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创作手法鉴赏 杜甫诗流水对法五
个人日记
顺承关系复句形式的流水对
主讲 辽宁舰
杜诗流水对法五:出句与对句或按时间、或按空间、或按逻辑事理上的顺序,构成顺承关系的复句形式的流水对,以描述事物、事件、情感的发展变化;两句之间顺序不可倒置。
在杜诗中的“流水对”中,多数是以复句的形式出现的。作为复句的两个分句,出句与对句,又呈现出各种各样的语法和逻辑关系。从第五法开始,都是杜诗中以复句形式表现的流水对。
一、什么叫复句?
【复句】:复句是语言中的一种句法结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 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分句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分句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
在表现形式上,复句有两种分类:
1、由分句直接组合而成。
这种复句靠分句间的语序来联系,逻辑关系不明显,要上下文结合来理解其逻辑关系。如:
我爱我的祖国,时刻准备着为祖国献身。
2、借助虚词组合成。
这种复句,分句之间的关系常用连词、副词以及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来表示,逻辑关系明显。如:
因为我爱我的祖国,所以我时刻准备着为祖国献身。
3、复句按逻辑关系的分类:
复句按其逻辑关系,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解说、目的···等若干分类。
其中,并列关系的复句适用于对仗的正对和反对。
如:《示侄佐(佐草堂在东柯谷)》
多病秋风落,君来慰眼前。
自闻茅屋趣,只想竹林眠。
满谷山云起,侵篱涧水悬。
嗣宗诸子侄,早觉仲容贤。
颈联“满谷山云起,侵篱涧水悬。”(正对);
《重过何氏五首 其四》 【唐】杜甫
颇怪朝参懒,应耽野趣长。
雨抛金锁甲,苔卧绿沈枪。
手自移蒲柳,家才足稻粱。
看君用幽意,白日到羲皇。
首联“颇怪朝参懒,应耽野趣长。”(反对)。
而其他逻辑关系复句则适合于流水对。
二、什么是顺承关系复句:
【顺承关系复句】:分句或按时间、或按空间、或按逻辑事理上的顺序,依次描述事物、事件的发展和变化。分句之间的顺序不可倒置。
顺承关系复句常用的关联词有: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着,首先(起初)……然后……,从而···等。
三、杜诗中的顺承关系流水对:
杜甫诗中以顺承关系复句形式制作的流水对有以下几种分类:
1、出句与对句为时间顺承:
时间顺承,指上句与下句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来描述事件发展经过。时间早的在前,时间晚的在后。时间顺序不能颠倒。
可由 “前”“后”、“由”、“从”、“便”、“即”等副词或介词来表示时间的先后,也可直接用句意来分别时间的顺序。
如:《承闻故房相公灵榇自阆州启殡归葬东都有作二首其一》【唐】杜甫
远闻房太守,归葬陆浑山。
一德兴王后,孤魂久客间。
孔明多故事,安石竟崇班。
他日嘉陵涕,仍沾楚水还。
【译文】:
我远在西蜀听闻房太守,你英灵已归葬在陆浑山。
用一生之德中兴王业后,你孤魂久久游历在客乡。
你像孔明历经诸多变乱,同与安石被尊崇于朝班。
往昔我在嘉陵为你哭泣,今日仍沾楚水送你归还。
第一联我们讨论过,是把单句分成两句说。
第二联则是两句话构成复句:前一句是说房琯生前的功绩,句尾用“后”字表明了第二句说的是前一句之后发生的:用一生之德中兴王业后,你孤魂久久游历在客乡。
注:据考证,房琯死于广德元(公元763年),归葬在永泰元年(公元765年)。
从生前说到死后归葬,这就是时间顺延。关联词是“后”、“久”。
《留别贾(至)严(武)二阁老两院补阙》【唐】杜甫
田园须暂往,戎马惜离群。
去远留诗别,愁多任酒醺。
一秋常苦雨,今日始无云。
