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些事

个人日记

                                                    《那些年那些事》终于印出来了。
图片 

 

后 记

      时间是一种生命,读书是一种云游,写作是一种精神。人无爱好,总觉无趣。爱好且又业余,只当是玩儿,不求闻达于世,只求尽情尽兴。

《那些年 ,那些事》记载了一些发生在我生活中琐屑的事,十多万字作品,或琐碎、或平常, 却构成了我生活的历史和生命的本真。文章内容乡音、俚语,随手而拈,方言、土话,俯拾皆是。不附势,不跟风,不媚时,狷介率真,由着性子来,显示着小文人的独立人格,和一份生命的血性和骨气。我为自己而活,也为自己而写,内心清明,自成格调。非人云亦云,常常“琵琶反弹”,认真咀嚼生活背面的真谛和真实。也许只有在有心生活的人那里,才可以嚼咀出生活琐碎之处美的味道吧!

书中琐事也许把它们直接说出来,告诉身边的人也就失去了这种生活琐屑的味道,少了一些趣味。因为,它们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太小了,太不值一提了。但不知读者是否曾注意到,我们每天也就生活在这样的琐屑之中, 谁又能逃离这种琐碎的生活呢?它们犹如碎片,只有自己去拾掇,看到它们的亮与不亮,才能感受这生活的全部内容。

人如其文,文如其性,尘土衣冠,江湖心量。写作这事儿,谁都能行,不在乎文化的高低,阅历的深浅,只要醉心于内在的追求,肯承受,肯琢磨、善思谋、会读书就行。人一生做不到多少事,认准了,就一路做好,心无旁骛。写作中我经过“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忧伤,也感到“柳岸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失落与希望齐飞,要说文学和写作能够给人带来什么,我想那就是乐趣,精神过瘾。

      出一本书,就像盖一座小楼,得许多人帮忙,欠一堆人情。有些人请都请不来,有些旧账未还又添新账,有些你不麻烦反要得罪人家,有些帮了你并不需要回报。段瑞敏、刘广星是当官的,但也是深交多年的朋友,他们拨冗提笔,能抽空写序,其情切切,其语殷殷,真的让我感激涕零。收集和整理这些文章,本是件十分辛苦的事,但庆幸的是,在收集和整理过程中,得到了许多领导、朋友的关心,从校对、出版等方面给予了支持和帮助,在此,我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这本集子所收集的文章有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也有灵感瞬时迸发的习作,有旁人闲聊时的趣事,也有对生活实践认知的感悟,既有感情抒发的浓墨重彩、短小幽默的惊鸿一瞥,也有高昂激越的真善美颂歌,集结和浓缩了我十几年生活的苦乐年华。古人说到著书,往往有立言、立德、立功之说,其意在不朽。对于这点,我并无此意,也从未做过此想。“千秋成岁名,不如少年乐”。

人生是个群体,又是个体,自己的欣慰与欢乐,分享一点儿给周围的朋友,使其从中获得情绪的舒展和性灵的滋养,不是很有趣味吗?或引起与我有同样经历人的回忆、共鸣和想象,品享那不断散溢的情感醴醇,都会令我感到无限的欣慰。

愿梦想是大地之灯,祝福是最长的河。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