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井赋》横空出世
个人日记
《盐井赋》(清·李芝撰 黄宗壤书 巴骄注释)
О黄千红
“祖籍江西老表,本人重庆崽儿。自流井觅一枝栖,繁衍于兹五世。性乏权谋机变,情痴恶札歪诗。嶙峋病骨一层皮,惟有心肠热的。”
这是一首黄宗壤自题画像的西江月词。如果如其所言这也是他“情痴”的一首“歪诗”的话,那么,这个“歪”对于他来说不过是一种自我解嘲的调侃,而对于我们来说应该含有另辟蹊径的自信意味。至于黄宗壤把他的书法称之为“恶札”,其蕴含的无疑恰恰是对于丑怪不堪的世俗书风的鄙弃和不屑一顾。黄宗壤爱诗,爱好的诗,不爱歪诗;爱书法,爱好的书法,不爱恶札。所以,才有黄宗壤心甘情愿地抄诗,抄自己的诗,抄古人的诗,抄朋友的诗。去年隆重推出长达5米的《荣州赵尧生歌》长卷算是他的代表作。也是在去年,大寒前三日,黄宗壤更做了一件让自贡人翘首以盼的事情,他以册页的形式抄录清代邑人李芝洋洋洒洒的《盐井赋》。时隔仅仅一年,这部煌煌巨制,经过文化学者巴骄之手的编纂注释,付梓面世。这是黄宗壤第二次书写《盐井赋》,第一次是若干年前应贡井区之礼请而书,并镌刻上石,立于旭水河畔。黄宗壤每每忆及那次所书的《盐井赋》,对由于刻手的原因而导致的原作的走形和神韵丢失,心存遗憾和痛惜。而现在书写的这部《盐井赋》的横空出世,则使黄宗壤当年的郁闷彻底得到消解,尽管大寒的脚步越来越近,黄宗壤因为创作《盐井赋》的释怀,还沉浸在如沐春风的惬意中。
近年来,黄宗壤有意以书法的形式,有计划地复现自贡的文化经典,创作李芝的《盐井赋》,是他系列计划中的一环。李芝是土生土长的自贡人,清乾隆十三年戊辰科殿试金榜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十二名,李芝这人曾应征召先后远赴山东招远、湖北宜都任知县,此人廉洁自矢,两袖清风,政绩斐然。不知李芝这个人是厌倦官场的生活,还是不适应官场的生活,抑或是希望换一种活法,竟说不干就不干了,辞官归里,辟馆授徒,宁棲心于淡远,于寝处造风云。李芝在家乡做了三件了不起的事情,一是桃李满天下,其门下登科甲者众;二是受大学者段玉裁知县之邀入署修撰的《富顺县志》成为当地志书的翘楚。三是孕育了这部1338字的《盐井赋》。李芝的《盐井赋》以他对于家乡的眷顾和独到的视角以及深厚的学养,体物写志,让这种肇始于诸子散文、过渡于屈子骚体、确立于汉代、鼎盛于唐宋的辞赋,竖起了璀璨夺目的旗帜。李芝的《盐井赋》,即使与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放到一起,仍堪称其抗手。李芝满怀激情地为“天车排闼以林立,地架喧豗而鼓作”的盐都大地铺采摛文,无可争议地成为盐井辞赋的第一人。而在黄宗壤看来,这才是真正的大家之作,现代一些自诩为赋的伪作是不能仰其项背的。
然而,对于《盐井赋》,对于李芝,知道的人并不多。黄宗壤作为和李芝具有相同志趣一样情怀的自贡文化人,尽管吝于作赋,却常作诗文和书画,已有《聊胜水斋诗词稿》、《散仙楼夜谭》、《隋侃之如是说》、《病鹤集》、《盐都杂俎》、《黄宗壤艺文集萃》、《逝川存忆》、《平生自况》等十数种著作问世,个中收集了大量表现自贡风土人情和个人情怀的作品,或者说,李芝《盐井赋》所呈现的场景,可以在黄宗壤的笔下找到鲜活的画面。黄宗壤一直希望以书法的形式对这部文化经典进行二度创作,让这部作品重新焕发夺目的光彩。黄宗壤兑现了自己的内心承诺,两位相隔二三百年、一生无缘蒙面的老人,因为一部《盐井赋》而走到一起,这种突破时空阻隔的文化邂逅,原本就是一部丰厚生动的盖世传奇。
同是黄宗壤的书法作品,新出的《盐井赋》已经不同于今春刊行的《荣州赵尧生歌》,后者大量融入了黄庭坚的笔意,更见奔放、雄奇、跌宕、豪侠之气。而《盐井赋》,楷书立其体,行书造其形,兼以草书笔法,规整而不失活力,流畅而不乏蕴藉,放逸生奇,势如斜而反正,雄健弥复深雅,婉转更见韵致,信笔而书,自然天成。从线条所蕴含的情感特质看,只有发自内心的真诚,无论是对李芝其人其赋,还是对于这座厚重的文化都市。朱熹说过:“然敬有甚物,只如畏字相似,不是块然兀坐,耳无闻目无见,全不省事之谓,只收敛身心,整齐纯一,不恁地放纵,便是敬。”年过七十的黄宗壤正处于“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巅峰创作时期,他以其厚积薄发的翰墨井喷而能保持理性的自觉,使之臻于人书俱老的妙境,《盐井赋》册页书法便可见一斑。
编纂者为了穷尽原作的表达效果,《盐井赋》完全按原作的实际尺寸印出,以便达到印刷品和原作趋于一致的审美境界。集子还增加了巴骄为《盐井赋》的注释和画家陆坚关于盐井的线描作品《大安云》,风味别具。作为印刷品的《盐井赋》,还采取了仿古线装书的装帧样式,古色古香,令人叹为观止。
重新焕发生机的《盐井赋》,忽如深秋一夜吹出的暖风。这是李芝没有想到的,李芝或许会泉下有知。
2013年11月6日藏月书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