山路时吹角,那堪处处闻。
颈联“一秋常苦雨,今日始无云。”整个秋天都苦于下雨,至今日才开始放晴。
“一”是形容词,表示“满”、“满”;“一秋”到“今日”,是时间的顺延。副词“常”、“始”,描述随时间顺延,“苦雨”到“无云”的气象事件的顺延。
《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 其四》【唐】杜甫
壮年学书剑,他日委泥沙。
事主非无禄,浮生即有涯。
高斋依药饵,绝域改春华。
丧乱丹心破,王臣未一家。
首联“壮年学书剑”,指杜甫青年时期,读书学剑,志在报效国家。“他日委泥沙。”指日后却只得被委任为微官,不得志。“壮年”到“他日”,时间顺延。没有用连接词。
《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唐】杜甫
⑴ 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
⑵ 君王自神武,驾驭必英雄。
⑶ 开府当朝杰,论兵迈古风。
⑷ 先锋百胜在,略地两隅空。
⑸ 青海无传箭,天山早挂弓。
⑹ 廉颇仍走敌,魏绛已和戎。
⑺ 每惜河湟弃,新兼节制通。
⑻ 智谋垂睿想,出入冠诸公。
⑼ 日月低秦树,乾坤绕汉宫。
⑽ 胡人愁逐北,宛马又从东。
⑾ 受命边沙远,归来御席同。
⑿ 轩墀曾宠鹤,畋猎旧非熊。
⒀ 茅土加名数,山河誓始终。
⒁ 策行遗战伐,契合动昭融。
⒂ 勋业青冥上,交亲气概中。
⒃ 未为珠履客,已见白头翁。
⒄ 壮节初题柱,生涯独转蓬。
⒅ 几年春草歇,今日暮途穷。
⒆ 军事留孙楚,行间识吕蒙。
⒇ 防身一长剑,将欲倚崆峒。
这是一首20联40句的排律。20韵,即全诗用20个韵字,每个韵字是一联。
第⑽联“胡人愁逐北,宛马又从东。”,“又”表示时间顺延。
第⑾联,“受命边沙远,归来御席同。”,“受命”在先,“归来”在后,也是表时间顺延。
第⒅联“几年春草歇,今日暮途穷。”,与上例相似,“几年”到“今日”,同样是时间顺延。
2、出句与对句为空间顺承:
空间顺承,指事物、事件发展在空间中的转移,即事物、事件生发在甲地,发展在乙地等等。上下句同样不能颠倒。
如:《咏怀古迹·其一》【唐】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释】:
《咏怀古迹》写于因安史之乱,杜甫流亡于成都期间,于大历元年(七六六年)在夔州写成的一组诗,共五首。夔州和三峡一带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因古迹怀古人并自我伤感而作,一气贯成,为一组诗,亦可分首独咏。此篇为其一。
支离: 分散;分裂。
东北:指长安。长安在成都的东北。
风尘:指安禄山叛乱。
际:时候。
五溪:雄溪、溪、西溪、溪、辰溪,在今湖南、贵州两省接界处,多个少数民族居于此。
衣服:指各少数民族服饰不同。
共云山:是说自己与少数民族共处。
羯胡:指安禄山。安禄山父系出于羯胡,也即小月支种。兼指反叛梁朝的侯景。
安禄山(703—757),营州(今辽宁朝阳)人,其父死得早,他从小随母在突厥部族生活。后其母改嫁于突厥将军安波注之兄延偃。唐玄宗开元初年,其族破落离散,他与将军安道买之子安思顺一起逃离突厥,遂与安思顺等约为兄弟,从此即冒姓安氏,名禄山。
安禄山以效忠于唐玄宗和取悦于杨贵妃得宠,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唐玄宗封安禄山为平卢兵马使,又兼河东节度使,掌握了今河北、辽宁西部、山西一带的军事、民政及财政大权。又受封为东平郡王,在各边军中势力最强大、管区最完整。
前任宰相李林甫死后,他在朝中失去了可以倚赖的对象,又与新任宰相杨国忠不和。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起兵,以讨杨国忠,清君侧为名,与平卢节度使史思明发动叛乱,攻陷洛阳。次年正月便在洛阳,建国大燕,改元圣武,自称雄武皇帝。后其子安庆绪因怀疑自己不是安禄山的继承人,就唆使宦官契丹人李猪儿将安禄山刺杀。
