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著名三十位谋士
个人日记
周.姜子牙
姜尚,名望,吕氏,字子牙,或单 呼牙,也称吕尚.汉族,生于公元前1 156,死于公元前1017年,先后辅佐 了六位周王,因是齐国始祖而称“太公 望”,俗称姜太公。东海海滨人。西周 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武官名 ),被尊为“师尚父”,辅佐文王”。后 辅佐周武王灭商。因功封于齐,成为 周代齐国的始祖。他是中国历史上最 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代 表作《六韬》.
汉.张良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 字子房,汉族,传为汉初城父人,今 亳州市城父镇。汉高祖刘邦的谋臣, 秦末汉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汉初三杰”(张良、韩信、萧何) 之一。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 邦在楚汉之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待大 功告成之后,张良及时功成身退,避 免了韩信、彭越等鸟尽弓藏的下场。 张良在去世后,谥为文成侯(也称谥 号文成),此后世人也尊称他为谋圣 。《史记》中有专门的一篇《留侯世 家》,用以记录张良的生平。
乐毅
3乐毅(yuè yì),子姓,乐氏,名毅 ,字永霸。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 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 王振兴燕国,报了强齐伐燕之仇。生 卒年不详,汉族,中山灵寿(今河北 灵寿西北)人,魏将乐羊后裔。公元 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 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 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司马懿 司马懿(179-251),字仲达,汉 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属河南温 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 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 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 后期成为全权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 平生最显著的功绩是多次亲率大军成 功对抗诸葛亮的北伐。死后谥号舞阳 宣文侯,次子司马昭被封晋王后,追 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 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 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 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 ,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 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 。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 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 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及文学家, 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 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 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 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 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 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 家”。
吕不韦
吕不韦(?-前235年),战国末 期卫国著名商人,后为秦国丞相,政 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 阳)人。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 州市)的大商人,故里在城南大吕街 ,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 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他以“奇 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庄襄王登 上王位,任秦国相邦十三年,其门客 有三千人。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了著 名的《吕氏春秋》(又称《吕览》) ,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关成 语:一字千金。
孙武(约公元前535-?),字长卿,汉族,中国
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一说博兴,或说广
饶)人。著名军事家。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
,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灭亡楚国。其著有巨作《
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
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
孙膑(?----前316年),其本名孙 伯灵(山东孙氏族谱可查),是中国 战国时期军事家,汉族,山东鄄城人 。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阿鄄之间(今 山东省的阳谷县阿城镇,鄄城县北一 带)。传为著名军事理论家孙武后人 ,著述有《孙膑兵法》,指挥著名战 役有“马陵之战”等。其故居已经修缮 一新。
杜如晦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 明,汉族,京兆杜陵(今中国陕西西 安市长安区)人,唐朝初期大臣。他 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之治中 的主要谋臣之一,深受唐太宗李世民 的重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中 国唐初名相。与房玄龄并称“房谋杜断 ”。
徐庶 徐庶,字元直,颍川(治今河南禹 州)人。汉末三国时期人物,本名福 ,后因为友杀人而逃难,改名徐庶, 自此遍访名师,与司马徽、诸葛亮等 人为友。先曾仕官于新野的刘备,后 因曹操囚禁其母而不得不弃备投操, 临行前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之才。此后 徐庶仕魏,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
唐房玄龄
房玄龄是唐代初年著名良相、杰出谋臣,大唐“贞观之治”的主要缔造者之一
曹参.
