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的思想与现实生活 —索达吉在人民大学精彩演讲(下)

人生感悟


图片

    三、我们每个人应具足正见

在座的各位,不管你修学藏传佛教也好,还是对它只停留在研究层面上也罢,都应该树立正确的见解。《涅槃经》说过:“有信无解,增长无明;有解无信,增长邪见。”一个人光有信心、却无智慧,这种信心就是迷信,只能徒增自己的无明愚痴;光有智慧、却无信心,这种智慧会成为傲慢的资本,最终只能增长无边的邪见。因此,“信解圆通,方为行本”,只有具足信心和智慧这两者,才是成就一切事业的根本。

现在很多的年轻人,只有智慧而无信心,由于缺乏因果观念的约束,听说学校里有人动不动就自杀;或者在大学毕业之后,不择手段地谋取自利,不但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反而损害了许许多多的人,最终自己也是锒铛入狱,坐一辈子牢。这种人就算有再过硬的技术、再绝伦的才华,可是因为不相信因果,最后所学的知识也全部成了邪慧。

还有一种人,对什么都有很好的信心,但却没有智慧进行辨别、取舍,这样的信心只能称为迷信。这种迷信,不但人们对佛教会有,对科学也常常有。

北师大有个田松教授,他写过一篇文章,叫《科学的迷信与迷信的科学》,文字不多,道理却讲得很实在。文中说:尽管很多迷信与宗教有关,但宗教并不必然等同于迷信,相反,很多宗教是反对迷信的。所以,对于烧香、念佛等很多行为,是否是迷信,不可一概而论。其实,把自己不懂的东西推到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这才是真正的迷信。但让人不愿接受的是,现在人们对科学的态度,正是一种迷信。有些领导在向农民推广化肥时,会理直气壮地说:“这是科学!“尽管他可能不懂化肥的化学细节,但仍底气十足,这就是一种“科学的迷信”。这样的迷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因此,我们应舍弃这种盲目、无知,树立起一种颠扑不破的正见。

伟大的佛学家圣天论师,在《中观四百论》里就曾强调:“宁毁犯尸罗,不损坏正见。”也就是说,假如在毁坏戒律与损坏正见之间必选其一,那么宁可毁净戒,也不应坏正见。为什么呢?如果你拥有正见,戒律毁坏后尚可忏悔并恢复,可是正见若受损了,那就无可挽救了。因此,我们的见解千万不能出问题,否则,内心如果充满了颠倒邪见,就会不害怕后世、不害怕因果,什么恶业都造得出来。

所以,大家一定要建立真实的正见。《华手经•正见品》中也说:“正见生长时,令愚痴损减。”当你的正见产生时,贪、嗔、傲慢、嫉妒、焦虑等烦恼会慢慢消减,就如同太阳升起来时会驱走黑暗一样。当然,若想建立这样的正见,一方面要依靠善知识的引导,同时,自己的观修也很重要。

 记得在佛经中,有一则依佛像而消除邪见的故事:久远劫前,当时住世的佛也叫释迦牟尼佛。佛陀入灭后,有个王子名为金幢,傲慢邪见,不信佛法。一天,有位定自在比丘向王子建议:“佛塔中供有佛像,由众多珍宝所装饰,王子可前往瞻仰。”听了比丘的话,王子便去佛塔瞻仰佛像。

 见到非常庄严的佛像,王子生起无比的欢喜心,对定自在比丘说:“佛像尚且如此圆满相好,更何况是佛陀的真身了?”定自在比丘回答:“王子今日见到佛像即使不能礼拜,也应合掌念南无佛。”于是王子就听从他的建议,合掌称念“南无佛”。

 金幢王子返回王宫后,仍系念佛像的相好庄严,所以晚上睡觉时梦见佛像。他醒来后十分欢喜,原来的傲慢彻底断除,从此舍离邪见,皈依三宝。以此因缘,他在多生累劫中不生邪见、不堕恶道。

 可见,有些人以偶尔一个因缘,命运便会从根本上转变。比如你遇到一位上师,听了非常好的开示;或者遇到一个好老师,接受了他的教育,这些都可能成为人生的转折点。

 对一个人来说,拥有正见非常重要。前几天,我在复旦遇到有些非洲和美国的同学,他们说来中国的原因,并不是想学其他知识,因为这在别的地方也学得到,来这里主要是想学东方文化中的宗教,尤其是佛教的禅宗等思想。这一点我听了很赞同,如果他们在一生中有了正确的信仰,就会为生生世世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藏地,不管是高僧大德还是学者,都经常引用伟大的文学家、佛学家龙树菩萨的一句话:“世间之正见,谁人若具足,彼于千劫中,不会堕恶趣。”此偈说明了具足正见的重要性。现在很多人因受“进化论”的影响,没有善恶有报的观念,觉得自己莫名其妙来到这个世间,做什么好事、坏事都不会有报应,以至于各种邪行特别可怕,最终定会毁灭自身、毁灭人类。反之,假如谁具足特别正确的见解,那么他在千百万劫中,也不会堕入地狱、饿鬼、旁生等恶趣。因此,我非常希望大家好好研究佛教,以树立起正确的见解!

