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每天早上起来后,隐约感觉到有一个孤独的声音。于是我听到了各种年龄、各种角色、各个阶层处于孤独的状态下发出的声音。这个匆忙的城市里有一种长期被忽略、被遗忘,潜藏在心灵深处的孤独。
社会的孤独感约莫是在这几年,感觉到现代人加倍的孤独。快速而进步的通讯科技,仍然无法照顾到我们内心里那个巨大而荒凉的孤独感。
生活有如一杯浑浊的水,当无法入口时不如等它变得清澈。既然不能去除杂质,不如让他沉淀。看着水中的杂质一点点沉入杯底,只是看着。
沉淀的不是别的,正是自己内心的焦躁、混沌、理不清的头绪。清空、出走、思辨,在破碎重整的过程中,找回孤独。
我想说的就是这样子的孤独感。因为人们已经没有机会面对自己,只是一再地被刺激,要把心里的话丢出去,却无法和自己对谈。
于是我与文学结了很深的缘。读蒋勋的《孤独六讲》,不像在读书,倒像是在与他对话,仿佛茶余饭后,我们在聊天。蒋勋的书看似清浅,读来却句句入心。细细思量,句句在理。
这是一本讲述孤独的书, 断断续续的读了4天。原本是想快点读完,然后找到一条摆脱最近终日忧郁、孤独的路,没想到蒋勋开篇便说:“孤独没有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是因为你害怕孤独。孤独和寂寞不一样,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着实给混沌中的我上了一课。
在这匆忙的城市里,我们是孤独的个体。 孤独竟可以分的这样细:
1.残酷青春里野兽般奔突的、内心情感无处可诉的情欲孤独;
2.众声喧哗却无人肯听的、字句无法沟通的语言孤独;
3.始于踌躇满志终于落寞虚无的、理想未竟的革命孤独;
4.潜藏于人性内在本质的、压迫人性所造成的暴力孤独;
5.不可思不可议的、哲思考者不为人了解的思维孤独;
6.世代价值交替所造成以爱的名义捆缚与被捆缚的伦理孤独。
这些都是现代人时时面临的孤独处境。而每一种孤独,既是不同类别又是彼此相连。
一、情欲的孤独
情欲是一种永远不会变的东西,你渴望在身体发育之后,可以和另外一个身体有更多的了解、拥抱,或爱,你用任何名称都可以,在本质上并无好与坏的分别。
因为人本来就是孤独的,犹如柏拉图在两千多年前写下的寓言:每一个人都是被劈开成两半的一个不完整个体,终其一生在寻找另一半,却不一定能找到,因为被劈开的人太多了。
害怕孤独。 有时候我看着人来人往,觉得城市比沙漠还要荒凉,每个人都靠得那么近,但完全不知彼此的心事,与孤独处在一种完全对立的位置,那是寂寞。
当你被孤独感驱使着去寻找远离孤独的方法时,会处于一种非常可怕的状态;因为无法和自己相处的人,也很难和别人相处,无法和别人相处会让你感觉到巨大的虚无感。不同年龄层所面对的孤独也不一样。
感到最孤独的时刻,就是在和父母对话时,因为他们没有听懂我们在说什么,我们也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而这并不牵涉我们爱不爱父母,或父母爱不爱我们的问题。
在传统的亲子教养里,没有孤独感的立足之地。在父权母权压制下的孤独感,血缘是我们巨大的负担和束缚,父母是我们最大的原罪,是一辈子还不了的亏欠,就是欠他骨肉,欠他血脉。
无法仰天长啸。“啸”这个字,口字边再一个严肃的“肃”,那是一个孤独的人走向群山万壑间张开口大叫出来的模样。当长啸时,山鸣谷应,震惊了所有的人,那种发自肺腑、令人热泪盈眶的呐喊,我相信是非常动人的。
很多人以为“啸”是唱歌,其实不然,就像鲁迅的集子取名“呐喊”一样,都是从最大的压抑中狂吼出来的声音。 “啸”其实是一个极其孤独的字,后来保留在武侠小说《啸傲江湖》中,但后人都以谐音字讹传为“笑傲江湖”,不复见从心底嘶叫呐喊出的悲愤与傲气。
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是鼓励特立独行,让每一种特立独行都能找到存在的价值,当群体对特立独行做最大的压抑时,人性便无法彰显了。
特立独行的困难在于只要一点点不坚持,就放弃了。如果活不出孤独感,如果做不到特立独行,艺术、美是没有意义的,不过就是附庸风雅而已。
孤独和寂寞不一样。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在一个空间里安静下来,聆听自己的心跳与呼吸。当你可以和自己对话,慢慢地储蓄一种情感、酝酿一种情感时,使这些外在的东西慢慢沉淀,你便不再孤独;而当你不能这么做时,永远都在孤独的状态,你跑得愈快,孤独追得愈紧。
让自己的情欲压抑在释放的临界点是最过瘾的,所以说痛快,痛快,有时候痛与快是连在一起。实际上孤独感的纾解必须透过更高层次的转化。
孤独并非寂寞。庄子说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是确定生命与宇宙间的对话,已经到了最完美的状态。
这个“独”,李白也用过,在《月下独酌》里,他说:“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一种很自豪的孤独,他不需要有人陪他喝酒,唯有孤独才是圆满的。
又好比你面对汪洋大海或是登山到了顶峰,会产生一种“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的感觉,没有任何事情会打扰,那是一种很圆满的状态。
所以我说孤独是一种福气,怕孤独的人就会寂寞,愈是不想处于孤独的状态,愈是去碰触人然后放弃,反而会错失两千年来你寻寻觅觅的另一半。
二、语言孤独
天马行空的世界,谨言慎行的民族。那个沉默的年代已不存在,每个人都在表达意见,每个人都急着讲话,每个人都没把话讲完。因为每个人都在说,却没有人在听。我走在街上和人说话都听不见任何声音,只想观察每个人脸上那个黑幽幽的洞口中跳动的舌头。
愈多的语言就有愈多的误解,就有愈多的偏见,就有愈多的纠缠不清的东西。这个时候更需要孤独的力量,让大家沉淀,然后清明…忘是另一种形式的沉淀… 老子说空才能容。
一个人他在寻求什么?只有自己知道。当你静下来,处于孤独的状态,内心的语言就会浮现,你不是在跟别人沟通,而是与自己沟通时,语言会呈现另一种状态。
语言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精准度,才能真正传达我们的思想、情感?有时候你其实不是想问什么,而是要打破一种孤独感或是冷漠,就会用语言一直讲话。
我相信人最深最深的心事,在语言里面是羞于见人的,所以它都是伪装过的,随着时间、空间、环境、角色而改变。语言本身没有绝对的意义,它必须放到一个情境里去解读。有人会问,语言不是因为思想而生的吗?
