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芳——芬芳的春天

个人日记

 
——丽人三月天
 


  图片  游侠客致辞
 

    阳春三月,让我们伴着激荡的歌声,一同走向芬芳的春天。

———————————————————————————————— 

 

     芬芳.芬芳(动态)
    图片
    图片
    图片


———————————————————————————————————————————————————————


     南山竟然也有菊
    图片
    图片
    图片


——————————————————————————————————————————————————————-



    牛牛泳宜
    图片
    图片
    图片
  

————————————————————————————————————————————————————————


  黑牡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章评论

南堤wj

[ft=,2,]春兴 花香咏醉枝,水色映飞丝。 吹落心头雨,凝成笔底诗。 红桃牵绮梦,翠杏绽情思。 一叶轻舟去,青山怕望痴。[/ft]

寒江雪

七绝·三月 文/寒江雪 残雪飘飘三月天,遥看东麓冒新烟。 鸡羊鹅兔啼不住,总想离栏上草田。

寒江雪

七绝·大哥 文/寒江雪 大哥写律显神威,骏马奔驰草上飞。 勤奋耕耘闲不住,河山万里尽春晖。[ft=black,,宋体][/ft]

寒江雪

七绝·新年伊始 文/寒江雪 新年依旧著华章,彼岸开花空间香。 哪怕天涯清梦远,任然欢笑济沧桑。[ft=red,1,宋体][/ft]

阳光明媚*

[ft=,5,][/ft] 阳春三月,让我们伴着激荡的歌声,一同走向芬芳的春天。----看到芬芳和友友们,好温馨!太美了![em]e163[/em] [em]e163[/em] [em]e163[/em] [em]e163[/em] [em]e163[/em] [em]e163[/em] [ft=#ffff00,,][ft=#00b050,,][/ft][/ft]

南堤wj

[ft=,2,]集好友句答好友 寻芳九道艰苦,傲得前缘已误。 回味青梅几许,幸有人能倾吐![/ft]

阳光明媚*

真的是——丽人三月天!美不胜收![em]e142[/em] [em]e142[/em] [em]e142[/em] [em]e142[/em] [em]e142[/em] [ft=,5,][B][/B][/ft]

芬芳 芬芳

谢谢游侠客驴友大哥[em]e181[/em] 芬芳给你敬茶 [em]e160[/em] [em]e160[/em] [em]e160[/em] 快乐的驴友[em]e163[/em] [em]e163[/em] [em]e163[/em]

南堤wj

诗词基础知识 ---起.承.转.合 说起诗,一般都会想到“起.承.转.合”,这是写诗填词要遵循的结构层次上的一般规律。它并不是产生于诗词顶峰的唐宋,而是到元代才总结出来的。但是,唐宋的诗人却不约而同地遵守着“起、承、转、合”这样一个创作规律,并依照着这规律将诗词推向了顶峰。清.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说:“起、承、转、合四个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顾兼趣合也”。我们看到有一些诗词作者,写起来随心所欲,虽然平仄关系全对,韵脚也无错误,却没有起承转合的结构层次,或者显得平平淡淡,或者显得杂乱无章。所以,我们不妨在这方面下些工夫。 “起承转合”四个字,说起来也简单,起:即开头、开始。承:即承上、承接,扩展;转:即转折、转换;如情与景之间的转换。合:即收合、结尾,回扣主题。下面我们慢慢举例说明一下。 先看一首七言诗,选刘禹锡的《竹枝词》为例: 杨柳青青江水平,(起) 闻郎江上踏歌声。(承) 东边日出西边雨,(转) 道是无晴却有晴。(合) 第一句从交代时令景色写起,就是“起”了;诗词的起句一般来说,还是平稳一些好。第二句“承”接第一句,听到了江上朋友的歌声;承接的基本要求是顺畅,自然。第三句笔锋一转,去写“天气变化”,让人感受到诗人思绪上的起伏变化;不转,则一路平平,诗意阑珊。第四句是第三句的连续,又是全诗的收合,借助天气的阴晴变化,以谐音的妙笔写出作者的感受,实现了情与景的和谐统一。 再看一首七言律诗,我选杜甫的《蜀相》,共八句,每两句为一组。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起)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承)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转)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合) 头两句为“起”,从自问自答中交代丞相祠堂的位置说起。三四句为“承”,接着描绘祠堂及其周围的景色。五六句“转”向写诸葛亮的人品、经历、业绩。最后两句,收合全诗,感叹历史,抒发情感。全诗起、承、转、合,层次分明,是我们学习诗词写作的楷模。 古人在诗的写作结构层次上的思路大都如此,也有个别的不按此思路,但写得好的却不多。要写诗,就一定要有一个创作思路;起承转合的结构层次安排就值得我们借鉴。 诗说了,下面说一下词。人们之所以把“诗词”连在一起,说明它们有许多共同的地方。首先“起承转合”的方法,词的创作中也常常用到,如李清照的两首《如梦令》。 (一) 常记溪亭日暮 (起)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承)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转) 惊起一滩鸥鹭 (合) (二) 昨夜雨疏风骤 (起)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承)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转) 应是绿肥柳瘦 (合) 从上面所举的例子可以看出,绝句的“起、承、转、合”是一字对一句;律诗的“起承转合”是一字对两句;而词却不同,有时一字对一句,有时一字对两句,甚至有时一字对数句。这里所举的例子是单片的小令,长调因有“过片”在其中,说起来要相对麻烦一些,需要做具体的分析,这里不再叙述。总之,也离不开“起承转合”的创作思路。看来我们读古人诗词,是要分析一下作者的写作思路,给自己的创作思路提供借鉴,这对提高鉴赏水平和创作能力会有一定的帮助。 以上是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点体会,放在这里,权当引玉之砖,求教于爱好诗词的朋友. 很多时候,看完文章却不知道怎么置评,唯有一遍遍学习咀嚼了。 绝句和律诗的四层次:起、承、转、合。起首下笔开始到收笔结束,必贯穿着作者整体思路,“起”为破题,一般都点出该诗歌的主题,然后慢慢地铺开描述。律诗的两联,必一浓一淡,交相辉映,也是此文中的“承”与“转”的关系。最后的“合”,多加入自己的感受或他人的评价,来给整首诗定位。简单的说,律诗或绝句,一句一景,景景不同,是用好起承转合的关键。有了四要素,诗歌的整体感就出来了,也方便我们学习和鉴赏作品的内涵。 以上供大家参考!

阳光明媚*

好美的画面,好美的制作!赏心悦目!愿芬芳永远快乐~![em]e178[/em] [em]e178[/em] [em]e178[/em]

荆楚逸翁

[ft=#ff6600,4,][/ft]我的祝福写在风里,春风迎面吹。我的思念藏在花蕊里,花朵遍地开。我的牵挂挂在风筝上,纸鸢满天飞。美丽的春季,祝福亲爱的朋友以及芬芳的驴友们幸福快乐每一天!

荆楚逸翁

[ft=#ff6600,4,][/ft]春天,有花一般的梦;春天,有梦一般的花。春天到了!愿芬芳的梦,像美丽的花;愿芬芳心中的花,像美丽的梦。愿芬芳的幸运从今天开始春暖花开!

荆楚逸翁

[ft=#ff6600,4,][/ft]用崭新的微笑祝福春天,祝福每一个崭新的日子,我们将最美好的祝福送给每一个人。在这春意盎然的日子里,在这喜气洋洋的时刻,让我们扬帆准备再度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