图片

 四、佛教的见解经得起观察

也许有人怀疑:佛教的见解是否经得起科学观察?其实,科学所得出来的结论,大多数是通过仪器测量,但如果过于相信这些仪器,而没有从内心方面入手,这不一定会对人类带来正面作用,也不一定能揭示佛教的伟大。

那么,佛教在什么地方展现它的伟大呢?一个是慈悲,一个是智慧,这两方面确有不共的优势。

就慈悲方面来说,佛教不仅要求对人类心存大悲,而且这种心应扩展到所有的生命。佛陀告诉我们,如同我们对自己的生命珍惜、爱护那样,所有的众生也是如此,我们没有权利剥夺他们的生命。这种慈悲的范围,在其他任何宗教、学说中都很难发现。也许有人乍听起来不太舒服,但你如果真正去深入研究,就会懂得它的甚深意义。

然后,智慧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体现在无有执著上。人类一切的痛苦,追根究底全部来自于内心的耽著,而佛教却可帮我们摆脱这一切。具体来说,佛教最强调的是三主要道:一是出离心,二是菩提心,三是无我的智慧。所谓的“出离心”,是看到轮回万法皆无实义,对此贪执只能招致无量痛苦,故应当从中获得出离。而要出离的话,不能只管自己、不管众生,其实我们任何一种痛苦都源于自私,倘若对自己没有耽著,完全是开放性的博爱,就不会有丝毫苦恼,这便是“菩提心”。而在爱众生的过程中,应以无有执著的心态进行摄持,这称为“无我的智慧”。如果能生起这三种境界,从佛教的角度来讲,就已经证得了明心见性;从世间角度而言,则是达到了自由洒脱的最高境界。

当然,这些不可能以仪器进行探测,唯有通过自己的实修实证才能证明。一旦你达到了这种境界,在面对科学时就会有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藏地著名学者根登群佩(Gendun Chophel1903-1951)也曾讲过:“佛教不管是探究事物的本源也好、道的修行也好、果的功德也好,在科学面前不但不感到羞愧,反而会给科学打下稳固坚实的基础。”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也说:“佛教是历史上唯一真正实证的宗教。”还有近代科学家沈家桢博士说:“我本人是科学家,对科学很感兴趣,对佛法同样感兴趣。我个人认为,佛法与科学是一而二、二而一的。”由此可见,佛教的观点与科学并不冲突。佛教所揭示的很多道理,就算以前无法从科学中完全得到印证,但到了后来,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最终仍可以证实它的正确性。

今有些人对佛教排斥、蔑视,实际上这是他自己无知的表现。虽然信仰是自由的,不愿意信佛教的话,就算佛陀在世也不会勉强,但你若认为佛教的观点不合理,那可以跟我们展开激烈的辩论。尤其在藏传佛教中有许多辩论场所,大家通过互相探讨,很多疑团可以当下解开。所以,我经常会想:汉地的高等大学最好能采纳藏地的辩论模式,如果有了这样的辩论,把许多问题开诚布公地摆在桌面上,最后很多人决定能生起非常清净的智慧。 

图片

 

近来,世界上发生了以日本地震为主的很多灾难,在这些灾难面前,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应当怎么样面对呢?每个人可能要有个思想准备。

当然,我倒不是说人类会有什么毁灭性的大灾难,这种说法是种恐吓,在佛教中也不赞叹。只不过由于人们造业日益严重,以佛教的因果观点来解释,发生各种天灾人祸的频率会大大加强。

 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况,那么面对灾难的态度,也是考验一个民族道德与修养的试金石。就像这次日本地震,日本人表现出令人敬佩的素质和坦然,这与他们平时的教育和训练有着密切关系。还有以前玉树地震的时候,我曾去那里救援,发现当地人由于从小就有因果观、无常观,明白轮回时时处处不离痛苦,故在灾难面前显得异常坚强——没有人自杀,没有人痛不欲生,即使家破人亡,也有活下去的勇气。当时,来自各国的很多心理学家、专家见后,都感到非常稀有。这一点,就是因为他们有藏传佛教的信仰,对生死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和修行。

对我们人类来说,《2012》电影中虚构的末日情节,尽管不会真正发生,但编剧之所以把诺亚方舟的制造地安排在青藏高原,也许正是象征着,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蕴藏着坚不可摧的精神诺亚方舟。随着人类内心迷茫、全球自然灾难的不断升级,有智慧的人应该开始反省、深思,并将眼光慢慢转向藏传佛教,从中寻求答案。相信,藏传佛教中智慧和利他的理念,今后必将越来越展现出它的光芒与辉煌!

图片

 

善缘感谢您的阅读和分享!祝您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大德开示好文章阅读推荐:

索达吉堪布在清华大学精彩演讲

藏文化的修心养生观

索达吉堪布在南京大学精彩演讲

佛法的生命科学观(上)

佛法的生命科学观(下)

索达吉堪布在南京大学精彩开示(上

索达吉堪布在南京大学精彩开示(下

索达吉堪布在复旦大学精彩演讲

佛教眼中的物质世界(上)

佛教眼中的物质世界(下)

索达吉堪布在北京大学精彩演讲

佛教空性观 ——(上)

佛教空性观 ——(下)

彗律法师开示:

找回内心的宁静 《代序》

找回内心的平静1

找回内心的平静2

找回内心的平静3

找回内心的平静4

找回内心的平静5

找回内心的平静6

找回内心的平静7

找回内心的平静8

找回内心的平静9【结束】

让您开悟的经典开示(一)

让您开悟的经典开示(二)

让您开悟的经典开示(三)

让您开悟的经典开示(四)

让您开悟的经典开示(五)【结束】

 

 

文章评论

浅唱流年

@{uin:1271092285,nick:自然(休息),who:1,auto:1}[em]e16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