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
个人日记
老家蒸的年糕是黍子面的,黍子据《名医别录》记载:稷米“入脾、胃经”,功能“和中益气、凉血解署"。主治气虚乏力、中暑、头晕、口渴等症。黍子生长在北方,耐干旱,叶子细长而尖,叶片有平行叶脉。籽实叫黍子,淡黄色,去皮后俗称黄米,黄米再磨成面俗称黄米面,性黏,常用来做年糕,酿酒。
我小时候,父亲教书,母亲自己侍弄那几亩薄田,还要操持一家人的吃穿,天天忙碌着,那时记得每年田地里总要种点黍子,收获后母亲总是舍不的吃,她说这东西产量低,留着过年时蒸年糕,那时我和弟弟总是期盼着年的到来,好让我们美美的吃上那插满红枣金黄色的年糕。年糕粘、香、甜,吃时粘的手上、嘴上都是,到现在一想到年糕浮现在我眼前的还是母亲掀开热气腾腾的锅盖,然后把刚刚蒸好的年糕取出来一边递给等在灶火旁的两只小“馋猫”一边嘱咐说“慢点,别烫了呀"!
不知道从什么起时候家里不在种黍子了,母亲开始种一种比较粘的高粱来蒸年糕,但总觉的吃不出以前的黍子面的粘香,后来慢慢变得不在爱吃年糕了,如今我远嫁他乡,好多年都没有吃到家乡的年糕, 母亲老了家里田地都退掉不种了,母亲和退休后的父亲在离家近的地方捡了一点邻家闲置的田地,种点玉米、大豆、花生,其实我们都劝母亲别再操劳了,母亲说没事干害怕闲出病来,家人只好顺从老人的心愿,不过我想让老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应该算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吧!
暑假带女儿回家,女儿说:姥姥家就是别墅呀,母亲在院子的一角养了几只鸡,鸭,蛋能够自给了,其余空闲的地方都种上了花,蔬菜,瓜果,夏日的夜晚,喜欢和父母摇着蒲扇 ,吃着刚从架上摘下的黄瓜,又开始让他们说我小时候的故事,虽然讲过多次,但还是喜欢听,其实是喜欢看父母讲述儿女成长经历时那种幸福的情景......
哦,呵呵,讲的有点跑题了,还是回到正题上来吧。去年回家过年,母亲说我给你们蒸好年糕了,黍子面的,我女儿是第一次吃年糕,女儿以前在南方吃过糍粑,她问我,这咋是:黄色的呀,还有很多枣,以前吃的是白色的,呵呵。她有点分不清了。今年春节前我母亲在电话里问我们回家想吃什么?我随口就说想吃黍子年糕,年迈的父亲得知后为了满足我这个心愿。在寒风刺骨的三九天多次骑着摩托车去集市、超市,最后才好不容易买到黍子面,我知道这些经过心里一阵阵酸楚,扣心自问自己可曾记得父母最爱吃什么吗?
回开封时,父母让我带上所剩的全部黍子面,现在我蒸年糕时都打电话请教母亲,母亲在电话那端遥控指导我每一个细节,老公和女儿都说我蒸的没有母亲蒸的好吃,我却戏言:那是的,等我到六十多岁时,比母亲蒸的还好吃呢?不过自己还是在仔细寻找原因,后来才发现,原来在我们没回家时母亲就把年糕蒸好了,放到塑料袋中,枣中的甜汁慢慢都渗到年糕中了,所以吃起来很甘甜......恍然大悟!原来甜蜜需要时间,需要耐心等待,需要那无声的渗透!年糕亦是,那生活呢?不也是么?
文章评论
拈花一笑
[ft=,4,]回忆童年总觉幸福,回忆往事总觉温馨!这样的年糕我还没真没吃过。[/ft][em]e124[/em]
翀
童年温馨美好!妹妹是个有福之人啊!
雅俗共赏
[ft=#cc0000,4,宋体]您这是一篇富有生活气息的记叙文章。[B][ft=#000000,,]1,[/ft][ft=#000000,,]开篇点题,旁征博引[/ft][/B]。朋友从黍子的形态、生长环境、药物和食用性都作了简介。随之而来是朋友对童年记忆的述说,通对黍子年糕铺垫来引申文章要表达的内涵。这样的文意安排让读者更加感激父母对儿女们那份无私的爱。[B][ft=#000000,,]2,[/ft][ft=#000000,,]语音简练,流畅自如[/ft][/B]。文章描写富有生活气息。文章承启转折过渡自然,议论部分着墨不多,确是字字珠玑,引人思考。但文章存在不足之处,就文章规范性而言还有待于提高。不知对否?见谅![/ft]
云淡风清
年糕是甜的,回忆是甜的,但愿我们生活更是甜的[em]e179[/em][em]e178[/em]
叶下珠
这生活渗透出来的文字令人怀恋!
相逢就是缘
呵呵,路过进来坐坐,欣赏了,祝朋友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