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修(正思维)
个人日记
在追寻真理的过程中,众生因缘体现根性不同,因果聚合形成生命内在对于真理折射而成的境界各有差别,从而形成对于真理,理解修持认识的角度不同,正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真理,不是空洞的学说,不仅仅是思辨而成的逻辑;真理,是遍及万有,当下可见的;是遍及苍穹,包藏万有,无形无相,无漏圆满;真理,是在一切相当中,一切事当中,一切境界当中,通过事事处处,随顺彰显真理的实质面目,不被诸相迷幻,不为一切因缘所带动改变,这个才能称其为真理。法不孤起,依境方生,真理无自性,唯有通过诸法因缘聚合彰显真理的清净圆满,是涅槃空性。
因为诸“相”,皆为因果轮转,都有成住坏灭,都有“依他起”的“因”,聚合因缘诸法、过程到结束整个因果表现,一切诸相非相,无论是善因,是恶因,只要有因,必定有果,因果体现的过程,就称为“诸法”。那么,在一切的善恶,在一切的宇宙、人世间万相当中,一定有一个不变的、不随着诸相改变的、不随着诸法流转的、任何境界都无法触及、无法带动、无法改变的、恒定不变、亘古不动的“实相”存在,才能够破开一切诸法的虚妄,彰显出来诸法的实质,因为那个地方就是众生亘古未变的“真性”。指向真相的手,是描述通往真相的过程,我们把祂称之为“道”。通往真理的次第,这个次第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奢么他--观止”,第二“三摩钵提--观幻”,第三,“禅那--观空”。远离一切妄想,无所“得”,有所“灭”,寂灭无生,远离无生,不住寂灭,是为“寂照圆觉”,随顺万法,依诸法因缘而起,不落诸法虚妄境界,不住诸相,不染诸境,离“成住坏灭空”,以成住坏灭空“体现”真性“不动如如”。
真理,究竟祂真实的面目是什么呢?整个宇宙,包括我们这个世界,都是众生的妄想和习气聚合而成。“妄想”,有一个特点,众生任何一个妄想,都是建立在对事物的认识当中。你对这个事物有了认识,你才会根据这个认识,产生认识的延续、相续、攀缘,包括一切境界的叠加,这就是因果缘起。也就是说,妄想的根本,是因为众生对于“不存在”的原本无存,产生了一个虚构的认识,因为虚构认识的产生,而确定了有一个虚构事物产生的“本体”在,这个就是“分别二见”的缘起。
有“觉”即有空,因空“立”世界,空性彰显万法,万法“体现”觉性,觉性本质为“幻”,因而“万法皆空”,“诸相非相”,“离”一切相,不“住”虚空,是为“实相”。
手指按动打火机,打火机升起火苗,我们“看到”了“火苗”,将打火机放开,火苗消失。那么这个“火苗”是否是“真实”存在的?火苗“因”打火机而起,火苗是诸法因缘和合,因果相续之“相”,而火苗内部没有一个不变的“火苗”,没有火苗独立的“性质”存在,当因果分解,因缘消散,没有火苗的相,也没有一个火苗不变的实质。火苗因为打火机各个零件,因缘聚合,与我们的意、手、因缘聚合相续而生,火苗“性”空,打火机“性”空,我们“看到”火苗的相,“体验”到火苗的经验,是“自心现量”,是建立在虚妄习气,累世因果记忆之上的“幻像”。那么,“看到”火苗的相,而自心升起火苗的“境”,就是业障习气“攀援”外界“聚合”因缘而起,是习气妄想的“投射”。所以,习气妄想“看到”火苗而升起的“认识”,建立在这个“妄想认识”之上的我想,我执,我见,我心,我受,皆为虚妄,因为“见,心,执,想,受”而聚合成为的“自我”也是虚妄幻灭,是由自心妄想折射的诸法虚妄聚合而成的假相;内外皆无,法我皆空,不着诸色,不留诸境,不住生灭,是诸法流转,性空无生。
当我们看到,当我们想到,当我们“意识”到某个不存在的事物是存在的时候,就产生了有一个“认识”这个存在事物的“本体”存在,那么认识事物的本体与认识本身发生着相互联系,发生着相互聚合、因果轮转的时候,就会形成了种种“境界”,在一切境界中对境界深入“认识”,和一切认识所攀缘派生出来的境界和景象,这就是宇宙缘起。
