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怎样才能写好诗》

个人日记

 

 
 

今天继续讲对仗,对偶与对仗的区别。着重来讲对仗的种类,并加以分析。基本上照搬诗词十八讲的内容。

关于对仗的种类,自古至今没有统一分类的标准,各种书上所列类格各异。

残桥==断剑    句内对

《文心雕龙.丽词》列出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四类;
《诗苑类格上》说,唐代上官游韶谓诗有六对,即正名对、同类对、连珠对、双声对、叠韵对、双拟对;
唐代日本僧人遍照金刚(弘法大师)之《文镜秘府论》称对仗有29种类格

诗词格律专家王力教授,认为"词的分类是对仗的基础。"这个词是指词组,不是宋词哈
他在《汉语诗词律学》中,按照传统的词的分类(主要是名词的细分)将对仗分为11类,每一类中又分若干种,共28种。

为了初学者便于掌握,这里试从两个方面来谈谈对仗的分类,一是以对仗的工整程度来分类,二是介绍至今仍常用的几种对仗的类型。其中有交叉和重叠的地方,作些必要的说明,尽量避免费辞。对仗按其工整程度来讲,一般分为两种,即工对与宽对。

今天重点讲什么是工对,什么是宽对。

工对要求对仗得工整严谨。不仅要求同类词相对,而且相对的词范畴越小、关系越亲近、字面越对称,则对仗越工。

古时并没有现代语法中那些词类术语,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有时候,有人把字分为实字、虚字,动字、静字等。王力教授按汉语现代词类系统(现在语法学界对词的分类意见还不完全统一),根据律诗对仗的特点,把词分为九类:1.名词;2.形容词; 3.数词 ;4.颜色词;5.方位词;6.动词; 7.副词; 8.虚词;9.代词。

所谓词的范畴最小、关系最亲近、字面最对称主要是名词。

旧时把名词又分为天文、时令、地理、器物、宫室、衣饰、饮食、文具、文学、草木、鸟兽、鱼虫、形体、人事、人伦等门。各门中又分为若干类。同一门相对便工,同类相对更工。

例如毛泽东《长征》: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薄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五岭""乌蒙",同属地理门中的山名对山名;"逶迤""磅礴",都是形容词连绵字。""""都是形体动词"细浪""泥丸"都是细小的形象,亦属地理门。
"
金沙水""大渡桥"同属地理门中的专门地名;""""都是形态动词;"云崖""铁索"同属地理门中的地形地物名;""""同是形容气候的。这两联都是极工的对仗。

有的名词虽不属同一门类,但是相邻,如天文对时令、地理,器物对衣饰等,也能成为工对。

毛泽东《送瘟神》(其二):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作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
""",前者属天文门,后者属地理门,邻类相对;"""",前者属天文门,后者属地理门,也是邻类相对。其余"""""随心""着意""翻作""化为""""""""""五岭""三河""银锄""铁臂""""",都是关系亲近、字面对称的相同词类。所以这两联也是很工的对仗。

第三类,有些词既不同门类,也不相邻,但在文学作品或言语中常常平列的字,如诗酒、花鸟、人地、金玉等,也算工对。

例如: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杜甫《不见》)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白居易《感春》)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李白《塞下曲六首》之一)

钱钟书说:"律体之有对仗,乃撮合语言,配成着属。愈能使不类为类,愈见诗人心手之妙。"

并例举了中晚唐与孟郊并称为"苦吟诗人"的贾岛的:"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这一联中的""""""""皆不同类,但成为极工的一联。

诗人自注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流泪。"可见这种"使不类为类"的对仗,以雕琢为工,铸字炼句取胜,须得下番苦工的。这样最大的好处就避免了合掌。

第四点,对仗用数词、颜色词、方位词可以为工整增色。

例如杜甫《绝句四首》(其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中的数词---"""""""";颜色词---"""""""";方位词---"西"""。所以历来被誉为对仗极工整的一首绝句。

又如毛泽东《答友人》颔联: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这一联里的"""""""",都是名词,但不同门类,字面亦不对称;可是因为有了""""颜色词对颜色词,"""""""",数词对数词,形成工整的气氛,这一联也可视为工对。


第五点,工对中连绵字只能跟连绵字相对。连绵字当中又分名词连绵字,形容词连绵字,动词连绵字,副词连绵字。

相对的连绵字必须词性相同。连绵字用得好,也能为对仗的工整增色。例如:

诗思沉浮樯影里,梦魂摇曳橹声中。(戴复古《月夜舟中》)

天际欲销重惨淡,镜中闲照正依稀。(韩琮《霞》)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毛泽东《送瘟神》之一)

沉浮与摇曳,惨淡与依稀,薜荔与萧疏

大家还得注意的是,在一联对仗中,只要多数字对得工整,就是工对。
譬如李商隐《无题》中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身无""心有""彩凤""灵犀""双飞""一点",都非常工整;
"""",却不怎么工整;""为不及物动词,在这里可作为名词用,整个对仗还是工整的。

最后一点,有些对仗并不具备上述条件,但因它对仗的方式巧妙,也算工对,这些留待介绍对仗类型时,再作说明。

旧时做诗学对仗,为追求工整,学童还要学两类书。一类是对韵书,就是以前提到的《笠翁对韵》、《声律启蒙》、《训蒙骈句》等;

还有一类是辞藻对偶门类书,如《诗腋》、《词林典腋》等。前者是要熟读背诵的;
后者一般不要求背诵,只要求抄写,既练小楷,又加深对各门、各类相对的辞藻的印象,应用时可以按图索骥去查找。对韵书是以平声30韵为纲,把对仗编成歌诀,既学对仗,又记诗韵,还可以学到不少典故。

 

