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植物的生理知识(看完保证你是盆景高手)
花卉种植养护
盆景植物的生理知识
植物也是生物的一種,在溫度攝氏十度以上,三十度以下,它藉著本身的構造,進行吸收、合成、同化、分泌等的生長活動,而以氣溫在攝氏二十~二十五度,相對溼度在百分之七七~九十之間最活躍。
盆栽由於在有限的盆土中生長,根部無法像自然樹自由地伸展,且無自然界的水源供給水分,並在創作過程中需要不斷地施予剪定、摘芽、摘葉的生理矮化及纏線整姿的物理矮化始能美化樹型,所以對陽光、空氣、水和土壤這些植物生長必備的要件,要特別講究。因此,了解植物各部位的生理功能,可以正確地判斷盆樹發育的好壞,使盆栽愛好者在整姿創作過程中,更能掌握時機,在生長旺盛時剪定、摘芽,在樹液流動緩慢的休眠期纏線整姿,以充分發揮造型的技術。
根的功能
根的生長依靠最前端根冠內的分生組織,即生長點,此部位細胞分裂活動旺盛,於夜間在土壤中持續生長(根在白天由於陽光照射的關係,生長緩慢),二、三週即老化;它以根毛部的根毛及表皮細胞,吸收水分與養分(無機鹽),經過枝幹的木質部(導管或假導管)輸送到葉面,而大部分(約百分之九十七)散失於空氣中,此即為「蒸散」流程。植物體內水分能夠上昇的原因,一般都認為由(1)根壓(2)毛細現象(3)蒸散(4)凝聚力等的作用所引起。
因此,盆土太乾燥,根毛會枯死而無法吸收水及養分;盆土太溼,無法通氣,根會窒息而腐敗,喪失吸收功能,而葉面仍不斷蒸散水分,導至樹木脫水而死。根有「吸收」、「儲存」功能外,根會把植物利用剩餘的重無機鹽分泌出體外,另外還有「固定」植株的功能。根為了吸收,在土壤中穿梭並密切結合,使樹與土牢牢固定,顯出安定感。
植物無法直接利用空氣中的氮,但有些微生物如「根瘤菌」則能侵入植物的根內,固定土壤間隙空間中的氮,供植物利用;而根瘤菌則可自植物吸收碳水化合物等,來維持生命,是為互利的「共生」關係。
根要發達,首先要有充足的水蒸氣。通常根是沿盆缽的內緣往下環繞生長,因為盆缽的週圍通常聚水較多,水多溫高,根就多。盆土如缺水時,會有新鮮的空氣流滿,提供根部大部分的氧氣,促進根的生長,活潑根部的呼吸作用。太陽照射可使盆缽溫度上昇,促使根生育活動旺盛。所以說:水、空氣、陽光、溫度,對植物有最深的影響及關係。
幹、枝、皮的功能
幹、枝是植物的骨架,支撐整棵樹的重量,形成優美的造形;皮層保護內部的部分──篩管部是葉、枝部分養分的通路;形成層細胞分裂旺盛,使枝幹長大;導管部是根吸收的水、養分輸送到葉的通路;木質都是支撐樹的部分;年輪則可研判出樹木生長的年數。
葉的功能 光合作用
葉是植物體(樹)「製造營養」、「吸收及蒸發水分」的場所。
綠色植物的葉,藉著光能進行「光合作用」;白天,經由葉面氣孔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由根部吸收來的水分,在葉肉細胞中的葉綠體內,合成葡萄糖(碳水化合物),供給植物營養和生長必需的能量;同時釋出氧氣,更新動物所呼吸的空氣。
此過程可簡列如下:
6H2O水+6CO2二氧化碳→(陽光、葉綠體)→ C6H12O6葡萄糖(碳水化合物)+6O2氧
綠色植物是地球上唯一能有效地捕捉太陽"光能"的工廠,它把"光能"轉變為"化學能",貯存在葡萄糖等碳水化合物中。地球上的其它生物,如動物、真菌、細菌都必須依賴植物行光合作用所製造的碳水化合物(醣類)才能維持生命。
光能、CO2、H2O。→葉綠體→C6H12O6(醣類)→動物、真菌、細菌
