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里的河北
个人日记
这里是华北平原。这里是以战争、芦苇、荷花还有小兵张嘎闻名于世的白洋淀。也是当代著名诗人芒克、多多、根子、白青等以知识青年身份历练并形成“白洋淀诗群”的风水宝地。我来到二十一世纪的这里,乡亲们跟中国许多农村一样,过着丰衣足食、安定宁静的平和日子!生长在川南浅丘陵山区的我,除了没亲眼见过下雪,没见过河凌(冬天河面上冻起的冰凌),河凌上不但可以走人,还可以行车。最让我感到不平的是,我小时候,一家六口不足两亩地,光种小麦那季,全家起早贪黑,一锄一锄翻地,一担一担担粪水浇地,最少也得一个月左右才能播种完。等最后一块地下完种,前面种的早已出苗几寸高了。可是这里,别说两亩,就是再两个两亩,全机械化浇地、播种,最多两天,便会完成从收到种的全过程。我大大地被震撼了,觉得我们生活在山区的农民真是亏啊!三年多的朝夕厮磨,带给我许多的新鲜与不同。起了写写这里的欲望。
冬春夏秋
我来到这里时正值隆冬季节,先入为主,便以冬天开始吧!
冬
北方的冬天,首先说到的肯定是雪。这里是喜欢雪的,我也喜欢!他们的喜欢是因为下雪会给地里的庄稼带去滋养的水分,会冻死损害庄稼生长的害虫。下雪,会使来年好收成!他们还喜欢,下雪会冻死病菌,清洁空气,会使人们少感冒少生病。但是他们也讨厌下雪,因为,雪一停,他们就得攀上房顶把雪清理掉,把院子、路道,至少得清扫出一条过道来。若不清扫,气温回升,房上滴答,道上溪流,经久不息,很是扰人。勤快一点的人家,会用独轮车等工具,将院里和家门口出行道路上的雪一车一车转运到不碍事的空地上,等来年春天气温转暖自行消融。于是,村里便会出现此起彼伏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人造雪山。下一场雪,会使村里的老少爷们们抡圆胳膊大干一场,甚至全家出动。雪多的年头,刚清理完,又飘飘洒洒,蔑笑着人们的勤劳,此时,雪便会引来人们的讨厌甚至憎恶了。
我的喜欢,是在村庄尚未苏醒之前,独自沿着爬梯(这里家家都有上房的梯子,因为冬天要上房扫雪、捣烟筒,秋天得上房晒粮食)攀上房顶,自行车、汽车以及人、畜尚未留下丝毫痕迹以前,我喜欢原封不动地看老天营造的那一地莹白。一望无际的旷野,厚敦敦、肉嘟嘟地躺着。光秃秃的树枝是一根根白亮亮毛绒绒晶莹饱满的棉花棒。大雪覆压下,一野的芦苇,些微的凹凸,看起来更加地柔媚。此时的我一如纯洁天真的公主,娉娉婷婷兀立房上,尽管被告诫如今的污染,雪已不能吃,我还是会揉雪成球,含雪沁心!
我更欢喜和小儿嬉戏着堆雪人、打雪仗。半人高的胖肚子雪人,用家里红艳艳的米桶盖子当帽子,没脱粒的玉米棒子做鼻子,大小差不离的煤球是黑洞洞的眼睛。围着他转着圈哈哈疯笑着打雪仗的是我和我的小宝贝儿子。淀里的蒲棒、芦苇已被乡邻们伐尽换钱了。到得冬天,便成了天然的滑冰场。两根粗木条上钉上个小木凳,绑上根绳子,或者用块大大的厚厚的塑料布四角拴上绳子,孩子往上一坐,拉着疯跑,会让他们期望,只有冬天多好!
