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做了你的童养媳
情感美文故事
文∕丝雨
谨以此文献给伟大的童养媳母亲们
前序:经历近代百年风云,党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太阳更加明媚灿烂,中华睡狮雄起,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童养媳时代成为抹不去的一段沧桑国史!
【一】无父之女被迫送人
我们这群从小放牛长大的娃子,不知书的倒反,大字一团黑,小字不认得。常聚在一起自嘲是宜春军队(愚蠢军队),年少别说读书就是生存空间都很小,感情世界更是没有过高的奢望。
小时候,父亲远在湖南衡阳做手艺赚点钱补贴家用。日军侵华战争期间,到处横尸遍野,在回乡必经的山道上,从死人堆里爬出,因惊悸过度回家后不久病故,母亲成为我和两岁弟弟唯一的精神与生活支柱。战争年代物资紧缺,米珠薪桂,民不聊生。婶婶们看不惯养我在家,在奶奶耳边旁敲侧击:“有父之女都送人,无父之女还象宝似的养着。”“情愿养笨头猪,不养笨头女……”人云亦云,婶婶们的女儿都送出给人家做童养媳去了,因为没分家,她们感觉母亲没能力养两个小孩而争了大伙的光。外婆心疼自家女儿年轻守寡,劝我母亲择良缘改嫁。母亲舍不得我和年幼无知的弟弟,无奈地对我说:“莲儿!如果你不做童养媳那我就去嫁掉,以后我们便难以相见了!……”听着母亲哀伤的言语,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比失去父亲还难过。
在南方多雨的梅雨季节里,母亲把我送到一里开外的邻村——金家村,从此后在金家落地生根。在金家一切称呼按照未来老公金德良的叫法称呼人。老公的爷爷和父亲做着贩卖耕牛生意,拥有三十来亩稻田,住房是在金家一等一的砖瓦天井屋。房子外墙是用中间灌黄泥薄砖垒砌而成,内室用木柱和木板衔接隔离的四卧室、两厢房、厨房、客厅上下各分两层楼的木屋,前屋檐与前护墙没有衔接盖顶,形成与天相连的屋内院子,白天坐在家中可以看见太阳,晚上可以看见星星和月亮,天井屋由此得名。金家有三个与我年龄相仿的男孩,后来陆陆续续从外村领来了两个女娃,一个五岁,一个呀呀待哺。金德良是金家的长孙,同辈们都管他叫哥,虽然指定我为他的未婚妻,但无一例外。这时家中大大小小已有十六口人吃饭——爷爷、奶奶、父、母、叔、婶、姑、姐、弟、妹、哥和我们三个童养媳。因为这种气势后来在土改时期被评为地主家庭。
【二】孩时无畏生死,世界充满快乐没有忧伤
每天清晨早早起来生火煮饭,奶奶下好米,我便一把一把按时定量往灶里塞干稻草,经常被稻草灰熏黑脸。哥哥比我大三岁,十一岁的他已比我高出一截,江南是鱼米之乡,他喜欢去河里捉鱼。吃过早饭,哥哥伙同村里男孩去放牛,我追在后面叫:“哥哥!我也去!”“憨桂鱼!别跟着我,你不会水,我们要去捉鱼!”听说桂鱼很傻,人抓它时它不动弹,故得“憨”字。哥哥这样叫我,觉得是对自己的偏爱没有骂人看不起的意思。那些男孩们听了哄地都笑了:“憨桂鱼!哈哈……”“去、去,不准你们这样叫我!……”在我心中哥哥的形象很独特:聪明、开朗、诡异,是孩子王、是英雄,只希望哥哥一人喊我这个特有的昵称。
