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艺术
个人日记
馒头为汉族传统面食,起源据传为诸葛亮发明。《三国演义》中记载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蛮之后,过江受战死冤魂之阻。诸葛亮面对此景心急如焚,想来想去只好祭奠河神,求神降福惩魔,保佑生灵,诸葛亮不忍用人头祭祀,而发明馒头为替代品。于是命杀牛宰猪,包成面团,投于水中以示供奉。后来,民间习此风俗。这大概是“馒头”的起源。“馒”通“蛮”,“馒头”即意为“蛮头”。馒头把面粉加水、糖等调匀,发酵后蒸熟而成的食品,成品外形为半球形或长条。在江南地区,在制作时加入肉、菜、豆蓉等馅料的此类面食都通通叫做馒头,而无馅的馒头叫白馒头。味道可口松软,营养丰富,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食之一。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口味不同,作法各异,由此发展出了各式各样的馒头,如白面馒头,玉米面馒头、菜馒头、肉馒头、生煎馒头、油炸馒头,叫法也不尽相同。
制作一
1.将发酵面(老面)加面粉、水和成面团,放入盆中或醒发箱发酵(发酵时间视室内温度和老面的多少而定);
2.取出发酵好的面团加白糖(白糖可根据自己喜欢的口味添加,北方人一般不放糖,只有在南方才会出现放白糖的情况),揉透揉匀后搓成长条,揪剂子,摆在笼屉上,剂子口朝上,撒上青红丝,在旺火上蒸二十分钟,取出即可。北方的馒头一般是把长面条揪成剂子之后 ,再把剂子揉成底平顶圆的馒头状。然后放到蒸屉上蒸即可.
制作二
将适量苏打水加适量的温水把面粉和成面团,放温暖处发酵出蜂窝状以后,闻没有酸味,说明面发的时间正好,如果出现酸味,在揉面时可以加适量的食用碱水,将和面的手均匀的放入碱水中,让碱水沾到手面上,然后均匀的按到有少许酸味的面团上,将面揉均匀。直到发酵的面没有酸味后,说明可以了。继续揉面揉均匀,然后将大的面团,分成大小一样的小面团,揉出的光华面在上,两手将面抱在中间,双手在两边,稍做前后运动,将面向中间团,团成有点柱状的生坯团状,然后放面案上,之间留有小的空隙摆好,用干布蒙上(防止表面风干开裂出小口),要醒发到,面的表面用手往下按时,被按下的面会自动膨起,说明面团醒发好了,可以上冒着少许热气的蒸锅了,相互之间留点小缝隙,摆均匀盖上锅盖,用布蒙住锅盖边的缝隙,大火烧开,再改称中火,根据面团的大小,蒸制时间不同,大的40分钟,小的30分钟,再小一些的20~25分钟。当闻到面香味后,关火稍等一会再起锅即可。忌关火后长时间盖着锅盖,因为热气会在锅盖上凝结成水珠,滴下来会把蒸好的馒头光滑的表面打湿,所以影响馒头的成品效果。
食用碱:是从可食用植物中提取来的,(如药用的艾蒿、药用的蓼等草灰淋汁和以淀粉凝淀而成的固体,摘自《食品的营养与食疗》)是指有别于工业用碱,含有结晶水的碳酸钠有3种:Na2CO3·H2O、Na2CO3·7H2O 和 Na2CO3·10H2O 。碳酸钠易溶于水 ,是一种弱酸盐,溶于水后发生水解反应,使溶液显碱性。食用碱是块晶状的(化学式Na2CO3)和小苏打(面状)(化学式NaHCO3),小苏打是由食用碱的溶液或结晶吸收二氧化碳之后的制成品,二者本质上没有区别。所以,食用碱在有些地方也被称作小苏打(粉末状)。食用碱呈固体状态,圆形,色洁白,易溶于水。 食碱并不是一种常用调味品,它只是一种食品疏松剂和肉类嫩化剂,能使干货原料迅速涨发,软化纤维,去除发面团的酸味,适当使用可为食品带来极佳的色、香、味、形,以增进人们的食欲。食碱大量应用于食品加工上如面条、面包、馒头等。(注意:有些违法商贩,用工业碱冒充食用碱,鉴别:如果面状碱放在手中,有烧手感,说明不是食用碱,不应使用。)
注意事项
1.发酵面时一定要发到时间,剂子口一定要朝上,(北方人一般不会把面团再揉成馒头状,这是剂子口要朝下,日常食用的一般都是白面馒头,因此一般不会加别的东西,只有逢年过节有时候会在馒头上加点枣花生之类的)。
2.下剂子摆在笼屉上时,千万不要碰,否则不会“开花”。
3.上笼屉时火一定要旺,而且要在水沸时上笼屉。特点:色泽洁白,形如花朵,甜香爽口。
4. 发酵粉用35度-37度温水化开,用这个水和面。到软硬适度不粘手,揉光用湿布盖好醒面发酵。如今的天气,2个小时是肯定能发起来地。然后将面置于案板上,加干面再揉匀,再醒一会。这时就随便你了,是加豆馅,是放肉和菜或是其它东西作成诸如豆包、包子、花卷、糖三角,就看你的想吃啥了。成形后,再放约半小时。特别注意的是上锅开蒸这道工序,一定要中火,锅里要用冷水,勿谓言之不预也。要是像平常那样大火开水,出来的绝对是死面团。大火开水的作法只适用于用面肥发酵的面。
5.蒸馒头勿用热水。许多人爱用热水或开水蒸馒头,以为这样开得快。其实这并不科学。因为生冷的馒头突然遇到热气,表面粘结,容易使馒头夹生。正确的方法应是在锅内加冷水,放入馒头后,再加热升温,可使馒头均匀受热,松软可口。
黑眼圈儿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