侯景:(503~552),字万景,北魏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南)鲜卑化羯人,擅长骑射,北魏末年边镇各胡族群起反抗鲜卑族的统治,侯景开始建立功勋,后投靠东魏丞相高欢。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又率部投降梁朝,驻守寿阳。
公元548年9月,侯景叛乱起兵进攻南梁。公元551年他篡位自立为皇帝。南朝江州刺史王僧辩、扬州刺史陈霸先率领军队进攻侯景,侯景军队一触即溃。侯景死后,尸体被分成好几份,被人抢食。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自幼随父亲庾肩吾出入于梁国简文帝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他们的文学风格,也被称为“徐庾体”。
侯景叛乱时,庾信逃往江陵,辅佐梁元帝。后奉命出使西魏,在此期间,梁为西魏所灭。北朝君臣一向倾慕南方文学,庾信又久负盛名,因而他既是被强迫,又是很受器重地留在了北方,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北周代魏后,更迁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侯。
庾信一方面身居显贵,被尊为文坛宗师,受皇帝礼遇,与诸王结布衣之交,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国乡土,为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愤。如此至老,死于隋文帝开皇元年。有《庾子山集》。
无赖:即奸刁、撒泼等恶劣行为,指梁景背叛南梁及安禄山背叛唐朝。
哀时:哀叹时光流逝。
词客:指庾信,也暗指自己。
且未还:飘泊异地,欲归不得。
萧瑟:形容词,形容景色凄凉。此处指人生悲摧如景色凄凉。。
暮年诗赋:指庾信晚年所写《哀江南赋》。赋中记叙了梁朝由腐败、内乱到招致外敌入侵、最终灭亡的经过,对故国的覆灭表示哀悼,同时也对自己被迫留仕北朝的境遇发出感叹。
作品将家世与国史联系起来,将个人遭遇与民族灾难融汇在一起,概括了梁朝由盛至衰的历史和自身由南至北的经历,感情深挚动人,风格苍凉雄劲,具有史诗般的规模和气魄,是中国辞赋史上的名篇巨制。
江关:江河关隘。
【译文】:
在安史乱党动荡东北的长安之时;
我却逃亡漂泊西南夔州天地之间。
三峡楼台辗转留滞了我不少日月;
与五溪不同服饰的夷人共处云山。
羯胡之人事主多变终究不可信赖;
词客常忧乱伤时惆怅恨不能回还。
抚今追忆庾信一生最是悲催落寞;
他晚年诗赋却传之千里惊动江关。
这是五首中的第一首。开首咏怀的是庾信,这是因为杜甫对庾信的诗赋推崇备至,他曾经说:“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另一方面,当时他即将有江陵之行,情况与庾信漂泊有相通之处。
【脉络】:
此诗是两段式布局。
前二联写作者今事,描述作者自安史之乱,飘泊西南的落魄;后二联扣题怀古,以侯景比喻安禄山叛国的无赖,以庾信比喻作者自身思乡的无奈。
诗中四联全是对仗句。
首联“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上下两句都没能表达出完整的意思。而是由上句的东北安史乱唐都,到下句的作者被迫流亡西南,通过空间顺承,完整地表述出作者被迫远离家乡,流落西南这一事件的发展过程。
这是空间顺承关系的流水对。上下句之间没有用连接词,而是直接用“东北”到“西南”来表达空间的转承。
3、时间顺承经常与空间顺承糅合在一起:
由于事物发展过程常常都是伴随着时间顺延并在空间顺延,所以很多这类流水对既是时间顺延。也是空间顺延。
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
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
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愁容一散而尽,
胡乱收拾书卷我高光得快要发狂!
