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里拜佛像是偶像崇拜吗?

分享彼此

    图片
    佛教里拜佛像是偶像崇拜吗?这些像是金、银、铜、铁、木、泥、石做的,有口却不能言,有眼却不能看,有耳却不能听,有鼻却不能闻,有手却不能摸,有脚却不能走,有喉咙也不能出声。它不能降祸,也无力降福吗?
     
与基督教同样信仰上帝的天主教也有造像的历史和传统。无论是佛教的造像,还是天主教的造像,出发点都是一样的,即通过造像,追思先贤圣人的教化功德,展示他们的慈悲与博爱。在佛教里,礼拜佛像并不是拜那个木石所造的像,而是借此表达我们对佛像所代表的佛法的尊敬。

二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是不鼓励弟子造像的。当时的佛教雕刻,是用佛足、菩提树、莲花座这些来代表佛和佛法。那时的工匠认为佛的神圣形象难以描绘,制作佛像是一种亵渎神圣的罪过。所以直到公元一、二世纪,才出现了佛像。佛像艺术的出现,是受到古希腊文化影响的,在古代犍陀罗的遗址(今巴基斯坦白沙瓦附近)进行发掘时,曾发现过一枚迦腻色迦时期的钱币,钱币上铸有穿着希腊服装的释迦牟尼像,像的周围有用希腊字母拼写成的「佛陀」字样。此外,在西域还发现了一尊骨瘦如柴、佛像头有光轮、貌似古希腊人形象的早期佛像。这些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佛像说明,佛像的出现同信仰佛教的希腊人后裔有着密切关系,他们把希腊诸神的艺术表现形式引进到佛教中,塑造了具有明显的希腊人脸型的佛像,供奉在「伽蓝」(佛教寺庙)里,以形象的艺术形式来突出佛的神圣性。

佛教徒对于佛菩萨的圣像有着崇高的敬意,不过佛教徒对于佛菩萨圣像的崇敬与顶礼,并不像基督徒所认为的那样幼稚。凡是正信的佛教弟子,并不会把塑画雕刻的圣像当做是佛菩萨的本身(《增一阿含卷》二八以观空为礼佛),所以也绝不同于低级信仰的庶物崇拜。正信的佛教徒对于佛像的崇拜,目的是在借对圣像的崇拜而将信仰的力量感通佛菩萨的悲愿。一个已经悟透佛法的佛教徒,便会发觉佛的法身遍满虚空,根本用不着偶像来作为感通感应的媒介。所以唐朝禅宗的丹霞祖师,曾把木雕的佛像取来烧火取暖。

我们在世俗社会生活中,都是靠观察外在的事物来认识世界的。眼睛看,耳朵听,然后在自己的第六意识里面,产生一些概念。心里面的概念,写在书本上就变成文字给人家看,发在语言上面,就变成声音,所有世间上面的语言文字都是我们思想意识的一个符号。塑造佛像也是同样的道理,佛像代表着佛法,代表着智慧与慈悲,佛像的每一种手印都代表着特定的含义,人们藉此来领悟佛法。

佛像也是一面镜子,通过礼佛,我们来照见自己的身口意,检视自己的烦恼,​指导自己的身心,让自己身心的一切行为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善良,让我们内心中那些不健康的、那些不善良的、那些灰暗负面的情绪全部去掉。这才是礼佛的真正目的,而不是去求那些泥塑木雕铜铸金造的佛像给你点什么。

通过礼佛,能够真正认识到佛法的本质,改变自己生命的方向,提升自己生命的品质,转凡成圣,才是我们拜佛的真正目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