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白洋淀
个人日记
在日本投降70周年庆祝日随团前往华北抗日圣地-——白洋淀。
资料介绍白洋淀是由海而湖,由湖而陆的反复演变而形成的,水区是古白洋淀仅存的一部分,上游九河、潴龙河、孝义河、唐河、府河、漕河、萍河、杨村河、瀑河及白沟引河,下通津门的水乡泽国,史称西淀。到明弘治(公元1488年)之前已淤为平地,地可耕而食,形成九河入淀之势。以后人们看到淀水"汪洋浩淼,势连天际",故改称白洋淀。
1982年白洋淀干涸,1988年大雨使白洋淀湖区恢复,但没有当年抗日时的浩瀚。现在白洋淀引入了黄河水,使她又焕发了活力!
抗战时期,白洋淀的独特的环境,郁郁葱葱的芦苇荡。成为我军民消灭日本鬼子的战场。今日来到这里,踏着英雄儿女的足迹,仿佛听到雁翎队的枪声,看到小兵张嘎机智勇敢和鬼子周旋。当年的炮花,变成了今天的鲜花;烈士的鲜血,使今天的鲜花更加艳丽多姿。
来到淀边,我们登上游船,慢慢向淀中驶去。船在微波粼粼的水面上越来越快。视野越来越开阔,两边一眼望不到边的芦苇被风一吹犹如海浪,好似绿衣天使,执着的守候一方水域迎接远方的来客。非常美丽。那一只只水鸟上下翻飞啄水嘻嘻,导游介绍这是白洋淀特有的水鸟。
白洋淀里值得一看的“荷花大观园”。这是个水中花园,面积很大。来到园中首先映日眼帘的是高高三面观音,洁白的神像给人以安详敬仰之感。来到河畔,漫步于荷间小路,呼吸着荷池中透出的清香,那一支支水灵灵的荷花亭亭玉立,浅笑盈盈,绽放的妖娆,含苞的妩媚,生机盎然却又不失恬淡清新,随着微风裙袂飞扬,风情万种。
资料介绍白洋淀是由海而湖,由湖而陆的反复演变而形成的,水区是古白洋淀仅存的一部分,上游九河、潴龙河、孝义河、唐河、府河、漕河、萍河、杨村河、瀑河及白沟引河,下通津门的水乡泽国,史称西淀。到明弘治(公元1488年)之前已淤为平地,地可耕而食,形成九河入淀之势。以后人们看到淀水"汪洋浩淼,势连天际",故改称白洋淀。
1982年白洋淀干涸,1988年大雨使白洋淀湖区恢复,但没有当年抗日时的浩瀚。现在白洋淀引入了黄河水,使她又焕发了活力!
抗战时期,白洋淀的独特的环境,郁郁葱葱的芦苇荡。成为我军民消灭日本鬼子的战场。今日来到这里,踏着英雄儿女的足迹,仿佛听到雁翎队的枪声,看到小兵张嘎机智勇敢和鬼子周旋。当年的炮花,变成了今天的鲜花;烈士的鲜血,使今天的鲜花更加艳丽多姿。
来到淀边,我们登上游船,慢慢向淀中驶去。船在微波粼粼的水面上越来越快。视野越来越开阔,两边一眼望不到边的芦苇被风一吹犹如海浪,好似绿衣天使,执着的守候一方水域迎接远方的来客。非常美丽。那一只只水鸟上下翻飞啄水嘻嘻,导游介绍这是白洋淀特有的水鸟。
白洋淀里值得一看的“荷花大观园”。这是个水中花园,面积很大。来到园中首先映日眼帘的是高高三面观音,洁白的神像给人以安详敬仰之感。来到河畔,漫步于荷间小路,呼吸着荷池中透出的清香,那一支支水灵灵的荷花亭亭玉立,浅笑盈盈,绽放的妖娆,含苞的妩媚,生机盎然却又不失恬淡清新,随着微风裙袂飞扬,风情万种。
望着触手可及的荷,抑制着心底那份想要触摸那柔柔花瓣的渴望,这一刻,举起相机,却又难以捕捉它那婉约多姿的神韵。流连其间,赞美之情难以表达。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西下,意犹未尽却被催促上船。这次出游和旅行社弄得不愉快 :白洋淀里有很多景致,行程单里包括的景区实际都取消了,想看却要自费。小兵张嘎表演 文华园等地方没能看上很遗憾。但能看到浩荡的芦苇,碧波荡漾淀水,亭亭玉立的荷花很满足了。
烟波浩渺 芦苇摇风
亭亭玉立 出水芙蓉
异国风情,各展风骚
人妖表演
滑稽表演,小猪跳水
文章评论
老实人
祝妹妹开心快乐!
逍客
蝶恋花【迎风独放吟奇妙。】 一夜飞红千里俏, 几度重阳,醉卧寒中笑。 不与百花争美好,迎风独放吟奇妙。 甘洒丹青冰意傲。 岁月交融,为把春来报。 待到山川隐旧貌,丛林仍有芳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