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跋涉者

岁月心语

                                                                                   精神的跋涉者

                                                                                                             ——读明君空间文字散记
 



走吧,
落叶吹进深谷,
歌声却没有归宿。

走吧,
冰上的月光,
已从河面上溢出。

走吧,
眼睛望着同一片天空,
心敲击着暮色的鼓 。

走吧,
我们没有失去记忆,
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 。

走吧,
路呵路,
飘满了红罂粟。

    在这雪花曼舞的阴冷初冬,读北
岛的这首诗,也许会令人心情格外沉郁。

    且不言诗中凄美绝妙的意境、深刻跳跃的意象所赋予诗歌无尽的想象力和张力,以及作者展望人生的大智慧,单说诗中的两个字——“走吧”,是怎样地展示着一个人坚忍、执着、永不言弃的追求精神,和生命的律动?虽然也有一种“无奈”的深重的忧叹。

    这脚步是艰难的,也是坚毅的,是不受任何负面的东西所左右的。

    一个意志坚定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停下他(她)精神追求的脚步!因为他(她)知道,优秀的生命质量,是靠精神支撑的!

    精神不死,他(她)的灵魂便永远不会倒下。

    这首诗二十年前便读过了,但一直没能理解诗中所含的深意。有些东西,不曾经历过、不曾遇到过,便永远不会深切的感知其中内涵,除非你有着超人的智慧和领悟力。
今天,能完全理解这首诗,我要感谢一个人——我不曾经历过,但是我遇到了。她的文字、情感、思想、人生历程,仿佛就是贯穿全诗中的那个艰难的精神跋涉者的灵魂——坚忍、求索、不屈、沉重……

    她,就是我空间的好友——明君。

    好久就想写一篇有关明君的评论文章了,但又迟迟未敢执笔,除了整天为一家人的吃饭问题忙得焦头烂额之外,最主要原因还是感觉自己学识和阅历肤浅,又缺乏文学鉴赏能力。好文章是需要有鉴赏力的人来阅读品评的——有谁见过一个黄包车夫去为张爱玲写评论文章的?可我这个黄包车夫却想试写一下我的空间好友,一位诗、词、小说、散文、杂文俱佳的当代才女。不知道这将会成为一家段佳话呢?还是会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或是随时光的流逝化为无形?那就不得而知了,随它去吧!

    评论文章不好写,需要有一定的学识、鉴赏力、美学修养(审美能力)、文学理论知识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等等,可这些我都不具备,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这不是评论,只是随便聊一聊自己对明君诗文的一点浅显的认识和感想,也是做为对品读明君文字的一种梳理吧,毕竟我只是个黄包车夫,实在不具备写评论的资格!况且我们从未谋面,没有生活中的接触,文字是我们唯一的媒介,但这已经足够了。

    我始终坚信,一个勤于笔耕的人(只为哗众取宠和沽名钓誉者除外),他(她)写出的每一个字,都是他(她)心灵的写照,都是他智慧的结晶,他(她)把思想、情感、喜好、责任、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考问、思索等等以文字的形势源源不断的输出,或纤细静谧如溪流,或婉约缠绵如月辉,或辛辣尖刻如牛刀剔骨,或澎湃激昂似大河长江,或坚毅如山或深沉似海……一个人精魂,皆在他(她)的文字之中聚敛。
    初识明君,是在2012年的4月27日,当时好友黑白颠倒兄发表了一篇小说《楼上楼下》,是写婚外情的,引起了网友们的讨论,好友们争相跟帖,有两条评论格外吸引了我的注意,短短的几行字,我看到了一个思想、观念、学养、文笔独特的人,便迫不及待的想进入空间却被挡在了门外,我想一定是设了限制,非好友莫入!请求加好友两度被拒,第三次终于加上了——这有失常态,平时加好友一次被拒就不再请求,那日却是三番两次地请加,有一种不加上誓不罢休的架势——文字的吸引力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诱惑。

    当我进入她空间的时候,我发现,这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文字天地,没有装扮,没有制作,没有背景音乐,甚至日志的字体都是系统给出的,没有刻意去编辑,但却有一股浓厚的文字馨香扑面而来,我闻到了久违了的艺术和灵魂相容的味道——每一首诗、每一行字,都融入了她跳动的灵魂。

