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事——初见时,我们不懂爱情

往事并不如烟

        图片
    二十岁那年,我经历了我人生中的一件大事——相亲。

    
那一年我高中毕业,正好赋闲在家。一天吃晚饭时,母亲忽然对我说有媒人给我介绍了个对象,问我什么意思,要不要见见面。可能是因为年轻脸子热,我乍听了母亲的话感到非常羞窘,甚至有点莫名的反感,脸一下子就红了,我说不想见,我还小呢,过两年再说。母亲说:“你今年二十了,也不小了,你看看同村和你年一年二的,很多人都订婚了,我的意思你们先见个面,要是没什么意见,就把亲事定了,过一年半载你们再登记结婚。”我低着头不说话,心里乱乱的。母亲接着说:“这个人和我们同村,住在西头,媒人说他和你还是小学和初中还的同学呢。听人说这户人家世代本分老实,靠得住,你以后若是进了他家,肯定受不了气,守家在地的,两头有事也好有个照应。那个媒人也不是别人,是他的堂嫂。知道他堂嫂是谁么,她娘家就是西邻谁谁家,论辈分,你还叫他姑姑呢,和咱们家关系也很好,她保的媒,应该错不了,见见吧。”听说那个人和我同村,还是同学,觉得好奇,我禁不住问道:“他叫什么?”“听你那个媒人姑姑说他叫xx,你想想还能记起他吗?”母亲回答。

    听到他的名字,我觉得有点耳熟,努力回想,脑海里终于模模糊糊有了他的印象。说起来难以置信,我和他虽然住在同一个村子,但如果不是母亲提起,我对他竟然没什么印象,我和他的确是从小学到初中在同一所学校上学,只不过是同级不同班。我之所以对他印象不深其实也不奇怪,我们上学的那个时代,思想观念还很保守,男女同学之间平时很少交往,小学时还可以,到了初中后,年岁略大,略谙人事的我们对男女同学间的交往更忌讳莫深,平时走个面也不打个招呼,好像有不共戴天之仇似的。用为在我们上学的那个时代,男女设防的程度似乎不比以理学之风盛行的宋朝差,男女同学如果私下里多说了几句话,就有可能被好事的同学揶揄说在“搞对象”。因此,初中三年,男女同学从来没交往过的情况一点也不新鲜。离开校门以后,我除了对同班的男生稍微有点记忆外,压根就淡忘了我的初中同学还有同村的他。
 

     我隐约记得上学时的他性格很内向,不大合群,经常一个人走小路上学。个子也不高,面孔黑黑的,他的学习好像还可以。
我对母亲说:“想起来了,妈,你们把这事推了吧,我觉得和他不合适。”这时父亲插话了:“见个面吧,保媒的也不是外人,人家也是一片热心,再说,你见了愿不愿意在你,给媒人个面子吧。”我见父亲说的在理,也不好再执拗下去,只好说:“让我考虑考虑。”我答应也没推死,这事就这么撂下了。

    这样过了四五天,中午临近吃饭时母亲忽然对我说:“XIAOHUA,媒人传过话来了,今儿个吃了晌午饭你们见个面 ,一会儿你梳洗打扮下,换身衣服,别邋里邋遢着去!”事情来得很突然,我一时觉得很仓促,我不高兴地说:“妈,我考虑了,他个儿矮,性格特别内向我怕以后合不来,不想见了。”母亲一听就急了:“好几年没见了,你怎么就知道人家没长个儿?再说,花言巧语的就好吗?咱就图个老实本分,媒人已经和人家说好了,你不去哪行?怎么也得去,见了面,你实在不愿意再说!”我没有办法,只好气囊囊地勉强答应了。
   
     相亲那天的情景我记得很清楚。那
是一个晴朗的夏日午后,天气很热,知了在我家屋后的树上叫得此起彼伏。懒懒的吃过午饭,母亲就催促我去梳洗打扮,因为从心里抵触,我懒得梳妆打扮,但耐不住母亲的一再唠叨,我只是略微擦了把脸,拢了拢头发,也没换衣服。母亲见了骂我,说我不要样。我顶嘴说:”就这样子,他不愿意就拉倒!”母亲气得干瞪眼,但她也没别的办法,只好作罢。