曹参(音cān,?—前190年),字 敬伯,汉族,泗水沛(今江苏沛县) 人,西汉开国功臣,名将,是继萧何 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秦二世元年( 前 209),跟随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 ,身经百战,屡建战功, 攻下二国和 一百二十二个县。刘邦称帝后,对有 功之臣,论功行赏,曹参功居第二, 赐爵平阳侯,汉惠帝时官至丞相,一 遵萧何约束,有“萧规曹随”之称。
秦 李斯
秦朝丞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和书法家,协助秦始皇帝统一天下。 秦统一之后,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 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死 后与赵高合谋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 ,为赵高所忌,腰斩于市。
杜如晦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 ,汉族,京兆杜陵(今中国陕西西安 市长安区)人,唐朝初期大臣。他是 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之治中的 主要谋臣之一,深受唐太宗李世民的 重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中国 唐初名相。与房玄龄并称“房谋杜断” 。从祖杲为北周、隋朝时期的显官。
杜预(222-285),字元凯,京兆 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晋时 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 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历官三国魏 尚书郎、河南尹、度支尚书、镇南大 将军、当阳县侯,官至司隶校尉。功 成之后,耽思经籍,博学多通,多有 建树,被誉为“杜武库”
春秋战国:管仲
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 名夷吾,谥曰“敬仲”,汉族,颍上( 今属安徽)人,史称管子。春秋时期 齐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周穆王的 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 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 ,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 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 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 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 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 吾举于士”。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 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晋 羊祜
羊祜(221-278),字叔子,泰山 南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西晋开 国元勋。博学能文,清廉正直,娶夏 侯霸之女为妻。曾拒绝曹爽和司马昭 的多次征辟,后为朝廷公车征拜。司 马昭建五等爵制时以功封为钜平子, 与荀勖共掌机密。晋代魏后司马炎有 吞吴之心,乃命羊祜坐镇襄阳,都督 荆州诸军事。在之后的十年里,羊祜 屯田兴学,以德怀柔,深得军民之心
元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契丹族,杰出政治家, 蒙古帝国时期大臣。1215年,成吉思 汗的蒙古大军攻占燕京时候,听说他 才华横溢、满腹经纶,遂向他询问治 国大计。而耶律楚材也因对腐朽的大 金失去信心,决心转投成吉思汗帐下 以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百姓。他的 到来,对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产生深远 影响
苏秦、
苏秦(前?——前317年),字季子 ,汉族,战国时期的洛阳(周王室直 属)人,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可 谓“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苏秦最为辉煌的时候是劝说六国国君 联合,堪称辞令之精彩者。于是身佩 六国相印,进军秦国,可是由于六国 内部的问题,轻而易举就被秦国击溃 。
范增
范增(公元前277-公元前204)汉 族,秦末居鄛(今安徽巢湖市亚父乡 ,一说安徽桐城市练潭)人。秦末农 民战争中为项羽主要谋士,被项羽尊 为“亚父”。公元前206(汉元年)随项 羽攻入关中,劝项羽消灭刘邦势力, 未被采纳。后在鸿门宴上多次示意项 羽杀刘邦,又使项庄舞剑,意欲借机 行刺,终未获成功。汉三年,刘邦被 困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用陈平 计离间楚君臣关系,被项羽猜忌,范 增辞官归里,途中病死。苏轼曾经著 《范增论》。
清; 范文程
范文程(1597-1666),字宪斗 ,号辉岳,辽东沈阳卫(今辽宁沈阳 )人。清朝初年大臣,是北宋名相范 仲淹第十七世孙。明万历四十六年(1 618)开始为后金政权效力,此后侍 奉清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 极)、世祖(顺治帝)、圣祖(康熙 帝)四代皇帝。隶属满洲镶黄旗。
范蠡
范蠡 ,字少伯,汉族,春秋楚国宛 (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著名的政 治家、谋士和实业家。后人尊称“商圣 ”。他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与楚宛 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 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 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帮助勾 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 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化名姓为鸱 夷子皮,变官服为一袭白衣与西施西 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遨 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 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乃中 国儒商之鼻祖。世人誉之:“忠以为国 ;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荀彧荀彧(163-212)字文若,颍 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 曹操帐下首席谋臣,杰出的战略家, 被曹操称赞为“吾之子房”。官至侍中 ,守尚书令,谥曰敬侯。因其任尚书 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被人敬称他 为“荀令君”。
荀攸 荀攸(157-214),字公达,颍川 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曹 操的五谋臣之一,荀彧之侄,被曹操 称为“谋主”。官至尚书令。正始五年 (244)被追谥为敬侯。
萧何
