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与手法

手机日志

修辞与手法

   又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赋也可以用,如杜甫之《北征》,可谓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然其中亦有比,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毛泽东致陈毅的一封关于诗的信
    
比,就是比喻,兴就是起兴。除了比兴之外,修辞还有:比拟,互文,夸张;技巧方面有:象征,对比,衬托,烘托等。
一,比喻。                                                

(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个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比喻恰似点,便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二)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
,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是不是有喻词,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1) 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2) 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3) 标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4) 标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像向雷锋,焦裕禄,向秀丽等。
2
,构成比喻的事必须有相似点。

(四)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典型形式:甲像乙。
《已亥杂诗》第28首(下面再举《已亥杂诗》的列子,只写序号)
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
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令上云。
第三四句明喻。
52
齿如编贝汉东方,不学咿嚘况对扬。
屋瓦自惊天自笑,丹毫圆折露华瀼。
第一句,明喻。咿嚘(音伊幽。象声词)瀼(音让。露浓貌)
这里例子,大部分是龚自珍的已亥杂诗。
2
,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成了”“変成等联词。典型形式:甲是乙。在诗中见得不多。

他年我若为青帝
暗喻 为是的意思
3
,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典型形式:甲代乙。
因为,借喻省掉了本体和喻词,字数大大减少;同时更含蓄了,因而为律诗所青睐。可以这样说,不懂借喻,就读不懂古诗;学不会借喻,就写不出像样的律诗来。这里,要重点讲,多举些诗例。
1
著书何似观心贤?不奈卮言夜涌泉。
白卷书城南渡后,先生续矩再编年。
涌泉,借喻诗性大发。这首诗是《已亥杂诗》第一首,开宗明意虽然罢官回家仍然继续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意愿。
3
罡风力大簸春魂,虎豹沉沉卧九阍。
终是落红心绪好,平声黙感玉皇恩。
虎豹,借喻险恶势力:落红,借喻落配的作者自己。阍(音,魂,九阍,九天之门,用来比喻王宫门。这首诗是对执政大臣的公开指责。
13
出事公卿溯戊寅,云烟万态马蹄湮。
当年筮仕还嫌晚,已哭同朝三百人。
3句云烟,借喻世道官场变化莫测。马蹄湮,借喻丢官下台。
湮(音烟,埋没之意)。筮(音试。古代用蓍草占卦)
14
颓波难挽挽颓心,壮岁曾为九牧箴。
钟簴苍凉行色晚,狂言重起廿年瘖。
颓波,借喻衰败风气。九牧箴官名。钟簴(音剧,悬挂钟或磬架子两旁的柱子)。这首诗,是说罢官落职后仍将在这方面重振旗鼓的壮心。
21
满拟新桑遍冀州,重来不见绿云稠。
书生挟策成何济,付与维南织女愁。
绿云,借喻绿叶。这首诗是呼吁农桑急待振兴。
268
万一天填恨海平,羽陵安稳贮云英。
仙山楼阁寻常事,兜率甘迟十劫生。
云英,借喻美女。羽陵,作者昆山别墅。兜率佛教用语,知足的意思。全诗意思说,如果没什么惆怅的在家享受合欢之乐我就知足了。
255
凤泊鸾飘别有愁,三生花草梦苏州。
儿家门巷斜阳改,输与床娘住虎丘。
凤泊鸾飘,借喻作者。花草借喻其女人。这首诗,写作者苏州家里的事。
《已亥杂诗》里的例子就举这些,里面借喻太多了,自己看吧。下面再看几个别人的例子。 要积累、学习借喻的事例。
日日江楼坐翠微,翠微,借喻山。(杜甫,《秋兴》)
露冷莲房坠粉红,粉红,借喻花。(杜甫《秋兴》)
红雨随心翻做浪,红雨,借喻桃花。(毛泽东《送瘟神》)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这里是把自然界拟人化,渲染六亿神州尽舜尧的得心应手。红雨,唐李贺《将进酒》:桃花乱落如红雨。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虎豹,熊罴借喻黑恶势力。(毛泽东《冬云》)
这些例子里:涌泉,虎豹,落红,云烟,马蹄湮,颓波,绿云稠,云英,凤泊鸾飘,花草,豆蔻,芳温,瓠犀,翠微,粉红,红雨,熊罴等。我们都可以用。要大量积累。我们还没有创造借喻的能力,你借了人家也不懂。这就是多读名家,多积累的道理所在。




