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高八斗”的来历

个人日记


南北朝初期南宋文学家谢灵运才华横溢, 诗文歌赋都被推为当世的精妙之作。而谢灵运本人也很自负,他说:“如果说普天之下的才华一共有一石的话(石音旦,古代的计量单位,一石=十斗),那么曹子建独自占去了其中的八斗,我得了其中一斗,剩下的一斗才由天下其他人分之。”“才高八斗”的成语由此而来。


虽然谢灵运的说法有突出自己的成分,但对于曹植的赞誉也并非完全无因。《三国志》注所引《魏略》有一段记述,可见曹植才华之一斑。当时有一个人叫邯郸淳,博学多才,并精通《仓颉篇》、《尔雅》、《说文解字》等字书和鸟虫文、篆书等字体。曹操素闻他的名声,而召见了他,见面一谈之下,曹操对邯郸淳很赏识。当时曹丕正博揽人才,请求将他置于自己的文学官属中。曹植也请求与淳会面,曹操就派遣邯郸淳到曹植那儿去。


曹植热情地接待了邯郸淳,见面之后,两人很相投。曹植作胡人装束,跳胡舞《五椎锻》,舞罢,他又表演了掷弹丸、击剑等伎艺,接着又背诵了俳优小说数千言。然后曹植另换衣帽,整肃仪表容颜,坐下来与淳评说天地的开辟,万物的区别,再纵谈伏羲以来贤圣、名臣、烈士的优劣等次,然后又议论古今诗文赋诔以及治理国家的先后措施,还谈论了种种用兵之道。谈论完毕,摆开酒宴,宴请诸宾。自始至终,包括邯郸淳在内的宾客们都只能观赏倾听,没有一个人能在各种伎艺和学识上与曹植抗衡。到了晚上,邯郸淳回到家里,对他的亲友赞叹曹植的才华,称之为“天人”。


此外,曹植还擅长音乐,佛教中用于歌赞的音乐“梵呗”,相传就是他创作的。


曹植还擅长书法。隋炀帝《叙曹子建墨迹》记载说:“陈思王,魏宗室子也。世传文章典丽,而不言其书。仁寿二年(隋文帝年号,即公元602年),族孙伟持以遗余。余观夫字画沉快,而词旨华致,想像其风仪。玩阅不已,因书以冠于褾首。”隋炀帝虽然是个历史上著名的荒荡君主,但他的艺术素养还是很高的,曹植的书法能令他“玩阅不已”而作叙珍藏,则必非凡品。可惜他的书法在隋代已经罕为人知,到今天就更是绝响了。


曹植的诸般才能中最为突出的还是他的诗才。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称他“牢笼群彦”,为后世“文苑之羽仪,诗人之龟镜”。杜甫赞誉道“文章曹植波澜阔”;清人严可均评他“人则两京具体,诗为百代宗工”。


明、清以来,综论中国历代诗人对中国诗歌发展之贡献的,有的将曹植与李白、苏轼并举,如王士禛说:“汉魏以来二千余年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顾所号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也有人将他与杜甫并论,明人胡应麟说:“备诸体于建安者,陈王也;集大成于开元者,工部也”;清之吴淇谓“《选》诗有子建,唐诗有子美,各际中集大成之诗人也”;吴乔说“今之论诗者,但当祖述子建,宪章少陵,古今之变,于斯尽矣”。


看来曹植被誉为八斗之才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并非完全溢美之辞。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