萧何,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 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 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 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 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 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 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 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 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 。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 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 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高帝十 一年(前196年)又协助高祖消灭韩 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
三国, 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 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 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 学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 谥忠武侯。后来东晋政权推崇诸葛亮 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 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 尽瘁、死而后已。其代表作有《前出 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 等;曾发明木牛流马等,并改造连弩 ,可一弩十矢俱发。
宋 赵普
赵普(922-992年8月14日),字 则平,北宋初年宰相。出生于幽州蓟 县(今北京),后先后迁居常山(今 河北正定)、洛阳(今河南洛阳)。 虽足智多谋却不好读书,后来在赵匡 胤的劝告下开始读《论语》,有“半部 论语治天下”之说。
郭嘉 郭嘉(170-207),字奉孝, 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 年曹操帐下谋士,官至军师祭酒,封 洧阳亭侯。后于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 ,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
陈平
陈平(前3世纪?-前178年),西 汉阳武户牖乡(今河南省兰考县)人 ,以谋略见长。在楚汉相争时,初在 项羽手下做谋士。早期被项羽重用, 因得罪亚父范增,逃归汉王刘邦帐下 。曾多次出计策助刘邦。西汉建立后 ,任右丞相,后迁左丞相,曾先后受 封户牖侯,曲逆侯(今河北顺平东) ,死后谥献侯。“反间计”、“离间计”, 均出自其手。
鲁肃
鲁肃(172-217),字子敬,汉族 ,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中国 东汉末年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著名 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他曾为孙 权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 到孙权的赏识,于周瑜死后代替周瑜 领兵,守陆口。此后鲁肃为索取荆州 而邀荆州守将关羽相见,然而却无功 而返。建安二十二年(217),鲁肃 去世,年仅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 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
姜尚,名望,吕氏,字子牙,或单 呼牙,也称吕尚.汉族,生于公元前1 156,死于公元前1017年,先后辅佐 了六位周王,因是齐国始祖而称“太公 望”,俗称姜太公。东海海滨人。西周 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武官名 ),被尊为“师尚父”,辅佐文王”。后 辅佐周武王灭商。因功封于齐,成为 周代齐国的始祖。他是中国历史上最 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代 表作《六韬》.
汉.张良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 字子房,汉族,传为汉初城父人,今 亳州市城父镇。汉高祖刘邦的谋臣, 秦末汉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汉初三杰”(张良、韩信、萧何) 之一。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 邦在楚汉之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待大 功告成之后,张良及时功成身退,避 免了韩信、彭越等鸟尽弓藏的下场。 张良在去世后,谥为文成侯(也称谥 号文成),此后世人也尊称他为谋圣 。《史记》中有专门的一篇《留侯世 家》,用以记录张良的生平。
乐毅
3乐毅(yuè yì),子姓,乐氏,名毅 ,字永霸。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 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 王振兴燕国,报了强齐伐燕之仇。生 卒年不详,汉族,中山灵寿(今河北 灵寿西北)人,魏将乐羊后裔。公元 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 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 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司马懿 司马懿(179-251),字仲达,汉 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属河南温 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 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 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 后期成为全权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 平生最显著的功绩是多次亲率大军成 功对抗诸葛亮的北伐。死后谥号舞阳 宣文侯,次子司马昭被封晋王后,追 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 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 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 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 ,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 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 。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 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 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及文学家, 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 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 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 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 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 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 家”。