     相亲是母亲陪我去的,可能她也想看看日后有可能成为她女婿的是什么样的一个人。这是我的第一次相亲,在这以前虽说也有人提过两个,但都没有会面,都被我拒绝了。不知道我当时为什么这么抵触,就是这次也一样。我其实对同村的他印象并不清晰,对他的那些印象不过停留在四五年前甚至更早,这四五年,谁知道人家有没有大的变化?我之所以抵触,他的性格原因是一个,更主要的,我想可能是我从小独立性不强,依靠父母惯了,总觉心智不成熟,不想过早地离开自己的家门,就像一只习惯了在父母羽翼呵护下的小鸟,不想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总觉得自己还没长大。

     想起马
和一个陌生男子见面说话,我的心里很紧张,心像长了草,坐立不安,也很害怕,也不知道怕什么,反正就是害怕。不要认为我说得有多夸张,那时候的我确实是那样,在我所处的那个年代,人们的思想依然很传统很保守,加上我从小受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身为七零年后的我,远没有现在青年男女之间交往的随意和自然,这第一次见面相亲,于我来说,其紧张程度无异于上沙场。
 
   
    相亲地点在媒人的母亲家,距离我家很近,我们到的时候,他还没有来。
媒人和她母亲一家很热情,端出了瓜子糖果招待我们,然后自然而然得就把话题放到男方那里。媒人一个劲夸他家里祖辈如何憨厚老实,他父母如何能吃苦耐劳,明事理,夸他如何本分... ...我心里有些不耐烦,心里说,怪不得人家都说媒人能说会道,看来果然不假。上学时倒是对他有些印象,不知道他现在是什么样,一会儿见了他该说些什么呢?想到这里,心里不由得又紧张起来。

    外屋的门忽然被推开了,有人进屋了。媒人赶紧迎出招呼,说:“某某来了,快屋里坐!”我知道是他来了,心开始慌乱起来,不知怎的,此时我心里竟然有临阵脱逃的念头。就在我胡思乱想的当,一个神态举止颇为拘谨的男子被媒人领进屋来。
母亲和我站了起来,媒人忙热情地着给我介绍:“这就是xx,我的叔伯兄弟,又指着我向他介绍:“这就是小华,听说你们俩还是同学哩,今天你们俩认识认识,谈谈话,成不成全靠你们的缘分啦!”

    我偷眼望去,见他个子可不算矮,大概有一米七几吧,在那个年代,这样的身材也算上中等了,并不是我印象中的那样。但从他羞赧的神情,忸怩的行止,还说明他内向的性格没多少改变。但见他穿着一件藕荷色的长袖衬衫,虽然是大热天,但他的衬衫扣子系得很规整,
只是最靠近领口的一个开着。袖子上的扣子也系着。蓝裤子,黑布鞋,这样的打扮,给人一种很“老赶”的形象,一看就知是那种拘泥不圆通、但又很正统的人。他似乎也觉察我在看他,行止神情更加不自然起来,明显看出他手脚都不知往哪里放了。还是媒人看出了门道,她赶忙笑着过来打圆场,“你们俩去西边屋谈谈吧,好好交流交流,觉得没什么意见,过程子我安排你们进城去,把订亲礼置办了。”一句话说得又火辣辣的了。

    我都不知道我怎么走进的那间屋子,我们硬着头皮互相让座,但谁也没落座,就这么站着,两双眼睛也不敢对视,尽力逃避着对方。我一直觉得我没经过事,比他紧张,可我发现事实上他比我还紧张。我想等他先搭腔,因为女孩的矜持向来被认为是一种内涵,可等来等去却是令人难堪的沉默。我沉不住气了,抬眼向他望去,只见他手足无措地站在那里,不知道是天气热还是紧张的原因,他额头鬓角都是汗。总这样下去也不行啊,还是我先开口吧,可我不知道第一句话该怎么说,也曾听说相亲最忌查户口式的提问,但我实在想不出更合适的言辞,只得轻声问他:
 
“哎,你家弟兄几个?“
“我... 我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一个兄弟。你...你呢?”
明显看出他的紧张,因为说话都有些磕巴了。
“我一个哥哥,一个妹妹,一个弟弟”我回答。
我又问他:

“你现在干啥呢?”
“种地呢。”
 “哦”
之后我们就冷场了。过了会儿,又是我先开的口:
“咱们是同学吧?”
“是...是吧。” 
“你初中时在哪个班?” 

