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黑的袭人到底冤不冤

红楼一梦

                                        图片
        作为一名读《红楼梦》多年的红迷、爱好者,不论是和同样喜爱红楼的现实里的探讨,还是在红楼梦QQ群里和大多数群友交流,袭人,都是一个永远存在的话题,而且,一提起袭人来,往往是争论不休,品评不断。袭人不可避免也无法避免的成为了《红楼梦》的“话题王”,“票房的保证”。而众说纷纭话袭人的过程里,我所遇到的很多朋友,都是对袭人持反对意见的,也就是所谓的“袭黑”。从《红楼梦》一书问世至今,几百年来,袭黑的人估计成山成海了,可袭人这个人物,依然屹立在《红楼梦》的一个角落里,让人不能够忽视她。当然,很多袭粉(有袭黑自然有袭粉)也为此和袭黑们站成对立面,争执不休,虽没有像钗黑和钗粉两派闹的几挥老拳,也是忿忿不平,要论出个长短。足可见,袭人的是非功过,是好是坏,真是引人注目。
       被黑的袭人到底冤不冤?这个问题,喜欢袭人的一等人,回答一定是肯定的,冤,冤死了。不喜欢的,回答更坚定,不冤,一点都不冤!可是,我想说,黑白与否,冤与不冤,一切都要从文本——这个我们最需要遵循的书中寻找答案。那么,我们设定几个问题,来一一解读这个人物,来找寻答案。
       围绕袭人热议比较多的问题,首先是袭人是不是一个温柔贤惠之人。这一点,文本中多数正面描述的,她是宝玉身边贴身的大丫鬟,年龄也长宝玉几岁,温顺懂事,服侍过贾母、伺候过贾珠、湘云,因为是个妥帖的,贾母给了宝玉,为的是尽心尽力的伺候他早晚起居。不是判词里也写着么:枉自温柔和顺。判词如此,可见这个人确实是一位温柔和顺的人。否则,怎会于怡红院多少伶俐机敏聪慧的丫鬟中脱颖而出,独得宝玉之心?这一点,即便是袭黑们也不能否认。但是,如果说我们只是像看戏一样,只是看唱戏的人的扮相,就直观其表,不究其里了。如若联系更多的情节,袭人的温柔善良则更多的是表面现象。你能想着这样一位温柔善良的女子,像个安排在宝玉身边的密探(关键没有人安排),整日盯着宝玉的一举一动,和哪位姐姐妹妹多说话了,回来晚了,出去早了。因为不放心的,跑到王夫人处,说出那么一大通知情解意的话来。温柔善良到,下雨天听敲门声,一心只想着是宝姑娘就开,不是宝姑娘就叫她淋着去?温柔善良到晴雯被撵,宝玉大哭,能说出“晴雯算是什么东西,能灭过我的次序去?” 话来。这样的女子,也不是善良了。真正善良的,紫鹃莫属,拿袭人和紫鹃行为比较,还善良么?我们只能说,她的温柔善良是相对的,是看人下菜碟儿的,宝玉跟前要温柔,温柔是把刀嘛!袭人多次拿黛玉说事,不分时间、不分场合。黛玉好坏,轮不着袭人做丫头的评断,从根本上有违做丫头的身份,实属”僭越之举“。她通过言语上打击黛玉,也于无形中散布了黛玉小性,不动针线,和宝二爷动不动就起了龃龉之类的消息,更不利于黛玉在贾府立足,这样的袭人,实在不敢称之为温柔贤惠之人。
        其次,袭人是不是一个尽得人心之人。书通篇,夸奖过袭人的,貌似不少。
可是细究起来,分为三类。一类是老祖宗,也可以说是袭人最初的“伯乐”,老太太眼中的袭人是个老实人,针扎都不出一声的闷葫芦,只是因为伺候的尽心,特特的拨给了宝玉,为的是尽心尽意伺候宝贝孙子起居周全。只是,老太太并未将袭人看做日后可以做姨娘的人选,她所中意的是心灵手巧,模样标致的晴雯。第二类是王夫人等。是袭人成功上位准姨娘的“伯乐”。王夫人夸赞袭人,那真是打心眼里,溢于言表的,不但有言:比亲生儿子宝玉还要强十倍,宝玉有造化,得她伺候长长远远的,还额外拿了自己的月例批出二两银子给袭人,又是赐饭菜,又是赏大毛衣服。再有就是薛姨妈、薛宝钗、王熙凤等。一个是王夫人坚强的同盟,自然是姐姐看着谁好,谁是好的。薛宝钗因见袭人在处理宝玉的事上是个“有见识”的,格外和袭人亲厚,常到怡红院话家常,还帮袭人做针线活计,倒是忘记了主仆身份的差异。王熙凤倒是没有极尽赞美之词,只是善于揣度人心的她,深知王夫人看上了袭人,也跟着应声附和,也把袭人不当普通奴婢起来了。第三类就是园子里的丫头们了。这里,怡红院的丫头们除了晴雯敢和袭人公然拌嘴,其他那个不是看着袭人脸色行事?可真正是她心腹的,也无外乎就是麝月、秋纹两个她一手带出来的丫头。怡红院外,鸳鸯和袭人不错,紫鹃深知袭人在宝玉跟前儿的行情,都自称要喝好茶,得袭人来了。通过这些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袭人得到的人心,亦是有范围的,这个范围,是以王夫人为中心的圈子,并非人人眼中皆好。