我没听哥的话,执意跟在牛屁股后面走着,好羡慕他们骑在牛背上一晃一摇的姿态。到了青龙港——解放后人工又重新拓宽的赣江支流。大伙停了下来,牛儿散放在河堤上,河堤高高宽宽的,上面长满了牛喜欢吃的各种杂草,绿油油的一片,空气中散发着清香的草味。河水湛蓝湛蓝的倒映着蓝天,真是水天一色,空气清新怡人。那一弯碧水象人的眼睛似的清澈,偶尔能见水草中一群群自由漂浮的鱼儿。“有鱼啦!”哥在河边轻声道:“莲儿!你看着牛别走远了,我下河抓鱼去!”说着悄悄往河水中走去。鱼听到声音就会逃走,故而来之前哥叮嘱捉鱼时大伙不许出声。
捉鱼是哥的绝活,到如今金家还没人会那套。只见他猫着腰,双手慢慢在水中摸,然后左右手靠拢再靠拢,忽然速度极快的靠拢,哦!一条二三两重的小鲫鱼便在哥的手中挣扎着。“哥哥抓住鱼啰!”我生怕别人没看见,拍着小手在岸边嘟嚷着。哥哥顺手把鱼往岸上抛,强子抢着过去拾起鱼儿,六顺摘来一根柳条穿进小鱼的腮帮子,鲜红的血从鱼头上流了出来。这些万恶不赦的家伙不知道杀生的罪过,大伙儿围了过来,开心的直蹦。“再抓几条鱼,等会用豆稿和着豆荚一起烤熟吃,那味儿可赞了!莲儿吃过吗?”强子问道。“没!”我听着这番介绍口水直流。
哥看好每人一条小鱼就上岸了:“莲!你在这守着牛和鱼,我们弄点树枝与毛豆回来!”“哎!”我应声点头。强子、萌新、少冲七八个男孩随同哥哥一锅蜂似的跑了。“蓝蓝的绿水哟,蓝蓝的天,绿油油的草地哟青青的山!……”看着眼前狂奔的伙伴,静静吃草的牛儿,想着美美的大餐,我哼起了儿歌。
东西备齐,强子划亮一根随身携带的火柴,点燃枯树枝,大伙把豆槁与毛豆一起往火中送。每人手中用树枝穿叉着一条小鱼,开始烘烤着。一阵清风吹来,火焰忽闪忽闪,浓烟滚滚。“咳咳!”我被烟呛了一下,哥拍了一下我的后背:“别蹲在有烟的地方,过这边!”我移了一下身子,学着他们翻来翻去的烤叉在树枝上的鱼。豆槁树枝被烧的叭叭着响,好一会闻到豆香夹杂鱼香味。鱼烘烤得皮开肉绽,白白的肉显露出来,用鼻子靠近真是香啊!我们都是阎王爷不要的孩子,黑乎乎的手就着从泥巴中挑出来的熟豆往嘴里送,那个味道比在家中吃猪肉还要美味。晌午准备回家时,我们这些馋猫还到河对岸用瓜藤绑了几个大西瓜让牛驮回家。我不会游泳,是用力抓住粗粗的黑色的水牛尾巴、身子浸在水中、头冒出来透气游水的,侥幸没淹死。
【三】爷爷是个传奇
爷爷八岁时曾祖母撒手人间,他只读过半年私塾,由于性格好动不听课,被教书先生赶走,十二岁随父从商做牛生意。没有书缘却是个神算子,牛的活口价按牛膘体重计价,一斤膘相当于一斤牛肉市场价。爷爷看好牛的体膘,反着手掐指一算,价钱就出来了,速度与精确度是人人称道的。附近一带乡亲们买卖牛时都喜欢找爷爷打价,从中可以收取一笔打价酬劳,很多做牛生意人都是靠这种买卖赚小费而生存的。家里经常买一二头耕牛回来转手卖人,赚取部分差价。
乡下赶早市,中午过后无人逛街。为了这趟生意,爷爷父子俩起早贪黑,赶着牛同往三十里外的牛市场——靠双脚行。爷爷十四岁时,曾祖父病逝,与叔叔(曾祖父的二弟)各分得二十亩稻田。一个少年从此单挑起生活重担,继续着牛生意却照顾不到田地,于是请来一位长工,包吃住,以每年十八担谷子计酬劳(当时的工价)。
十六岁的爷爷,不乏有富家女托人过来做介绍,媒婆劝说爷爷讨个媳妇照顾生活起居。当年奶奶十九岁,比爷爷大三岁,迎娶过门时,家里杀了三头猪庆祝。新娘身着凤冠霞帔、坐着八抬大红花轿打前锋;全副嫁妆由几十个大男人抗的抗,挑的挑随后作陪。爆竹声声不绝于耳,迎亲队伍一路敲锣打鼓、气势浩大地把新娘从娘家接进金家门。小小的金家村象炸了锅似的,聚众围观,热闹非凡。