二,借代
(一)概念: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和事。
1
,用事物特征代替本体事物。
1)第33
少慕颜曾管乐非,胸中海岳梦中飞。
近来不信长安隘,城曲深藏此布衣。
第三四句的长安,布衣都是借代。布衣,借代山人。这首诗是感叹少白山人,尽管首都对他来说是危险的,但还是来了。
2)第10
进退雍容史上难,忽收古泪出长安。
百年綦辙低徊首,忍作空桑三宿看。
第二句,长安借代指首都。綦辙(音其,脚印;辙,车辙)空桑三宿典故,桑地名;三宿,恋恋不舍。诗意,感叹历史上为官的也是进进退退。
3)第17
金门飘渺廿年身,悔向云中露一鳞。
终古汉家狂执戟,谁疑臣朔是星辰。
第一句金门,借代指官场,也是典故。臣朔,汉东方朔。诗意是写东方朔的,是写自己。
2
,用具体事物代替抽象事物
例如: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枪杆子,借代武装。
3
,专名代泛称
例如:我们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雷锋借代英雄人物。
4
,形象代本体
例如:
1)第23
荒村有客抱蠹鱼,万一谈经引到渠。
终胜秋燐无姓氏,沙窝门外五尚书。
第一句蠹鱼借代指书(蠹鱼,音赌。书里生的虫)。
2)第44
毫霜掷罢倚天寒,任作淋漓淡墨看。
何敢自矜医国手,药方只贩古时丹。
第一句,毫霜借代指毛笔。这首诗作者感叹自己虽满腹才学,有经世之志,但第二次考试仍以失败告终。一方面政治抱负受过致命打击,但也就促使他对现实有了深刻认识。
5
,部分带整体
例如:
(1)
2
我马玄黄盼日曛,关河不窘故将军。
百年心事归平淡,删尽峨眉惜誓文。
娥眉,借代美女。曛(音寻,日落时余光)。窘(音炯,难住)。诗意,马病了盼天黑休息,事实都归平淡了,我不再写有关女人的诗了。
娥眉,借代美女。
2)第5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洛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鞭,代指车驾。这首诗不解释了。
6
,结果代原因
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古捧腹。(捧腹是笑的结果)。
7
,资料袋本体
例如:
五十年间万事空,来讲白发对青铜。
青铜,代指铜镜。
例子就举这些。和借喻一样要多积累。借代和借喻的区别一个是代,一个是喻。借喻,借代会用就是了,区别的目的是会用。



三,起兴
(一)概念:
    
起兴是诗词的表现手法之一。对起兴的界定,最早的见郑玄,后来是朱熹,解放后是毛泽东。后二人的说法是一致的,就是我们今天使用的。即前面引用的。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郑玄的观点,自己看去。起兴,在律诗中广泛使用。起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事。
(二)举例:
1)《已亥杂诗》第273首(下面举《已亥杂诗》的只写序号)
欲求缥缈反幽深,悔杀前翻拂袖心。
难学冥鸿不回首,长天飞过又遗音。
尾联起兴。特点,从形象上看,尾联与首聨不连。从形象上看,尾联与首聨写的是两码事,这就是起兴。
2)第58
张社西京说外家,斯文吾述段金沙。
导流积石归东海,一字源流奠万譁。
导流积石归东海,起兴。这首诗是写依经说字,依字说经的金坛段先生的。西京,指西安。譁,音华;意思通哗,吵。奠万譁,征服了舆论。
《已亥杂诗》的6405272159等首,自己看吧,这里不多举了。
3)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为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尾联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起兴。侉(这是个借代的字,子盘无此字;音读夸,意思歪斜)。这首诗,温家宝总理在香港讲话引用过。使此诗家喻户晓。宋楚瑜在清华讲演,清华回赠诗书,写的就是这首七绝。校长读时,将侉字读错,在全国轰动一时。
4)杜甫《秋兴》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少贱,武陵衣马自轻肥。
颈联起兴,同学少年多少贱,武陵衣马自轻肥。还是用典。匡衡,汉元帝时累官至丞相,抗疏罢官。刘向专经句,汉朝皇族,世袭为官,后因反宦官下狱。以后一直著书,开辟我国早起目录。武陵,郡名。
5)李商隐·无题诗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颈联,起兴,也是用典。贾氏窥帘韩掾少,据晋书,贾充女贾午与韩寿暗中相好。掾,古代官员统称。宓妃魏王句,即洛神典故。
6)王士祯(清)《秋柳》之三
东凤作絮糁春衣,太息萧条景物非。
扶荔宫中花事尽,灵和殿里昔人稀。
相逢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
往日风流问枚叔,梁园回首素心违。
颔联:扶荔宫中花事尽,灵和殿里昔人稀。起兴。枚叔,汉朝枚乘,字叔,词赋家。梁园,《滕王阁》序里的睢园,当时枚乘,邹阳等名士皆是座上宾。
(7)
《红楼梦》菊花诗·《簪菊》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疲,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颔联,长安公子因花疲,彭泽先生是酒狂。起兴。也是典故。长安公子,指宝玉;彭泽先生,指陶潜。葛巾,即麻头布巾。三径,园中小路。曹雪芹的。
8)毛泽东·悼罗荣桓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飞。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颈联,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飞。起兴。长征不是难堪日:指遵义会议关于长征的争论;战锦:指解放战争中关于打锦州的事。这两件事都和林彪有关。
    