下面介绍《词林典腋》地理门中的"春山""秋山"条目,(为了醒目,酌改排列格式):
春山:就是春天的山

送青/横翠 青帐/画屏 石横/林密 花香/泉韵 歌莺/戏蝶 绣岭/烟溪 红点杜鹃/白分蝴蝶 白云四面/绿柳前头 千峰雷雨/百和花香

秋山:秋山就完全另一番景象了

白云/黄叶 清高/碧瘦 朝爽/夕佳 断壁/疏林 云霞现/风月清 崖枫老/路菊香 螺黛浅/画图宽 竹兼露密/藤与风长削成青玉/截断碧云

旧时学对仗除读上述两类之外,还要应对----老师出上句,学生应下句。

张謇(中国近代工业、教育的创办人之一)幼时学诗,老师出的上句是"人骑白马门前去",张应以"我踏金鳌海上来"

消息传出,乡里都夸这孩子将来大有出息,父母大喜,于是倾家供其念书。我的那位老师,这故事不知讲过多少次。

旧时之所以对学童强调学对仗,还与八股文有关。明清两代科举考试作文,格式是固定的----八股。"八股文实骈俪之支流,对仗之引申。


宽对是与工对相对而言的。它只要求词性相同,门类不必相同;意义基本相对,不要求逐字相对。

如毛泽东的《吊罗荣桓同志》的颈联: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长征""战锦"对,"不是""方为"对,但"难堪日""大问题",虽同是名词,却不同门类,亦不逐字相对。

又如《和柳亚子先生》颔联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
三十一年""落花时节",除""""同属时令门类,字面相对外,其余三字都不相对,但四字都属时间概念,意义相对
"
""",都是动词;"旧国""华章",同为名词,但不同门类。跟上一联相比,这一联工整的程度更宽一些,也可以叫做半对半不对;又因其上下两句中一些字虽不合对偶的条件,但是意思是对称的,所以又叫"意对"

律诗首联的对仗本来可用可不用,所以常见用半对半不对的,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陈子昂《送魏大从军》)

远渡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李白《渡荆门送别》)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毛泽东《和柳亚子先生》)

这类宽对也有人用于颔联的。如杜甫《月夜》颔联: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又如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颔联: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前人律诗颈联大多较为工整。如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

首联---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散行)

颔联---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意对)

颈联---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宽对)

尾联---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散行)

工对在修辞美、和文字整齐美上有其优长,但其过于拘谨,往往束缚作者思想感情的充分表达。

形式服从内容,作诗不应该为了追求工对损害内容,而是要在充分抒情达意、深化意境的前题下,该工则工,该宽则宽。宽对虽然其工整严谨不如前者,但咏物抒情较前者方便,而且若对得好,别有风致。

"一般地说,宋诗的对仗比唐诗纤巧;但是宋诗的艺术水平反而比较底。"这是就总体而言的。
但宋代苏轼、陆游等诗人的许多律诗,诗风雄浑豪迈,想象丰富,善用比喻,艺术水平很高。这和他们善用对仗有很大关系。尤其是陆游,沈德潜说他:"七言律队仗工整,使事熨贴,当时无与比埒。"现代学者钱钟书先生对其评价更高:"放翁比偶组运之妙,冠冕两宋。"

钱先生对苏轼的评价也很高:"唐人衰枫之语,一入东坡笔下,便尔旖旎缠绵,真所谓点铁成金,脱胎换骨者也。"
苏、陆作品中的对仗,在深化意境的前提下,该工则工,该宽则宽。

前面介绍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就是一例,"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由于用生动的比喻,阐发了人生哲理,语言自然流畅,因而万口传诵,还被浓缩为"雪泥鸿爪"的成语典故,至今仍被广泛运用。

陆游《游山西村》的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一联对偶极工的"就句对"(下周介绍对仗类型时还要说明,"就句对"亦是工对)状景委婉明丽,同时由于其中蕴含着人生哲理,人们不论干事业、做学问,都会遇到类似的境界,因而常被人引用,至今传诵不衰

陆游《夜泊水村》: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这首诗的颔联是宽对,出句三仄尾;颈联半工半宽,双拗一救。这两联用典精当,语言流畅,国仇未报、壮士空老的激愤之情跃然纸上。

这也就是《红楼梦》里林妹妹所说的"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奇句"

初学者,最好先在工对上下点工夫,把各类词性搞清楚,把对仗的基础打好,然后再学宽对。

宽对做得好,很不容易,它虽然修辞美、整齐美不如工对,但它更讲究寓意深刻、比喻恰当、形象生动、语言流畅。

唐人贾岛,专以雕琢为工,铸字炼句取胜,时称"苦吟诗人"。他写了一首题为《送无可上人》的五律,其颈联为:"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诗人自注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可见诗人撮合不类为类,下了多大的苦功。

对仗除按工整的宽严程度分为工对、宽对之外,还有按其他标准来分类的。下面分别介绍按不同标准分类的常见的十一种类型。时间关系,今天只介绍按上下两句的关系来分,有以下三种常见类型。其余的下次再介绍

按上下两句的关系来分的三种类型,

(一)正对。 出句、对句的意思是同一方向并立的,相互补充,相互烘托。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这类对仗虽然上下两句意思同一方向并立的,但各具意义,内容并不相同。

正对上下两句的内容,须力避同义、近义。
因为短小的近体诗中须包含丰富的内容,若出现重复内容,哪怕是一点,也会使诗作显得臃肿、苍白。这点大家务必注意

(二)反对。 出句、对句的意思反向并立,具有强烈对比、映衬作用。
"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三)流水对。 上下两句的意思是延续的,两句只可连贯起来理解,不可分割,次序不可颠倒,像水顺流而下,故称流水对。

"宜将余勇追穷寇,不可沾名学霸王。""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