白天我也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
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
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即”、“便”是时间顺延的引导词,说明前句的时间在前,后句的时间在后。
“从巴峡穿巫峡”、“下襄阳向洛阳”,则是空间顺延,描述的是从计划中从四川返回洛阳的旅程。采用了连接词:“从”、“穿”、“下”、“向”等表趋向的介词,把想象中的归家的整个空间顺延过程清晰地描绘出来。
此联是时间顺延与空间顺延合成一副流水对的典范。
而首联“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则只是时间顺延,没有空间顺延。听到官军收复蓟北的喜讯后,激动地留下热泪。“忽”、“初”两个副词,就是时间顺延的连接词。
4、出句与对句为逻辑事理之顺承:
逻辑事理顺延,即指事物发展依据一定的逻辑来顺延。
如:《秋兴八首•其五》【唐】杜甫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注释】:
这首写对京都长安的回忆,将当年参加长安早朝的盛况与今日的沧江岁晚相对比,抒发了浓重的怀念盛唐之感。
蓬莱宫阙:唐宫名。在陕西省长安县东。该宫始建于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唐太宗为其父李渊消暑而建。名永安宫,后曾多次扩建,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改名大明宫,朔二年(公元662年)高宗李治又更名为蓬莱宫。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武则天恢复了大明宫名称。
此宫自高宗后成为唐代帝王在长安居住和听政的主要场所。杜甫曾在中书省任职时于此参加过早朝。唐僖宗中和三年(公元883年)、昭宗乾宁三年(公元896年)两罹兵火,成废墟。
南山:即终南山,又名太乙山,简称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西起宝鸡市眉县、东至西安市蓝田县,主峰在西安长安区。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
承露金茎:指仙人承露盘下的铜柱。《资治通鉴》卷二十:“汉武帝元鼎二年,即前115年起柏梁台,作承露盘,高二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以承露,和玉屑饮之,云可以长生。宫室之修,自此日盛。”这座承露盘最后竟毁于火灾了。
霄汉间:高入云霄,形容承露金茎极高。
瑶池:神话传说中西王母的住地,在昆仑山。此处指杨贵妃出浴的华清池。
华清池:位于长安以西30公里(今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的),也叫华清宫,以温泉汤池著称。周、秦、汉、隋、唐历代统治者,都在此建离宫、修温泉。又以唐玄宗贵妃杨玉环常在此沐浴温泉最为出名。
降(jiàng)王母:《汉武内传》说西王母曾于某年七月七日飞降汉宫,向汉武帝传授长生不老的秘诀。此处代指杨贵妃出浴华清池。
东来紫气:用老子自洛阳入函谷关事。《列仙传》记载,老子西游至函谷关,关尹喜登楼而望,见东极有紫气西迈,知有圣人过函谷关,后来果然见老子乘青牛经过。
函关:即函谷关。
云移:指宫扇开扇时光彩闪耀,像彩云在移动。
雉尾:指宫扇,用雉尾编成,是帝王仪仗的一种。唐玄宗开元年间,萧嵩上疏建议,皇帝每月朔、望日受朝于宣政殿,上座前,用羽扇障合,俯仰升降,不令众人看见;等到坐定之后,方令人撤去羽扇。后来定为早朝礼仪。
日绕龙鳞:形容皇帝龙袍上所绣的龙纹光彩夺目,如日光缭绕。
圣颜:天子的容貌。这二句意谓宫扇云彩般地分开,在威严的朝见仪式中,自己曾亲见过皇帝的容颜。
一:一自,自从。
卧沧江:指卧病夔州。
岁晚:岁末,切诗题之“秋”字,兼伤作者自己年岁已高。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