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一半儿》习作
个人日记
文/思过
(一)
逶迤浭水自西流,
月色微茫只影游。
绾带春盟君莫休。
望桥头,
一半儿欣然一半儿伈。
绾带:绾结罗带的缩写。以表同心。
春盟:就是生生世世为夫妻的盟誓。
伈(xǐn):形容恐惧。伈字不在韵部内,用此不知可否?
(二)
姿容媚婉又春华,
剪翠妆红着紫纱。
隐现玉肌薄若赤。
念休遐,
一半儿遮羞 一半儿美。
附:
春华:喻青春年华,少壮之时。亦喻女子娇艳的容颜。
媚婉:婉媚的倒装,作柔美讲。
剪翠妆红:言女子画眉施粉。
附:
《一半儿》
曲牌名。
五句,句式为七七七三九,押五平仄韵,末句用上声字。
末句必须写作“一半儿××一半儿×”,这是固定格式。
曲 谱
[仄]平[平]上去平平(韵),[仄]仄平平平仄平(韵)。[平]仄[仄]平平仄[平](韵)。去平平(韵),上去平平平上去平上(韵)。
例
一半儿
文 ∕ 徐再思
河阳香散唤提壶,金谷魂消啼鹧鸪。
隋苑春归闻杜宇。
片红无,一半儿狂风一半儿雨。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
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
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元曲将传统诗词、民歌和方言俗语揉为一体,形成了诙谐、洒脱、率真的艺术风格,对词体的创新和发展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继唐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
其中散曲分小令,重头,带过曲和幺篇体。
单一的一个曲牌写成的叫小令,为元曲最基本之篇章,单片独曲,有一定的格律(包括平仄韵部),有基本字数和句数。如
《迎仙客》
雨乍晴,月笼明。
秋香院落砧杵鸣。
二三更,千万声,捣碎离情。
不管愁人听。
——张可久(秋夜)
带过曲:所谓带过曲,即将音律能衔接之两、三支曲子联接而成,少不过两支,多不过三支。其名为“某某带过(带、过、兼)某某”, 若《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者。每曲间以一空隔区分,皆为同宫调曲子组成。(异宫调相带者惟《雍熙乐府》载无名氏《叨叨令带折桂令》一首,[正宫]带[双调],其注为元人作,是否,存疑
如
【十二月带过尧民歌 】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 王实甫
重头者,重复前曲是也。其类“词”之联章,即以相同曲牌,围绕某一主题撰写数支曲子。通常为四支以上(或说两支以上),多至数十支、上百支,可每首一题,每首一韵,也可数支同韵,或总名之“某某百韵”、“四时乐兴”等,主题基本统一。
如
仙吕 一半儿
《题情》关汉卿
云鬟雾鬓胜堆鸦,浅露金莲籁绛纱。
不比等闲墙外花。
骂你个俏冤家,一半儿难当一半儿耍。
碧纱窗外静无人,跪在床前忙要亲。
骂了个负心回转身。
虽是我话儿嗔,一半儿推辞一半儿肯。
银台灯灭篆烟残,独入罗帏淹泪眼。
乍孤眠好教人情兴懒。
薄设设被儿单,一半儿温和一半儿寒。
多情多绪小冤家,迤逗的人来憔悴煞;
说来的话先瞒过咱。
怎知他,一半儿真实一半儿假。
幺篇体:其若词之双调,即分上下两片,有换头、幺篇之分。曲中上下字句全同者称幺篇,上下首句不同者名幺篇换头。然通常皆以幺篇名之。小令之幺篇类甚少,惟[正宫?黑漆弩]等寥寥曲牌书时必带幺篇,余者多见于套曲。幺篇不类重头,重头为每首一题,而幺篇乃前篇之继,实一体也,且小令通常只带一幺篇,于下段之前书一“幺”或“幺篇”以别之,。“幺篇”之体寻常典籍多忽略,今另立篇节。此小令之“幺篇”,乃谓小令独用之曲牌者。
如
正宫 鹦鹉曲
《渔父》白贲
侬家鹦鹉洲边住,是个不识字渔父。
浪花中一叶扁舟,睡煞江南烟雨。
【幺】
觉来时满眼青山,抖擞绿蓑归去。
算从前错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处。
另一个在填《一半儿》时还需要注意一个问题,这就是这首词的最后一个字,一定要使用上声字,这是这一词牌非常鲜明的特色。二、《一半儿》曲谱第一种、通用曲谱『百度.百科』◎○⊙●○●△,⊙●○○○去△。⊙●○○○去△。去○△(韵),一半儿○○、一半儿上(韵)。第二种、实用曲谱『百度.百科』⊙○◎上去○△,⊙●○○○●△。⊙●⊙○○●△。去○△,上去○○○、上去○上。注:○--平,●--仄;上--上声;去—去声;◎--为平声亦可仄声,⊙--为仄声,亦可平声;△--平韵。第三种、通用曲谱《康熙曲谱》上○○上去○△,上去○○○上△。○上上○○○△,去○△,上去○○○上去○上。注:○--平,●--仄;上--上声;去—去声;△--平韵。
初学,不知用韵是否有误,恳请曲爱好者指教!
2013年8月10日
文章评论
红花绿叶
[em]e163[/em]
婉约女子
谢谢你给我们分享经典!我转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