所以说,在整个宇宙和人世间,包括无量的世界,所有众生最根本存在的基础,全部都是一个字——想。这个“想”,可不是你们所说的思想,你们现在认为的思想,它已经是在梦幻当中,已经被梦幻的梦境层层层层叠加、累积、延续、聚合了不知道多少无量亿劫亿劫的程度,构成了最表面的一种幻想。真正的“想”,在一个修行者证到了脱离一切相、一切境界,不生任何念头,脱离一切妄想的“无生法忍”的地步。
我现在说的还不是寂灭,说的是“无生法忍”的地步,就是八地菩萨以上。在八地菩萨以上,就已经是“无生法忍”了。什么叫“无生法忍”呢?真性离“觉”,法无生灭,修行者的自性,他的真性,已经与三界内因果聚合而成的这个妄体开始有所融合了。因缘聚合而成的妄体已经不生妄想,不随着妄想所动,原始众生的“无自性、无自觉、无形无相,遍及一切又如如不动的真性”,就可以通过这个妄体在妄想构成的世界当中去展现真理,这个境界离生灭妄想,称为“无生法忍”,因为他不生一丝念想,他不生一丝妄想,没有丝毫沾染境界对于“相”与“境”的执着。相反,任何相与因缘和合,因果相续而成的境界,在“无生法忍”观照,像是虚空中的“云彩”一样,生即生,灭则灭,但是“云彩”无法去改变、带动,蒙蔽虚空,这个涅槃境界称为“无生法忍”。
但是,就是因为“虚空”,这个“无生法忍”的境界相对应的万法幻灭流转所不动的如如空性,还毕竟有一个“照”到万法性空的境界,就像虚空当中依旧有云彩存在,才彰显出来虚空的如如不动,所以这个“无生法忍”,他也是不究竟的,因为他毕竟还有一个相对于云彩流转、聚合、漂浮、生灭的虚空存在。而再往更微观、更尽绝、更清净涅槃的境界走,当虚空中云彩的生灭也是成为一种妄想的时候,众生就会发现,这个虚空的本身它也是不存在的。当云彩无生无灭的时候,虚空的本身它依旧是一个妄想,云彩是“法性”,虚空是“空性”,法性,空性,都是因为“觉性”而生,所以都是幻灭,离“觉”即佛,离生灭妄想,灭无可灭,离无灭处,不住寂灭,是无住涅槃。
当追查到了、破除到了众生“想”的尽头,这个尽头,我把它称为“感”的最初的地方,就是确定诸法是实相。确定诸法之相是实相的妄想,构成了一个能够体现云彩的虚空存在,这个就是“因空立世界”,宇宙众生就是如此而来。这个就是“想”的最开始。
在整个修行过程当中,恒定一个人是否是真修行者,有几个基础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看他的“因地”,你的“心”立在什么地方。一个修行者的“心”,一定是“出离心”,是一个渴望解脱、渴望摆脱幻想、渴望解脱轮回、渴望解脱生死苦海的出离心,只有这颗渴望解脱的心,才是一个人证得圆满成就的最根本的原因。你的因地一定要正确,因地正确了,你的果地才可能是正果。如果你的因地不正确,如果你修行最根本的目的、意图、方向,最终渴望的结果并不是渴望解脱,并不是渴望摆脱一切幻想烦恼,并不是渴望解脱出三界六道,证得清净涅槃。你的因地上面,是凡有“我想通过修行成为一个什么神,成为一个什么佛,成为一个伟大的觉者,成为永远不灭的一个苍穹的主人”,在“因”地上,就已经注定了你的“果”位一定是魔王。
因地一定要正确。真正的修行,一定一定,绝对绝对,是以脱离妄想、解脱一切业障万念为最根本的目的,而不是执着于这些妄想境界,去加重你的妄想境界,去成就一个什么所谓的佛陀,一个无边广大的、神通大显的、永恒不灭的什么如来,这全部都是魔障,全部都是众生累世冤债所成的、习气妄想所构建,是地狱入口。
因地一定要正确。“因”地正确了,是以解脱、摆脱人世间烦恼、业力、习气、妄想为目的的方向,那么过程当中,用来恒定修行者境界内在标准的,就一定是解脱不同程度人性、烦恼、业障、习气、妄想的清净涅槃程度,因为你是以“解脱”为目的的,而不是以“获得”为目的。
解脱,解脱的是什么呢?是什么东西蒙蔽住了你先天的自我,让你先天的自性无法解脱呢?那么,这时候就会体现出来修行过程当中对法的认识,对法的认识,又会划分出来正等觉和外道旁门的区别。
先说外道旁门。外道旁门,一切外道,都在谈解脱,但是他们所谈的“解脱”,却不是真正的解脱。他们谈的解脱,是说一个修行者,把人世间的妄想、习气、念头、欲望、不好的行为全部断绝掉,然后“真性”可以复苏,你的真性就是不灭的。他们是因为“假”,有他们认为的人世间苦集灭道诸法流转的不实,而对应出来生命当中永恒不动的“真我”,这就是“分别二见”。这个“真我”,在外道来说,他就是永恒不变的,有一个绝对的主宰,有一个绝对的实性,有一个不灭的灵魂,有一个不灭的真理,这就是外道所能修行的最尽头。
