫不久便投敌叛国,当了头号汉奸。恨屋及乌,人们对他的“言志诗”也嗤之以鼻。在一次抗日宣传演讲会上,一位演讲者增扩汪诗,当场宣读,以讽刺他假革命真卖国的行经:

当时慷慨歌燕市,曾羡从容作楚囚。恨未引刀成一快,终惭不负少年头。

唐朝大中年间,担任主考官的魏扶,当着应试学子面吟诗一首,想表明他能够体味学子们苦读的艰辛,能够秉公择仕,随后又将诗贴在考场的墙上。诗云:

梧桐叶落满庭荫,锁闭朱门试院深。曾是昔年辛苦地,不将今日负前心。

谁知魏扶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他评卷打分十分苛刻,除了“活动”过的人外,基本上没有录取。学子们极其气愤,把墙上的魏扶“表白诗”,各涂掉开头的两个字,改作五言绝句,对他进行揭露:

叶落满庭荫,朱门试院深。昔年辛苦地,今日负前心。

用增减法改诗,要改出新意。否则,但添蛇足耳。宋代就有人增写张志和的《渔父》,清代也有人减损杜牧的《清明》,但都不是成功的例子。

〇九、同头诗

同头诗,就是每句诗的开头一字都相同,大致与独韵诗相对称。但独韵诗有的是每句末尾一字都相同,有的则只是用同字作韵而句句都押韵。同头诗在南朝时就已有,后世继有所作。吴承恩《西游记》中就作了“福”、“禄”、“寿”三首诗。现录于此,供大家欣赏。

福星光耀世尊前,福纳弥深远更绵。福德无疆同地久,福缘有庆与天连。

福田广种年年盛,福海洪深岁岁坚。福满乾坤多福荫,福增无量永周全。

禄重如山彩凤鸣,禄随时泰祝长庚。禄添万斛身健康,禄享千钟世太平。

禄俸齐天还永固,禄名似海更澄清。禄思远继多瞻仰,禄爵无边万国荣。

寿星献彩对如来,寿域光华自此开。寿果满盘生瑞霭,寿花新采插莲台。

寿诗清雅多奇妙,寿曲调音按美才。寿命延长同日月,寿如山海更悠哉。

《春诗》皎然

春日绣衣轻,春台别有情。春烟间草色,春鸟隔花声。

春树乱无次,春山遥得名。春风正飘荡,春瓮莫须倾。

作者皎然是唐代著名的诗僧,姓谢,名清昼,是南朝著名诗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其诗风也一承其祖,情致闲适,语言简淡。

一〇、绕头诗

此体当为宋代大文豪苏轼所创。其形式为:一、三两句为三字,二、四两句为七字;一、二句押一韵,三、四句另押一韵。其中第三句的一、三字为第句三、一字,好比将尾绕到头,故称“绕头诗”。

闲似忙,蝴蝶双双过粉墙;忙似闲,白鹭饥时立小滩。

来似去,潮翻巨浪还西注,去似来,跃马翻身射箭回。

动似静,万倾碧潭澄宝镜;静似动,长桥影逐酒旗送。

悲似乐,送葬之家喧鼓乐;乐似悲,送女之家日日啼。

相传宋朝大文豪苏东坡有一次宴请宾客,席上高朋满座,王安石、秦观、佛印和尚等名人都在其列。酒喝到兴头,苏轼道:“我来行一酒令:上两句用两字颠倒说,下面用两句诗押韵,分别阐述上两句意思。做不出的罚酒三杯。”说完,即随口吟出上面的第一首,王安石等三人自然不甘心被罚酒,各自吟出了后面三首。

十一、数谜诗

数谜诗:顾名思义就是数字猜谜诗,它以数字谜语,又似趣味数学。它犹如今的一道趣算数题,文字表达采用古典诗可口可歌的形式表现出来,形式活泼生动。

清人徐子云的《算法大成》中有首数学诗《算来寺内几多僧》,使数学知识变抽象为形象,富有独造的机趣性。

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周尽不差争。

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碗羹。请问先生明算着,算来寺内几多僧。

这首诗虽然谈得使数学运算,但却有文学色彩。首先,它的韵脚造成了上口易记的语势;其次,其已经把人带入了有诗味的想象之中。山林,古庙,给人感觉深远。有庙必有僧,多少僧?诗中暗示可以算出。这样,人们在学习数学中,同时受到了文学的熏染。(附:僧数为624人)

再附一题:

小小寞湖有新莲,婷婷五寸出水面。孰知狂风荷身轻,忍看素色没波涟。

渔翁偶遇立春早,残卉离根二尺全。借问英才贤学子,荷深几许在当年。

十二、仿拟诗

仿拟法作诗,就是摹仿原诗的格调,略换几字,翻出新意。

南宋林升,看到统治者苟安东南,依然沉醉纵逸,十分愤慨,写了《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明朝宗祯初年,杭州大旱,人民流离失所,而太守刘梦谦却纵情酒色。诗人张岱怒不可遏,遂仿拟林升《题临安邸》作诗一绝:

