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联三百副】(五)

手机日志





图片


121、堂 对 铁 保 
  且将高咏娱良日; 
  况有清修及盛年。 
  [简注]
铁保(1752—1824),觉罗氏,后改栋鄂氏,字冶亭,号梅庵,清满洲正黄旗人。乾隆进士。官至两江总督,吏部尚书。有《怀清斋集》等。
高咏:激越咏唱。
清修:指操行洁美。《后汉书?宋弘传》附《宋汉》策:“太中大夫宋汉,清修雪白,正直无邪。”
盛年:壮年。上联抒写趁良辰美景,高咏自娱之乐;下联用“况有”一转,写美好的操行及壮年之慨,表现其旷达之情怀。联语平铺直叙,却含凝旨趣,耐人深品。见《中华对联大典》 
 

122、韩愈祠 法式善 
  起八代衰,自昔文章尊北斗; 
  兴四门学,即今俎豆重东胶。 
  [简注]
韩愈祠:见前注。法式善(1753—1813)蒙古族,乌尔济氏,原名伍尧运昌,字开文,又字梧门,号时帆,隶内务府正黄旗。乾隆进士。官至侍讲学士。有《存素堂集》。
起:振起。
八代:即八个朝代:东汉、魏、晋、宋、齐、梁、陈和隋。
北斗:见前注。在此引申为首领的意思。韩愈为古文运动主要领导者。
四门:即四方之门。古代于四门建学,设四门博士。
俎豆: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时用的器具。这里引用为崇奉祭祀的意思。
东胶:学校名。《礼记》:“有虞氏养国老于东胶。”这里指韩愈“文以载道”的文学主张,对唐宋以后的文风起到积极的影响,因而受到历代文人的推崇。联语用典妥切,表达对韩愈的推崇,对学校教育推重的感情。见《北京名胜楹联》 
 

123、自题联 孙星衍 
  莫放春秋佳日过; 
  最难风雨故人来。 
  [简注]
孙星衍(1753-1818),字伯渊,一字渊如,清江苏阳湖(今常州市)人。乾隆进士。官刑部主事等。后主杭州诂经精舍。有《尚书今古文注疏》等。
春秋佳日:见陶渊明诗:“春秋多佳日,谈笑无厌时。”风雨故人来:化自杜甫《秋述》:“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虫,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是说旧时宾客遇雨亦来,而今遇雨不来。
故人:老朋友。联语清新淡雅,化用自然。“莫放”一语贴近闲情逸兴;“最难”二字,信手拈来,坦言人事世态,留下些许无奈。见《对联纵横谈》 
 

124、莫愁湖 李尧栋 
  一片湖光比西子; 
  千秋乐府唱南朝。 
  [简注]
莫愁湖:在江苏南京城西。尧栋守金陵(即南京)时重浚。李尧栋(1753—1821),字东采,一字松云,清浙江上虞人。乾隆进士。官湖南巡抚。有《写十三经堂诗集》。
西子:即西施。苏轼有“欲把西湖比西子”诗句。故杭州西湖一称西子湖。
千秋乐府:指《乐府诗集》的《莫愁乐》诗,说在石城西有一个女子名叫莫愁,善歌谣。石城原在今湖北钟祥县,故诗中有“闻欢在扬州,相送楚山头”句。后来有人误“石城”为金陵的石头城,以为莫愁女即在此,并因此以为湖名。
南朝:东晋以后,中国分为两部分,即南北朝时期。据有南方的宋齐梁陈四朝为南朝。据有北方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几朝为北朝。后隋文帝统一全国。联语双关妙用,清新自然。上联写景,赞莫愁湖堪可与西子湖媲美;下联抒情,暗点湖名莫愁的由来。同是美女名,同是湖名,同是一种美的感受。由此生发一番感慨和议论,涵蕴着历史的沉淀。见《历代楹联选注》 
 