这种修行的过程,修行的体会,它也是建立在解脱这个因地之上,可是因为他们的法不究竟,是有漏的,并不是一个无漏圆满的、无体无相的、无形无界的、圆融不破的正等觉的法。所以,这样的“分别二见”修出来的人,他永远是在真与假、对与错、善与恶、生与灭之间去寻求着那个永恒不会灭的真,寻找永远解脱幻想的真性;脱离一切幻想,他们就会认为有一个永恒不会幻想的真人、真性存在,这个是“分别二见”。外道所能修行达到他们成就的最终的地方,依旧在生灭之间。因为有“真”,如果是实际存在的真,它一定对应着假,既然有不动念的那个“空如”,就一定有一个、对应着一个可以生“幻灭”的假相,“真相”是永远无法解脱假相的,永远无法解脱生和灭的,因为它本身有一个他们所认为的实质性的存在。
而正等正觉的法,是破“分别二见”的。祂认为,解脱了人世间的一切习气、妄想,在解脱众生的心念相续形成的因果轮回的过程当中,会体现出来与虚假相对的真,与恶相对的善,与生相对的死。但是,就算是把这些死、把这些恶、把这些假修掉了之后,体现出来的“真”,体现出来的“善”,体现出来的不入死亡的生的“相”与“境界”,依旧是幻灭的,为什么呢?因为它是人的“自心现量”,在“自心现量”幻想基础之上产生的任何一个境界,无论是把你的思维,因想而成的境界、而成的业力聚合的世界,将它里面的恶、虚伪,生死的种种不好的相、不好的境界完全地清除干净了,可是产生“想”的这个根还在。
也就是说,你的最根本的“认识”还在。有这个认识在,这个认识所派生的,无论是什么样的境界,无论是什么样的觉受,无论是你所认为的是如何纯净、如何真实、如何无漏圆满、金刚不破的真人,还是一个所谓的永恒不灭的宇宙主宰,它依旧是建立在认识之上,而这个认识的本身就是虚妄。所以,建立在这个认识之上的一切境界皆为虚妄,包括苍穹主,包括真人,包括外道所认为的不会坏灭的真法。因为它的一切法的源头,在正等觉“遍照”,全部都是建立在众生的识性之上。
而等正觉是“破”了识性的,等正觉是将一切建立在识性之上产生的因果流转的幻灭、因缘法、境界内涵,和所有的众生所执着的、众生所认识的、众生所体会的、众生能够去认识的一切法的境界和一切法的最本源的“幻”,全部破除了之后,还能够把产生一切幻的最根本的源头,心灵原始需求,识性的妄想,感受波动形成最基本的念力、念头,将它分解掉。分解之后,就不会有天空当中的云彩存在,这个虚空也就不存在了。
我说的这个识性,包括法界里的众生、诸菩萨的“觉性”。觉性和识性,实际上就像是湖水里倒映出来的天空的关系一样,有一个与天空一样广袤的,像镜子一样的湖,湖水不动,湖面倒映着整个世界,倒映在湖水中的世界是由众生的“识性”构成的。而天空呢,是众生的觉性所构成的法界。
这个觉性和识性的区分,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大概说一下:
三界和法界的区别,三界,法界并没有一个物质层次的区分,并不是真的在宇宙空间之中存在法界。法界和三界,是众生原始真性,通过幻想业障构成的因果聚合的身体,折射出来的性光不同,而彰显出来的境界不同。法界三界,都在人体内部,是由人的心灵纯净程度,清净涅槃的程度决定了众生内在体现真性的原始面目不同;三界与法界万法形式很像很像,很接近,但是它们的区别就在于“法界”就像是天空当中的云彩,它是无自性存在的,它是没有一个“实质”存在的,它是随着因缘流转、因缘聚合而体现的,但是它的内在是“空性”的,所以无论是云彩如何变动,那个虚空它永远都是不动的;反过来讲,是因为有虚空的“无存不动”,是因为有虚空的“无自性”,而体现出来了云彩聚合幻灭性质的“无自性”,这就是法界。
法界一切的诸佛、诸菩萨,一切的众生,都是无自性的,真性以空性体现诸法,众生所彰显出来的一切诸法表现都是无自性、无自觉而彰显法性光明的,但是因为他们是倒映在湖面里,湖面是由“水”构成的,在这个水里面倒映出来了天空和云彩,一定都会带有水的“制约”性,它会把天空和云彩“景象”,因为水的特质而把它固化,固化“虚空”形成了无法脱离水的波动,无法脱离水的特质而形成在水中倒映出来的天空形态,天空就会被水折射成为水里面的天空,并且,无法脱离水的存在,这就是三界。
