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情怀 (三) 欢 送 离 家

个人日记

欢 送 离 家


图片
 

    谨以最朴实的言语,真实的记录那段难忘的军旅生涯,以此唤醒记忆深处已经泛黄的情愫。伴随着岁月的沉淀,双手里凝集的掌纹却总有一种呼之欲出的冲动,现写下我的亲身经历篇,用以纪念那段永远都无法忘却的、永远都让我留恋的燃情岁月。 

    火红的年代,参军入伍几乎是每个热血青年梦寐以求的向往,保家卫国几乎是每个有为青年视为神圣的己任,能到人民军队这个大熔炉去锻炼几乎是每个革命青年的光荣。自从接到入伍通知书起,家里就来客不断,亲戚,朋友,同学,伙伴。我自然是无比兴奋,因为自己从军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为了这个梦,曾费了很多的周折,祖辈没有人当兵,而我是家族中唯一出来的一个兵。图片

    1981年10月25日上午10时,家乡松峪大队组织民兵敲锣打鼓来到我家送喜报张张大红纸用墨汁写者:“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等等贴满了整个窑洞的墙面,多么令人神往,多么令人骄傲,多么地无尚光荣啊…!

    临走的前几天,白天我时间几乎都用于看亲戚几乎到每家都在我的口袋里塞上最多10元钱,晚上则是陪着家人一起,漫无边际的说着一些家事杂事,耳闻最多的就是父母絮絮咛:“去了部队一定好好的干,不要给家里人丢脸”等诸如此类的教导。我嘴上是忙不迭的答应着,心里却想:不就是当个兵嘛?有什么了不起的,新时期的部队里也不会怎么太苦吧,我都17了,也长大了,没什么不能承受的。现在想起来,当时那种年轻气盛的神情,不知又给父母增添了多少的担忧。

    1981年10月29日,是我参军离开家乡的日子。这一天,我在睡梦中被父亲轻轻地唤醒。父亲说,天就要亮了,起来吧。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我就要离开这个生活了17年的家了。匆匆洗漱,收拾行囊。父亲再次推门进来的时候,手里端着一只大碗,热气腾腾。父亲对我说,快趁热吃,吃了好起程。那是母亲专为我做的鸡蛋面,父亲站在我的身边,默默地呆了一会儿,嘱咐我吃我给你端碗面汤。了一口,就想哭,强忍着,但终于没有忍住,忽然泪水就流了来。这可是我参军前母亲为我做的最后一顿饭啊! 
 
  
    
大约点半钟,民兵长郭红军来到家里催促。小庄道路两旁,来了许多送行的乡亲,民兵长亲自为我们戴上大红花,小学生们敲锣打鼓,长长的送行队伍把我们到村大队部,这里召开了一个简单而隆重的“欢送大会”,台后拉了一条横幅:热烈欢送段福斌同志光荣参军。主席台前站满了为我送行的父老乡亲,大队书记民兵连长分别发表欢送讲话,我也出台“表心”说了一大堆“革命豪言壮语”,到部队去“为人民再立新功”等。小学生们敲锣打鼓,长长的送行队伍把我们一直排到村口。母亲送我到沟底石板坡,没对我说出一句话,就在我的身后,但我不敢回头。我热泪盈眶,但我不敢哭出声,我知道我的母亲也不敢目送我远去用泪眼望着自己的儿子渐渐走远……我真得不曾想到,一个十八岁乡村少年的第一次远行,竟如此的庄重。那一刻,我的心里难免有些紧张、激动,确切地说那是对村庄一种难以难舍的情怀。

    我强忍住离家的眼泪跟父亲和民兵连长步行10里来到我的母---上阁村八年制学校班主任李家贤的办公室,向他表达谢意并道别。李老师鼓励我放下包袱,安心部队生活,争取表现和进步。我也向他表示了决心,并握手告别。李老师提前买了笔记本等赠品,集合全校学生列队校门两旁鼓掌送我前行。

图片


    中村公社大院新兵集合点院里已站满了欢送新兵的们。经过报到、认明身份、点名分堆、集中列队,然后排队领取军需品:一床棉被、一张2x1米的白床单、一张1x1米的包袱布、一顶棉帽、一套棉衣裤和冬装罩衣裤、一件白布衬衣、一条内裤叉、一对线袜、一对解放鞋、一个挂包、一个行军水壶、一个口盅、一条白毛巾、一套背包带、一条腰带、一条武装带(可能还有忘记了的)等等。领到这些物品后,带兵首长要求马上换上军服,把原来穿在身上的和携带来的所有衣服物品,交给送行的家人带走,一样都不许留下!并就地打好背包,重新集合。

    下午3时多,从刚才的各式社会青年,一转眼变换成衣不合体的、但颜色统一的滑稽“军人”。武装部安排了“盛宴”,热情招待了“主人公”的我和我父亲当晚统一住在中村招待所的东楼上。

    到此,我算得上是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兵呢,遗憾的是没有一张照片留记当年。  

 

 图片

 






文章评论

开心果

你的人生写的精彩、详细的记录了你的军旅生涯,不过这是前章接下来该写部队生涯,我感觉你必须分三大章来写,现在第一章可以告一段落[em]e185[/em][em]e185[/em][em]e185[/em]写出你精彩人生!

开心果

再把上面民兵连长的姓改下[em]e181[/em]

草原上的鹰

[em]e100[/em]你好,老战友回忆起我们当兵的经历,是人生最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