冬天的冷,是从下火车那一刻开始的。凌晨三点的保定火车站,极速快步的行走,加剧了脸被贴冰的感觉。“冷”从围巾边、从发根,甚至透过衣物侵袭全身。四川穿来的那身御寒的衣物,显得异常单薄,换棉衣,添棉裤,雪地靴,把自己装扮得肥壮浑圆。
某自四川接我,见地里还有绿色蔬菜,很是惊奇。立即给家里朋友打电话:“四川的冬天,地里还有蔬菜呢!”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华北平原的冬天,要么是一地的白雪,要么便是一野的黄土(也有不下雪的干燥的冬天,或者下了雪却存不住的暖冬,便是只见黄土了)。树光秃秃,地光秃秃,一星点的绿都是见不着的。
春
这里的春天来得比较晚!四川早已新绿满坡,草木菜蔬欣欣向荣竞相吐绿,甚至油菜花已黄遍山野的二三月了。辽阔的平原大地才眨巴着惺忪睡眼,抖抖困顿的身躯,慢慢悠悠泛出那么星星点点隐隐可见的一些些绿来。
印象深刻的平原春天是接二连三的风。若天气预报说南风1-2级,南方的温暖,是吹来的风都是暖和的,微风徐徐,舒适宜人。若说北风3-4级,这来自北方的风似乎最小也是3-4级,也有极少时候4-5级的。风来自更北的北方,带着凛冽的雪寒和呜呜的鸣叫,遇到这样的天气,我肯定是不敢出门的,一开门,强风呛到嘴里,吓得我“啊”的一声,赶紧踉跄回屋。
雨水极少的缘故吧,大风把干燥的土地刮起一阵一阵的沙幔,扑面而来。赶紧双手护脸,无法睁眼。树叶、垃圾袋、来不及收捡的农具等等等等,叮铃哐啷伴着呜呜闷鸣四处碰撞翻滚。不得不出门,就得有浑身,特别是脸被沙尘抽打的疼。回到家,头发已被厚厚的沙尘敷得用手指也理不顺了。
夏
春末夏初,小麦开始疯长。三两月里,从爬地的新绿一忽儿齐膝高了,再一忽,抽穗、结籽、弯腰,成熟了。极目的蒲棒、芦苇从旧年枯败的残根里茁壮成长,迎风招摇。杨树、槐树、柳树摇分碎影,生机盎然。只是那杨树花很是扰人,给儿子晒水的澡盆里,院子里,花瓣上,一切裸露在外的物什上,清理了,不一会儿又飘满了。微微风里,飘飘洒洒终日不绝。曾在微信上见一南方律师写他从深圳开车进京途中,正值杨树花飞的季节,车过河北,他惊讶这样的天气会下雪,停车查看,不知何物。一问方知杨树花!
我爱夏天,不仅因为可以穿漂亮的花裙子。早已冰凌化尽的白洋淀,大片大片的红荷白荷掩藏在一望无际、葱葱茏茏的蒲棒、芦苇里若隐若现。操浆驾撸摇着小铁船穿行芦叶间,忽有志摩先生“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又有李清照“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意蕴。
母亲起唱我改词跟和道:“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芦苇,香两岸,我家就在白洋淀……”歌声欢快悠扬!长江边长大的我,从没划过浆摆过撸,不顾某某的嗔怪,上串下跳鼓捣着小船左冲右撞。日暮残阳,不曾载得一船星辉,却满满地摘得一舱含苞欲放的荷花、清甜可口的莲蓬、苦涩消暑的荷叶。碰见地笼里起鱼的乡邻,拎一尾白洋淀里地道的野生鲢鱼,其景美哉,其情快哉,其心乐哉!
秋
秋季,是我这外省人眼里最温和的季节。没有春天没完没了地刮风;没有夏天火辣辣晒得生疼的烈日;也不似冬天寒风凛冽大雪纷扬。这里的秋天也是不可免俗的收获季节。农历九月底,收回个大粒满的玉米棒子,同时又播下来年的麦种,一年的农活就算劳作完了。这里,因为雨水稀少,村上大队统一号召村民地边打井,庄稼全靠地下水浇灌。所以,天不天干,影响不了乡亲们的收成。不像我老家川南山区有无收成全靠老天眷顾,干旱年头只得颗粒无收。
甘甜的玉米棒子;满院盛放的黄白紫绿红,多色多姿的菊花、喇叭花、芍药缤纷着柔软的秋!槐树杨树柳树在逐渐转冷的秋风里,将村道铺上厚厚软软的黄叶,家家户户在无风的晴日,拨拉拨拉将叶子晒干,收回家添进炕洞里,烧烧歇了大半年的炕。虽然,怕脏怕麻烦的年轻人大多睡上了床,用上了电褥子(电热毯),上年纪的老人们还是喜欢睡柴火烧热的大土炕。农历九月底,一阵风或者一阵雨过,气温便会逐渐低至零下,大家伙开始忙着卖煤生火,温热暖气。
秋,就在袅袅黑烟中拉下帷幕!