三界跟法界的关系大致就是这样。三界内众生妄想当中就已经带有业力和习气,业力和习气又会形成因果,因果会相续轮转形成境界,这就像水的粒子,水滴不断地形成水的浪花,水的浪花不断地形成水的波纹,水的波纹又不断地形成更大的漩涡,重重境界形成了一个更大的水面。
既然整个宇宙的万有,宇宙所有的诸法,都是由众生的“想”构成的,这个“想”体现出来了觉性,这个“想”体现出来了识性,那么,将“觉性”和“识性”所体现出来的一切境界、一切智慧、一切体验和内在觉性的空性程度将它们完全的割舍掉,不驻一切境界,众生的“念”,它就会断灭掉。
举个例子,比如说现在“想”要去看电影,现在大家脑子里面都在想一个念头,就是“我想要去看电影”,这个念头一生出来,“看电影”这三个字,这个念头里面就会带有你过去对看电影的体会和境界在里面。这个“看电影”,虽然你还没有看到它,但是实际上你这个念头里面蕴含了整个从你想去看电影,到你去看电影,到你看完电影的整个过程。“我想去看电影”这一个念头,里面就己经蕴含了你整个看电影的过程。而你在现实生活当中,真正因为这个念头而聚合了外界的种种条件——你要去电影院,要搭车去,跟谁一块去看,去买多少钱的票,看什么的电影——这全部都是外因引起的、依它起的因果缘起聚合而形成的一个具体的果报,在这个果报没有形成之前,你这个念里面就已经蕴涵了形成整个果报过程当中所有因果缘起的因素、境界、内涵和整个过程。
好了,现在我们想起来去看电影的时候,在想了之后,把“看电影”这个境界蕴涵的一切相和觉受去掉,你会发现“看电影”是个“妄想”,而生出来“看电影”的“念”,是这个妄想的根本。把看电影这个境界,境界内的体验和过去的记忆去掉了之后,你会发现有一个“想看电影”的“念”在动,才会生起来“看电影”的这个念头整个形成的境界,把这个境界去掉,就可以“观”到念头。这个念头是因谁而起?这个念头可不会自生自灭的,这个念头是因为有“你”这个独立的“意识”,有你的自我,你“想”看电影,把“看电影”的境界体验去掉,这个“想”就体现出来了。这个想背后是“谁”在想呢,是“我”在想。
好,咱们追查到这个“我”了,这个我是谁呢,这个我,你真正从内心深处去寻找,你思想当中的这个“想”,是“你”在想,把这个想去掉,把看电影这个境界去掉,有一个“你”的存在,而这个“你”是谁呢?这个你,我们可能会说,是我们的思维。可是你的思维从何而来?思维的基础是什么?把我们所有的思维追查到最后,无非就是人的记忆、人的逻辑过程,人大脑当中储备的信息量和种种被外界所摄取的境界、景色、图形的一种叠加,这就是我们的思维。这个思维本身也没有一个你的存在,把你的“记忆”去掉,把人体对于声音、光、各种景象的反射去掉,思维是空白的,把你现在的思维去掉,把你的眼睛闭上,把你的耳朵堵上,你的思维是不能形成的,因为思维必须得要借助肉体,眼耳鼻舌身种种对外界景象的摄取,结合大脑记忆,产生了相互因果缘起的波动,才会折射出来活生生的景象,你对于这个现实世界内在的一种体验和理解。是不是这样的?这就是我们所谓的逻辑,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思维结构和流程,它必须得有人的记忆,必须得有六根摄取的景象,才能够在内在形成对外界世界的摄取、还原,这就是我们的思维。
那么我们这个思维,如果说它是由各种不实际的妄想和景象构成的一个聚合体,思维当中是没有实性的,为什么会有一个“我”的存在呢?你们仔细去想,把心静下来,真正去感受:思维的源头不来源于大脑,大脑仅仅是一个加工厂,大脑仅仅是聚合了前半生经历的各种各样信息的聚合积累,结合了六根的景象,形成的一种因果缘起和合的一套思维流程,这套思维流程里面又会分成不同的思维结构,有逻辑性强的、有感性思维、形象化思维比较深的,全部都是这两样东西组合。把这两样东西——景象、镜像和你的记忆,把它们分解掉、剖析掉、消散掉,你的大脑是空白的,你的大脑里并没有一个“你”的存在,那么这个时候,如何去找寻大脑当中曾经“想”看电影的那个“你”呢?