    在这个“真诚”和“正直”越来越成为“奢侈品”的时代,明君的文字却处处体现着真诚和正直,并且勇于的面对自己,审视自我,做自我剖析,坦诚直路,毫无扭怩之态。她曾这样表白——


……

今天有网友对我说:看了你的文字,我感觉你是个性情中人,是个道德模范, 是个幽怨之人......
我想说,并没有你们想像的那么好,也没有你们想象的那样哀怨。
你对我的了解完全是一个ID的第二手资料,我去其糟粕拣其精华,将自己打扮妥帖。
你则对我展开了脱离实际的遐想翅膀,所以不要在我的文字里认识我。
世界上最了解我的人,并非我的父母,我的丈夫,也并非你们,而是深藏心底的另一个自己。
每天闲下来的时候,我就是去同“自己”交谈,与自己对话。
有时把心底的声音落在文字中,但大多都不真实了。
但我会用阅读净化灵魂。用文字使灵魂再现!
......................................................................

又有人问,你写文是为了慰藉灵魂么?
我想了想,仿佛不是。
那是上高中时疯狂爱上写作所抱有的态度之一。
只为了能在作文课上,自己的作文能被语文老师带到各班阅读。
当然,那时候也经常想,
我暗恋的那个男生有没有在听……
而现在写字是为了什么?
已经不单纯是喜欢,爱好,兴趣……
而是,
在自己心里,种下一棵菩提。
不为别人,只为自己。
---------------------
今天有人送我1000元的购物卡,我婉谢。
因为喜欢亦舒的女人是不愿花男人钱的,花了,总觉得有负知识分子的清高形象。
又不是走投无路、无法过活,平白吃这种食,所能长的肉也有限,不如清清爽爽地自给自足,日后不会落人口舌。
再说了平凡的我,长得通俗,活法也简单,

所以看到美女盘满钵满,难免心理失衡,
经常用"不要乱拿别人的东西"的良言告诫她们,而她们则将我打入酸葡萄反应一族
亦舒说得好,“不是每个女人都有堕落机会。”我在寻找。
亦舒还说“男人的给,有时是讨好与献媚,有时却满含着轻蔑和施舍。”我在逃避。

-------------------------------------

至此。你们该问我想要什么了。
我极力捕捉到了我脑子里第一个渴望。
不是一段伤感而又美好的爱情。
不是一个下着细雨的清晨以及有着美好落日的黄昏。
而是一个灵魂的沟通者。
我能与他毫无障碍的对话,用我最纯粹的最真实的自己。
最好他也能这样。
我只需要在我需要诉说和想念的每一个时刻,他都说:我懂,我在。
他应该在我的生活之外,却在我的生命之中。
他不在忘川,我也不在沧海。
灵魂肩并肩。
这是在枯燥乏味的生活之外,兑换剩余生命最好的方式。
只是上哪里去找这样的人。
如此这般,又是自己无理取闹了。

    这几段文字取自明君随笔《我总是无理取闹》,类似的还有《只想做个好人》、《贱客说贱》等等。读过这些文章之后,我问她:“你读过《忏悔录》吗?”她说:“没有”。我想,卢梭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哲学大师,不但因为能够思考透悟人生社会的本质,还因为他能够真诚的面对自己,考问自己。——不懂剖析自己灵魂的人,也无法解读他人那些赋予灵魂的文字。

    有人说,现在是一个文学繁盛的时代,尤其是网络文学日渐昌盛。我不否认,就连我这个黄包车夫都能时不时的写几段,何况那些文化工作者和各行各业的高级知识分子们!

    但是当我读了许多网络文章和纸刊之后,却失望之极,就像参加了一次盛宴,回来后我感觉饥饿难当!我看到的大多是肾虚般的软弱和没有核心没有内容没有指向的华丽的文字堆砌,是不断复制的个人情调和粉饰太平的天高云淡的笔触,而最缺乏的是文字精神和赋予文字灵魂的文本体现,那些自称为文学却没有精神钙质、没有生命力和质感的文字,是一种浪费,是光鲜的文字垃圾,刊印成书,就是浪费纸张。

    而明君的文字,恰恰以其相反的面目出现在我的面前,她把自己的精神生命与文字相融,行云流水般的语境,不雕琢、无斧痕,大胆而真挚。从明君文字的文本中可以读出纯粹的文字精神,读出纯粹的诗心,读出真挚的追求。

