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两面花

个人日记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两面花

 

 

占尽春夏秋冬。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从而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而成为人格襟抱的象征和隐喻。梅、兰、竹、菊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

 

  

 一、梅    梅花具有令诗人倾倒的气质,是一种寂寞中的自足,一种"凌寒独自开"的孤傲。它不屑与凡桃俗李在春光中争艳,而是在天寒地冻、万木不禁寒风时,独自傲然挺立,在大雪中开出繁花满树,幽幽冷香,随风袭人。梅花以清癯见长,象征隐逸淡泊,坚贞自守。那"高标独秀"的气质,倜傥超拔的形象,使诗人带着无限企慕的心情,以一往情深的想象,盼望与梅花在一起深心相契的欢晤:"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梅花的冷香色,含蕴着道德精神与人格的价值,因而深为诗人所珍视。

 

 

二、兰   空谷生幽兰,兰最令人倾倒之处是"",因其生长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净那种绮丽香泽的姿态,以清婉素淡的香气长葆本性之美。这种不以无人而不芳的"",不只是属于林泉隐士的气质,更是一种文化通性,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风格,一种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兰花从不取媚于人,也不愿移植于繁华都市,一旦离开清幽净土,则不免为尘垢玷污。因此,兰花只适宜于开在人迹罕至的幽深所在,只适宜于开在诗人们的理想境界中。

 

 

、 竹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凉爽的闲庭中,翠竹依阶低吟,挺拔劲节,清翠欲滴,婆娑可爱,既有梅凌寒傲雪的铁骨,又有兰翠色长存的高洁,并以它那"劲节""虚空""萧疏"的个性,使诗人在其中充分玩味自己的君子之风。它的"劲节",代表不屈的节;它的"虚空",代表谦逊的胸怀,它的"萧疏",代表诗人超群脱俗。

竹在清风中簌簌的声音,在夜月下疏朗的影子,都让诗人深深感动,而竹于风霜凌厉中苍翠俨然的品格,更让诗人引为同道,因而中国文人的居室住宅中大多植有竹子。

 

      

        、菊   冬梅斗霜冒雪,是一种不屈不挠的人格,春兰空谷自适,是一种遗世独立的情怀,那么,秋菊财兼有其两种品格。晚秋时节,斜阳下,矮篱畔,一丛黄菊傲然开放,不畏严霜,不辞寂寞,无论出处进退,都显示出可贵的品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梅花兰花菊花。被人称为“花中四君子

号称花中四君子并非浪得虚名,确实各有它的特色。
  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傲)
  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幽)
  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坚)
  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淡)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形象,一直为世人所钟爱,同时也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 

     人物类异,其性同也,然人堕尘世苦厄无奈,而物随造化却乐天任性。是故,千古文人之所以倾心梅兰竹菊者,无它,皆因由物思己,惺惺相惜也。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愿“四君子”永远不被“世俗”侵染,保持自有的纯洁和本真。更愿正直的炎黄子孙,抛弃世俗、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君子气概,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应有的贡献。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