他实际上是你心灵里面的欲望,是心灵中情、感的波动、欲望的投射,结合了记忆摄取的外界信息而产生的一整套对于世界的主观能动性的反射。这个你,实际上就是情感、欲望、波动投射在大脑当中的一个意识而已。因为习气欲望的“需求”,而彰显出来一个需求的“体现”,这个“体现”蒙蔽真性,形成一个“妄想境界”,而“妄想境界”就是我们所认为的自己,这个“自己”,因欲望需求而成,好像是“云彩”产生,体现出来“虚空”,“虚空”是境界,“云彩”是妄想,当破除了一切念头细微处,欲望习气的需求,这个“自我”就彻底分解消散,妄想去除,虚空分解,涅槃无生,清净寂灭,而彰显出真性清净圆觉,不染诸法的如如圆满;
把人的大脑记忆清空,把外界的景象分解掉,大脑空白了,将我们心灵当中的感、受、欲望、习气,将它们一件一件地、一条一条地、一块一块地把它们分解掉,从感受、欲望当中分离出心灵的本质,你看它是什么东西呢?它是需求,是由无数个极细微、极细微的需求构成的,这些需求的聚合体现出来了欲望,结合了人的感和受,形成了我们所认为的 “心灵”。
将我们心灵的这个相和所有的情感波动的感受完全将它平息下来,平静下来,宁静下来,空白掉,分解掉,你会发现,心灵在没有欲望和感与受的那种境界下,心灵的本质是一个一个极细微的需求,无数个极细微的需求的念头。将这些需求的念头,将它破到念头的最本质,你会发现,每一个念头的背后,都连带着无数无量、无量亿劫的更加细小的念头,而每一个念头,都是由更加微观的习气,更加微观的业力,更加微观的由习气业力构成的不同境界所折射出来的宇宙体现。
每一个微观念头下的、无限微观的、由习气和妄想构成的种种的境界,就是我们现在所动的每一个念头的根本实质。就是说,我们的一个念头里面,就连带着我们累世劫、无始劫以来,在不同空间、不同世界,因为妄想形成的、业力习气构成的境界,和将对于那个境界当中,因为因果而体现出来众生的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妄想,都蕴含在我们每一个念头里面。
修行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净化心灵的过程,不断割舍欲望、摆脱情感执著,脱离建立在对于世界认识而成的一切“诸相”,将欲望折射外相形成的境界,从心灵当中把这些理性思维,清净分解,“观”内在境界皆为虚妄,观“境界”和“体验”皆是虚妄不实的,不是实际存在的幻想,将心灵深处的欲望和需求减到最少、减到最后一步的时候,当心灵不再成为一个“有形”的心灵,你的人性、你所谓的“人格”就消失掉了。
当人格消失完,人性消失完之后,心灵深处的动机、需求,就很清净淡漠了,此刻就会体现出来众生自性的“觉醒”。因为欲望没有了,建立在欲望之上的境界没有了,习气妄想形成的因果相续而成的境界就没有了,清净空性就会体现出来心灵的实质,就是感和受。再将你的“自我”去掉了之后,“感”就会体现出来“遍照”,这是“你”对宇宙万有的认识,会绽放出来无漏光明般的智慧,你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辩才无漏,通达无碍,知晓一切法,知晓苍穹宇宙,三界六道当中的一切境界。
把这个境界,把你心灵内在的觉受,绽放法性纯净的、无我的光明境界,将它再一次的分解,会“觉察”光明是因为心灵里面的“动机”而成,因为“心灵”对法有“触动”,才会展现出光明来,才会展现出来觉受智慧。把心灵最深处的“动”、这些感触——也是微观的、极细微的习气和妄想体现出来的需求——把这个极细微需求背后的感受和妄想去掉,无漏光明和智慧就消失了,就会体现出来无生无灭、无量无尽、遍及一切但是又无性无存的境界,这个地方就是一个修行人快要解脱三界的程度。