语言一开始的确为了表达思想,可是我们不要忘了,今天我们的语言已经流利到忘了背后有思想。这就是语言模式化的结果,他不在乎人们是否能听懂,只是要把它念完。
我们都应该让自己有机会从概念的语言逃开,检查自己的语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使语言保持在“活水”的状态,语言便不会僵死。因为模式化之后,语言和思想分离了,只剩下声音,而这些声音无法在生命中产生意义。
三、暴力孤独
文明和原始,进步和野蛮可能同时并存。把暴力转化成美学,我相信是暴力孤独者一个重要的过程。
在青少年的世界里,所有的行为都可能与暴力有关。因为他的身体发育后,有非常旺盛的生命力,但心智的成熟度又还不能控制这股力量,使他觉得好像是身体要去做某些事情,他必须让他的手和脚去做那些事,才会觉得开心。
我们看高空弹跳、赛车、极限表演,都是借助观赏他者的冒险,发泄自己生命潜意识里的暴力倾向。这个空间其实在帮助他们将暴力转化为美学。
现代美学的意义和范畴愈来愈扩大,不只是一个梦幻的、轻柔的、唯美的表现,反而是人性最大撞击力的表现。如果你的孩子没有半点发泄暴力的冲动,一点也不想挑战困难、危险的事,你会不会感到担心?
暴力是很难检查的,因为暴力的形式会伪装成另一种情感… 暴力孤独牵涉的环节特别多。当你想要惩罚别人时,你一定要想到,你是不是在满足自己的暴力欲望?
暴力的为难就在于,我们怎么让一个生命知道暴力没有绝对的好或不好,他必须有自己暴力发展与认知的过程,让他能控制内心里潜在的暴力?
尽管人类文明走向反暴力,但暴力片始终没有消失,灾难片也一直都在,而且我们还要花钱买票看灾难,而且还要求要拍得越来越真越来越好。
当暴力被提升为美学的层次后,反而是最不危险的状态——不论是性或暴力,在被压抑时才是最危险的。
暴力本质是对生命的征服。人性里还掩盖了多少我们不自知又不敢去想的状态?(暴力)这样的东西在我们的文化里,一直被消毒,一直被过滤,一直不敢去触碰,去揭发,我们期待这么做,暴力就能消失。
帮派是再我所受教养之外的世界,他们透露出的义气,那种两肋插刀的江湖豪情,我也觉得非常动人。这种道德情操是再政治的尔虞我诈里找不到的。对人性的无知才是使人变坏的肇因,因为他不懂得悲悯。
四、思维孤独
思辨的过程是什么?就是一个人在做周密的思考前,不会立刻下结论,他会从各种角度探讨,再从推论的过程中,整理出自己的想法跟看法。
无为万物之始,无中生有。对哲学家、思想家而言,所有的“有”意义不大,真正有意义的是“无”。而在思维时,“无”代表的就是让自己孤独地走向未知的领域,那个还没有被定位被命名的领域。
孤独一定要慢,与孤独相处的时候,可以多一点思维的空间,让自己有一段时间走路,不要坐车子不要赶捷运,下点雨也无妨,这时候就是孤独了。
我们其实不太善于思辩,也很少有机会思辨。因为缺乏沟通的耐心,思辨的过程被完全简化了。思辨本身并没有很困难,只要你不把每个问题都变成了是非题或者选择题。
思维最大的敌人大概就是结论吧! 任何一种结论,来得太快的时候,就会变成思维的敌人。让小孩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培养思辨能力的教育方式,是我们所缺乏的,给孩子结论不见得不好,可是当结论太过急迫的时候,这个结论就失去了意义。
作为一个不思考的社会里的一个思考者,他的心灵是最寂寞、最孤独的。因为他必须要先能忍受,他所发出来的语言,可能是别人听不懂的、无法接受的,甚至是别人立刻要去指责的。
只有一个声音的社会是有问题的。没有一种声音是绝对百分之百的好。任何一种声音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有其存在的理由,可是它也必须与其对立的声音产生互动,那才是好的现象。
我们心灵一旦不再那么慌张地去乱抓人来填补寂寞,我们会感觉到饱满的喜悦,是狂喜,是一种狂喜。心一直在自己身上,心会不安,是被寂寞驱使着,要去找自己以外的东西。
可是所有东西都在自己身上了,一直向外追寻,是缘木而求鱼,反而让自己慌张。思维与孤独的关系亦是如此,回过头来认识孤独的圆满性时,思维就会慢慢发展。
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