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阅兵,请收下这最全的将军领队“名片”
个人日记
将军在训练场上就是一面旗帜,他们的一言一行,他们的刻苦训练极大地鼓舞和带动了受阅官兵的热情。有的战士在日记中这样写到“和将军领队在一起受阅我们无比自豪、无比感动。将军领队成为我们方队里最美的军人。”
“狼牙山五壮士”英模部队方队领队张海青是65集团军军长。作为受阅方队唯一的军长领队,他不顾自己与战士30多岁的年龄差,坚持服从指挥、听从口令,每天绑着4公斤的绑腿,练军姿、练步幅、练体能,每天与队员一个标准拉全程八九个来回,行走10多公里。
图左为16集团军副军长吴亚男少将,图右为16集团军参谋长黄铭少将。
担任“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英模部队方队领队的是16集团军副军长吴亚男和参谋长黄铭少将。这两个年过半百的将军领队,始终如一地与战士一起吃苦流汗。他们坚持每天清晨5时起床练习摆臂、踢腿。副军长吴亚男有腰疼的老毛病,为了正常参加训练,他天天紧绑护腰带,只利用休息时间做理疗,有时疼得直冒冷汗也咬牙坚持。为提高自身训练水平,他与官兵同场竞技,有问题互相纠正,要求教练员纠正动作只准批评、不准表扬。
林向阳、洪江强两位将军领队。
“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英模部队方队两位将军领队是第31集团军副军长林向阳和洪江强。他们都是从第31集团军基层干部、各级主官一步步历练成长起来的共和国将领,其中洪江强参加过1984年国庆大阅兵。31年过去,从队员到领队,从学员到将军,让洪江强对阅兵有着更深的感受。“1984年参加阅兵时我是第五方队,现在也是第五方队。没想到,在我的军旅生涯里还能再一次参加首都阅兵,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洪江强说。此前,在阅兵训练评比中,徒步方队20名将军评出4名优秀领队,作为“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英模部队方队的领队,林向阳和洪江强少将双双当选,专门去装备方队做示范。
邓志平少将(前左)、高伟少将(前右)。
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英模方队两名将军领队,成都军区第14集团军副军长邓志平和副政委高伟。邓志平曾在老山前线立下二等战功、曾在鲁甸抗震救灾中与战士一起睡帐篷。邓志平一开始集训时两腿夹不紧,教练当着众人的面批评了他。打那之后,不论是集训还是私下里加练,他练得比谁都刻苦,一度上厕所都蹲不下去,体重从87公斤直降到不足80公斤,腰围整整小了12厘米。他说:“说心里话,支撑我们刻苦训练的动力,大的靠政治,小的靠面子。作为将军,不能给党和军队丢脸,不能在战士们面前丢人!”
虽然已50多岁了还要顶着烈日同战士们一起站军姿,接受军衔比自己低很多的教官的严厉训练,但在高伟少将的眼中,“这都不是事儿”。
“与阅兵的荣誉相比,训练这个苦完全是微不足道的。”高伟说。
夏俊友少将(中左)、刘卫星少将(中右)。
“刘老庄连”英模部队方队领队刘卫星是济南军区装备部副部长,具有博士学历,是一位学者型干部。他攻克数十项重大装备保障技术难题,22项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今年5月,受领“刘老庄连”英模部队方队领队任务后,他以普通一兵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脚部受伤仍带伤坚持训练,实现从“科研明星”到“阅兵领队”的转身。
“刘老庄连”英模方队将军领队、第54集团军副军长夏俊友白天坚持和队员们一起训练,晚上训练结束后通过理疗来缓解疼痛。面对记者,上士教练员梁智开始心疼起自己的“徒弟”来。为了纠正摆臂、走路姿势,夏俊友每次训练用DV把训练过程录制下来,休息时反复回放,及时发现训练问题,反复研究训练技巧。3个多月的集中训练,夏俊友顺利通过了将军领队结业考核。(作者:安普忠 马永生 张 良)