光合作用製造了大量的碳水化合物,除了供應原來細胞的生長代謝外,大多暫時貯存在葉內(白天),夜間才經由韌皮的篩管(或篩細胞)輸送到枝、幹、根、花、果實各部分,以供該處生長及貯存之需。
含葉綠體(綠色)的細胞,其光合作用效率很高;據估計,一年中約可將一千七百億噸的二氧化碳固定(合成)成為有機物。現今,大氣中約有七千億噸之二氧化碳;所以,每年經由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將地球上五分之一以上的二氧化碳轉換成生物的組成物質。當然,這些被固定了的二氧化碳,並非永遠由大氣中消失;因為,經由生物的呼吸作用,不斷地再將二氧化碳釋出歸還於大氣中;況且,目前人類大量使用的石化燃料(汽車及工廠用的石油和煤炭)之燃燒,也對二氧化碳的回歸貢獻不少。
近來,由於世界各地人口遽增,人類食衣住行的需求,破壞了大量的森林及綠地,因此,植物固定二氧化碳和釋出氧氣的量,相對地減少許多,以致使空氣品質下降。尤其在"水泥森林"的都市中,放眼只見鋼筋水泥的房子、日日增多的汽車及工廠,表面上看來,我們的生活更方便、舒適,但實際上,我們能"存活"的最基本條件──乾淨的空氣和水,已遭受到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威脅!目前,雖有環境保護署對嚴重污染的空氣不斷地提出警告,但並不能解決這個威脅你我生命的問題。因此,"綠化"每個人、每個家庭、機關環境,已不再只是賞心悅目,可有可無的事了。"綠化"是每位"我要活下去"的人,刻不容緩的首要之務!
蒸散作用
闊葉樹的葉片薄而寬大,所以水分蒸發速度較針葉樹為快,而一般蒸發也會因空氣溫度變化而異。空氣乾燥、溫度高時蒸發快,空氣潮溼、溫度低時則蒸較慢。這種「蒸散作用」主要係透過葉的氣孔進行,少部分則經由葉表之角皮層散失。
幾乎所有的植物都具備從葉面吸收水分及礦物質(無機鹽)的特性。葉面的水分吸收能力,通常針葉樹比闊葉樹強。葉所吸收的水分即使不足以供給生長,也可維持樹最低的生命存活機能。針葉樹遇到腐敗、改植,或根部重大損傷時,就必須作葉面噴霧水作業,理由是針葉樹從葉面吸收水分的能力強,葉面噴霧水可供針葉樹吸收水分;而對闊葉樹而言,則有抑制水分從葉面蒸發的功效,闊葉樹落葉改植時就不必噴霧水。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是生產,而「呼吸作用」則是消耗。植物維持生命所需的能源,係由「呼吸作用」產生,它利用空氣中的氧,使葡萄糖等有機質(如碳水化合物)完全分解為簡單的無機物(CO2和H2O),並釋出貯存的化學能。這些被釋出的化學能可用來"做工"──例如使植物生長,把光合作用產生的葡萄糖聚合成澱粉,這種多醣類就是植物體的貯存能源。一般人都認為樹木的呼吸作用,完全只在葉部進行,其實根、樹幹、枝葉的表面,也有少量的氣孔或皮孔,可進行氣體的交換,供應該處細胞呼吸所需之氧氣。
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剛好是完全相反的作用,植物體的活細胞,不分白天、晚上都不斷地進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過程,亦可簡列如下:
C6H12O6葡萄糖+O2氧→任何時間、活細胞→H2O水+CO2二氧化碳
根部因在地面以下,不受陽光影響,所以不論畫夜都只行呼吸作用──吸氧,吐出二氧化碳,容易形成碳酸,使盆土酸化。氧氣會促使微生物分解土壤中的有機質。形成無機鹽供根部吸收。因此,保持盆土內空氣流暢,對盆樹根部的發育、吸收力及整體樹勢活力影響甚大。這是因為根部的吸收力與換氣性及葉在「光合作用」的速度正比。因此,盆面鬆土工作及採用粒土種植非常重要。葉在白天因「光合作用」旺盛,吸取二氧化碳吐出氧;夜間則因光合作用停止,而只有「呼吸作用」,吸氧吐出二氧化碳。