    她那些痛批社会弊端的杂文随笔,语言幽默、辛辣,仿佛欲剥除一切虚伪的外衣,让人们抽离幻想,目睹赤裸裸的真相,读了之后,给人一种痛快淋漓的畅快感和痛感!很少看到一位女作家有如此犀利睿智的文笔。譬如《红星照我去战斗》、《沉默并不代表认可》、《还是摸着石头过河吧》、《乱弹琴》系列、《我们需要精神的布施》等等。她是一个写作者,但更是一个思想者,她的哲思睿语充斥每一篇文章(包括诗歌和小说),这使她的文字具有了深刻的内涵、厚重的质感,可见她对于社会人生独特的领悟能力。赋予文字以作者自己的独特思想感情,文字就活了,就具有了生命力。明君每一篇文字都是她的思索的果实,是她用心血熬成的标本!

    文学的追求之路,就像本文开篇那首诗中写的那样,是一种艰难的精神跋涉,跋涉得越深远,便越有深度,越持久。如果谁说文学之路是一条坦途,那是因为你没有深刻挖掘文学本身存在的意义和深度,没有挖掘,就找不到艺术的矿藏和宝藏,是把浮光掠影的肤浅当做艺术了!但奇怪的是,越是肤浅的文字,就越被大众者所接受,也越被媒纸报刊所认可,书写者也在享受着被认可的快乐,而真正有文学价值和深度的优秀文学作品却大多享受着无人问津的孤独,或被封杀在纸刊之外,或是直接扼杀在写作者的意识里——知道写了也无用,索性不写!这是一种扼杀真正艺术的现象,是一种怪圈,是艺术家的噩梦!

    好友竹林说: “如果没有一个能够提供你展示才华和智慧的公共空间,无论你怎样努力,都很难达到理想的彼岸。”深有同感。没有自由而公正的公共平台,难以产生真正的文学艺术。钱钟书和沈从文都是以文学创作起步的,其作品不多但艺术成就极高,是百分之百的含金量。钱钟书一部《围城》,是现代文学的巅峰之作,而沈从文的湘西风格,可以说是中国自然派乡土派文学的祖宗,但他们的后期作品——无!他们不写,是为省却写应景文的内心痛苦,他们是自爱,是风骨意识极强的文人,把气节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这是当代文人最缺失的东西。而掉头搞学术研究,虽然也有相当的成就,但内心的苦与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常常看到有人这样说:你们这些人,就知道揭社会的短,总写些黑色的东西,为什么不能写写光明美好的一面呢?社会需要的是正能量。 每当看到这些言论,我肝都疼。正能量的东西不是不能写,而是怎样写、写什么的问题,如果把“挂羊头卖狗肉”当做正能量,只能把人引入更加愚昧无知的境地。

    看过一些所谓“正能量”的文章,如果用愚蠢或愚钝表达我对这种文章的内心感受,那么更多的是愤怒!他们所谓的正能量,是避开病造部位,宣扬所谓的亚健康,即把社会比喻成一个人,他的肝坏了,避而不谈,因为还有心肺胃肾能够歌唱;胃又坏了,还有心肺肾可以歌颂;心也坏了,还有肺和肾能够赞扬……这是一种纵容丑恶不负责任的放纵态度,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猫头鹰理论,是逃避现实缺失责任感的软弱和无能,这样的正能量可能让社会走入健康吗?答案是否定的,只能把社会引入灭亡。

    文字是可以医治人类的精神疾病的,这就是文字的价值所在,这就是文字精神。当年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就是想以文字精神医治国人几千年来造就人精神顽疾。但“治病”需先治愚,国人愚疾太深,鲁迅先生这第一步还没走完便早逝了,这愚疾就像减肥一样迅猛的反弹,愚的更愚了!所以,鲁迅精神需要传承,而且迫不及待,读明君的文字,我仿佛看到了希望……


    诗歌创作,是明君的文字的最大亮点。如果硬要把她的文字分类,我们更应该叫她诗人。

    她的诗歌多以爱情为主题。

    她是一个爱的歌者。

    先复制她的两首诗做引子,品味一下:


     在我的诗中活着

因为时间在不停地向前走去,永不回来,所以我必须把你记录在诗中,那将比你本人更久长。
——题记

我不豢养和装饰肉体
因为 肉体很快就会灭亡
我让你在我的诗中活着
灵魂其繁茂健壮
可是 你不知道
它是一座坟 它埋着
你的一生 我的哀伤

如果 我有支千钧笔
我就能写出你眼眸的流光
骨子里的铁血柔肠
和睿智深邃的思想
驰飞的爱情梦想
我的朝朝暮暮的相思
那么 我将以恋人的名义
在上面印上我的刻章
可是 我没有
难道上天的笔触
只能触到圣人的脸庞