山不山来楼不楼,西湖歌舞一时休!暖风吹得死人臭,还把杭州作汴州。

时隔数百年,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从南京(石头城)逃往重庆(渝州),人民极为愤慨,有人又仿拟林升《题临安邸》,作诗如下:

山外青山楼外楼,嘉陵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渝州作石头。

今人有一首仿拟林升的诗,意在批评当时有人吃黄金宴的腐败作风。诗曰:

山外青山楼外楼,杯盘交错几时休?酒风熏得官人醉,吃罢黄金吃九州。

宋朝时,王安石知浙江鄞县,刚正廉洁,人誉之为“铁面”;继任是一个昏庸酒徒,人讥之为“糟团”。出于对铁面的怀念和对糟团的厌恶,有人仿拟唐朝催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应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了一首《题县署南墙》:

去年今日此门中,铁面糟团两不同。铁面不知何处去,糟团依旧醉春风。

“去年今日”,原诗指“去年之今日”,仿诗指“去年与今日”,就是“去年今日与今年今日”。“春”,古人亦以称酒,如剑南春。“醉春风”一语双关,颇富玩味。

听说,以前的公交车,运行不是很正常。有人仿拟古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吟道:一去二三里,抛锚四五回。修理六七次,八九十人推。

十三、换序诗

换序诗,指的是调换现成诗词作品的句子顺序,使之具有新的意义,而形成的一首新诗。换序诗的功夫,就在于别出心裁,翻出新意。

唐朝王昌龄有名篇《芙蓉楼送辛渐》。诗云: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因冯玉祥倒戈,吴佩孚从塘沽乘军舰南逃。当时,有人把王昌龄的诗换了个序,为他“送行”,嘲讽其狼狈相:

一片冰心在玉壶,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寒雨连江夜入吴。

原诗四句,一字未改,只互换了第一句和第四句的位置,然而,诗意大变。“寒雨连江夜入吴”,王昌龄用作首句,说的是出发;针对吴佩孚的行经,调作末句,说的是逃跑。“一片冰心在玉壶”,用在诗末,表达情操未改,冰心依然;用在诗首,联系末句“夜入吴”的“逃跑”,成了讽刺与幽默。

据说,南宋才子莫子山,一日登山,见景致宜人,庙宇清静,不禁脱口吟出唐人李涉七绝一首: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见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诗吟罢,果逢僧,主持邀他一叙。然而言谈间,口口声声向他索钱,俗不可耐,莫子山便夺笔在墙上挥写一绝:

又得浮生半日闲,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见竹院逢僧话,终日昏昏醉梦间。

首尾互换,诗意突变。原诗说本来心绪不好,“昏昏醉梦间”,“逢僧话”之后,心情阴转晴,清闲起来。新的换序诗说,本来心情闲适,因“逢僧话”,反而“昏昏醉梦间”。

十四、逆挽诗

逆挽诗,在行文走笔之际,使语义绝处逢生,挽狂澜于既倒。如朱元璋《金鸡报晓》: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日,扫却残星与晓月。

明洪武十四年是鸡年,朱元璋亲驾翰林院文华堂,与学士们饮酒庆贺,并提出以《金鸡报晓》为题作诗。学士们恭请皇上先作,洪武提笔,刚写两句,众臣无不暗笑:粗而俗,如何像诗。谁知朱元璋笔锋一转,绝处逢生,续写出惊天动地的后两句,令众臣惊叹不已。但看前两句,简直不是诗,平淡粗俗;而后两句奇峰突起,笔力雄浑,挽狂澜于既倒,且语带双关,写出天子的魄力和威风。用的是“逆挽法”。

用逆挽法写诗的佳话甚多。清朝李调元,在两江主考完毕动身回京时,州内大小官员在十里长亭设宴,为他送行。州官对李调元有看法,想寻机羞辱他一番,这时正好有群麻雀跳叫于屋檐间,就用手说一指,请李调元以麻雀为题即席赋诗。李调元不慌不忙吟道:一窝两窝三四窝,五窝六窝七八窝。

众人一听无不掩口。李调元不予理睬,继续吟道:食尽君王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后两句一出,众人无不羞愧。明写麻雀,暗骂州官,一箭双雕,妙不可言。

据说,乾隆下江南,带着一帮文人游山玩水。一天傍晚,天边飞过白鹤,皇帝诗兴来潮,命赋诗吟鹤。一个叫冯诚修的脱口而出:远望天空一鹤飞,朱砂为顶雪为衣。

乾隆故意打岔:“要吟黑鹤。”冯不得不迅速改变语意方向:只为觅食归来晚,误入羲之洗砚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