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个别代表的发言他代表人民吗
个人日记
文/大漠鱼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举国盛事,它不仅关系着中国的政治走势,更关联着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然而,不知从何时起,“两会”成了“委员代表”们个人的表演舞台,硬生生把一场本该严肃的,事关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命运的大讨论、大决策,演绎成纷乱无序的个人秀场,甚至是荒诞剧。 之前,有网友作了一首打油诗,这么评价两会:“两会复两会,雷语何其多;年年有两会,笑点不蹉跎”。在网友的眼里,两会不乏活跃气氛,笑点频出,但可以看得出,这种笑意的背后无不充彻着泪水和酸涩。 “老百姓,给点脸就上房揭瓦。”,这是3月9日,辽宁代表团在小组讨论时,人大代表、著名画家冯大中表述的观点。在讨论关于拆迁工作时,冯大中坦言:我们还应立一个“动迁法”。拆迁要天价的,该上行政手段的就上手段,老百姓,有的给点脸就上房揭瓦。毛泽东时代,谁敢说不字? 在“拆出一个新中国”(江西宜黄某政府官员: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的大背景下,多年来,大动土,大拆迁在中国各个地区方兴未艾、如日中天。所以,两年前政府出台了多个关于诉诸拆迁的行政规定,其中核心的一条是,将要不要强制拆迁的权力移交法院。然而,之后的一系列事实证明,此条规定并没有应运到实践中,法院甚至成为无理强拆的角色之一。那么,在这种情形下,通过法律制定一部“动迁法”,个人以为还是很有必要的。关键的问题在于,由谁来判断、仲裁迁拆的合理性。而“合理拆迁”需要秉承什么样的理念,尤为重要。 回到冯大中代表的思路上,我们来看看他主张“上手段”拆迁的主导意识。很显然,他把老百姓与拆迁的主体割裂为两个不同境界、不同意识流的族群,能够达成两者统一的唯一手段就是采取强制手段,即毛泽东的“专政”手段。因为老百姓天性中的“下贱”,注定了他们是“给脸不要脸”的一群人,所以没必要对老百姓迁就,甚至没必要与他们形成沟通。 当然,冯大中代表在做出这一表述时有一个前提——被拆户“要天价”。在拆迁过程中,有没有漫天要价的现象?不可否认,这是有的。但要清楚,甭管他怎么要价,都是个权诉求,而这个权利是天赋的,也是宪法赋予的。特别是在土地被征用后,附着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极有可能从此失去生存资本,所以本着为未来着想的考虑,提出相对高的要求,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更何况,在大多数情况下,土地出让后,带给开发商或政府的是天价利益。那么原来土地的拥有者从中分一杯羹,又有何不可? 如何界定被拆户是漫天要价,而非合理诉求,这必须从拆迁补偿着手。举个简单的例子,最近一年来,笔者居住的这座城市正在大规模拆迁,且不说由此形成的雾霾成了人们无可逃避的吸入物,而集中拆迁导致的失业率更是日有增加,以致怨声四起。还有临街门面房的拆迁,据说包括附着物在内的全部补偿,每平米不足3000元,而当初购买时的价格则每平米不低于3万。假设一下,如果不接受现在的补偿价,是不是就要视为“漫天要价”?在沟通不到位的情况下,政府强制拆除,是不是就合理,就可以对原住户上手段强制执行? 事实上,给予每平米几百元的补偿价的例子全国还有很多。这也是拆迁主体与被拆户达不成统一,最终引发突发事件的原因之一。在这种情形下,就将“不服气”的老百姓视为“给脸不要脸”,进而对其采取强制手段,那么这种行政措施与强盗打劫又有何两样? 冯大中主张应运毛泽东时代的孔武手段解决现代生活中的社会问题,说白了就是对独 裁统治的留恋,是对民主新思想的公然背叛。类似“狠角色”出现在两会上,带给我们的另一个思考是,如此“代表”究竟代表着谁?他们的“代表”资格是怎么得来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的规程,各级代表是依据相关法律选举产生。代表出席两会,传递的是人民的声音,即百姓的声音。可是,历年来两会中屡屡曝出的“雷人雷语”显示,这些“代表”早与人民无缘,与百姓脱节。不信请继续往下看: 2012年,佛山两会代表方明:百姓是教好的,不是养好的,就像溺爱的孩子不可能是孝子,溺爱的百姓也可能比较刁民。 2012年,广州代表李伟全:警察要敢于向刁民开枪。 2009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谈起择校:谁给我500万,我降20分录取他。 2013年,广大人大代表叶鹏智:要官员公开财产有法律依据吗?官员公仆,不是老百姓的奴隶。 2012年,全国人大代表李兴浩:穷人可将二胎指标转让给富人。 2010年,全国政协委员,央视主持人朱军:无论是在思维,还是掏粪工具的使用上,大学生都具备优势。 2013年,江苏政协委员,南京人大代表陈光标:没有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不应该生孩子。 2011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 ……….. 上述委员代表,从理论上讲,他们都是人民“公推、公选”出来的,但他们释放出的意识和理念,早已背离了人民群众。于是我们心底不得不多了一个问号,如此会议将怎样反应人民的意志? 两会在继续,人民在翘盼,希望各委员代表能正确审视自己,而不是秀个性、秀脑残! 2014-3-10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