四季變化
盆栽在四季中,因溫度、溼度高低的不同,生育狀態也有所差異。溫溼度高,「光合作用」旺盛,溫溼度低則趨緩。修整樹型時更需考慮到每個季節盆樹生長的生理狀態,千萬不可違逆樹木自然生長的生理。譬如在炎夏進行移植換土、調枝與整姿,往往會因吸收與蒸散作用而使盆樹枯死或發育不良(熱帶樹種除外)。所以,要創造出一棵樹形完美的盆栽,一定要徹底掌握盆樹的生理狀態。春季發芽前,植物當是半休眠狀態,利用此時搬盆換土、纏線整姿;夏季發育期,可摘芽、剪定;秋季盡量肥培,準備過冬;冬季則要注意禦寒的工作,千萬不可忽略了樹木生理
[转帖]如何使盆景枝条尽快长粗
时下盆景生产是以育苗培养为主,植物生长是顶枝优势,中枝次之,下枝更缓慢。育苗制作盆景造型是要下枝粗,往上渐细,才合比例,这就需要用人工去多次修剪改造,才能尽快地达到理想成型。据笔者多年来的经验,在育苗造型阶段,使需要长粗的枝条尽快长粗的做法归纳如下:
一、抑制其它枝芽的生长,促进需要长粗的枝条尽快生长。苗木生长一般都是愈近树冠的地方树势生命力愈强,生长都比其它枝快,若不适当抑制上面的生长,则下面的树枝就生长不顺,成型不理想。必须当苗木生长到符合修剪造型时,对顶端枝要进行修剪、打顶、摘心、这样能抑制上面枝的生长,树势营养就集中输送给下面未受伤的枝条,使其生长增粗。为此,根据造型设计需要长粗的枝条(一般下部第一、二枝托),暂不修剪、不打顶、不摘心、不摘叶,就获得生长优势,迅速生长增粗。如同时修剪,而全树的萌芽力优势仍在顶端,下面枝条生长就更缓慢,很难长粗,苗木要推迟几年后才能成型。一般要到第二处后视长势合比例后,才开始修剪为佳。
二、苗木修剪后,转动盆钵,使需要长粗的枝条,方向朝南,让该枝条多受阳光,可尽可能快长粗。
三、需要长粗的枝条长到需要进行绑扎、弯曲、造型时,要注意枝尖朝上,才能尽快恢复元气,继续不停地生长增粗。如枝尖朝下,导致此枝营养输给减弱、生长缓慢,待枝尖自然朝上抬起时,又需要一些时间。因此时生长优势又集中在上顶端。
四、对需要长粗的枝条,要使其正下方的侧根朝下生长,就可加强该部位的生命力,促进上方枝条生长。
五、晴天特别要多向需要长粗的枝条喷水,进行根外施肥。同时注意平时加强对苗木水、肥、病虫害的管理,促进枝繁叶茂,加速苗木生长成型。
盆景未成型剪枝宜分时
剪枝,是盆景制作的重要手段,直接关系到盆景成型的速度和品位,现归纳为“三剪三不剪”,供读者参考。
一、剪迟不剪早。一般人都认为冬季树木停止生长,是修剪枝条的最佳时机。其实,这个观点不够全面。准确地说,应该是部分树种可以进行冬剪。如紫薇,冬季短剪后,枝条看似干枯,春季一到,短枝上就会生长出新芽。但有两种情况会使冬剪失败。一是树种不宜。如榆树,其枝条一旦有伤口就很容易失水,所以对榆树进行冬剪后,其短截的枝条在漫长干燥的冬季会因失水而干枯。二是枝条太细不宜。不管何种树,对太细的枝条进行冬剪,枝条都会枯死。其实,“春剪”优于“冬剪”。初春树木萌芽前剪枝,此时空气湿度大一些,加之较短时间内就会萌发新芽,故无枝条干枯之虞。但杜鹃、梅花等是春季开花的树木,必须待开罢花以后才能剪枝,否则,剪除了花枝对花反而不好。
二、剪粗不剪细。 有些人追求盆景快速成型,急不可待地对尚未木质化的新枝进行短剪,结果事与愿违。 枝条短剪成托,必须预定枝托的长度,设想作品成型后,枝托的长度无大的变化。但如果成托的枝细嫩,就会继续较快地生长,这样一来,几级枝托的长度就会大大超过预定长度,显得比例失调。正确的做法是:等枝条木质化及大致长到预定的粗度再剪。
