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创作手法鉴赏 杜甫诗的流水对法四
个人日记
主讲:辽宁舰
杜诗流水对法四、拆分单句,把单句谓语的修饰成分(多为时间、处所状语)拆出,让它作为出句,而把单句的主谓宾部分作为对句.
《示侄佐(佐草堂在东柯谷)》
多病秋风落,君来慰眼前。
自闻茅屋趣,只想竹林眠。
满谷山云起,侵篱涧水悬。
嗣宗诸子侄,早觉仲容贤。
【背景资料】:
上一讲说到杜甫为房琯求情,肃宗大怒,杜甫险些招来杀身之祸,从右拾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杜甫辞去华州司功一职,携家眷前往秦州(今甘肃天水),开始了他的陇右之行。期间,曾在其侄子杜佐所在的东柯谷暂住。后转至同谷(今甘肃成县),徘徊月余,遂由同谷而取道剑门入蜀,并在成都住了一段时间,直到安史之乱结束。
杜甫在东柯谷暂住期间,写了不少关于东柯谷的诗。其中《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一十三》就是专门写东柯谷的:
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
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
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
船人近相报,但恐失桃花。
在寓居陇右的短短四个月间,杜甫写下了一百一十七首诗,从一定意义上说,陇右诗真正开始了杜诗的新变,具有独特的内涵。与其早期诗歌相较,成就巨大。
诗人将社稷民生之忧患、个人的生活艰辛和内心苦闷哀愁,深刻地融入诗中,处处体现出一种悲苦的色彩,具有很高的美学意蕴。杜甫对这种悲苦的理解以及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使杜诗进一步走向成熟,从而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杜甫的陇右诗中比较有名的是:《秦州杂诗二十首》,《月夜忆舍弟》,《天末怀李白》,《梦李白二首》,以及《发秦州》,《发同谷》。
【注释】:
此诗是杜甫往秦州投奔侄子杜佐,见到杜佐后所写。诗中表达了对东柯谷隐居生活的向往,并把自己与侄子比作“竹林七贤”的阮籍阮咸叔侄,更表达了在此隐居的志向。
杜佐:杜甫之侄子。“是诗人从侄,乃囊阳系杜韦之子,官终大理正,是时居秦州东柯谷。”(李济阻《杜甫在秦州的生活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草堂:草庐。名人谦称自己所居。
东柯谷:古秦州一地名(今甘肃省天水市下辖的秦州区)。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西行来到秦州。《秦州杂诗》第一首写道:“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所谓“因人”,是指杜甫因其侄杜佐在东柯谷而来。
秋风落:喻秋深。民谣:“七月秋风起,八月风高,九月风落。”
【鹤注】:诗云“多病秋风落”,当是乾元二年九月作,盖十月公已入同谷矣。《杜臆》:秦州诗中,极言东柯之胜,此诗原注谓佐在东柯谷,岂此时公暂寓栗亭耶?
杜甫到达秦州后,先在栗亭县(今甘肃省陇南市徽县)逗留。侄子杜佐应与杜甫先在栗亭会面,后把杜甫接到东柯谷。故《杜臆》认为此诗应写于杜甫见到侄子而又尚未到达东柯谷之前。
到了十月,杜甫离开东柯谷,前往同谷县,居住月余。杜甫寓此,因感伤离乱,作《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嗣宗:阮籍,字嗣宗。(210年~263年),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末年诗人。与嵇康、阮咸、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并称“竹林七贤”。
仲容:阮咸,字仲容。阮籍之侄,与阮籍并称为“大小阮”。西晋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也是“竹林七贤”之一。
【译文】:
我正当多病又逢秋深风萧瑟,
侄子你慰籍我来到我的眼前。
自从听闻你的茅屋诸多事趣,
我便只想像七贤在竹林休眠。
弥漫着东柯谷的山云腾腾起,
流过竹篱的山涧水山中挂悬。
阮嗣宗的诸多同房侄子之中,
早就觉得唯有阮仲容为最贤。
【章法及脉络】:
这首诗,也是用的三段法。
起联为一段,写此诗的起因,并交代时间。是实写。
颔联、颈联为第二段,写作者对侄子所居处的向往,愚意以为也是委婉地向侄子表达投奔侄子的意愿。
尾联是对侄子的赞美。用了阮籍、阮咸俩叔侄同为竹林七贤的典故,表达愿效阮籍、阮咸,与侄子共隐东柯谷之意。
脉络是:由侄子来到,追忆起听闻侄子居所之乐趣,起了竹林修隐之意;联想到东柯谷清幽的环境;以及阮籍、阮咸叔侄轶事,并把自己比作阮籍,把侄子比作阮咸。并用阮籍、阮咸之事回扣颔联的“竹林”。
【手法】:
起联采用烘托起的手法,写的是实事。首句隐起,先不说侄子,而先说自己,多病且逢秋深,借以烘托见到侄子的欢欣。次句点题。这是律诗隐起的常用手法。