冬春夏秋
我来到这里时正值隆冬季节,先入为主,便以冬天开始吧!
冬
北方的冬天,首先说到的肯定是雪。这里是喜欢雪的,我也喜欢!他们的喜欢是因为下雪会给地里的庄稼带去滋养的水分,会冻死损害庄稼生长的害虫。下雪,会使来年好收成!他们还喜欢,下雪会冻死病菌,清洁空气,会使人们少感冒少生病。但是他们也讨厌下雪,因为,雪一停,他们就得攀上房顶把雪清理掉,把院子、路道,至少得清扫出一条过道来。若不清扫,气温回升,房上滴答,道上溪流,经久不息,很是扰人。勤快一点的人家,会用独轮车等工具,将院里和家门口出行道路上的雪一车一车转运到不碍事的空地上,等来年春天气温转暖自行消融。于是,村里便会出现此起彼伏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人造雪山。下一场雪,会使村里的老少爷们们抡圆胳膊大干一场,甚至全家出动。雪多的年头,刚清理完,又飘飘洒洒,蔑笑着人们的勤劳,此时,雪便会引来人们的讨厌甚至憎恶了。
我的喜欢,是在村庄尚未苏醒之前,独自沿着爬梯(这里家家都有上房的梯子,因为冬天要上房扫雪、捣烟筒,秋天得上房晒粮食)攀上房顶,自行车、汽车以及人、畜尚未留下丝毫痕迹以前,我喜欢原封不动地看老天营造的那一地莹白。一望无际的旷野,厚敦敦、肉嘟嘟地躺着。光秃秃的树枝是一根根白亮亮毛绒绒晶莹饱满的棉花棒。大雪覆压下,一野的芦苇,些微的凹凸,看起来更加地柔媚。此时的我一如纯洁天真的公主,娉娉婷婷兀立房上,尽管被告诫如今的污染,雪已不能吃,我还是会揉雪成球,含雪沁心!
我更欢喜和小儿嬉戏着堆雪人、打雪仗。半人高的胖肚子雪人,用家里红艳艳的米桶盖子当帽子,没脱粒的玉米棒子做鼻子,大小差不离的煤球是黑洞洞的眼睛。围着他转着圈哈哈疯笑着打雪仗的是我和我的小宝贝儿子。淀里的蒲棒、芦苇已被乡邻们伐尽换钱了。到得冬天,便成了天然的滑冰场。两根粗木条上钉上个小木凳,绑上根绳子,或者用块大大的厚厚的塑料布四角拴上绳子,孩子往上一坐,拉着疯跑,会让他们期望,只有冬天多好!
冬天的冷,是从下火车那一刻开始的。凌晨三点的保定火车站,极速快步的行走,加剧了脸被贴冰的感觉。“冷”从围巾边、从发根,甚至透过衣物侵袭全身。四川穿来的那身御寒的衣物,显得异常单薄,换棉衣,添棉裤,雪地靴,把自己装扮得肥壮浑圆。
某自四川接我,见地里还有绿色蔬菜,很是惊奇。立即给家里朋友打电话:“四川的冬天,地里还有蔬菜呢!”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华北平原的冬天,要么是一地的白雪,要么便是一野的黄土(也有不下雪的干燥的冬天,或者下了雪却存不住的暖冬,便是只见黄土了)。树光秃秃,地光秃秃,一星点的绿都是见不着的。
春
这里的春天来得比较晚!四川早已新绿满坡,草木菜蔬欣欣向荣竞相吐绿,甚至油菜花已黄遍山野的二三月了。辽阔的平原大地才眨巴着惺忪睡眼,抖抖困顿的身躯,慢慢悠悠泛出那么星星点点隐隐可见的一些些绿来。
印象深刻的平原春天是接二连三的风。若天气预报说南风1-2级,南方的温暖,是吹来的风都是暖和的,微风徐徐,舒适宜人。若说北风3-4级,这来自北方的风似乎最小也是3-4级,也有极少时候4-5级的。风来自更北的北方,带着凛冽的雪寒和呜呜的鸣叫,遇到这样的天气,我肯定是不敢出门的,一开门,强风呛到嘴里,吓得我“啊”的一声,赶紧踉跄回屋。
雨水极少的缘故吧,大风把干燥的土地刮起一阵一阵的沙幔,扑面而来。赶紧双手护脸,无法睁眼。树叶、垃圾袋、来不及收捡的农具等等等等,叮铃哐啷伴着呜呜闷鸣四处碰撞翻滚。不得不出门,就得有浑身,特别是脸被沙尘抽打的疼。回到家,头发已被厚厚的沙尘敷得用手指也理不顺了。
夏
春末夏初,小麦开始疯长。三两月里,从爬地的新绿一忽儿齐膝高了,再一忽,抽穗、结籽、弯腰,成熟了。极目的蒲棒、芦苇从旧年枯败的残根里茁壮成长,迎风招摇。杨树、槐树、柳树摇分碎影,生机盎然。只是那杨树花很是扰人,给儿子晒水的澡盆里,院子里,花瓣上,一切裸露在外的物什上,清理了,不一会儿又飘满了。微微风里,飘飘洒洒终日不绝。曾在微信上见一南方律师写他从深圳开车进京途中,正值杨树花飞的季节,车过河北,他惊讶这样的天气会下雪,停车查看,不知何物。一问方知杨树花!