图为夏俊友在阅兵训练中。韩 理 摄
“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王秀斌周夕根两位将军领队。
担任“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英模方队领队的是第1集团军王秀斌副军长和周夕根副政委。训练场上,他们不讲职务,不讲年龄,用高于队员的标准严格自我要求,王副军长强忍髋骨损伤积液的伤痛,正课时间捆上护具咬牙练,休息时间对照视频找差距;周副政委克服训练时间短的实际,在宿舍竖起整容镜,拉起踢脚线,加班加点抠标准。训练场下,他们如兄似父,和官兵一起谈体会、讲感悟、唱军歌,不断凝聚力量,鼓舞士气,帮助队员以饱满热情投入训练。
受阅的“华南游击队”英模部队方队将军领队陈相文(前左)、祝运璇(前右)同方队士兵一起训练。新华社发 田丰 摄
“华南游击队”英模部队方队的领队是广州军区第42集团军参谋长陈相文和副政委祝运璇。陈相文是侦察兵出身,上世纪80年代两次参战,曾两次荣立三等战功。撩起右腿裤管,小腿上3处弹伤疤痕格外醒目。陈相文除参加将军领队独立训练外,这位指挥官领队每天踢正步往返3个来回3.6公里,每晚对着镜子左右踢腿各100次,坚持睡硬板床,不枕枕头,队列动作始终走在前列。
徐平少将(前左)、苟春燕少将(前右)。
身材高大魁梧的武警北京总队副司令员徐平将军擅长“魔鬼训练法”,当年以挑战生命极限的“狠劲”,瞄着国际一流特战队水准,训练出“雪豹突击队”,为国家打造出一支重要的反恐精兵。如今,55岁的徐平每天像战士一样站在队列中,千次万次地重复着立正、摆臂、踢腿、敬礼等枯燥动作,每次训练都是汗水沿衣角往下流。
武警部队抗战英模部队方队领队苟春燕是北京武警总队副政委,曾在西藏工作33年,到北京工作一年多,高原反应还未完全消除。针对过去长期在高原、个人年龄大、队列底子弱、参训时间短的情况,他除了白天操练课时间认真练、有空请教练员带着练,还经常利用训练间隙深入班排宣讲抗战常识,与队员聊天谈心,保证队员能够全身心投入阅兵训练。
在两位将军领队的带动激励下,方队全体队员铆足了劲争第一、创一流。在徒步指挥部组织的5次训练考核评比中,武警方队4次获得优胜方队流动红旗,1次受到通报表扬。(作者:张海华 赵 波 武炎龙)
@空降兵战车方队领队景涛少将
空降兵某军副军长景涛少将(左一)。
空降兵战车方队领队由空降兵某军副军长景涛少将担任。今年50岁的景涛曾参加1999年国庆阅兵组织工作,2009年国庆阅兵中是空降兵徒步方队方队长,作为领队带兵受阅这是第一次。
烈日当头。阅兵村训练场,地表温度50多摄氏度,景涛少将手腕挂着沙包,反复练习敬礼姿势。“白天和战士们一起晒8小时‘日光浴’,晚上开会加班到凌晨,这是我在阅兵村的工作常态。”
方队还给将军“开小灶”。空降兵战车方队的一名战士、一名排长先后成为景涛的“教员”,一对一加大训练强度。(作者:江卉 赵启洪)
“上天能驾机,下海能操舰”的李晓岩少将,担任陆战两栖突击车方队将军领队(前左一)同方队士兵一起训练。新华社记者査春明 摄
在受阅的两栖突击车方队中,有一些是年纪偏大的将士。该方队领队之一南海舰队副参谋长李晓岩少将自身因长年飞行和出海训练,有着慢性膝关节损伤等病痛,但他在训练中叮嘱和自己孩子差不多大的教练员:“把我盯紧点,千万不能客气”。李晓岩少将从踏进阅兵训练场那天起,始终与广大官兵同甘苦、共训练,以良好的作风形象带动部队、感召官兵,在训练场上树立起我军领导干部的好样子。
@海军反舰导弹方队将军领队刘庚群图为刘庚群在阅兵训练中。黄 亮 摄
海军反舰导弹方队将军领队、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刘庚群顶着烈日和受阅队员一起进行阅兵式训练。由于长年率舰出海执行任务,肩周和腿部关节都有伤病,长久站立疼痛难忍。领队小教练徐生喜考虑到将军的年龄大、身体有伤,训练中常会适当给予关照,可刘庚群却始终与战士们训在一块。他告诉徐生喜:“站在队列里,我就是你的兵,不能搞特殊。”
如今,经过两个多月的强化训练,将军练就了军姿3小时纹丝不动、40秒不眨眼的硬功夫。(作者:郭金辉 黄 亮)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