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中药材的产地加工』不丢分宝典

手机日志

一、产地加工的目的

中药材采收后,除少数要求鲜用如生姜、鲜芦根、鲜地黄、鲜石斛、鱼腥草等外,要经过产地加工。目的如下。
(1)除去杂质及非药用部位,保证药材的纯净度。
(2)按药典规定进行加工或修制,使药材尽快灭活、干燥,保证药材质量。
(3)降低或消除药材毒性或刺激性,保证用药安全。

有的药材毒性很大,通过浸、漂、蒸、煮等加工方法可以降低毒性,如附子等。有的药材表面有大量的毛状物,如不清除,服用时可能刺激口腔和咽喉黏膜,引起发炎或咳嗽,如狗脊、枇杷叶等。

(4)有利于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化。
(5)有利于包装、运输与贮藏。

二、常用的产地加工方法

1.拣、洗 具芳香气味或含多量黏液质的药材一般不用水洗,如薄荷、木香、细辛等。鲜用药材洗后晾干,进行保鲜处理。

2.切片 某些含挥发性成分或有效成分较易氧化的药材,则不宜切成薄片干燥,如当归、川芎等。

3.蒸、煮、烫 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用一般方法不易干燥,须先经蒸、煮或烫的处理,以利干燥,同时可使药材中的酶失去活性,不致分解药材的有效成分。但加热时间的长短不等,视药材的性质而定,如白芍煮至透心;天麻、红参蒸至透心;太子参置沸水中略烫;五倍子、桑螵蛸蒸至蚜虫或虫卵被杀灭。

4.搓揉 有些药材在干燥过程中皮、肉易分离而使药材质地松泡,在干燥过程中要时时搓揉,使皮、肉紧贴,达到油润、饱满、柔软等目的,如党参等。

5.发汗 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这种方法称为“发汗”,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等。

6.干燥 干燥的目的就是除去新鲜药材中的大量水分,避免发霉、变色、虫蛀以及有效成分的分解和破坏,保证药材质量,利于贮藏。

《中国药典》对药材产地加工的干燥方法如下:
①烘干、晒干、阴干均可的,用“干燥”。
②不宜用较高温度烘干的,则用“晒干”或“低温干燥”(一般不超过60℃)。
③烘干、晒干均不适宜的,用“阴干”或“晾干”。
④少数药材需要短时间干燥,则用“曝晒”或“及时干燥”。近年来,亦有用远红外干燥、微波干燥、冷冻干燥等新方法干燥药材。





考 点 串 联

(一)来源

1.伞形科北沙参、小茴香、当归、蛇床子、防风、羌活、独活、前胡、柴胡、白芷、藁本、川芎。

【记忆宝】北回归,南蛇风,两活两胡芷蒿芎

2.菊科木香、白术、苍术、款冬花、菊花、红花、茵陈蒿、青蒿、蒲公英、牛蒡子、紫菀。

【记忆宝】青红二术贺牛公,紫菀陈香和菊冬

3.唇形科黄芩、益母草、丹参、紫苏叶、广藿香、荆芥、薄荷。

【记忆宝】黄芩紫苏益母草,荆薄丹参广藿香

4.豆科山豆根、葛根、苏木、降香、番泻叶、合欢皮、槐花、儿茶、沙苑子、决明子、甘草、苦参、广金钱草、黄芪、鸡血藤、补骨脂。

【记忆宝】山豆苏葛香叶茶,广草黄芪鸡血补,合欢甘苦槐双子

5.五加科通草、三七、西洋参 、红参、 人参。

【记忆宝】三七五加通,人参西洋红

6.萝藦科白前、白薇、徐长卿、香加皮。

7.石竹科银柴胡、太子参。

【记忆宝】萝藦二白香长卿,石竹人才(银柴)太子参

(二)产地

1.云南的道地药材有:三七、木香、重楼、茯苓、草果。

2.主产于四川的中药材有:川芎、黄连、附子、川贝母。

3.甘肃产的道地药材有:当归。

(三)采收

1.植物药的采收原则

(1)根及根茎类药材一般宜在秋冬季地上部分将枯萎时、春初发芽前或刚刚出苗时采收。

(2)皮类药材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

(3)叶类药材一般宜在叶片繁茂、色绿时采收。

(4)花类药材在含苞待放或开放时采收。

(5)种子类药材在果实、种子成熟时采收。

2.甘草中甘草甜素含量最高的时期开花前期。

3.槐花中芦丁的含量最高的时期花蕾期。

(四)加工

1.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品种种属,产地,栽培,采收加工,包装与贮运。

2.药材产地加工的目的

(1)除去杂质及非药用部位,保证药材的纯净度。

(2)使药用部位尽快灭活,干燥或保鲜,防腐,保证药材质量。

(3)降低或消除药材毒性或刺激性,保证用药安全。

(4)有利于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化。

(5)有利于药材包装、运输与贮藏。

3.对一些坚硬的藤木、较大的根及根茎或肉质果实类药材采用的产地加工方法主要为切片。

4.含浆汁、淀粉粒、糖多的药材为利于干燥,产地加工时应蒸、煮、烫。

5.需要“发汗”的药材玄参、续断、厚朴、杜仲、茯苓。

6.《中国药典》规定,低温干燥的温度一般不超过60℃。

7.番红花的适宜采收期盛花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