吕不韦
吕不韦(?-前235年),战国末 期卫国著名商人,后为秦国丞相,政 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 阳)人。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 州市)的大商人,故里在城南大吕街 ,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 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他以“奇 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庄襄王登 上王位,任秦国相邦十三年,其门客 有三千人。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了著 名的《吕氏春秋》(又称《吕览》) ,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关成 语:一字千金。
孙武(约公元前535-?),字长卿,汉族,中国
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一说博兴,或说广
饶)人。著名军事家。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
,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灭亡楚国。其著有巨作《
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
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
孙膑(?----前316年),其本名孙 伯灵(山东孙氏族谱可查),是中国 战国时期军事家,汉族,山东鄄城人 。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阿鄄之间(今 山东省的阳谷县阿城镇,鄄城县北一 带)。传为著名军事理论家孙武后人 ,著述有《孙膑兵法》,指挥著名战 役有“马陵之战”等。其故居已经修缮 一新。
杜如晦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 明,汉族,京兆杜陵(今中国陕西西 安市长安区)人,唐朝初期大臣。他 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之治中 的主要谋臣之一,深受唐太宗李世民 的重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中 国唐初名相。与房玄龄并称“房谋杜断 ”。
徐庶 徐庶,字元直,颍川(治今河南禹 州)人。汉末三国时期人物,本名福 ,后因为友杀人而逃难,改名徐庶, 自此遍访名师,与司马徽、诸葛亮等 人为友。先曾仕官于新野的刘备,后 因曹操囚禁其母而不得不弃备投操, 临行前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之才。此后 徐庶仕魏,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
唐房玄龄
房玄龄是唐代初年著名良相、杰出谋臣,大唐“贞观之治”的主要缔造者之一
曹参.
曹参(音cān,?—前190年),字 敬伯,汉族,泗水沛(今江苏沛县) 人,西汉开国功臣,名将,是继萧何 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秦二世元年( 前 209),跟随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 ,身经百战,屡建战功, 攻下二国和 一百二十二个县。刘邦称帝后,对有 功之臣,论功行赏,曹参功居第二, 赐爵平阳侯,汉惠帝时官至丞相,一 遵萧何约束,有“萧规曹随”之称。
秦 李斯
秦朝丞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和书法家,协助秦始皇帝统一天下。 秦统一之后,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 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死 后与赵高合谋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 ,为赵高所忌,腰斩于市。
杜如晦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 ,汉族,京兆杜陵(今中国陕西西安 市长安区)人,唐朝初期大臣。他是 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之治中的 主要谋臣之一,深受唐太宗李世民的 重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中国 唐初名相。与房玄龄并称“房谋杜断” 。从祖杲为北周、隋朝时期的显官。
杜预(222-285),字元凯,京兆 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晋时 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 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历官三国魏 尚书郎、河南尹、度支尚书、镇南大 将军、当阳县侯,官至司隶校尉。功 成之后,耽思经籍,博学多通,多有 建树,被誉为“杜武库”
春秋战国:管仲
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 名夷吾,谥曰“敬仲”,汉族,颍上( 今属安徽)人,史称管子。春秋时期 齐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周穆王的 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 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 ,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 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 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 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 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 吾举于士”。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 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晋 羊祜
羊祜(221-278),字叔子,泰山 南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西晋开 国元勋。博学能文,清廉正直,娶夏 侯霸之女为妻。曾拒绝曹爽和司马昭 的多次征辟,后为朝廷公车征拜。司 马昭建五等爵制时以功封为钜平子, 与荀勖共掌机密。晋代魏后司马炎有 吞吴之心,乃命羊祜坐镇襄阳,都督 荆州诸军事。在之后的十年里,羊祜 屯田兴学,以德怀柔,深得军民之心
元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契丹族,杰出政治家, 蒙古帝国时期大臣。1215年,成吉思 汗的蒙古大军攻占燕京时候,听说他 才华横溢、满腹经纶,遂向他询问治 国大计。而耶律楚材也因对腐朽的大 金失去信心,决心转投成吉思汗帐下 以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百姓。他的 到来,对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产生深远 影响