125、定慧寺 伊秉绶 
  龛收江海气; 
  碑出鱼龙渊。 
  [简注]
定慧寺:为镇江焦山古禅林。据传建于汉代兴平年间,原名善济寺,清代康熙南巡时改名为定慧寺。伊秉绶(1754—1815),字组似,号默卿、默庵,清福建宁化人。乾隆进士。官扬州知府。
龛:供奉佛像、神位的小木阁子。此指定慧寺。
碑:指南朝时的《瘗鹤铭》碑。《瘗(yì)鹤铭》南朝梁天监十三年(514)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书。原刻焦山西麓石壁上。因石山塌方,碑两次跌落江中。宋代淳熙年间,曾将此碑从江中挽捞出来,后又坠入江中。到康熙时,陈鹏年在焦山募工打捞,共捞出五块石碑,移至焦山定慧寺,今存。铭文真书,字体透逸雄劲,厚重而奔放,为中国书法艺术珍品。由于出自长江中,故有“碑出鱼龙渊”之句。
鱼龙:张衡《两京赋》:“鱼龙者,为舍利兽,先戏于庭,极毕,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鱼。跳跃嗽水,作雾障目,化成黄龙八丈。”联语十个字,颇具气势,用典言事,既是对佛寺及焦山文物的赞颂,又是对前人保护焦山文物奉献精神的赞赏。容纳史实,雅切自然。见《中国名胜古迹对联选注》 
 

126、平山堂 前 人 
  晓起凭栏,六代青山都到眼; 
  晚来对酒,二分明月正当头。 
  [简注]
平山堂:在江苏扬州城北的蜀冈上,为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所建。堂址坐北朝南,登堂眺望,可见金山、焦山和北固诸山。在直观中,似乎堂与山平,故名“平山堂”
六代:指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又称六朝。
二分明月:化自唐徐凝《忆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说天下明月三分,扬州占了二分,比喻当日扬州的繁华。上联旨在写堂之高踞,凭栏远眺,眼界空旷,胸襟开阔;下联旨在写扬州的繁华气象。联语写景抒情,意境壮丽,贴切自然。见《古今名人联话》 
 

127、听鹂山房 前 人 
  泉韵每清心,自有山林招隐逸; 
  莺声犹在耳,好携柑酒话兴亡。 
  [简注]
听鹂山房:在江苏镇江南的招隐山,为南朝宋戴顒隐居处。后其女将住宅舍为佛寺,称招隐寺。
隐逸:隐士逸民。此联以泉韵清心,园林寄兴,咏隐居之乐;莺声悦耳,对酒当歌,话兴亡之慨。联语切题,清丽可诵,表现了作者对淡泊生活的向往。见《古今名人联话》 
 

128、李园茆亭联 李秉绶 
  乍来顿远尘嚣,静听水声真活泼; 
  久坐莫嫌荒僻,饱看山色自清凉。 
  [简注]
李园:在广西桂林城北,园多栗树,俗称板栗园。前明为靖藩别业,后为李芸甫水部所得,仍称李园。园中岩洞之胜,乃桂林一大景观。
茆亭:芸甫新于水竹佳处,筑一茆(茆通茅)亭,作为避暑之地,并自题此联。李秉绶,字芸甫,号竹轩,清江西临川人。寓广西桂林。道光十一年(1831)绘有《苍松柱石图》。
尘嚣:世间的纷扰,喧嚣。
活泼:生动自然的样子。
清凉:清爽,凉快。联语清丽淡雅,意境别开,尽道园林之旨趣。见《楹联丛话》 
 

129、涿郡张飞祠 方维甸 
  使君乃天下英雄,谊同骨肉; 
  寿侯为人中神圣,美并勋名。 
  [简注]
涿郡张飞祠:在今河北涿县张飞庄园。庄园为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处。祠 祀张飞。方维甸(1755—1815),字南藕,号葆岩,清安徽桐城人。乾隆进士。官至闽浙总督。卒谥勤襄。
使君:汉以后对州郡长官的尊称。三国时蜀汉皇帝刘备,因他曾任过豫州牧,故尊称为“刘使君”。
寿侯:即三国时蜀汉大将关羽,曾受封汉寿亭侯。联语为张飞祠而题,上联写刘备,下联写关羽,却未直接写张飞。然而,借桃园三结义的历史佳话,张飞与刘备、关羽如骨肉般的情谊却衬托出来,形象鲜明恰切。此联正是因这种表现特点而取胜。见《中华对联大典》 
 