“29班,你呢?” 
“我在28班,初中毕业后你在哪儿上的高中?
”没上高中,家里困难,退学了。”
“哦。”
    每次都是我问他答,我实在再找不出别的话题了。他始终不先说话,又是一阵令人难堪的冷场,我们就这么尴尬地呆立着。我察觉他脸上出的汗更多了,时不时用手擦拭,我也觉得很局促不安。这样的场合对他对我无异于是一种煎熬。最后还是我说:“就这么着吧,我们回去都考虑考虑,好么?”“行啊。”这次他答应的很干脆,看来他也不愿意在这样的场合呆下去。

   匆匆和媒人一家招呼一声, 我便逃也似地离开了。刚到家里,随后跟来的母亲就迫不及待地问我怎么样,我没好气地说:“我说不想见,你们非要我见,他特不爱说话,说话时还有点磕巴,你就对媒人说我不同意!”母亲却不以为然,她说:“我看着还行,老实巴交的,个儿也不矮,你想找什么样的?他不爱说话,那不是缺点,说话磕巴 ,那是紧张的,时间长了就好了。你岁数小,知道什么,先处处吧。往后真不行再“炒”(男女单方面不同意婚事之意)也不晚。”母亲一番话又让我没有主意了。回想起来,我觉得那个年代就是思想单纯,年纪小,见的世面也少,大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根本没有什么自己的主见。

    就这样,一段本该没有结果的情缘,竟然稀里糊涂地被延续下去。后来媒人递过信来。说他和他家里对我很满意。秋收时他主动上门来帮忙,似乎是为了表现自己,干农活时他很卖力气,干什么像什么,这一点深得我父亲、三叔夸赞,母亲也很是欢喜,时不时地在我面前说他的好。

   
 秋收秋种后,地里没什么农活了,
我和他在媒人和我二姨的陪同下进了城。上午逛商场,逛来逛去也没买什么。到了中午,我们在当时保定最有名的饭庄“望湖春”吃了饭,这个饭店几乎是我们村所有订婚前的男女必来的地方。吃了饭,媒人和我二姨安排我和他在当时的“保定电影院”(现在已拆除,原址在原裕华东路,裕东百货大楼对面)去看电影,这也是当时青年男女订婚前必有的一个流程,想来此举是为了给男女双方一个私密空间,有培养感情之意吧?那天也是赶巧了,我们看的那场电影是一部香港恐怖片,片名叫《夜走鬼城》。开始还能勉强着看,但随着剧情的发展,我越看越怕,有时吓得闭眼不敢看了,但傻乎乎的他只顾自己看了,丝毫没注意到我的表现。整场电影我们没说什么话,甚至连手都没拉一下,更别说像现在的小情侣们那样勾肩搭背、旁若无人的亲昵之举了。就是现在想起这事,我还觉得有点“亏”,和他念叨起这些事,我就故作后悔的样子对他说:“我怎么浑浑噩噩地就跟了你了呢?家里又穷,人也一般,若是回到现在,你就是貌如潘安,才过子建,富比石崇,像你这样木讷不解风情的,便是有十个,也早黄了!”

    看完了电影,媒人和我二姨早在影院口等我们了。我们随后又去逛商场,毕竟我们来的主要目的就是男方给买订婚礼。我们逛了很久,临近黄昏了才在“商业大厦”花了四十多元买了一件墨兰格子的外套,仅此而已,就这样我浑浑噩噩的和他——我现在的丈夫订了婚。没有现在的“标配”——“三金”,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甚至连私下里的往来都没有。他来我家都是必来不可的时候,比如一年一度中秋节和春节,(我们这里乡俗,订了婚的男方每逢重要节日,都要去女方家送点东西,以示心意)再有就是麦收和秋收期间,他要过来帮忙。

     和他相处的第二年秋天,我和他的婚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他家通过“先生”选定了一个吉日——农历冬月十九。他送过来聘金1000元,(当时我这里差不多都这样这水)父母则开始忙着为我置办嫁妆。三大件是有的,我记得它们分别是一台18英寸“牡丹”牌彩电,一台“松源”牌洗衣机,一辆“凤凰”牌彩色坤车。1991年1月4日,也就是农历十一月十九,我们在双方父母的操持下结婚了。那是一个清冷的早晨,在喜庆的鞭炮声中,他家的娶亲队伍来到了我家门。当时也有婚车,不过那是一辆破旧的212吉普车。我和他坐在充满汽油味的车厢内,谁也不说话,一路颠簸着进了他的家门,并且,一直走到现在。

