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平工资统计中藏有“五大秘密”?
个人日记
原来以为,社平工资统计、计算是据实公平的,不曾想其中藏有巨大“秘密”,上当受骗了。感叹:买的没有卖的精,公众没有统计局精,轻松就被统计局忽悠了。
第一个“秘密”,社平工资不是所有从业人员平均工资,而是收入相对较高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低收入人群排除在社平工资统计之外。想不到,社平工资统计也是嫌贫爱富。“社平工资的统计范围是规模以上企业人员的平均工资,低收入人群的工资并没有纳入进去”6月11日,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那么是怎么统计的呢?统计对象具体主要包括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等单位,但不包括乡镇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而这些不包括部分,恰恰是低收入阶层,而且数量不小。统计当中,弃低就高,社平工资自然被统计局人为拉高了。说实在的,这是一种欺骗。这与中央所要求三严三实的作风背道而驰。
第二个“秘密”,拉高社平工资是为了提高社保基数,进而增加社保收入,却人为增加了企业用人成本。社保缴费基数是与社平工资联动的,社平工资拉高了,缴费基数自然水涨船高。一般来讲,社保最低缴费基数是按照社平工资40%确定的,最高不超过社平工资的300%。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上年度本人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40%的,按最低缴费基数缴费;上年度本人月平均工资高于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则按最高缴费基数缴费。结果是什么?低收入人群社保负担被人为加大,高收入人群社保负担被人为降低。这样做的后果是,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讲,收入越低,社保缴费所占收入比例就越高,这些人眼前生活都难保证,也就更不愿去买社保了,何况社保并不能确定未来的收入,弃保在所难免。这种做法与中央为小企业减负、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背道而驰。
第三个“秘密”,按拉高的社平工资确定工资指导线,实际上是有意拉大收入差距,收入低者更低,收入高的更高。2014年,全国23个地区制定了工资指导线,工资增长基准线普遍在12.4%左右。这样做的结果非常明显,收入愈高涨得愈多、收入越少涨得越少。假设你月收入2000元,涨12%是增加240元;领导月收入6000元,涨12%则增加720元;原来领导每月比你多4000元,现在比你多4480元。结果是,高收入行业薪酬高歌猛进,低收入行业薪酬缓慢爬坡,差距越拉越大。这与中央提低、扩中、限高的收入分配改革方向背道而驰。
第四个“秘密”,名义上统计工资,实际上统计收入,而且还不是你直接拿到手的钱,表面上看来很丰满,实际上却是很骨感。社平工资统计追求“好看”。名义上是平均工资,实际上统计的是什么呢?是个人税前收入,不仅包括基础工资、奖金、各项津贴和补贴,还包括个人应缴纳的由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个人账户的基金和税金等费用,并非仅是实际发到个人手里的现金计算。国家统计局玩了一个偷梁换柱的花招,将“工资总额”扩大到非工资部分,还包括住房公积金、税金,这就是在职职工普遍感到“被平均”和“工资远没有那么高”的原因。当然,对于喜欢好看的官方来说,社平工资高了,自然是政绩一件。只是可怜了老百姓,手中并没有那么多的钱。这种做法也与中央严肃治理数据造假的要求背道而驰。
第五个“秘密”,掩盖了社会当中的贫富差距。从统计数据看,2014年的社平工资是,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109760元,专业技术人员66074元,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47483元,商业、服务业人员40669元,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42914元。岗位平均工资最高与最低之比为2.7倍。实际上社平工资最高与最低是多少倍?最低收入人群被排除在统计之外,无法计算。从实际情况来看,最低收入人群应该是那些拿按最低工资标准拿工资的人。从各地公布的最低工资标准看,有的一年不到2万元,最高收入人群是最低收入人群至少5倍以上。看来,社会当中实际存在的收入鸿沟被统计局采取技术手段被填平了一半。这也是与中央办事要实的要求背道而驰的。
社平工资不论高与低,都应该准确无误。本来,公众不相信统计局的数据,如果还利用设计统计方案的优势地位从中保留一些秘密,不给公众全部交底,统计局的信誉真是难以提高。怪不得每凡统计局公布数据,立即质疑之声四起,统计局成为被嘲讽的对象。这样的现象不能再继续下去了。统计局应该通过改进统计办法、增强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赋于统计数据权威性,也维护自己的尊严。在高技术条件下,把在职职工收入统计准确,并不是什么难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认真。真心的去把数据统计准确,统计数据一定会准确,统计局公布的社平工资也会与在职职工的实际感受相一致。文/闲散一石/图片/独步全球/网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