几年后, 二曾祖父为了凑钱抽鸦片开始变卖田产,爷爷拿出所有积蓄购回祖业十亩稻田。农忙季节人手不够,就近在村里请劳力,按每人每天给多少斗谷子计酬。“人以食为天”没有田地的农民都迫切地等待这个时刻的到来。
在动荡不安的民国时期,粮食是紧缺货。爷爷看准时机,秋收过后,冒着生命危险又做起了无本生利贩卖大豆生意,(大豆转手后再付款)。方圆几百里爷爷经商信誉度极高,乡亲们都很放心与他合作。从宜春到南昌市区,几千斤大豆靠水路运输,来回乘船要好几天,辛苦不在话下,但收益可观。到了三十六岁那年,手中有了些钱准备讨儿媳,建起了金家村史上仅有的一橦任人既羡慕又眼红的天井屋。二曾祖父因祸得福,以后的日子里因为没田没钱无人挂牵,过得平平安安。
【四】好施善者终有报
解放前,村里重要事件都要找爷爷商讨,譬如:正月请谁扛菩萨开光,端午节定那日划龙舟,都由他定夺。 土改时期划分阶级,村干部把握不准,把爷爷叫了去。爷爷自告奋勇,让干部划自家为地主阶层,他认为地主人家有钱有地,作为地主那是一种荣耀与骄傲!俗不知后来形势是人们始料不及的有些戏剧化。
解放不久的国人统一战线,在国内激起打倒有钱人的革命高潮。我们家戴上“分子”的帽子,爷爷被评为地主后,罚每天收拾猪屎,生产队养猪散放,遍地是它们的排泄物;奶奶为地主婆,罚每天打扫大巷小巷垃圾(裹脚不便由婶婶代劳)。在村里爷爷从此没有话语权,家里处境一落千丈。继而抄家,东西归村大队所有,分别上缴稻田、家具、粮食,赶走了耕牛与猪;房子被分给村里穷困乡亲,我们住进草栓搭建的牛棚;连女儿家随身配戴的金银首饰也给充公,这回妈妈送给我的三根丝银手镯也被缴纳。
“跪下!” 某日下午,在堆放稻禾的一块空地上,一群十岁以下的孩童狂傲地嬉笑着呵斥爷爷下跪。老人已过六旬,他百般无奈地双膝跪地。其中一个较大的男孩问:“还会吗?”“不会!”爷爷答道,“认错吗?”孩儿又问,“认错!”跟每天早晨开群众大会搞批斗似的,孩童学着大人模样一声声斥问。春生听说自家孩子参与批斗地主,急急赶来大声喝道:“滚一边去!在这闹什么?”看着这位高高大大的叔叔,孩子们溜的溜、逃的逃,生怕挨揍。春生双手扶起爷爷:“老人家莫怪!小孩不懂事!”爷爷摇摇头,眼中噙着泪花。(在兵荒马乱的年代,爷爷曾送过粮食接济春生一家人)
家里此时已是无米之炊,我便隔日跟从拄着竹棍步履蹒跚的奶奶沿村乞讨。乡亲们看到奶奶站在家门口,都会双手捧着大把大把的白米,塞进我手提的竹篮内,我们总是满载而归无一空手而回。奶奶心善,平时好施予人,在解放前,曾经有很多要饭的叫花子来金家村乞讨时,奶奶总是用升筒量一斤二斤的大米施舍于人。故而在我们落难时,很多外村人帮助我们度难关。最感人的一幕是,在雪海茫茫的一日清晨,天还没亮,有两个汉子从十里外,偷偷送两担饱满的上等谷子,连同新箩放在我家草屋门前,门都不敢敲一声,放下担子就走。(怕人发现受牵连)
【五】不知爱情为何物,两个沦落人不离不弃相依为命
在政策号召婚姻自主、一夫一妻制的情况下,有钱人家的三妻四妾都改嫁他人,已婚与未婚童养媳纷纷回娘家另择夫君。那日吃罢早饭,我回娘家征求母亲意见。母亲正坐在 矮小 的房内纺纱,纺车在母亲有节奏的摇转中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妈!我可以回来吗?”想着做地主家人的艰辛,害怕今后象爷爷一样跪在人前受批的下场,我怯怯地问道。