        其三,袭人是不是一个有心机之人。 这个估计不用摆事实讲道理,书中很多章节的描写,也是公道自在人心的。我较为关注这几个关键点。一是袭人和宝玉行警幻之事,虽有宝玉白日做梦弄脏了内衣为前提,可作为一女子,袭人就此事发问,本就不妥,加之宝玉后来用强,她自以为是贾母与了宝玉的,便半推半就的从了。随后就有些依仗着和宝玉的关系,在情感上试图控制宝玉(为着宝玉和黛玉、湘云混玩着晚了些,袭人冷落宝玉)。这里,袭人对宝玉石留了心的。二是袭人回家过年,花自芳和其母提出赎买之事,袭人哭红了脸,是断断不愿意回来的,还让家人就当她死了。回贾府之后,又假意的试探宝玉,更一举砸实了自己在宝玉心中的位置。这里袭人亦是有心如此,也安下心不走了。三是宝玉被打,袭人很是聪明,绝不能仅仅局限于宝玉认可自己,她要让上层知道,有她这样一个对宝玉尽心尽意的人,而且,是别人不可替代的。于是,她主动找王夫人汇报思想,主要是担心宝玉和姑娘们起卧一处,
担心出事,为此日夜悬心。这些话,如雷贯耳般,既直中要害,又表露忠心,一举收服了视子如命的王夫人,为自己成功上位埋下了伏笔。这里,我要说,袭人是有心的,为这个,她可谓筹谋已久,才找准机会说了这么一番未雨绸缪的弘论。四是在成为一个月挣二两银子的准姨娘之后,袭人深知自己是太太的人了,一切以王夫人的事为中心,已经抱有“有婆万事足”的样子。对宝玉的事,反倒没有之前上心了。晴雯牙尖嘴利,惯会拿她取笑,其实并未惹恼了袭人,而是在她回家奔丧期间,晴雯病中补裘的举动,深深打击了她,她感到宝玉的视线和情感在逐渐转移,这个时候,晴雯已经对她构成了威胁。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她不在家时,她的心耳神意却无处不在。麝月、秋纹等人,皆是她安排在宝玉身边的“坐探”,汇报一切有关宝玉的事宜。这么看来,袭人真是心眼很多。
        其四,袭人是不是“告密者”。大观园里,丫鬟婆子最多的,莫过于怡红院。这也体现了老祖宗、王夫人等对宝玉有多宠爱,加派人手和力量,全力以赴伺候好这位至宝至贵的少爷。丫鬟里,稳重如袭人、麝月、秋纹这般的,伶俐如小红、坠儿、蕙香这样的,还有心灵手巧,心直口快的晴雯,就连戏子遣散后,也挑了个最伶俐、标致的芳官给宝玉使。足可见怡红院丫鬟之多、之全,有伺候宝玉周全之意,其实,更多的是陪伴宝玉长大。那么,丫鬟多了,事也多了。性格各异,模样各异,都是整日价落在宝玉的眼里,宝玉又是个多情的。袭人深谙此理,既然自己下定决心要做姨娘,那么,所有在宝玉面前得脸的丫头,都成为她提防的对象。我们来看看被撵走的几位丫头吧!首当其冲的是晴雯,二人的矛盾和交战次数数不枚举,这里不一一罗列,但从几次交手的过程里,袭人以退为进的,也稍稍占了上风,最终借助了“墙倒众人推”,成功的拔掉了晴雯这根“刺”。我们没有证据说袭人是告密者,但是,从王夫人查抄大观园后在怡红院里那句“我的心耳神意都在这里”,不难看出,还是有人告密的。就像袭人回家奔丧,怡红院里什么事都知道一样,麝月、秋纹这两个“心耳神意”功不可没。再有就是蕙香,那个袭人和宝玉冷战期间,趁势上位的小丫头“四儿”,她没有伶俐到像晴雯那般,却也成为袭人的眼中钉,究其原因,也和她平时没有近前伺候的机会,钻袭人的空子,得宝玉赏识,还亲自改名。这些,袭人暗存在心里,当时未发,只是秋后算账罢了。还有一位芳官,小戏里最出挑、活泼的一位,不但心直口快,颇有晴雯的风范,却敢梳和宝玉一样的发式,敢问宝玉要玫瑰露,敢撺掇着宝玉要柳家的五儿,怡红院寿宴当晚,穿着小衣和宝玉睡卧一处....这些,对于外表温顺的袭人来讲,何尝不是锥心之痛?想要捍卫自己的地位,守住自己辛苦打拼的天下,这一类的都要除之。只是隐忍不发罢了,于是,在婆子们、管家奶奶们面前,散布些话,远比直接到王夫人处告密简单的多。晴雯、四儿、芳官被撵之后,宝玉那句“为什么我们之间说笑的话,太太都能知道”,再一句:”为什么单单挑不出你和麝月秋纹的不是?“无疑宝玉已经将告密者锁定到了袭人麝月等没有出事的人头上。足可见袭人嫌疑之大。于是我得出结论,袭人不是直接告密者,而是间接的操纵者。她操纵着她的”坐探“们,给王夫人充当着”心耳神意“,而成功的达到了自己排除异己的目的,扫清了通往姨娘大道的全部障碍。
        关于袭人的争论,远远不止上述四个问题,我只是围绕大家最喜欢讨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些列举无他意,只为对这几个和袭人关联最紧密的问题进行一下思维梳理,同时,用事实论证下被黑的袭人到底冤不冤。或许文字间,有很多袭粉们不尽如人心之处,欢迎拍砖,留言,同样用事实、依据来驳斥我的观点。