130、挽吴谷人联 吴 鼒 
  仕隐追随,颓景相怜如一日; 
  师生骨肉,名山可许附千秋。 
  [简注]
吴谷人(1746—1816),名锡麒,字圣征,号谷人。清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执掌扬州书院。病卒于扬州梅花书院。吴鼒(zi,资)曾师事吴谷人,两人交谊很深。吴鼒(1755—1821),字及之,一字山尊,号抑庵,清安徽全椒人。嘉庆进士。官侍讲学士。有《夕葵书屋集》等。
仕隐:作官和退隐。
颓景:指苍凉的景况。
名山:此指逝者的有诗文集《有正味斋集》。联语记叙追随往事,述说师生深情,悲悼惋惜,缠绵委婉,沉痛感人。见《古今名人挽联选注》 
 

131、云华洞 宋 湘 
  只合任他顽,谁又来凿开混沌; 
  既然如此怪,我亦欲粉碎虚空。 
  [简注]
云华洞:在云南昆明西山。此联乃为大理石洞题,后被舒香谷移于此处。宋湘(1756—1826),字焕襄,号芷湾,清广东嘉应(今梅州)人。嘉庆进士。官至湖北督粮道。有《红杏山房诗钞》。
混沌:天地未开辟以前的元气状态。
粉碎:破碎如粉。
虚空:空虚。指洞。联语着眼石之顽劣,洞之怪异。幽默谐趣,写景抒情由物及人,别具一格。见《古今名人联话》 
 

132、丰湖书院 前 人 
  万间广厦庇来新,问秀才老屋深灯,他日几逢贤太守; 
  百顷平湖游者众,看后学洙情沂思,有人重起古循州。 
  [简注]
丰湖书院:在广东惠州。“万间”句:化用杜甫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句。广厦此指丰湖书院。
秀才:意谓才能优秀。宋时凡应举者称秀才,明清专指县学之生员。老屋:陈旧的房子。
贤太守:指伊秉绶。伊任惠州太守时,倡建丰湖书院,教授弟子,培育人才。
平湖:指惠州西湖。指代丰湖书院。
洙:古水名。自今山东泗水县北与泗水合流西下,至曲阜北,又分二水。洙水在北,泗水在南。孔子于洙泗之间,教授弟子。
沂:水名。源出山东曲阜县东南的尼丘,西流经曲阜、兖州合于泗水。这里的“洙”“沂”代指儒家学说。思:在此读si,意为心绪,情思。
循州:古地名,即惠州。惠州,隋唐时为循州,宋改称惠州。明清为惠州府。联语运用比喻手法,颂赞知府振铎兴学,激励学子,奋进有成,情词恳切,典雅工稳。见《古今名人联话》 
 

133、赠人联 石韫玉 
  精神到处文章老; 
  学问深时意气平。 
  [简注]
石韫玉(1756—1837),字执如,号琢堂,又号独学老人,清江苏丹阳人。乾隆进士第一。官至山东按察使。有《独学庐稿》等。
精神:此指神志,心神。
老:老练。
学问:学习和询问。《荀子?大略》:“《诗》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谓学问也。”学与问本为两件事,后来指系统的知识。
意气:此谓情谊恩义,指待人接物。
平:平和。宁静温和,不偏激。
联语言简意明,辩证说理,是格言,亦是警句,勉人励己,堪为座右铭。见《中华对联大典》 
 