我们每一个念头,在破除到极尽微观,微观到不起念头的那个地方,把一切的妄想、念头、习气、业力构成的境界和内涵体验全部破除干净,你会发现,整个宇宙和整个宇宙的世界及众生都尽收眼底,那个地方称为“感”,就是众生堕入到六道里的第一个境界,那就是感,整个宇宙就是你的身体。这个地方不生任何念头,因为它没有波动,但是它具备波动的基础,它像是无量无尽的一个宇宙体系,映照着宇宙当中的一切一切,这个地方就是三界的最上层。这个地方和法界很像很像,几乎是一模一样,但是这个地方有一个“因”照而“照”的境界,就是因为有一个“存在感”。因为这个存在感,“所”照到的世界,“他”认为是存在的,他“照”到无量无尽、无穷无尽的宇宙和无量无尽的众生,是因为有一个“能”照到在“遍照”;一切诸法因缘流转和一切众生,无量众生的思想和心灵的觉受,都是他遍照洞彻无漏的体现。这个境界,在这个地方,当他认为这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一切都是因他而生,宇宙就是他,他就是宇宙,这个就入了魔境。
他已经破到了阿赖耶识最尽绝的、最本源的、最初的这个地方,观照到了宇宙的万有,无量的诸佛、诸神自他的身体里面而出,一切众生宇宙与他的身体、与他的生命是结合为一的,一切众生的生命都是在体现着他的生命,一切的真理都是在彰显着他生命的内涵,这个地方就是人最容易入魔的时候。很多历史上的一些自称为宇宙主宰、他是天体之王、他是宇宙万有的本源,全部都是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阿赖耶识最初产生的地方。
在这个地方,不要去恐惧,因为这个地方无我,也不要去怀疑,因为这里没有任何法的彰显,也不要去住在这个地方,因为这里也不是究竟实地。这个地方就好像没有生命来过,从来没有生过生命一样,但是这个地方依旧是妄想,依旧是人的阿赖耶识的习气、累世的习气构建而成的一个虚妄的境界,这个境界对应的是修行者的——就好像是一棵树,它还是在种子的时候,还没有发芽,就这样的境界。它发芽了之后,就会体现出来法性和光明,没有发芽的时候,它具备了种子。在这个地方,这个境界确确实实不容易破,但是依旧可以破掉,这个地方虽然没有需求,虽然体现不出来需求,但是这个地方依旧有“感”存在。在禅定当中,最后这个地方,把“受”,把这个境界当中能够“受”的体验,无生无灭、无量无尽、无体无相、无形无踪的这一个受,将它停息掉,这个境界就破掉了,就会体现出来“感”,观宇宙万有无量苍穹皆是你,你的生命“体现”出来众生的生命,生命里面体现出来的层层境界就是众生的真理,一切诸佛和诸世界都由你的身体而生,就是“感”的最上层。
当你能够“确定”知道这一切,这个宇宙,就是你的“境界”,是假相的时候,瞬间发现你心灵深处,根本上对于宇宙万有诸法有一个确定感,就是“认为”这个“宇宙”是存在的,把这个确定感一旦去掉,因幻觉而彰显的“你”也同时消散掉,宇宙诸法瞬间消散,法我皆空,虚空分解,大地平沉,万有无存,无形无相,无住无生,寂照圆觉,遍照苍穹,不住生灭,随顺万有,寂静涅槃,不住寂灭,苍穹万法如同“丹青点太虚”,不动如如,是如来寂灭海。
等正觉法我皆空,妄念尽褪,远离寂静,“无”照“遍”照,“照”一切宇宙万有、无量众生、无量世界,一切诸法和真理,都是众生自心习气的彰显和业障体现,而这个“自心”,就是阻碍,就是魔障,就是业力,就是不清净,就是不究竟。当等正觉将这个不究竟的、最根本的“无心”但是有“存在感”的这一念,将它破除、放下、断绝、分解了之后,宇宙万有顷刻消散,自性瞬间复苏。自性即是道,而这个道却无形无相、无自性、无自觉,遍及一切但是不落一切之中。
法界众生是互摄互用的,瞬间知道一切如来、一切佛陀、一切菩萨、一切罗汉的境界,同样众生也会知道你的境界。但是那个地方却实在是没有一个“你”的存在,因为言语道断,觉慧皆碍,用语言只能“讲”到这个地方了,你们去想——这个杯子里面的虚空跟太空的虚空,它们有区别吗?杯子里面的虚空跟太空的虚空性质一样,仅仅是虚空彰显的程度不同;虚空本身没有任何的分别。因为实在是没有一个境界,实在是没有一个所谓的内涵可以言说。凡是能够言说的,全部都落入了众生的体验、众生的觉性、众生的识性和众生的记忆当中去了,而这一切的记忆、体验、觉性、识性,全部都是妄想所成。
所以说,整个修行过程,衡定一个修行者是否是真修行者的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看他清净涅槃的程度,就看他脱离“妄想”程度的深浅,而界定这个人是否是一个真正的修行者,以及他的修行成就,“无所得、有所灭”,这一定是一个正法修行者衡定果位的唯一标准。