     婚后我曾问他:“在和我见面之前,你有没有和别的女孩相过亲?” “没有,你是第一个。”他紧接着问我:“你呢?”我如实回答:”有人给我提过两个,但我都没见,你也是我第一个。””见面时你怎么那么紧张?说话都磕巴了?”“心里胆怯啊,你高中毕业,差点没上大学,我初中毕业,又是在家务农,你条件样样比我好,我怕你不乐意啊。”“那至于弄得满头大汗,手足无措么?”他老老实实地说:“我怕你看不上我,这么好的老婆要是跟了别人,我着急。”我有意调侃他:“你一千元就把我‘买’进了你家门,我觉得亏大了,人家现在动辄彩礼七八万,我就那么不值钱呀?”他听了很认真地说:“我虽然没什么出息,不能挣大钱,但我保证对你好一辈子,任何时候对你都不变心!”我心里涌上一股甜丝丝的感觉,我们的手不由自主地握在了一起... ...

     
 这就是我的初恋,不,谈不上初恋,确切地说,我们是典型的“先结婚后恋爱”。它来得那么偶然,一切都似乎不可能开始,更不大可能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可是,这段在旁人看似不可能走到一起的“恋情”,我和他却最终成就了一桩尚算美满的姻缘。在我看来,人和人的缘分,生命中谁和谁注定在一起,冥冥中可能是有定数的。我希望我们一直走下去,并且一直相伴到生命的尽头。
 




文章评论

泰山Y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em]e100[/em]

新诗仙

青涩的岁月,懵懂的情感,镌刻的记忆,永恒的爱恋![em]e163[/em] [em]e163[/em] [em]e179[/em]

秋叶

先结婚,后恋爱,过去的婚姻大都数是这样的,但比现在的婚姻稳固得多。这和社会风气有关吧!老一辈人大都忠厚老实。[em]e179[/em] 本文写得很生动、真实。

魅力人生

好感人、好清晰的青涩初恋!让人回味。祝福你初见永久、甜蜜幸福永相伴。[em]e100[/em][em]e163[/em]

黑色紫丁香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婚姻是一场不可逆转的缘,佛说,前世500次的回眸才换来今世的擦肩而过,婚姻是1000年的擦肩而过换来的。

古剑

单纯而感人,朴实而向往,在没有浪漫中走入创造浪漫的殿堂,这本身就是爱的力量。

易明

真实的心声。有爱吗?这样形成的婚姻有多久?

江上钓叟

感人的爱情故事,感觉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祝你们美满幸福!

穿山猪

幸福的婚姻,理想美满与和谐,其实就是两个人默默无闻的心灵感觉。与当下的超凡脱俗没有太直接关系,维系婚姻的真谛就是理解和包容。一段生活中的小故事,由你绘声绘色的叙述,耳闻目染之时,真还有一种五味杂陈的感觉。[em]e100[/em]

梨园皓月

真挚的情感,祝妹妹永远幸福,快乐![em]e163[/em][em]e177[/em][em]e178[/em]

侠之大者

引自:秋叶 于 2015年1月12日 22时31分58秒 发表的评论 引用内容: 先结婚,后恋爱,过去的婚姻大都数是这样的,但比现在的婚姻稳固得多。这和社会风气有关吧!老一辈人大都忠厚老实。[em]e179[/em] 本文写得很生动、真实。 [/quote]

莺之路

感人、真实、让人回味、祝你永远健康、快乐![em]e100[/em]

星空守望LH

我和他无论从各个方面说,都是相反或者是相背的。比如性格,他的比较内向不圆通,有时甚至偏于木讷,而我是比较开朗随和的那种。再比如饮食口味,他喜欢吃热的,喜吃甜食,喜欢吃海产品,我却是一年四季喜欢吃凉拌菜,甜食、海产品我基本上是丝毫不沾。更奇的是我们的手纹,他是罕见的十个“斗”,而我是同样罕见的十个“簸箕”。人们说十个斗的人和十个簸箕的是互补性性格,或许是,或许不是,但是了解我们的朋友和亲戚们常说,你们俩能过到一起,真是新鲜。所以我说,人和人的缘分,生命中谁和谁注定在一起,冥冥中可能是有定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