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往事(二)

个人日记

        1968年12月22日,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向全国的红卫兵发出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知识青年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于是全国的在校学生全都纷纷奔向农村。
 
 
        那时候我在沙湾县乌拉乌苏公社三宫店三队,当时共产党执政还不到20年,人们的文化水平都很低,共产党员也不多,每个生产队就几个共产党员,不够成立支部,每个生产队是一个党小组,那时候把党小组组长叫政治队长,三队的政治队长是张启明,是甘肃高台县人,还有两个共产党员,一个是生产队长张生荣,老新疆人,另一个是妇女队长王玉凤,也是老新疆人。三队就他们三个共产党员
 
       那时候的队长也没有办公室,生产队就一个办公室,是会计和出纳的办公室。队长有什么事,都是随便在任何场所就地解决,生产队也没用电话,三个队长都是大老粗,识不了几个字。三队就在乌伊公路边上,交通方便,地理位置比较好,土地平整,水源条件也好,每个工日值两元,在那时候的农村,是比较上等的,一个壮劳力一年下来,除去开支,还可以落三百多元。所以石河子市里的领导有的老家来了亲属,都想把户口落在那里。可是社员们都不同意,因为全队只有四千亩地,收的人多了,就影响自己的收入。
 
 
      这天,队里来了一位学生,说要找队长,有人就把他领到了政治队长张启明家里,张队长正好在家,学生就说:“我是乌鲁木齐铁路局的学生,叫马运东,现在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到你队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说着就拿出了上级领导开的介绍信,可是张队长没有看,(其实他就认不了几个字)也许张队长没有听说过这个事,上级也没有提前 通知,张队长把他当成老家来的盲流,到这里报户口的了。张队长就说:“不行,我们这里不需要人。”马运东说:“不是你需要不需要的问题,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指示。”张队长说:“这个问题,我得考虑考虑。”他就去找了那两个党员,经过研究决定就把他收下了。因为生产队没有房子,就安排在马运东的老乡家里,这个事情也就过去了。
 
 
        到了70 年,来了工宣队,不知道什么人又把这个事情提出来了,把张队长当时说的那句话变成了“毛主席的指示我也得考虑考虑”。在那个年代,就这一句话,就断送了张队长的政治生命,不用说,就进了学习班,白天劳动晚上开会批斗,交代思想问题。
 
 
         现在想起来,在文革中,这样的事情太多了,可是讲给现在的年轻人听,还是挺有趣的。

文章评论

沽上盐民

[ft=#003333,4,] 这不是典型的“文子狱”吗。在那时候说话你得小心,因为说话的时候不注意和一些口头语就有人被搞得上纲上线,哭笑不得。[/ft]

小华

[ft=,2,]在那个年代,每个人的阶级斗争意识都很强,就是想揪出隐藏在身边阶级敌人,这样的事情见的多了,不足为奇。[/ft] [ft=,2,]前几天我又去了三队。三个老队长都健在,都过了古稀之年,现在的政府给农村老干部每个月发生活补贴,都过的很幸福![/ft]

胖书,生

[ft=,2,]三宫店三队前两年我去过,在三宫店大门的斜对面。在乌伊公路北边,交通很方便。[/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