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无明
个人日记
什么是无明?(与三明,三法印,四法印对应): 杂阿含经卷第十 (二五六) ------------------ 杂阿含经卷第十 (二五七) ------------------------ (二五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诃拘絺罗在耆闍崛山。 -------------------- (二五九)
佛陀说:“一切痛苦都产生于无明,人由于无知而产生了偏见与固执,苦也就由此产生了。”
什么是无明呢?佛陀在杂阿含里对无明有详尽的描述!
佛陀说:“什么是无明呢?
不知过去、未来,
不知过去与未来的关系;
不知内、外,
不知内与外的关联;
不知行为、后果,
不知行为与后果的关连;
不知佛、法、僧,
不知终止苦的方法;
不知苦、集、灭、道,
不知止息痛苦的实践;
不知因和因所引起的后续一切……
不知善、恶、有罪、无罪、习常或不平常;
不知好、坏、污、净的分别缘起
全都不知。
对于六种感官所引发的后果没有如实知。
对于每一个发生缘起而引起的自我、痛苦、
渴望、爱欲的原因
不知、不见、或只知其一
不能全部洞然明白,
这些痴暗、无明、大冥,
就叫做无明。”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诃拘絺罗在耆闍崛山
时。尊者拘絺罗晡时从禅起。诣尊者舍利弗所。共相问讯。种种相娱悦已。却坐一面
时。尊者摩诃拘絺罗语舍利弗言。欲有所问。宁有闲暇为我说不
舍利弗言。随仁所问。知者当说
摩诃拘絺罗问舍利弗言。所谓无明。云何是无明。谁有此无明
舍利弗答言。无明者谓不知。不知者是无明
何所不知
谓色无常。色无常如实不知。色磨灭法。色磨灭法如实不知。色生灭法。色生灭法如实不知。受.想.行.识。受.想.行.识无常如实不知。识磨灭法。识磨灭法如实不知。识生灭法。识生灭法如实不知。摩诃拘絺罗。於此五受阴如实不知.不见.无无间等.愚.闇.不明。是名无明。成就此者。名有无明
又问。舍利弗。所谓明者。云何为明。谁有此明
舍利弗言。摩诃拘絺罗。所谓明者是知。知者是名为明
又问。何所知
谓知色无常。知色无常如实知。色磨灭法。色磨灭法如实知。色生灭法。色生灭法如实知。受.想.行.识。受.想.行.识无常如实知。识磨灭法。识磨灭法如实知。识生灭法。识生灭法如实知。拘絺罗。於此五受阴如实知.见.明.觉.慧.无间等。是名为明。成就此法者。是名有明
是二正士各闻所说。展转随喜。从坐而起。各还本处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诃拘絺罗在耆闍崛山。 时。摩诃拘絺罗晡时从禅起。诣尊者舍利弗所。共相问讯。种种相娱悦已。却坐一面。
时。尊者摩诃拘絺罗语舍利弗言。欲有所问。宁有少暇为我说不。舍利弗言。仁者且问。知者当说。
摩诃拘絺罗问舍利弗言。所谓无明。复云何为无明。谁有此无明。舍利弗答言。无明者谓不知。不知者是无明。
何所不知。谓色不如实知。色集.色灭.色灭道迹不如实知。受.想.行.识不如实知。识集.识灭.识灭道迹不如实知。摩诃拘絺罗。於此五受阴不如实知.不知.不见.不无间等.愚.闇.不明。是名无明。成就此者。名有无明。
又问舍利弗。云何为明。谁有此明。
舍利弗言。所谓明者是知。知者是明。
又问。何所知。
舍利弗言。色如实知。色集.色灭.色灭道迹如实知。受.想.行.识如实知。识集.识灭.识灭道迹如实知。拘絺罗。於此五受阴如实知.见.明.觉.慧.无间等。是名为明。成就此法者。是名有明。
是二正士各闻所说。展转随喜。从坐而起。各还本处。
时。摩诃拘絺罗晡时从禅起。诣舍利弗所。共相问讯。相娱悦已。却坐一面。
时。摩诃拘絺罗语舍利弗。欲有所问。仁者宁有闲暇见答以不。
舍利弗言。仁者且问。知者当答。
时。摩诃拘絺罗语舍利弗言。所谓无明。无明者为何谓耶。谁有此无明。舍利弗言。不知。是无明。不知何等。谓色不如实知。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不如实知。受.想.行.识。识集.识灭.识味.识患.识离不如实知。摩诃拘絺罗。於此五受阴不如实知.不如实见.不无间等.若闇.若愚。是名无明。
成就此法者。名有无明。
又问。明者。云何为明。谁有此明。
舍利弗言。知者是明。为何所知。
舍利弗言。色如实知。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如是受.想.行.识如实知。识集.识灭.识味.识患.识离如实知。摩诃拘絺罗。於此五受阴如实知.如实见.明.觉.慧.无间等。是名为明。成就此者。名为有明。
时。二正士各闻所说。欢喜而去。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舍利弗共摩诃拘絺罗在耆闍崛山。
摩诃拘絺罗晡时从禅起。诣舍利弗所。共相问讯。相娱悦已。却坐一面。
时。摩诃拘絺罗语舍利弗。欲有所问。仁者宁有闲暇见答以不。
舍利弗言。仁者且问。知者当答。
时。摩诃拘絺罗问舍利弗言。若比丘未得无间等法。欲求无间等法。云何方便求。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言。若比丘未得无间等法。欲求无间等法。精勤思惟。五受阴为病.为痈.为刺.为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应处故。若比丘於此五受阴精勤思惟。得须陀洹果证。
又问。舍利弗。得须陀洹果证已。欲得斯陀含果证者。当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言。拘絺罗。已得须陀洹果证已。欲得斯陀含果证者。亦当精勤思惟。此五受阴法为病.为痈.为刺.为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应处故。若比丘於此五受阴精勤思惟。得斯陀含果证。
摩诃拘絺罗又问舍利弗言。得斯陀含果证已。欲得阿那含果证者。当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言。拘絺罗。得斯陀含果证已。欲得阿那含果证者。当复精勤思惟。此五受阴法为病.为痈.为刺.为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应处故。若比丘於此五受阴精勤思惟。得阿那含果证。
摩诃拘絺罗又问舍利弗言。得阿那含果证已。欲得阿罗汉果证者。当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言。拘絺罗。得阿那含果证已。欲得阿罗汉果证者。当复精勤思惟。此五受阴法为病.为痈.为刺.为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应处故。若比丘於此五受阴法精勤思惟。得阿罗汉果证。
摩诃拘絺罗又问舍利弗。得阿罗汉果证已。复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言。摩诃拘絺罗。阿罗汉亦复思惟。此五受阴法为病.为痈.为刺.为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为得未得故。证未证故。见法乐住故。
时。二正士各闻所说。
欢喜而去。
文章评论
普通人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