通过上面例子:其一,把握起兴的基本特点,要会用;二是,注意起兴句子在诗中的位置。绝句中,一般在第三句或三四句。五律,七律一般在颈联。这样放置的好处,使起兴与诗的起承转合结合起来。绝句,第三句,律诗到到第三联即颈联都要转了。起兴,刚好是宕开一笔,使二者结合。三,起兴的作用,除了上面说的使诗跌宕而外,还增加诗的含蓄与形象性。
作业,写一首绝句或七律或五律,用上起兴,同时用上借喻,借代就更好了。


四,用典
(一)用典,就是使用典故,《辞源》解释,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出处的词。诗词用典,会使诗词变得含蓄,厚重;同时反应作者的知识水平。故而古诗词广泛用典。
(一)下面分三种情况讲
1
,用典与起兴合而为一。在起兴里已经讲过,这里不再赘述。
2
,一般性用典,即在一首诗的某个情节或某个词用。
例如:(1)《已亥杂诗》第6(下面引《已亥杂诗》,只写序号)
亦曾橐笔侍銮坡,午夜天风伴玉珂。
欲浣春衣仍护惜,乾清门外露痕多。
橐笔:古书史小吏,手持囊橐插笔于头颈,侍立于大臣帝王左右,以备随时记事称持橐簪笔。(橐,音托)全诗意思,我也曾做过持笔伴人的辛苦小吏。遂不懈努力但仍没得满意!
129
陶潜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
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
停云,典。陶渊明停云诗四首序里,停云,是思亲友。说陶渊明更多的是亲情。
130
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
莫信诗人竞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
梁甫吟,乐府楚调典名。也做梁父吟。梁甫山名,即梁父,在泰山下。梁父吟盖言人死葬于此山,为挽歌歌词悲凉慷慨。今传诸葛亮作。全诗颂扬陶渊明才似诸葛亮,德如松菊。同时矫正世俗的一些看法。
129--130
首都是写陶渊明的。
131
陶潜磊落性情温,冥报因他一饭恩。
颇觉少陵诗吻薄,但言朝扣富儿门。
冥报句,陶渊明《乞食》诗有: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少陵,指杜甫。朝扣富儿门,指杜甫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全诗似乎颂扬陶潜性情及报恩想;而对杜甫初到长安急切求士的一些做法颇有微词。
3
,一首诗大量用典。李商隐(唐),还有王士祯(清),我以为他们是我国意识流的鼻祖。
例如( 1)李商隐《安定城楼》
迢递城高百尺楼,杨柳枝外尽汀州。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该诗颔联,颈联,尾联都是用典。颔联分别是贾谊,王粲的典故。贾谊年轻献策不为汉文帝采纳,王粲也年轻离乱荆州,依刘表;作者赴泾州入幕王茂元也是奇人篱下。颔联,是作者用范蠡典抒发自己的志趣和抱负。意思是帮越王成就事业后早有归隐江湖之志。尾联,用庄子寓言表示自己不图功名利禄,正告他人不要妄加猜测。
2)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几乎家喻户晓。颔联,颈联都是用典。对这首诗的理解,千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家多非常喜欢。
3)王士祯(清)《秋柳》
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
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唯悴晚烟痕。
愁生陌上黄骢曲,梦远江南乌夜村。
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
白下门:指南京,那是六朝的首都,当时是被抒发今昔盛衰之感的对象。颈联,愁生陌上黄骢曲,黄骢,是唐太宗的爱马,此马死后命乐人作黄骢叠曲以示悲悼。梦远江南乌夜村。乌夜村,是晋代何准隐居地,其女儿就诞生于此,后来成了晋穆帝的皇后,对这位皇后来说,这个普通农村乃是其日后荣华富贵的发祥地。死去的马”“梦远传递作者的希望的幻灭。三弄笛,李白《春夜落成温笛》,是听到笛声何人不起故园情玉关哀怨总难论,李白《子夜吴歌》总是玉关情的引申。和颈联连起来,给人一种幻灭的感觉。全诗八句五句用典。
  