苏秦、
苏秦(前?——前317年),字季子 ,汉族,战国时期的洛阳(周王室直 属)人,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可 谓“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苏秦最为辉煌的时候是劝说六国国君 联合,堪称辞令之精彩者。于是身佩 六国相印,进军秦国,可是由于六国 内部的问题,轻而易举就被秦国击溃 。
范增
范增(公元前277-公元前204)汉 族,秦末居鄛(今安徽巢湖市亚父乡 ,一说安徽桐城市练潭)人。秦末农 民战争中为项羽主要谋士,被项羽尊 为“亚父”。公元前206(汉元年)随项 羽攻入关中,劝项羽消灭刘邦势力, 未被采纳。后在鸿门宴上多次示意项 羽杀刘邦,又使项庄舞剑,意欲借机 行刺,终未获成功。汉三年,刘邦被 困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用陈平 计离间楚君臣关系,被项羽猜忌,范 增辞官归里,途中病死。苏轼曾经著 《范增论》。
清; 范文程
范文程(1597-1666),字宪斗 ,号辉岳,辽东沈阳卫(今辽宁沈阳 )人。清朝初年大臣,是北宋名相范 仲淹第十七世孙。明万历四十六年(1 618)开始为后金政权效力,此后侍 奉清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 极)、世祖(顺治帝)、圣祖(康熙 帝)四代皇帝。隶属满洲镶黄旗。
范蠡
范蠡 ,字少伯,汉族,春秋楚国宛 (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著名的政 治家、谋士和实业家。后人尊称“商圣 ”。他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与楚宛 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 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 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帮助勾 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 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化名姓为鸱 夷子皮,变官服为一袭白衣与西施西 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遨 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 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乃中 国儒商之鼻祖。世人誉之:“忠以为国 ;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荀彧荀彧(163-212)字文若,颍 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 曹操帐下首席谋臣,杰出的战略家, 被曹操称赞为“吾之子房”。官至侍中 ,守尚书令,谥曰敬侯。因其任尚书 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被人敬称他 为“荀令君”。
荀攸 荀攸(157-214),字公达,颍川 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曹 操的五谋臣之一,荀彧之侄,被曹操 称为“谋主”。官至尚书令。正始五年 (244)被追谥为敬侯。
萧何
萧何,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 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 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 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 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 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 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 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 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 。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 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 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高帝十 一年(前196年)又协助高祖消灭韩 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
三国, 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 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 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 学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 谥忠武侯。后来东晋政权推崇诸葛亮 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 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 尽瘁、死而后已。其代表作有《前出 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 等;曾发明木牛流马等,并改造连弩 ,可一弩十矢俱发。
宋 赵普
赵普(922-992年8月14日),字 则平,北宋初年宰相。出生于幽州蓟 县(今北京),后先后迁居常山(今 河北正定)、洛阳(今河南洛阳)。 虽足智多谋却不好读书,后来在赵匡 胤的劝告下开始读《论语》,有“半部 论语治天下”之说。
郭嘉 郭嘉(170-207),字奉孝, 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 年曹操帐下谋士,官至军师祭酒,封 洧阳亭侯。后于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 ,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
陈平
陈平(前3世纪?-前178年),西 汉阳武户牖乡(今河南省兰考县)人 ,以谋略见长。在楚汉相争时,初在 项羽手下做谋士。早期被项羽重用, 因得罪亚父范增,逃归汉王刘邦帐下 。曾多次出计策助刘邦。西汉建立后 ,任右丞相,后迁左丞相,曾先后受 封户牖侯,曲逆侯(今河北顺平东) ,死后谥献侯。“反间计”、“离间计”, 均出自其手。
鲁肃
鲁肃(172-217),字子敬,汉族 ,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中国 东汉末年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著名 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他曾为孙 权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 到孙权的赏识,于周瑜死后代替周瑜 领兵,守陆口。此后鲁肃为索取荆州 而邀荆州守将关羽相见,然而却无功 而返。建安二十二年(217),鲁肃 去世,年仅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 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