于是 那些古旧发黄的稿纸
也会被人看得轻凉
我的狂思都是你的真相
所以 还是保留我的吧
虽然我的诗是粗糙潦草的诗行
但赤诚的爱会随时代不朽而起航

即使世界末日审判的号角吹响
我也会手捧这首诗
走到至高无上的审判者身旁
大声地 果敢地
让他们审判
我赤裸裸的灵与肉的诗章

致 无望的爱(节选)

(四)

也许 我就是你沧海中的一滴墨

红尘中无心的走笔,描绘成凌乱的婆娑
晕染了我深闭多年的浅笑
风一吹就老
心一抖就落
  
我甘愿让红尘中扬起的微尘,
铸成心中的一堵墙,坚硬而凛冽,
坚不可摧的假像,
成就了哀而不伤的魂魄,
孤独的静默
固守执着


你一定会笑话我,少了雨巷里
结着丁香般愁怨的女孩那份不迫
原来,佛是慈悲的
我的缺陷它不忍心点破
我的完美失色

只留给我我离世的那刻

  
(五)

我甘愿任岁月漫过荒芜
独自采撷枯萎的花语
  
从此,不问岁华几许
从此,不管尘缘何踱
执莲或打坐
弹管或横笛
这些三界之外一种寻常的姿势
也许我穿越千年

也等不来月牙泉边那浅薄的一吻
但我愿穿越万年
迎浣潭湖边深情的一次回眸


    诗歌的写作,是最能检验一个人写作素质的过程,不但要有超人的掌控文字的能力,更需要具备超凡的想象力,这样选用的意象才能充分的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所有内涵,才能创造出相应氛围的意境之美,作品才会有张力(即诗歌的外延和内涵),诗歌有了张力,才会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诗意,才会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也是明君诗歌的创作特点。

    有人说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我不以为然。读明君的诗,常常入其境而迷失自我,她的诗能有如此的感染力,并非只是巧妙的文字运用所营造的效果,而是真挚的情感与文字完美结合所产生的共鸣。

    有一种感觉:

    明君是用一支饱蘸浓情挚爱的笔,书写着灵魂深处的恋情,那种爱是情到深处的孤独和痴,有矛盾,有惆怅,有深入骨髓的疼痛,更有美好向往与寄托。

    她让感情的湖水,轻轻的或深深的漫过每一个字。

    她把文字在情感中浸透。

    当(激情的)风起时, 她把自己浓烈的爱与激情尽情挥洒,酣畅淋漓。
    激情的波浪或轻柔漫过沙滩,或汹涌的拍击着心岸,一浪接一浪的抚摩、撞击……最后,淘尽尘埃,文字的细沙,便在她浓烈感情打磨下,越发的饱满、圆润,闪耀着金子般光芒······

    她的确是一个爱的歌者。

    爱情是神圣的,那是灵与肉完美结合的最高境界。

    她在尽情抒发自己饱满的激情和精神渴求的同时,也在深刻的为爱做着注释。

   
    我们能读出激情,更能读出哲理。

    读她的诗,我们应该有一种朝圣的心态去读。这样,我们就会沐浴在神圣的爱的光辉里,给灵魂以圣洁的洗礼!

    诗人是情种。不灭的激情,是造就一个诗人的主要元素,当激情燃烧时,就会锤炼出触动人灵魂的诗句。

     盘点明君的空间才知道,她重新拾起文字的时间还不足五年,她的第一篇日志写于2009年3月27日,是一首不太成熟的小诗,其它的文字也只是些百字随笔,然而短短的几年,却成长为沈阳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辽宁省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赋学会会员及编辑、《东北文艺》和《关东文学》网古韵版编辑(资料来自明君空间)。几年时间她走了别人几十年的路程,她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成长着,可见她在文学方面的潜质!此正如她的小说创作,可见一斑——

     写小说,似乎是明君的一种新的尝试,今年一月份发表的小小说《过硬》,是我读到的她创作的第一篇小说,接着又先后连发了几篇,《谁为我的青春买单》、《色诱》、《天网》《对号入座》《狗眼》等,都是通过一个小故事,去揭露和讽刺社会的某一现象,虽然选材都比较不错,也达到的一定的文字效果,但笔法仍未摆脱散文的模子,是小说,却更像散文。如果说这几篇是尝试之作,那么接下来她抛出的短篇《有毒的野草》、《隐忍》、《夜宴》、《旧街》、《女人花开》等则震撼了所有懂文字的读者,这是一个貭的飞跃!我发现,文字在这几篇小说中,又被她赋予了新的生命!捧读之时那种震撼与惊喜,不亚于捧读张爱玲的作品!