三、剪肥不剪瘦。有时对枝进行短剪后,枝托上很长时间不发新芽,即使发了芽,侧枝生长也不旺盛,这是因为缺肥。要促使枝托速生壮芽,快长新枝,用肥量在不至产生“肥害”的前提下多多益善。
最后,必须说明,“三剪三不剪”,是针对未成型盆景而言的。
盆景中“杂草”的妙用 盆景通常以土壤为介质栽种盆景植物。在盆土里,随着季节不同会长出各种各样的杂草。这些杂草既消耗盆土里的有限营养,又影响盆景植物的通风和采光,还影响盆景作品的整体观赏效果。所以“除草”便成为盆景养护和管理过程中重要的、日常性的工作。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盆景中的杂草也有它的妙用。我们弄清了盆景杂草对盆景养护的有利方面,就能做到“科学除草”。
1、盆草是“干湿计”。适当留几株杂草,可以观察盆土的干湿状况,为我们日常浇水提供参考。喜湿盆景植物,盆草略焉就需要浇水;需要略干或控水的盆景植物,盆草全焉再浇水。而杂草的生命力一般比较顽强,见水即可复活。 2、盆草是“肥力计”。适当留几株杂草,可以观察盆土的肥力状况,为我们日常施肥提供参考。一般杂草的根系比较发达,对盆土的肥力状况反映比较敏捷,“草旺则肥足,草弱则肥缺”。但我们还要区别不同情况:对于养坯阶段的树木要促其增大增粗,就要勤施肥,保证充足的肥力;对于已经成型需要控制的树木,就要少施肥或不施肥。 3、盆草是“疏松计”。从清除杂草的角度来看,因为杂草的根系比较发达,经常拔除杂草,可以疏松盆土,提高盆土的通透性,以利于盆景植物生长。从保留少数杂草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拔起一株杂草,来观察盆土的板结状况,为我们日常换盆换土提供参考。一般来说,一棵草可以连根拔起,并且能够带起周围的土壤,说明盆土是疏松的;如果一棵草很难连根拔起,或者只能拔断根部以上部分叶苗,说明盆土是板结的,就需要换土。 4、盆草可以反映光照、通风等环境生长条件。适当留几株杂草,可以观察盆景的环境生长条件,为我们改善条件或更改养护地点提供参考。一般来说,每种杂草都有其固有的生长特性,一旦它的固有特性被改变,就可以说明“此地环境不宜”,就需要改善条件或更改养护地点。 5、盆草可以“保护水土”。盆景里的土壤是有限的,而有限的土壤又是容易干燥的。适当地保留部分小巧、低矮、美观的盆草,既可以保水保湿,又可以固沙护土,能起到盆景苔藓的作用。 6、盆草可以预防“烂根病”。盆景植物的烂根同农作物的烂根原理是一样的。主要发生在夏季高温高湿、连续阴晴交替的气候条件下。由于植物根部地下部分湿度过大,土壤透气性差,植物根部呼吸困难;地表土被大雨砸得非常板结,缝隙被泥浆灌满,地表上下之间的空气很难互通;剧烈的阳光照射,使地面湿土中的水分迅速变成水汽向上升腾,形成上升气流,而根部的氧气供不应求,使树根窒息而死。在盆土里适当保留几株杂草,碰到上述恶劣天气,选择大雨突晴的时机,在盆内不同部位拔出2-3株小草,就可大大降低烂根病的发生,而且效率很高。
7、盆草可以提高盆景的观赏价值。自然美是盆景作品艺术美的重要内容。盆景中有意保留部分杂草,并配合其它要素如山石、亭桥、溪流、苔藓、其它辅助植物等,安排得当,可以大大提高盆景作品的自然气息,使作品的意境更加逼真。 因此,我们在盆景的日常养护和管理中,要有目的、有意识地保留一部分有利用价值的杂草,来提高我们的管理效能。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