衡定一个修行者的,就是他的心地。佛是柔软的人,佛经上讲佛是“软语者”,就是佛心很柔软。为什么会柔软呢?因为他没有自我。
刚才咱们讲看电影,把“看电影”的相、内在的体验、记忆去掉,把“看”这个欲望去掉,一定有一个看的“本体”在。当把这个本体追溯到最终,最终念头的尽绝处,发现它是“感”,它是“感”的妄想。把这个“感”的妄想破掉之后,它就会体现出来先天真性无自性、无自觉、遍及一切、无形无相、包藏一切却又不在一切之中的如如真性,如如空性。那么,既然没有一个“看电影”的“主体”,没有“看电影”的虚妄“境界”,和“看电影”与主体中间的“需求”相续,这三样东西,全部都是虚妄的,众生妄“想”而成“因”,因聚合条件,依他起“相”,体现出来行为过程,行为聚合因缘条件,业障轮转成为“结果”、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种种的境界和体验感受,牢牢地蒙蔽住了众生原始真性。这个因缘起灭就是三界众生的“生与死”,就是三界因果轮转,就是宇宙苍穹的由来。
所以说整个的修行过程,真理全部都蕴含在我们心底里面,在破除妄想展现真性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境界、次第、方式和方法,称为“善法”。破除妄想的因地,心性触灭,无我无法,无与妄想相对的真性,一切境界皆为虚幻,觉性分解,空性消散,万念破除的当下,无生无灭,无住无存,即是真理寂灭。
所以整个的修行境界,修行过程,到最终成就的目的,无一不是在我们的“心灵”上完成的,因为一切妄想皆是心灵“需求”体现。清净寡欲,将需求破除,理性思维将需求产生的“妄想”破除,需求本身所彰显出来的境界,这些境界连带的所有因果,因果聚合业障形成的世界,当下破除。真性,众生的先天真性,无自性无自觉,遍及虚空,以虚空彰显,无形无相,清净涅槃,就会当下,寂照圆觉,无生不住,以“诸法空相”体现出来。
体现出来的一瞬间,时空停止,世界分解,生死轮回,因果缘起,无量诸法,无尽诸相,万有世界众生的缘起生灭,瞬间全部像是空气当中的烟雾一样,瞬间消散掉,体现出来虚空与云彩的虚妄;用语言,境界,比喻,已经没有办法触及,形容这里了,真性“离”分别二见,不触不动,不生不灭,不依他起,一切诸法聚合流转都在“体现”祂,而真性却不随聚合而“生”,一切幻灭成住都在“彰显”祂,却不会随着幻灭而”灭”;我说“虚空”,你们能够“体会”到云彩,我说“云彩”你们能够体会“虚空”,但是真性“遍照”云彩和虚空,包藏虚空却“不住“虚空,渗透云彩却“不染”云彩;
因为有了云彩从而“体现”虚空,虚空是“真性”彰显,虚空因云彩起,云彩与虚空同性一体,云彩也是“真性”体现;可是,同时,云彩也在遮挡真性,虚空也是遮蔽真性,但是不论虚空还是云彩,却都是真性体现,虚空和云彩,对于真性来说都是虚妄幻灭,但是,把云彩分解,虚空不再依云彩彰显,法空皆无,即是真性如如,离一切诸法,诸相的表现,寂灭圆觉,却是涅槃清净。
真理正法是不依它生,祂不是因为觉性而有了真理,祂不是因为识性而有了真理,恰恰相反,是因为有了识性才会有了因果缘起,因为有了觉性才会出现了诸法、诸相,而诸法、诸相、因果缘起全部都在蒙蔽着真性,但是当这一切蒙蔽都去掉了之后,真性无生,寂灭,却如如圆满。
为什么说佛佛不二呢?证到了如来实地,你才能知道如来在说什么,你才能知道如来境界,语言所指,真性无性,离一切相,用语言已经没法去形容,用体验也没法去比喻,用觉悟都没有办法去触及祂。用智慧无法去感知祂,借助智慧的觉悟,智慧的境界来彰显祂,但是在彰显的过程当中,觉性已经在掩盖真性了,觉性是寂灭妄动的折射,觉悟可以蒙蔽真性,但是同时在彰显祂。
宇宙万有万法、众生智慧生和死、宇宙的成和灭,在“这里”就是妄想而成,就是一个“念头”而成。这里没有时间和空间,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妄想成就的假象虚妄而已。这里没有过去和未来,过去就是未来,未来就是现在,现在就是过去,因为一切都是妄想当中的虚妄体现而已。这里没有一个“实质性”存在的因地、因素、实地;但是“这里”却在妄想当中任何一个妄想境界,众生的心灵,众生的思维,众生的妄想,众生的习气,众生的因果流转当中刹那彰显。就是说,一切法皆为虚妄,一切法皆为非法,一切法皆为不实,一切法皆为性空,可是,正因为一切法是性空的,所以一切法的彰显皆为如来实地。