     她小说的语境和她诗的语境有相似之处,那就是“美丽温暖”之外的“悲壮”与“苍凉”,这种美丽温暖与悲壮苍凉之间的矛盾,包裹着小说中人物的生活和情感,而这正是普通人群所面对的人生况味。我知道,明君是在用小说的形势,在平淡的生活中去挖掘生命的意义!这几篇小说都是取景于一个普通家庭,三四个人物,然后以叙述的形式展开情节。让我吃惊的是,明君刚写小说不久,不用较易渲染情节的对话而是用难度较大的叙述方式,而且把故事情节写得还那么生动饱满;更为吃惊的是,她以极其细致深入的心里描写来刻画人物,那笔触,仿佛你抬手就可触摸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基于这两点,我们不承认她是个写作的天才都不行。

    明君小说中大胆的对性的描写,使小说与现实和人性完美的焊接在了一起。之所以说“大胆”,是因为许多人把文学中的性描写看成是洪水猛兽。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作家张贤亮和评论家何满子打了一场笔墨官司,何满子攻击张贤亮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的性描写,“打着弗洛伊德的旗帜,不仅阉割了男主人公还捎带了马克思”,简直是胡说八道,仿佛他天生就生理缺陷功能不全的变态者似的。其实情欲是人类活动脱离不了的因素,是与生具来的,是人性的光辉中不可缺失的温暖和美,可偏偏许多人经常享受着性的快感却羞答答的骂一句“成何体统”,虚伪之极!性不是不能写,而是要看放到怎样的语境和环境中去写。恰当的性描写不但会丰满小说的人物和故事情节,还会使小说更贴近现实并深刻的反应现实。

    小说是一种比较难读的文学形式,它的美,在文字之中更在文字之上;它的内涵,在故事情节之内又在故事之外;它来源于现实又干预现实,是与现实撞击而产生的精神火花。所以,读一篇好的作品,就是在赴一次精神的盛宴。

    分析一篇小说,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完成的,应该参照文本,寻章逐句的去解读,但限于自己的才力和篇幅都高度紧张,只能粗略的说几句。下面附一段明君另一位读者对她小说的彩点评以作补充吧:

乖乖女:明君的小说,几乎每一篇我都读过,说心里话,我没拿她当网友,我一直拿她当作家,是行走在空间里的作家,她的文字早就超过了常人的水平,所以说不是我等之俗辈所能评论恰当的。特别是在小说《有毒的野草》里,明君以一个孩子的视角窥视到母亲和加胜叔的隐秘爱情,而母亲却牺牲了爱情保全了家庭把这段婚外情秘密封存了起来。这个故事里盛开着各色各样的小花朵,而小说中的“我”便是那个数花朵的孩子。是啊,在她的眼睛里,有很多生活都无法去判断或者读懂,更无法去阻止或推助。“我”只能呆在生活的暗角,将这些日常里的花朵摘下来,晒干,成为以后去念想的标本。让人们去咀嚼,我觉得小说中的“我”给这篇小说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然而,在《旧街》里,那些触手可及的人,一直就活在“我”童年的某个季节里。她们在那个旧式的院落里用言语的碰撞和世俗的生活态度展示了人性的温暖底色。如果旧街的人生是一张彩色的胶片,那么,小说中”我““的童年生活是旧街全部的显影剂,而这些色泽丰富的人物通过作者的刻摹,便有了别样的滋味。

《女人开花》让我震惊,我读了又读,生怕里面的一些美好的字眼跑掉了,盯紧了看。终于,被小说里某些细节打败,伤感了好久。小说里的小麦被明君逼迫在一个非常困窘的人生空间里,几乎每一次动身都充满着危险。《女人开花》明君选中了女性启蒙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情节”来描述。主人公小麦是一个“性”意识初开的女孩,她就像孕妇很容易发现了同样大着肚子的女人一样,小麦因为嫂子的怀孕而有了自己的性初醒。然而,当一个孩子有了自己的性意识以后,再来看四周的世界,小麦便在身体里找到了另一个自己。甚至,她还发现,她对三胖有了深深的眷恋。