五,结构,句法                                            
(一)结构:五律,七律及绝句的启承转和
启,首联即第12句,为起,就是入题并与承相接。
承,颔联即34句,接起的思路为转铺路。这一联,形容为骊龙得珠,含而不脱
转,颈联即56句,诗到这里要宕开一笔,或异峰突起,或明断暗连,总之要转。
和,尾联即78句,归题结尾,要求接的要含蓄,余味无穷。
绝句:绝句的1.2.3.4句分别担负了启承转和的任务。
如果一首诗解决了借喻,借代,比兴等是不是就含蓄形象了呢?不是的,还要解决结构,句法方面的问题。
(二)从语法角度看诗句,句型单调是我们这些后来的诗词爱好者的通病。使诗和顺口溜,快板词混在一起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除了上面讲的以外,很重要的是解决句型单调的毛病。古人虽没有语法这个概念,但他们的智慧在实践中已经在探索解决着这方面的问题。下面举写具体例子,供大家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参考。
1
,几个概念(初中语文的基本知识,这里提示一下,便于理解下面的例子)
1)句子成分:主语,谓语,状语。
2)短语分: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还有一些特殊短语。
3)单句与复句:单句:只有一个主语,谓语。复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结构互相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复句反应复杂关系(诗里,一般使用两个分句)。
2
,单句
例如:
1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杜甫《南邻》)
每个句子一个动词。单句。
2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
倒装了宾语的定语,且提前。 单句,一般都在状语上作文章。
3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温庭筠《苏武庙》)
两句都是动宾句,前置地点状语,后放物侯状语。使之对仗。
3
,复句
例如:
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出对句都是由两个动宾结构的分句构成,且对仗。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出对句都是由两个动宾结构的分句构成,且对仗。
3)《已亥杂诗》第107
少年揽辔澄清意,倦矣应怜缩手时。
今日不挥闲涕泪,渡江只怨别峨眉。
第一联,第二联这四句都是复句,第一句” “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  
4)《已亥杂诗》第178
儿谈梵夹婢谈兵,消息都防老父惊。
赖是摇鞭吟好句,流传乡里只诗名。
第一句复句,两个谈字动词。第三句复句,”“动词。
5咒念金箍闻万遍,精逃白骨累三遭。(郭沫若《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出对句都是由两个连动分句构成,且调整了语序。
4
,状语句
例如:
1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家开闭时。(李商隐《流莺》)
这两句主谓语全省略,只留状语互相对仗。
2)《已亥杂诗》第35
鬈角春明入塾年,丈人摩我道崭然。
恍从魏晋纷纭后,为溯黄农浩渺前。
鬈角借用的,读音蜷,儿童头上挽的犄角。尾联初句与对句主谓语全省掉,只剩状语成对。
我讲的,只是提到就是,大家有兴趣的要细研究例诗,仿写往自己的诗里用,练习几次就会了。




一,单句+状语结构练习。
例句(1)鸟下绿芜秦园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诗句特点:鸟下绿芜”“蝉鸣黄叶主谓结构单句,(下绿芜”“明黄叶是动补结构)。(于)秦苑,(于)夕;(于)汉宫(于)秋。分别是地点,时间状语;狀”“
结构模式:主语+动补+地点和时间状语
模仿:七言一联。注意抓特点。
雪入寒林归径晚,梅潜暖舍落香冬。


例句(2)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温庭筠<唐>《苏武庙》)
诗句特点:雁断”“羊归都是动宾结构句。云边雁”“陇上羊都是偏正短语作主语。胡天”“塞草分别与”“构成偏正短语作”“的状语。
结构模式:偏正短语作主语+动词谓语+偏正短语型状语
模仿:注意两处偏正短语。
灯心烛逐檀丝影,扇底梅开雪韵风。



古典诗词虚实相生的意境美的理解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诗人往往利用虚实相生,相互结合这一创造意境的艺术手法,化虚为实,化实为虚,虚实相生创造意境美的效果。
      
杜甫应是这方面的高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春望》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境界,诗中写景、抒情结合完美,情景交融,“‘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纸矣。诗人的不尽意,正是在这有限之境中表现出来,把含意深藏在景中,使人读而思之,思而后才能得之。古人为诗贵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得:感悟深刻)
      
李白也擅长此道。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李白游历桃花潭临别时赠好友汪伦的诗。当诗人登舟欲行之际,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表示李白对好友汪伦踏歌相送深感意外,而这句又使诗承首句,一送再送,看似不经意,实属巧妙之笔,妙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以歌声代人,以虚喻实,虚实相生。诗人轻舟待发,

*    *    *

朱光潜赏析诗词的一段话:

   先引了两首诗:

   贾岛《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又引崔颢《长干行》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接着朱光潜说:“两首诗之所以为诗,主要不再两个故事,而在故事后面的情趣,以及抓住这种简朴而隽永的情趣,用一种恰如其分的简朴而隽永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艺术本领。这两段故事你和我都会说,这两首诗却非你和我做得出,虽然从表面看起来,它们是那麽容易。读诗就要从此种看来虽似容易而实在不容易做出的地方下功夫,就学会了了解此种地方的佳妙。对这种佳妙的了解和爱好就是所谓<趣味>

  这里说的“情趣”,就是通常说的“意境”,“艺术本领”就是指的修辞、表现手法。及“赋比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