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全套的意义

bie

1.     血糖 【正常值】3.6—6.1mmol/L   【临床意义】对于胰岛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分泌不足或过多有鉴别意义
对于糖尿病的诊断和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有一定意义。
2.     二氧化碳结合力【正常值】24--32mmol/L。【临床意义】对于判断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碱中毒有一定意义。

3.     尿素氮(BUN 【正常值】2.8—8.2mmol/L。【临床意义】判定肾功能。增高可见于各种原因的肾功能损害;肝功能严重损害时减低。
4.     肌酐 【正常值】44---135μmol/L 【临床意义】对急、慢性肾炎的诊断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5.     尿酸 【正常值】150--440μmol/L。【临床意义】增高:临床多见于痛风、急性及慢性肾炎、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6.     【正常值】3.5--5.1mmol/L。钠 【正常值】135--147mol/L. 【正常值】95--108 mol/L。【临床意义】判定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
7.     【正常值】2.1--9mol/L。【临床意义】判定甲状旁腺机能,维生素D缺乏症,骨肿瘤,多发骨髓瘤有意义。


8.     总蛋白 (TP)【正常值】60-80 g/L。白蛋白(ALB)【正常值】35--55g/L。【临床意义】可了解体内蛋白质代谢的一般情况:对肝肾损害,多发性骨髓瘤等有一定诊断、鉴别诊断意义

9.     血清总胆红素 【正常值】5.5--19μmol/L。血清直接胆红素; 【正常值】1.7—6.8μmol/L。【临床意义】诊断、鉴别诊断黄疸类型有重要意义。心血管疾病、中毒时升高


10. 谷丙转氨酶(ALT 【正常值】8—40U/L【临床意义】对肝胆疾病的诊断及病情变的观察有重要意义。
11. 谷草转氨酶(AST 【正常值】5--40 U/L【临床意义】急性心肌梗塞时升高,肝病及其它脏器炎症时也常增高
12. .r--谷氨酰转移酶或转酞酶(r--GT 【正常值】8--53 U/L。【临床意义】肝胆系统病变特别是肝癌时明显增高。
13. 肌酸磷酸激酶(CK 【正常值】25-195U/L。【临床意义】骨胳肌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急性心肌梗塞时显著升高。
14. 乳酸脱氢酶(LDH 【正常值】115--220 U/L。【临床意义】心、肝、肺等组织急性损害时明显增高
15. .碱性磷酸酶(AKP 【正常值】42--140 U/L。【临床意义】阻塞性黄疸、肝炎、肝硬化肺癌、骨肉瘤、肿瘤骨转移等明显升高。
16. 胆碱酯酶(CHE 【正常值】4.2—12.6 ku/L。【临床意义】有机磷中毒,严重而广泛的肝实质性损害时减低。


17. 淀粉酶(AMS 【正常值】0--103 U/L l。【临床意义】诊断胰腺炎、胰腺癌的主要指标之一。流行性腮腺炎甲期,胰腺附近的胃穿孔,也常增高。

18. 总胆固醇【正常值】2.9--6.0mmol/L。甘油三脂【正常值】29. --6.0mmol/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了解体内脂代谢情况,对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甲状腺机能减退等诊断有意义。

 

 

 

 

心肌酶谱是存在于心肌的多种的总称,一般有肌酸激酶CK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心肌损伤后这些酶有不同程度的释放到血清中。因此,临床上抽血能够查出这些酶的水平(高或正常?)。

    其中CK-MB,LDH1特异性最高,目前心肌酶谱正常值多为成人标准,而小儿的正常值要高于成人,绝大多数儿童的心肌酶谱是成人正常参考值的2~3倍。由于影响心肌酶谱的因素较多,很多医院采用测定心肌肌钙蛋白来辅助诊断心肌炎心肌梗死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肌酸激酶(CK)的分布还是含量,最高的是骨骼肌,而不是心肌。 因此,肌酸激酶(CK)升高者,应注意是否存在肌肉无力、肌萎缩等骨骼肌的异常表现。可以通过心电图、肌电图检查加以鉴别心肌和骨骼肌的疾病。

    总之,心肌酶谱的提法不是太合理,容易让人们误解心肌酶谱异常就是心肌有问题。

 

    (对心肌酶检查,检查心肌酶主要是确定心肌缺血坏死或细胞膜通透性

         1.血清酶总论:P232     LDH、AST、CK及其同I酶,α-HBD      )

     临床意义。。。

 

 

 

HCG     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尿HCG临床应用  1、早期妊娠的诊断。

  2、在宫外孕时,在子宫出血后3天仍可阳性,可用HCG与其它急腹症鉴别,但其只有60%左右的阳性率。

  3、不完全流产时HCG检测仍可为阳性,完全流产或死胎时则由慢性转阴。

  4、用于产后或人流术后的情况的判断。如在一定时间内未恢复则应考虑异常可能。

  5、葡萄胎和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及睾丸畸胎癌等可显著增高。

  6、应用于肿瘤术后观察。

  7、其它一些如内分泌疾病、如脑垂体疾病、甲亢、卵巢肿瘤、子宫癌、胃癌、肝癌等也可升高。

 

CRP   C-反应蛋白      人类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是在感染和组织损伤时血浆浓度快速,急剧升高的主要的急性期蛋白.CRP可以激活补体和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而起调理作用,从而清除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和损伤,坏死,凋亡的组织细胞,在机体的天然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关于CRP的研究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传统观点认为CRP是一种非特异的炎症标志物,但近十年的研究揭示了CRP直接参与了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并且是心血管疾病最强有力的预示因子与危险因子。

      临床意义综述如下:  正常参考值:<10 ㎎╱L

  ⒈ CRP作为急性时相蛋白在各种急性炎症、组织损伤、心肌梗塞、手术创伤、放射性损伤等疾病发作后数小时迅速升高,并有成倍增长之势。病变好转时,又迅速降至正常,其升高幅度与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

  ⒉ CRP与其它炎症因子的相关性: CRP与其它炎症因子如白细胞总数、红细胞沉降率和多形核白细胞等具有密切相关性。CRP与WBC存在正相关。在炎症反应中起着积极作用,使人体具有非特异性抵抗力。在患者疾病发作时,CRP可早于WBC而上升,回复正常也很快。故具有极高的敏感性。

  ⒊ CRP可用于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一旦发生炎症,CRP水平即升高,而病毒性感染CRP大都正常。脓毒血症CRP迅速升高,而依赖血培养则至少需要48小时,且其阳性率不高。

  ⒋ 恶性肿瘤患者CRP大都升高。如CRP与AFP的联合检测,可用于肝癌与肝脏良性疾病的鉴别诊断。CRP测定用于肿瘤的治疗和预后有积极意义。手术前CRP上升,手术后则下降,且其反应不受放疗、化疗和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有助于临床估价肿瘤的进程。

  ⒌ CRP用于评估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当CRP高于250㎎╱L时,则可提示为广泛坏死性胰腺炎。

     

文章评论

1503486950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em]e142[/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