作者长于在人的内心里来回游走。她有着天然的敏感,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充分放大过后的“暧昧”的世界。她笔下的世界并不阔大,不过是三两个人在日常情景下的交融,却又在这窄狭的空间里写尽了人情的淡寡与浓郁。
我喜欢明君的小说,她创造了独属于她的语言,花朵一样的语言,有着香气的语言。她也创造了独属于她的故事,树一样的故事,开着花朵的故事。

    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 ……

    我不知道明君这么好的潜质为何起步这么晚,其中一定有令人难以想象的难处,一定是经历过来自生活或家庭或感情的某种断裂,不得不割舍“高中时代疯狂爱上写作”的梦想(我知道我不该如此去猜测自己敬重的文友),但是无论在任何时候,这种梦想都没有断过,只是在心里积蓄着、等待着,一有机会就会重新捡拾起来,继续走下去。

    写文字的人不少,但把文字做为一种精神追求的却凤毛麟角,做为一种事业来坚持的则少之又少。

    一种追求,一但在心里形成,就会成为生命的支柱,就会与生命形影相随,不离不弃。相信明君就是如此!但也一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有人说,一个深夜里提起笔来写作的人,心中一定是有隐痛的,因为生命的苦痛与忧伤无处不在。而一个人的精神痛苦,其实没有任何人能够分担,似乎只有文字可以担当。

    她说她的许多诗文都是“私文学”,是写给自己看的。这种无功利心的创作反而更容易出佳作。虽然在各地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许多诗词文章,也获过许多征文大赛的奖项,但我认为,她那些最有分量的作品还在空间沉睡着,因为“不适合”……

    她没有作家的名头,却有作家的才智。其实这样也好,免得被虚名所累,使文字失去现在金属般的质地!不是有许多作家都“死”在了成名之后吗?况且如今的许多作家只是“坐家”而已。

    她没有出书。这个年代,该出书的不能出书,不该出书的却自己花钱买自己的书,无非是为村头的厕所做了一点贡献,或是为造纸厂增加回馈的原料而已。

    真的希望有一天,能捧着一本《付明君文集》,坐在我的破三轮车中,嗅着她文字和灵魂的芬芳,享受着她创造的精神盛宴!

    走吧,
    我们没有失去记忆
    我们去寻求生命的湖。。。。。。。。。。


                                           

文章评论

明君

感谢岁月苦旅的隆重抬爱,能得到朋友对我文字的认可,实在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很坦白的说 ,我还不配担当这么高的评价......,不过当我认真的读完这篇读书随笔后,我又被深深感动和震撼着。苦旅运用自如的文字驾驭能力、朴实流畅的语言表达风格、厚重的主流思想和独特的感情渲染,让我深深折服。非常感谢苦旅带来的这种文字享受!更带来一种对文学现象的思索。我一直认为“文字是写给有缘的人看的。”我想,苦旅就是我的有缘人。在你对我文字的评析中,让我们感知了一位儒商的博学与严谨,体味到苦旅文学功底的深厚。 [ft=,,宋体][/ft]

明君

一个精神的跋涉者,我还不够,可以说我是一个孤寂的跋涉者,我认为很多时候,我就是孤独的。也正是这种孤独,成全了我,以及我的文字。我的独异之处在于,对于孤独,我有能力承受,并且享受。孤独令我充实。因为孤独,我生命丰盈。这丰盈的汁液溢出来,便成为我的作品。并且 我一直认为,写作是内心的旅行,现在外面,是恣意流淌的黑色。人们在这柔软的光影里睡熟了。而只有一个人,凝望着一窗的朦胧夜影,她,此刻,已然悄悄上路,开始了一个人的旅行,内心的旅行。回顾这场旅行中,她将遍尝甘苦。

静秋

疏离网络有一段日子了,今天看到这篇评论感慨万千。这是一篇难得一见的文学评论,阐述了作者深刻的文学思想,载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其间大段的段落是文学爱好者们应该铭记、深思和反省地。我想,此篇不光是对明君的文字的深刻地解读,更表达了苦旅对文学的敬畏和那种对精神的跋涉、追求与向往,是写给文学人的,写给文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