母亲语气深长地说:“莲!人生就像织布一样,纺好纱只待织布,怎能半途而废?童养媳跑了,地主家的子孙还有谁敢嫁?金家在我们困难时收养了你,怎能看着他们后继无人啊!”说着母亲直起身,从睡房内拿出一双手工缝制的新布鞋塞进我手中。“我怕!”我低声说道。“别怕!你是子女,与地主是两个阶级,没事,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母亲劝导着。在这段时日里,母亲不少偷送粮食、布料及各类别的用品给我。(怕婶婶们知道此事吵架)我已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母亲还象照顾小孩似的百般关爱,感激的话语无从说起。
带着活着的使命重返金家,那年我十八岁,哥哥二十一岁。在农历十二月初六日,家里腾出一间小草房给我们结婚,实质只是拥有一张用土砖架起的木板床,能有个地方同居而已。没有烟花爆竹、没有红色嫁衣、没有新娘坐的大红花轿、没有庆婚宴,也没有任何嫁妆家具,只有长辈们殷殷期盼的目光。
房内一对点燃的大红花烛扑闪扑闪地插在地面的香坨内(花烛是亲戚送的),见证着这桩婚姻的开始。它是唯一派上用场既奢侈而又象征着喜庆吉祥之物,却在燃烧过后的第二天化为灰迹。坐在铺着缝补过的被单遮着稻草视作垫被的木板床上,我眼睛茫然地看着烛光发呆。哥哥走过来握住我的双手歉疚地说:“莲!让你跟着我受苦了!”我淡然一笑,用头撞进哥宽大而又温暖的怀中:“哥!别这样说,我愿意……”对于这桩婚姻我认命不悔,无父之女从小被自家婶婶嫌弃,在金家的十年里,哥哥与我从未红过脸,还能奢望什么呢?现在只是对未来没有把握,不知还要面对怎样的困难,村人已经把我们当作瘟神一样躲避隔离。
大地一片阴霾,在寒冷的黑夜里,我们期待黎明的降临!
文章评论
归途
沙发我来坐~~写的挺长哈....
薇薇安~
喜欢喜欢 我也是湖南的[em]e121[/em]
Sily°子语♂月上苍
来了,不错哦。
Sily°子语♂月上苍
来了,不错哦。
逸风
你是听一个老太婆讲的故事吧?哈哈,真切!
猫小侯
[em]e154[/em]好久没有看到这么震感的题材了~不错不错~给力呀·····
Pitaya
亲,感谢你的推荐,文章通过初审,已作为半日暖阳今日推文备案,尽请期待终审结果,期待你下次精彩推荐,暖阳因你而更加精彩! [M][ft=#ff0000,,]_____暖阳文审:微凉[/ft][/M]
箬妍希。
丝丝的文章进步很大,这篇文章的文笔虽朴实,但却感情饱满,期待你的上榜,加油!
清泉石上流
[B][ft=#00ff00,4,新宋体]<那年我做了你的童养媳>写出了家庭的发展史,主人通过细节描写和叙述,表现了母亲的伟大和慈爱之心。文章历史跨度很大,从文中也可以看到整个国家的沧桑历程和社会底层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很好,赞一个![/ft][/B]
`ゞ☆逸仙☆
[em]e10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