134、趵突泉 前 人 
  画阁镜中看,幻作神仙福地; 
  飞泉云外听,写成山水清音。 
  [简注]
趵突泉:在山东济南市西门外趵突泉公园,名列七十二泉之首,为古泺水发源地。
画阁镜中:雕梁画栋的楼阁倒影在水中。画阁,指泉边的古建筑“观澜亭”等。神仙福地:从“洞天福地”一语化来。道教传说中国名山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都是神仙栖息之所。
飞泉:指趵(bào,报)突泉。又名瀑流、槛泉,是泉城济南最著名泉水,它喷涌而出,腾跃飞升,古人曾称其为“鱼跃”、“鸢飞”
云外:形容在远处听泉水流淌的声音。山水清音:化自俞伯牙弹琴和钟子期听琴的典故。钟子期从俞伯牙的琴声中听出高山流水的音律,二人遂成知交。晋左思《招隐》诗:“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联语写得蕴藉潇洒,不泥于迹象。上联绘景,“画阁镜中看”,以虚衬实;下联绘声,“飞泉云外听”,妙思入神。诗情画意,意境洞明。见《古今名联谈趣》 
 

135、藏书楼联 前 人 
  著作集名流,好事效当年白傅; 
  文章留慧业,赏音俟后世扬雄。 
  [简注]
藏书楼:在浙江杭州西湖。阮元抚浙江时,在灵隐寺华严阁后创建一阁,取四部书各种,搁于其上,命僧守之。
著作:指历代名人作品。
名流:著名人士。好事:指阮元建藏书阁一事。
效:仿效。
白傅:指唐代诗人白居易。白任杭州刺史三年。做了治水修堤等好事。历代诗人赞美西湖的诗篇数白居易最多。
慧业:佛教指生来就有的业缘。
赏音:听其音而知其曲,並识其人。犹言知音。
俟:
等待。
扬雄:西汉辞赋家,字子云。联语叙事述史,评赞恳切,颂扬阮元建藏书楼对保存前人著作的历史贡献。见《中华对联大典》 
 

136、春淙亭 前 人 
  泉水在山清,听天籁淙淙,到此且停双不借; 
  烟岚随地好,问尘寰扰扰,几人来作小游仙。 
  [简注]
春淙亭:在杭州西湖北山的清绕桥上。乾隆六年(1743)建。
天籁:自然界的音响。
淙淙:拟声词。指泉流的响声。
不借:草鞋。丝制者履,麻制者称不借。以贱而易敝,不借之于人,故名。
尘寰:人世间。
扰扰:纷乱的样子。
游仙:脱离尘俗,游乐仙境。联语爽朗雅丽,画境清奇。俯可听泉声,仰可挹山翠,有声有色,脱俗自然。见《古今名人联话》 
 

137、春 联 舒梦兰 
  遥闻爆竹知更岁; 
  偶见梅花觉已春。 
  [简注]
舒梦兰(1757—1813),字香叔,一字白香,晚号天香居士,清江西靖安人。编有《白香词谱》,门人编定刊行的有《天香全集》。
爆竹:古时以火燃竹,毕剥有声,称为爆竹,用以驱鬼。后世用纸卷火药,点燃发声,也称爆竹。宋王安石《除日》诗:“爆竹一声除旧岁,春风送暧入屠苏。”
更:换,此联乃作者岁末游靖安扬鹤观,喜其高僻,遂留度岁,为道士作此联。联语于平淡中见新巧,“偶见梅花觉已春”一语婉曲雅致,极有神韵。见《古今联语汇选》(五) 
 

138、至公堂 汪廷珍 
  三年灯火,原期此日飞腾,倘存片念偏私,有如江水; 
  五度秋风,曾记昔时辛苦,仍是一囊琴剑,重到钟山。 
  [简注]
至公堂:在江苏南京秦淮河畔。为乡试时主考官和监察试场的官员聚会、办事之处。汪在江苏学政任上,照例至金陵试院考录遗才,并撰此联。汪廷珍(1757—1827),字玉粲,号瑟庵,清江苏山阴(今淮安)人。乾隆进士。官至协办大学士,礼部尚书。卒谥文端。有《实事求是斋诗文集》。
灯火:指代读书、学习。
飞腾:比喻仕途的升迁。
片念:半点动念。
偏私:指偏袒和循私。
囊:布袋。
琴剑:琴和剑。古代文士常用作随身之物。琴为心,剑为胆。
钟山:即紫金山。在今江苏南京市东。此代南京。此联立意婉曲,尽道读书苦、应试艰,宦途升迁之辛酸。联语措词委婉,寓意于感慨之中。见《中华对联大典》 
 