一切虚妄境界之中,都有“这里”不动的无生无住。。。。
无论是善法还是恶法,无论是假法还是真法,无论是生和死,无论是觉悟而成的诸法智慧,还是众生“识性”所成就的因果缘起,因缘聚合,一切法从生到灭,过程中每一个众生的思想、念头、心灵觉受的体验,瞬间当下,都在体现着诸法实地,都是如来见,都是可以解脱生死的如意法门。所以说,什么是真理,我告诉你:这个宇宙无论有多少微尘般的世界,一个世界里无论有多少微尘般的众生,一个众生无论有多少阿僧祇劫般的念头,每一个念头就是一个可以彰显如来法的无上法门,这就是法无定法,因为任何一个念头在它彰显的当下,都是众生的累世习气妄想的体现,但是在妄想体现的“境界”,妄想体现的“缘起”,妄想体现的“内涵”,都有妄想所不能触及、带动、改变,都有妄想所不能脱离,无法渗透的真性圆觉,无法被妄想彻底“掩盖”的寂灭无住,破除妄想,见证“涅槃清净”的当下,众生皆是如来,这就是正等觉。
那么,在修行过程当中,一个修行者,他一定是一个非常柔软的人,保持一个柔软的心,因为我们的心是需求构成的,需求是累世的习气、妄想、因果聚合而成的表现。将我们的需求减到最少,让我们的心保持在一个清净的、清淡的、离相离欲的,尽量的不以“自我”的主观意识,不以自我的意志去要求世界、清净而又单纯的心灵,“如实见”,“如实观”,“如实说”,在心灵背后就可以透射出来被习气、妄想、需求蒙蔽了无始劫的真性纯洁,所以说,真正的修行者一定是离相、离欲、离我、离一切需求的清净圆满,纯净无求的人。
当我们的心变得清净了,变得柔软了,没有需求了,需求减到最少了,甚至于对“自我”人格、人性、人的感情和人的一切欲望,都已经不再去需求,不再去渴望,不再去执着,不再去维护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与“你”就不矛盾了。人世间的一切矛盾,都是为了争夺资源,你在争夺资源,为了满足什么呢?满足的还不是你人性的性根需求?这些需求还不是满足你的妄想?把妄想和需求去掉之后,人的心就会表现得很纯洁、很纯净、很清净、淡漠,而且不容易被外相、不容易被内在的欲望和由欲望结合相生起的境界幻想所带动了。
人的心啊,柔软了、干净了、纯净了、宁静了、清净了、不动了、无为了,真性就可以透过心的妄想,折射出来不动的、不变的、原始清净的、圆满的面目,那个“纯净无我”就是性光,就是在宗教里把祂称为“地光明”、“法光明”。实际上就是真性透过“感”“受”聚合而成的“心”折射出来自性原始的涅槃圆觉。
所以说,修行者的境界一定是以割舍心灵的需求,脱离心灵欲望对外界诸相的“幻化”,脱离习气、欲望的幻想,远离心灵折射在大脑当中的种种的妄想、贪婪、需求而成的种种的景象。当脱离了心灵里面的需求,情感欲望的波动之后,那么,过去由贪婪、妄想、欲望蒙蔽了“真性”形成的意识,在大脑当中形成的种种景象,当它们分解消退的当下,同时解脱的是累世累劫,由妄想蒙蔽真性形成的“自我”,因缘聚合而成的不同世界和空间当中,无量众生和你种下来的业障因果。就是说,你在分解了一颗人心欲望、贪婪、需求形成的“自我”的当下,也就解脱了“灵魂”在无始劫以来,妄想因果业障聚合而成的冤亲债主,他们就不再束缚你了,他们被“真性”透过人心纯净无我的光明,所救赎、净化、度化、抚慰、圆满到“真性”原始的境界当中去了,那个“离生灭涅槃”的自性,就是修行者圆满的世界。
当自性脱离妄想,离生灭流转,因缘聚合,如如圆满,寂照圆觉,渗透由众生觉性,识性,妄想幻灭而成的宇宙体系,包藏太虚,在一切业障因果构成的世界中,体现不动如如的真性寂灭,从而保证众生真性在业力因果轮转,因缘相续的诸境中,都能破迷离幻,“回归”清净本性的寂照真性。
三界和法界就在众生的心灵当中,是众生心灵的纯净、清净、无我、离相、离欲、离幻、离境的涅槃程度,体现出六道轮回和法界觉悟,而寂灭实地却通过无量众生,因缘相续,一丝一念的妄想在展现,破除妄想的当下,不住寂静涅槃之中,就是寂灭如来海,大方广圆觉陀罗尼,圆满解脱。
谢安朔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