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日志2015年4月23日——说茶论道

个人日记

撰文:上善若水
摄影:皓若

    题记:今天大学同学来看望,送我一套家乡的茶具——东道汝窑,把玩手中,很是精致。

    “柴门反关无俗客,
|
    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
    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卢仝的这首品茶诗,将品茶的审美体验描绘的出神入化,淋漓尽致,深得陆羽《茶经》之精髓,茶道之妙缔,融合了儒、释、道三教思想,阐解了中国茶道集高韵、雅趣、精理、美感为一体的茶道精神,深得“和、静、怡、真”四妙缔。
    
茶是一种深沉而隽永的文化,是一份神秘的领悟,是一种奇妙的想象,是白开水里的人生况味,是无 字书里的千言万语,是情侣眼中的默默对视,是淡雅生命中的一丝丝感动和一次次颤抖,是瞬间人生感悟 和心境感受。
    茶道是儒、释、道三家思想融合的具体表现。心既佛,而茶是心,则茶既佛。青灯古佛,佛法无边, 茶清如露,心洁如佛,禅茶一味、梵我一如,一佛一茶,如水光山影,自然相生。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四大皆空,坐片刻不分你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走东西。参禅修佛,烧水点茶吃茶去。
    天人合一,品茶无我,我是清茗,清茗即我,茶为心灵之声,自然之羽,尊人贵生,坐忘无己,道法自然,返璞归真。一枪茶,二旗茶,休献机心名利家,无眠为作差。无为茶,自然茶,天赐休心与道家,无眠攻行加。
    茶可雅志,茶可行道,清于俗尘,清于高洁,清于香馨,清于明哲,两袖清风,清心寡欲,脱逸超然,隐逸人生,寄情山水。买得青山只种茶,峰前峰后摘春芽,烹煎正得前人法,蟹眼松风朕自嘉。
    中国文士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通六艺,茶可以富琴思、晓棋妙、增书香、添画韵、醒诗魂,解酒困。茶与诗结缘最早,舌底朝朝茶味,眼前处处诗题。茶还可以使琴声的意境更加幽逸,玩《易》焚香消昼永,听琴煮茗送残春。茶可以提神益思,使棋着更加玄妙,堂空响棋子,盏小聚茶香。苏东坡更为挥毫的人写下:上茶妙墨俱香。唐泊虎的煮茶图更是春意盎然,清幽超逸。酒酣人醉而欢意尤浓烹煎香茗,以振余欢,其乐融融。茶使六艺添趣增色,六艺助茶多姿多彩。
    茶道虚静空灵,深幽恬明,其本质是对道的体验,大相无形,大音稀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茶以名山秀水为宅,以清风明月为伴,钟山川之灵秀,得天地之精和。品茶有五品,耳、目、鼻、口、心,品茶有三看、三闻、三品、三回味。水为茶之母,壶为茶之父,茶不仅是水的艺术,还是壶的艺术。清泉配佳茗,好似才子伴佳人。茶以壶载道,以壶演道,以茶具明道。品茶者,独品得其神,对品得其趣,众品得其慧。茶之道,在心,在艺,在魂。茶的野、幽、清、高,历来被历代文人雅士品格风范的标志。你从哪里来?我从道场来。道场在哪里?直心是道场。
 
图片

    注明:今天照片不是手机拍摄,单反相机拍摄。

图片



文章评论

SURPass

第一张的影投射的真棒

香羽灵

茶是最温柔、最浪漫、最富有诗意的饮品,喝茶有益,喝茶有礼,喝茶有道。饮茶的妙趣不在于他独有的色、香、味、形,而在于他能够使人把心放在闲处。涤荡性灵,清纯之气。中国素有客来敬茶的传统,现在也多的是茶楼,与友相聚,香茗一盏,贵在品味,能在品中求得一分清静。这两张图片颜色、背景及饰品的搭配,都凸显了茶具的精美,雅致。

枫叶如丹

我看皓若的摄影日志,总是先看文字而忽视了摄影,其实,这些精美图片才是主角。

悠然

中国的茶文化的确博大精深。平日里爱喝茶,有那么点附庸风雅的意思,但对茶文化的精髓了解不够,此文让我颇长见识。图片拍摄得极为精美,茶器的清韵雅致被烘托得呼之欲出。

人生理想,蒸青绿茶

四季

图一想来是突出茶器的影儿,观来器物温润的光泽倒淡了,确突出了绿植的影子。 图二 主体不明了,拙见,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