139、净明寺 李銮宣 
  名山超五岳以外; 
  精舍在二灵之间。 
  [简注]
净明寺:在浙江乐清雁荡山。李銮宣(1758—1817),字伯宣,号石农,清山西静乐人。乾隆进士。官至云南巡抚。有《坚白石斋诗集》。
名山:大山。此指雁荡山。其峰百有二,谷十、洞八,岩三十。绝顶有湖,水常不涸,为东南奇胜。
精舍:见前注。此指净明寺。
二灵:指雁荡山的灵岩、灵峰。上联写山,大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意思;下联写寺,切“净明”之旨。联语不须雕饰,却清爽可诵。见《古今联语汇选》(二) 
 

140、黑龙潭 硕 庆 
  两树梅花一潭水; 
  四时烟雨半山云。 
  [简注]
黑龙潭:在云南昆明东门外龙泉山麓。潭水深黑,潭畔梅花盛多。
硕庆:清满洲人。嘉庆举人。曾在云南为官。“两树”句:指潭北龙泉观的两株唐梅。李于阳《龙泉观古梅记》:“两柯对峙:一老干纷披,僵卧屈抑,一枝叶扶疏,特立苍茫。”
烟雨:指雾气和细雨。联语对黑龙潭的景色不作细致的刻画,而用浓墨重彩,两笔就勾勒黑龙潭的景物特色,鲜明而生动。见《古今名胜对联选注》 
 

141、无 题 姚文田 
  过如春草芟难尽; 
  学似秋云积不多。 
  [简注]
姚文田(1758—1827),字秋农,号社畲,又号经田,清浙江归安(今湖州)人。嘉庆进士第一。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僖。有《邃雅堂集》等。
过:过失。《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shān):除草。
积:积蓄,积累。联语言简意明,议论风生,形象生动,的是名言警句,极富有教育意义。见《中华对联大典》 
 

142、开福寺山门 韩 崶 
  紫微栖凤; 
  碧浪潜龙。 
  [简注]
开福寺:在湖南长沙。韩崶(1758—1834),字桂舲,清江苏元和(今苏州)人。乾隆拔贡。官至刑部尚书。有《选读斋诗稿》。
紫微:山名。近开福寺。
碧浪:即碧浪湖,又名黑漆湖,在紫微山下。此联题于山门,用“栖凤”“潜龙”突现开福寺的祥瑞之气。联语八个字,要言不烦而气势辉煌。见《中华对联大典》 
 

143、汤阴岳庙 吴芳培 
  千秋冤案莫须有; 
  百战忠魂归去来。 
  [简注]
岳庙:在河南汤阴县城西南隅。祀岳飞。吴芳培,字霁霏,号云樵,清江南泾县(今属安徽)人。乾隆进士。官至兵部侍郎。有《云樵集》。
莫须有:不一定有。据《宋史?岳飞传》记载,岳飞受迫害下狱,韩世忠责问秦桧,要他说出缘由。秦桧以“其事莫须有”搪塞。韩世忠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也?”
归去来:语见晋陶渊明的《归去来辞》。这里是“归来”的意思。岳飞是河南汤阴人,“归去来”三字用于此含魂兮归来。上联表达义愤之慨,下联表达怀念之情。联语对比写来,爱憎分明,对仗工切,不可移易。见《素月楼联话》 
 