       

文章评论

风林

袭遭众黑,我认为是晴与之争。大家都同情晴,希望晴和宝玉成为一对。晴醋袭,袭未醋晴。 关于告密,非袭,驱逐晴时已经明显写出是那老嫫嫫告密。袭告诉宝玉:[都让他听了去,我使颜色。。。。。。],老嫫嫫直接告诉王:这一个叫四儿。。。。。。 后文还有王派眼线的描写。 袭在判词中,有破席之称,可能是被人骂的原因。这点,我不赞同。哟后在说。

空空

偶不黑也不粉 [em]e121[/em]

颖儿

袭人是温柔和顺的,但这只是性格使然,而温柔并不代表没有心机,因此我支持楼主的分析

桉树

有些观点用有点诛心啊[em]e120[/em]

上官秋夕

姐姐不会因为这个就生我气吧,昨天急着上班没有把话说完,现在再看是很狂妄。我是觉得曹雪芹刻画的人物不是平面的都是立体化的就像我们身边的人,没有尽善尽美的也没有十恶不赦的,只有喜欢不喜欢是不是跟自己同样属性,就像喜爱红楼的人都喜欢黛玉,因为黛玉不但真性情而且视文学为生命短暂的一生与诗书笔墨为伴。红楼女儿人人有可爱处,连最了解作者本意的脂砚斋都一口一个宝卿袭卿叫着,而日常琐事中似不经意笔墨间又让读者察其品性,真真明察秋毫包罗万象。我觉得还是品红楼甘味尤浓,又何必明是非

空谷泉音

这分析,真够犀利、透彻的,完全打破了我对袭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