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会让全身“中毒”

修身齐家

 提要:乘车时遭遇交通堵塞,不知何时才能通过下一个路口;孩子不听管教,让往东偏往西;下属交来报告,却和自己想像的完全不一样;劳累一天回家,妻子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停唠叨……遇到这些情况,你是否常有怒气直冲头顶的感受? 

  715日,《新周刊》杂志一篇“中国人变成了最着急、最不耐烦的地球人”的封面文章,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关于国人“烦躁情绪”的大讨论。在现实生活中,“愤怒”确实开始成为越来越多人生活的常态。在一项各国人等待红灯的忍耐时间调查中,德国人为60秒,英国人为45秒,美国人为40秒,中国人最低,只有15秒。有数据统计,60%的开车者,都会为了等红灯、加塞等事情产生愤怒情绪,其中10%的人,甚至可被确诊为“路怒症”。不止中国人,“压不住火”其实成了全球人的困扰。在美国,每年有超过100万人需要接受“愤怒管理”的课程。到了购物旺季,国外商场甚至不得不动用愤怒管理专家来安抚那些暴脾气的客户。
图片
 现代人越来越压不住火
 
  张先生的苦恼在于他有一个暴脾气的上司。下属稍有过失,他就雷霆大发,经常话里带刺,特别伤人自尊。这让张先生几度有了辞职的念头:“有时候,我话还没说完他就开始发脾气,甚至用上‘无能’、‘废物’这些词。就算是客户临时变卦,他还是会把账算到我头上。”对于在某广告公司任职的朱小姐来说,买车并未给她带来太多的快乐,反而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她说:“平时看到行人乱穿马路,总咬牙切齿想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一次碰到一辆出租车强行超车时,我甚至跟他飙车并对骂起来。”

愤怒,确实是普通人最不善于处理的一种情绪。美国弗吉尼亚州林奇伯格市的愤怒化解研究所主任道尔金特里博士曾统计过,每人每周会发怒两次,男人发怒的强度要大一些,女人每次发怒的时间要长一些。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教授的研究发现,人生气10分钟耗费掉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赛跑。
  

  “向来以隐忍着称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压不住火。”有位心理督导说,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首先,生存压力成为人们易怒的根源。第二,价值观的碎裂,让人们觉得未来无法把握,而曾经教导人们“温良、忍让”的传统文化,也面临消亡;第三,自然环境的缺失,钢筋水泥的围绕,使人们越来越不安;第四,缺少朋友、缺乏沟通,让坏脾气只能通过谩骂得以宣泄。

愤怒会让全身“中毒” 

  “愤怒的‘怒’字,拆开来就是上面一个‘奴’、下面一个‘心’,说明在你生气时,心已经成为情绪的奴隶了。”“气得要命”时,感觉就像是有拳头在捶打自己的胸口。事实上,当你感到愤怒时,你全身的肌肉,你的脖子后的汗毛,你的血压,你的血糖水平,你的心率,你的呼吸频率,你的肠道,甚至你手指头的温度……都会发生反应。陕西省人民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张天布对此也表示:“人生气时,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等激素分泌都会增加,严重影响心脑血管系统的健康。”

  
  生气时的生理反应十分剧烈,分泌物还具有毒性,因此爱生气的人很难健康,更难长寿。由此,爱尔马甚至发出了“生气等于自杀”的警告。他认为,虽然生气和长跑同样会造成人的血压上升、心跳加快,但长跑是血压缓慢上升且心跳加快的过程,回落过程同样缓慢;生气则是瞬间上升,身体不好的人或老人,很容易出现脑溢血、心脏病、心肌梗死,还伴有头晕、多梦、失眠、心情烦乱等,这些心理和生理的异常因素如果相互影响,会带来恶性循环,诱发疾病。

  

  除影响健康外,怒火还会使人的判断力降到零点,并严重破坏人际关系。美国杜克大学美国杜克大学博士莱德福德威廉姆斯花费毕生精力写出了畅销书《愤怒杀手》,他表示,负面情绪可能伤害工作和家庭关系,从而导致丧失别人的尊重和自尊心。当我们在愤怒的情况下,会自以为是对威胁立即做出反应,“但事实上,这个时候的我们看起来无比愚蠢。”

………………………………………………………………………………………

    我是修身齐家的家人李立红。我会用正念禅修来化解生命中的纷纷扰扰。

    简单生活,简单做人,涵养正念在每个当下。

    我能想到最幸福的事就是有一个幸福的家,修身齐家就是我想要的家!
只要你愿意,奇迹就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

     
我的QQ/微信:1769007963
 

     
欢迎有缘的您加我为好友,感谢您的分享与转载。

 
 最后呢,如果这篇日志您看了后触动了您,欢迎您在点赞之后写下您看后的感想、评论以及能够帮忙转载、分享一下本篇日志让更多的朋友们都受益,同时请和我QQ留言联系,我愿意与您分享一个让身体快速放松休息的方法,这方法是修身齐家的大家长明和师兄传授给我的。

  我们一生大部分时间都需要休息给自己充电,这个方法可以帮助你快速的放松和恢复精力。(留言不一定能及时回复,但看到必定回复)
 

      相 关 链 接: 

                 修身齐家的具体加入方法和要求: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