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儿

经典转发

图片          

                         
                                                                        去哪儿       图片

    三月份,就想着往哪个地方走走,像五年前一样,在网上订好旅店,到了地方住下来,慢慢地品尝有地方特色的小吃,逛逛街市,有选择地买地方特产,先尝尝味道,享受享受,再带一点小礼物送亲友,其间,才悠闲地、一个个地去景点漫游,不受任何限制,像居家一样自在。然而,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成行,最主要的还是怕人多,没有情趣。


图片
    旅游作为一个事业,大概也是开放改革以后兴旺起来的。看好友上传的旅游某地的照片,上面很多人,分不出哪个是主人,其中一张全景让我看到密集的人群,方知不是摄影技术的事儿,人实在是太多了。偶尔看到的旅游风景图片,要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一点儿也不过分。

 图片  
    人们喜欢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不仅陶冶身心,也有益于瞻仰和传承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经济大潮下,虽然很多江南小镇也难免商业化了,人们还是喜欢同里、西塘和南浔也许是生活在充斥着灯红酒绿的喧嚣环境里的浮躁,也许是生活在钢筋水泥包围之中坚硬的枯燥,也许是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也许是工作和人际关系的复杂,也许是视觉疲劳,很多的也许,都是因为我们向往过简单一点的生活,就是向往那里的古朴民居和民风、溪水拱桥、乌篷船和水上人家悠闲安然的生活。


图片
    为周庄西塘等地的古建筑幸运,为那里的居民幸运,它们的存在,依然可以昭示我中华民族几千年不同区域的文化特色,可以保留各地域不同地理地貌、人文风情的民居民风,就像老北京的四合院大气安稳;老上海的石库门住宅中西合璧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的西北黄土高原窑洞;独一无二的世界民居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客家土楼,等等,不胜枚举,传奇式的建筑,使得中国的民居建筑样式和风格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建筑,静静地印证着历史,而历史离我们越来越远。

图片
               可是,真要出门,去哪儿呢?在网上看到新闻和图片,很多闻名遐迩的风景区都是人头攒动,感觉比几十年前排队买那些供应的副食品还难耐,哪里会有心情欣赏风景?城市是绝对不想去的,越来的越是失去了城市本身的传统风格,方块的大厦高楼毫无特色。郁闷中有一点点窃喜,幸亏年轻时候带着孩子们走了几个地方,退休后走的地方不多,很遗憾没有去苏杭,有道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嘛,想想,这也许是命运早就安排好了,不可抗拒的。

图片

     去哪儿?身不游神游,只能去自己心灵的深处,总是不变的。


 图片
图片 


 

 

文章评论

柳熙熙

景色优美。[em]e179[/em] [em]e160[/em] [em]e163[/em]

碧海蓝天

遥祝姐姐冬安![em]e166[/em][em]e166[/em][em]e163[/em][em]e163[/em]

鸿雁

@{uin:2209076813,nick:韩天希} [em]e7263[/em][em]e183[/em]

鸿雁

@{uin:1255781200,nick:逆风飛揚} [em]e7263[/em][em]e183[/em]

叶子

叶子/临江仙/情未至 古人轻信光阴短,但凭云月悠悠。 辞春别友晚风留,玉歌琴里,香溢满西楼。 复有子君情未至,清光不醉须愁。 江舟独去又随流,放花菱角,多少个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