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好书法史上的风格体系和理顺笔法传承脉络对于书法学习将会事半功倍的效果,拿楷书来说---楷书学习的对路问题:黄惇教授曾提出过书法史上楷书.行书体系问题认为从审美角度,楷书可以归结为三个系列:晋楷一系列.魏楷一系列.唐楷(中唐)一系列.
1.晋楷一系端于三国时的钟繇,完成于东晋时的王羲之父子,其后又有智永而传之初唐诸家.魏楷一系列即魏碑楷书是北魏碑版及与北魏前后书风相近的碑志.石刻书法的总称.
唐楷一系列主要指中.晚唐楷书(初唐楷书从笔法上讲应该归入晋楷一系),其代表书家为颜真卿和柳公权.
黄先生将楷书分为三个体系,实际是为我们指明了学书路子,这三体系楷书路子,就是三条学习轨道,无论从哪一条轨道上开始都行,只要集中时间和精力,大量临习这一系统内的碑帖,搞懂搞透,融会贯通,一个体系的笔法基本掌握了,再去考虑学习另一种笔法。
初学楷书应该从主流书风学起,从二王—智永---初唐四杰---赵孟頫---文征明…晋楷体系很明确,从这个脉络看可以从前人(钟/王)向下研究后人(虞/禇/赵等),也可以从后人向上追溯前人,此乃学习楷书之正道。
魏碑楷书严格意义上说是一种还未成熟的楷书,其用笔和二王一系楷书大相径庭,初学捉摸不透其刀刻笔法特征。此楷书雄浑朴茂.恣肆烂漫.自然天成的特征,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独具个性的审美典型。有一定基础再来写写魏碑是很有必要的。
唐楷是20世纪40年代以前出生的书家大多从此入手,甚至人人都写颜柳,其实颜柳做基础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变”。其用笔最大特征是起.收笔处重按,尤其“钩画”出现三角钩”.“鹅头钩”等,把楷书发展到了近乎完美的极至境界。
2.楷.行书的过度
学习行书前可以先写写禇遂良的《雁塔圣教序》.《大字阴符经》接着可以写写智永的《真书千字文》虞世南的《汝南公子墓志》陆柬之《文赋》赵孟頫《妙严寺》《兰亭十三跋》等行楷书临习,然后可以上溯到右军的《圣教序》.《兰亭序》诸帖,最后再迂回到宋四家的行书上来(宋四家可以上承晋唐下启元明),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书轨迹,笔法上是一脉相承的。如果在这样的轨道上学习就是“对路子”,那种“只知颜柳不晓禇薛,无论钟王”的狭隘思路显然需要打通。倘若学习颜柳之后直接学《兰亭》《圣教》或者“宋四家”,不但不能顺利过度,反而会因不见效果而丧失学书信心。
学行草书一样,唐代草书大师怀素的《自叙帖》可谓草书典范,后人学草多受其影响。可写了《自叙》后直接去临晚明张瑞图.黄道周等人的行草书就很难下手了,原因是《自叙》中“使转”笔法多,全用“圆笔中锋”,而张瑞图.黄道周等人行草书“翻.折”用笔多,特别是张瑞图用笔方折紧束,下笔尖利横撑,显露锋芒,凡行笔改变方向处都用翻折笔锋.棱角分明。清代梁献说“张二水书,圆处悉作方势,有折无转,于古法为一变”。这样我们知道怀同张黄等行草书上的分野,很难找到契合点,笔法就难相互转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