颔联采用倒述法,告诉侄子,在与侄子见面之前已听闻侄子所居之处,可比美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相聚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令自己无限神往。
颈联写作者对东柯谷的想象。用“山云”、“涧水”两个物象,化作自由、闲逸的意境,表达作者自进入唐政权为官,一心想为国家尽忠尽力;到被贬偏边僻地,更因安史之乱,国破家亡,欲报国而无门;从而欲效七贤,追求自洁的心态。看似景语,实为表志。
这两联采用的都是虚写手法,写的都是作者自己的思想活动。同时也是委婉地告诉侄子,自己愿意在这样的环境生活,期待侄子的邀请。
尾联一反杜诗多以细微的行为或景语作结的惯用手法,而采用情结手法,借用阮籍、阮咸叔侄典故,既表达了对侄子前来探望的感激之情,又表达了憧憬七贤美名的心志。这样的结法,在杜诗中并不多见。
请大家留意题目是:《示侄佐(佐草堂在东柯谷)》。“示”就是告知。即是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侄子。
如果不看题目,可能会觉得颈联与尾联关联不知在哪。
其实,因为是“示”,作者便从景和情两个方面,向侄子陈述了自己的想法。
关联点就是对东柯谷的向往,对竹林七贤的向往。这也是颔联把“茅屋”与“竹林”相提并论的原因。
【流水对法】:
诗中第二联“自闻茅屋趣,只想竹林眠”,也可以用一句话表达:“(我)自从听了隐居茅屋的乐趣后就向往着在竹林休眠”。
其中,“自闻茅屋趣”是由介词“自”引出的介词短语,作谓语“想”的状语。这个状语放在在谓语之前,是时间状语,说明“想”的时间是“听了隐居茅屋的乐趣后”。
杜甫把“自闻茅屋趣”这个时间状语短语作为出句,而把整句的主要部分“只想竹林眠”作为对句,省略了主语,只把谓语“想”和宾语“竹林眠”合成对句。
自闻茅屋趣, (我) 只想 竹林眠。
时间状语 (主) 谓 宾
杜诗流水对法四:拆分单句,把单句谓语的修饰成分(多为时间、处所状语)拆出,让它作为出句,而把单句的主谓宾部分作为对句。
《千秋节有感二首·其一(八月二日为明皇千秋节)》
自罢千秋节,频伤八月来。
先朝常宴会,壮观已尘埃。
凤纪编生日,龙池堑劫灰。
湘川新涕泪,秦树远楼台。
宝镜群臣得,金吾万国回。
衢尊不重饮,白首独馀哀。
唐玄宗李隆基公元712年登基。在位期间,共有两个年号:公元713年为开元元年,至开元三十年(公元742年)改年号为天宝元年。
开元年间,唐玄宗励精图治,创造了唐朝盛景,被称为“开元盛世”。
但后来,唐玄宗逐渐开始满足了,沉溺于享乐之中。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宠爱的妃子武惠妃病死,唐玄宗把儿媳妇杨玉环纳入怀中,并于天宝四载(745年)八月,册封杨玉环为贵妃。
从此,唐玄宗疏理国政,杨国忠专权,安禄山叛乱,唐朝开始走向衰落。
千秋节:旧时皇帝的诞辰节庆。始自唐玄宗 。《唐会要·节日》:“开元十七年八月五日,左丞相源乾曜、右丞相张说等,上表请以是日为千秋节……至天宝二年八月一日刑部尚书兼京兆尹萧炤及百寮,请改千秋节为天长节。”
杜甫此诗,正是对唐玄宗把年号“开元”改为“天宝”的标志性事件:把“千秋节”改名为“天长节”以后的唐朝衰落史所作的批判和反思。
此诗为六联十二句,替粘对完全符合律诗格律,平声十灰一韵到底,除尾联外,其他五联全是对仗句。应属排律。
首联“自罢千秋节,频伤八月来。”就是杜诗流水对法四的一例:
原句其实也是一句话:自从罢了“千秋节”以后我总是伤怀八月到来。
自罢千秋节,(我) 频伤 八月 来。
时间状语 (主) 谓 宾 补
同样是把时间状语拆开作为出句,而把省略掉的主语与谓语、宾语、补语等成分作为对句,并巧妙地使之成为对仗。
杜诗流水对法四的其他例子还有:
《赠高式颜》
昔别是何处,相逢皆老夫。
故人还寂寞,削迹共艰虞。
自失论文友,空知卖酒垆。
平生飞动意,见尔不能无。
看第三联“自失论文友,空知卖酒垆。”
论文:谈论诗文。杜甫《春日忆李白》诗:“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卖酒垆:酒肆、酒家。卖酒给客人喝的地方。杜甫《遣怀》诗:“昔与高李辈,论文入酒垆。”高,高式颜;李,李白。
此联同样是一句话分成两句:
自从失去了谈论诗文的好友后(我)便知道独坐空酒垆的滋味。
自失论文友, 空知 卖酒垆。
时间状语 谓 宾
《遣愤》
闻道花门将,论功未尽归。
自从收帝里,谁复总戎机。
蜂虿终怀毒,雷霆可震威。
莫令鞭血地,再湿汉臣衣。
看颔联“自从收帝里,谁复总戎机。”
此联是指安史之乱时,郭子仪在河北打败与安禄山一起反叛的史思明,后联合回纥(分布于中亚、蒙古、甘肃、新疆之间的部落联盟),收复洛阳、长安两座京城,功居平乱之首,却不得唐代宗李豫委以总管唐朝军队,却任用宦官,致使后来回纥、吐蕃(古时藏族政权)扰乱唐朝边关,战事不断,终至唐朝衰败。
《杜诗详注》:回纥方矜功邀赏,而总戎又不得其人,此皆时事之可愤者。
帝里:帝都。《晋书·王导传》:“建康,古之金陵,旧为帝里。”
戎机:军事机宜。指统管军事。《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总戎机:总管军事,统领军队。
“自从收帝里,谁复总戎机。”也是一句话分成两句话:
自从收复京城后谁来掌握军事大权?
自从收帝里, 谁 复 总戎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