144、诗龛联 钱 泳 
  言论大苏,性情小谢; 
  襟怀北海,风度西涯。 
  [简注]
诗龛:清代文学家法式善居室名。所居为明东阳故居。法式善,见前注。钱泳(1759—1844),初名鹤,字立群,号梅溪。清江苏金匮(今无锡)人。诸生。入毕沅幕。后以访碑、刻帖、著述为业。有《说文识小录》等。
言论:言谈、议论。
大苏:宋苏轼和其弟苏辙均有文名,时人称轼为大苏。
性情:人的秉性和气质。
小谢:此当指南朝齐谢朓。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谢朓,字去晖,与谢灵运同族,称小谢。任安徽宣城太守。
襟怀:胸怀。
北海:此指唐书法家李邕,详见前注。
风度:仪容,气度。
西涯:指明代诗人李东阳(1447—1526),字宾之,号西涯。明茶陵人。为文典雅流丽。为茶陵诗派领袖。联语构思雅致,用四个古代诗人、文学家比衬,烘云托月,突出了法式善诗文的风格,又切其人飘然出世之态。见《古今对联大典》 
 

145、自题联 钱 楷 
  庭有馀香,谢草郑兰燕桂树; 
  家无别况,唐诗晋字汉文章。 
  [简注]
钱楷(1760—1812),字裴山,清浙江嘉兴人。乾隆进士。官至安徽巡抚。有《绿天书屋存草》谢草:语出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池塘生春草”五字人谓新奇,有神功。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之二十九有:“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郑兰:春秋时郑文公之妾燕姞(ji)梦见天使授己兰花,后生穆公。见《左传?宣公》三年。后以郑女花指兰花。清吴伟业《题孙铭常画兰》诗:“谢家树好临芳砌,郑女花堪照洞房。”
燕:燕山。今北京一带。
桂树:化自窦燕山教子之典。宋代窦禹钧,幽州人。因地属燕,故号燕山。其五子仪、俨、侃、偁、僖皆相续登科(俗有“五子登科”之说),后皆为名臣巨卿。这句中的“草”、“兰”、“桂”花木名,均照应“庭有余香”一句。形容家道昌盛。
别况:别种情形。唐杜荀鹤《赠秋浦张明府》诗:“他日亲知问官况,但教吟取杜家诗。”
唐诗:唐代的诗歌。
晋字:晋代的书法。
汉文章:指汉代的文赋。三者均反映了那个时期文学艺术的成就。联语言事用典,即事抒怀,表现出“文章华国,诗礼传家”的情感。见《中华对联大典》 
 

146、黄鹤楼 前 人 
  我去太匆匆,骑鹤仙人还送客; 
  兹游良眷眷,落梅时节且登楼。 
  [简注]
黄鹤楼:见前注。“我去”句:钱楷巡抚湖北,仅三个月即被召回京城,故有“太匆匆”之感。
骑鹤仙人:一说王子安乘黄鹤由此经过。一说费文祎驾鹤归来游憩于此。一说古有辛氏在此卖酒,一道士常饮,辛不要酒资,道士因画黄鹤于壁上,说“酒客至,拍手,鹤即下飞舞”。因而酒店生意很好,辛氏得以致富。十年后,道士又来,并乘黄鹤飞升而去。辛氏遂建黄鹤楼。传说故事中的人物不同,但骑鹤飞升成仙内容则一致。
兹:此,这次。
良:甚,很。
眷眷:依恋。钱临行题此联以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落梅时节:点明此次游赏的时间。典出李白诗:“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落梅花,是一支笛子曲,又称“梅花引”、“梅花三弄”。联语用典工切,感怀留题,以情寓景,恰到好处。
梁章钜说:此联不脱不粘,却一时情景俱到。他作所不能及也。又说:“黄鹤楼联匾极多,自以钱裴山所撰为最。”梁氏之论只能算一家之言。见《中国对联集成?湖北卷》 
 