我爱夏天,不仅因为可以穿漂亮的花裙子。早已冰凌化尽的白洋淀,大片大片的红荷白荷掩藏在一望无际、葱葱茏茏的蒲棒、芦苇里若隐若现。操浆驾撸摇着小铁船穿行芦叶间,忽有志摩先生“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又有李清照“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意蕴。
母亲起唱我改词跟和道:“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芦苇,香两岸,我家就在白洋淀……”歌声欢快悠扬!长江边长大的我,从没划过浆摆过撸,不顾某某的嗔怪,上串下跳鼓捣着小船左冲右撞。日暮残阳,不曾载得一船星辉,却满满地摘得一舱含苞欲放的荷花、清甜可口的莲蓬、苦涩消暑的荷叶。碰见地笼里起鱼的乡邻,拎一尾白洋淀里地道的野生鲢鱼,其景美哉,其情快哉,其心乐哉!
秋
秋季,是我这外省人眼里最温和的季节。没有春天没完没了地刮风;没有夏天火辣辣晒得生疼的烈日;也不似冬天寒风凛冽大雪纷扬。这里的秋天也是不可免俗的收获季节。农历九月底,收回个大粒满的玉米棒子,同时又播下来年的麦种,一年的农活就算劳作完了。这里,因为雨水稀少,村上大队统一号召村民地边打井,庄稼全靠地下水浇灌。所以,天不天干,影响不了乡亲们的收成。不像我老家川南山区有无收成全靠老天眷顾,干旱年头只得颗粒无收。
甘甜的玉米棒子;满院盛放的黄白紫绿红,多色多姿的菊花、喇叭花、芍药缤纷着柔软的秋!槐树杨树柳树在逐渐转冷的秋风里,将村道铺上厚厚软软的黄叶,家家户户在无风的晴日,拨拉拨拉将叶子晒干,收回家添进炕洞里,烧烧歇了大半年的炕。虽然,怕脏怕麻烦的年轻人大多睡上了床,用上了电褥子(电热毯),上年纪的老人们还是喜欢睡柴火烧热的大土炕。农历九月底,一阵风或者一阵雨过,气温便会逐渐低至零下,大家伙开始忙着卖煤生火,温热暖气。
秋,就在袅袅黑烟中拉下帷幕!
文章评论
天山脚下
写得挺好!
云中漫步
我觉得是太好,大好。文笔如此干净流畅,把大河北的农村写得如此诗意,我是望尘莫及啊。
孤舟
细致入微,情切意真。[em]e179[/em][em]e179[/em][em]e142[/em][em]e142[/em]
怡然
过去的土炕,炕头有灶台,一口硕大的柴锅壮观于其上。春节回老家,帮着抱棉花柴烧火拉风箱,一大锅猪肉粉条子沸腾着香气乱窜。。。,夜来了,躺在连着灶台的火炕上,暖和外带说不出的舒坦。。。,如今,七姑八大姨都搬去了城里,混得好的,还有在北京买了房子,再也不想回去居住。关于家乡的一切,就只剩了回忆。老家也邻水,没有白洋淀那么有名气,那条河,叫个滏阳河。
无为
文字是心灵的再现。河北已成为你第二个家,自然而然会产生那种如同血液里流淌出来的情感。很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