147、小仓山房 孙原湘 
  黄初词赋空千古; 
  白下江山送六朝。 
  [简注]
小仓山房:在江苏南京清凉山。乃袁枚书房。袁枚,见前注。孙原湘(1760—1829),字子潇,号心青,清江苏昭文(今常熟)人。嘉庆进士。官武英殿协修。有《天真阁集》。黄初:三国魏曹丕(文帝)年号(公元220-226年)。此指以曹丕为代表的词赋对后代文风的影响。
词赋:讲求声调,以抒情为主,注重排比铺陈。其后以行文骈散之影响分为骈赋、文赋。
六朝:见前注。六朝相继建都于建康(今南京市)。《宋史?张守传》:“建康自六朝为帝王都。”上联由文学史角度,明赞黄初时期的文学成就,反衬袁枚的学术建树。下联以古都南京送走六朝,生发慨叹,抒沧桑兴替之感。联语意蕴词工, “黄初”“白下”尤为精巧,且切地切书房切人事,构思不凡。见《中华对联大典》 
 

148、赠龚自珍联 朱鹤年 
  灌夫骂座非关酒; 
  江敩移床那算狂。 
  [简注]
龚自珍(1792—1841),一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士。官内阁中书、礼部主事。后辞官南下,客死丹阳书院。其诗文富有战斗性。有《龚自珍全集》。朱鹤年(1760—1834),字野云,清江苏泰州人。旅食京华,卖画养亲。鹤年与自珍为莫逆交,有侠气,此联自珍得之大喜,悬于厅事。徐坦生编修见之,对人言:“入门但观此联便知是定庵家也。”
灌夫:西汉颖阴人,字仲儒。吴楚七国之乱,与父俱从军,以功任中郎将。后任太仆。为人刚直不阿,任侠,好使酒。与魏其侯窦婴相友好。婴置酒请丞相田蚡,灌夫使酒骂人。
骂座:辱骂同桌的人。江敩(452—495),字叔文,南齐阳考(今河南民权东)人。南朝宋文帝外孙,孝武帝女婿。历宋、齐两朝,官至侍中。好文辞,少有美誉。袁粲称为:“风流不坠,政在江郎。”曾经当面羞辱欲跻身上流士族的幸臣纪僧真,齐武帝亦无可奈何。此联最大的特点是极切龚自珍富于战斗性的性格特征。魏源挽龚自珍联云:“天下谓奇人,骂座每闻惊世论;文坛推异帜,剪窗犹忆切磋时。”此上联堪可作补注。联语用典出神入化,对仗工整,无斧凿痕迹。见《中华对联大典》 
 

149、大明湖小沧浪亭 刘凤诰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简注]
大明湖:在山东济南市旧城北郊。
小沧浪亭:在大明湖北岸小沧浪园内。登亭四眺,可见全湖景色。刘凤诰(1761—1830),字丞牧,号金门,清江西萍乡人。乾隆进士。官吏部右侍郎。有《存悔斋集》。此联本是凤诰的咏湖诗中的对仗句,著名书法家铁保书写为联刻于园门上。
四面荷花:大明湖中遍植莲藕,盛夏荷花开放,恰有“四面荷花”之感。
三面柳:清人刘鹗《老残游记》中载:“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亦有“三面柳”之赞。
一城山色:济南旧为历城,因在历山之下,故有一城山色之称。此联十四个字,就有四对数量词,串组四种富有特色的自然风物。勾画出济南城特有的风光秀美的景观。联语朴实无华,疏朗明快,对仗工整,贴切佳妙,婉丽可诵。见《历代楹联选注》 
 

150、无 题 陆 炘 
  用勿弃馀,常为此生留后福; 
  类无嫌杂,须知斯世少全材。 
  [简注]
陆炘,字愚汀,清浙江桐乡人。历官兴化、清远知县。勿弃馀:指不要抛弃馀下之物。炘仿效晏殊之法,从废弃的字纸中,剪取空隙处可用之处,放于箧中以备用。并题此联于箧。
后福:日后的幸福。
类:种类。
嫌杂:厌恶杂多。联语简括而鲜明地道出俭约之心态,于小事中见精神。幽默雅致,达观洒落。见《中华对联大典》
  



【清联三百副】(五)_铃歌_新浪博客



 
图片


图片
 


 


 
学文著/铃歌编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