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九问之艺璇专场
红楼一梦
三秋:艺璇九问之一
红楼梦里有两个同样优秀的女子 宝钗黛玉 有人说宝钗是城府极深之人, 有人说两人是情敌关系, 但是作者又是把判词和梦曲合二为一。 那么请分析一下, 这些论点是否合理? 理由和依据是什么 ?合二为一又表现了什么? 时间20分钟 字数 150字以上
艺璇:回答第一问
宝钗和黛玉是红楼梦中不可多得的两个奇女子,她们是“成双成对”出现的。大观园中几乎所有的活动中,有宝钗必有黛玉。而这两位作为“金玉良缘”和“木石良缘”的关键性人物,也是和主人公贾宝玉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两个人,自然是相提并论的,两人的判词写在一起,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两个人又是相对独立的,各自不同的出身和生存背景,还有截然不同的处世之道,也造就了两个人的不同和区别。互为情敌之说,我认为是可取的,宝玉和黛玉互解心事之前,黛玉对宝钗是忌讳的,甚至因元春省亲宝钗“一字师”而赌气帮宝玉即兴《杏帘在望》一首而扳回一城,也会因元春端午节礼独独赐给宝玉宝钗一样儿心中不知味,暗自感伤。而在经历了和宝玉剖白心意之后,黛玉对宝钗彻底不再设防。宝钗倒开始步步为营起来,接近袭人,王夫人前示好,和黛玉拉近关系等表现,都处处显示了其深藏的心机。此时,宝钗已将黛玉是为情敌。两个人的判词和梦曲相糅合,还显示了两个人的命运其实是相连贯的。木石姻缘破灭,黛玉身死,肉体不存在的她,在宝玉的精神世界里,是永存的。而宝钗虽然赢得了金玉良缘,却独守空闺,精神世界即便存在,日子也如同死了一般,比起黛玉来,又有什么幸福呢?
三秋:艺璇九问之二
在文本第十八回里, 元春省亲, 不仅没有其他人的高兴 ,反而三次落泪。 而且说出了“不得见人的去处”。 那么请分析一下三次落泪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以及元春的哭和其他人的哭有什么不同?时间20分钟 字数150以上
艺璇:回答第二问
元春被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后,被允许回家省亲,作为皇上御赐的殊荣,贾府上下享受了无上荣光。而作为整件事主角的元春,封妃风光回府,自然应该是高兴的。在回到贾府外人面前,元春以贵妃礼,好还能够自抑,而党众人皆退之后内眷在侧时,元春那番见到娘家人的感情才敢流露。她口中说的“当日既送我 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我个人认为有三层含义,一是皇宫不是个可以轻易进出之地,一入宫门,要想见亲人难上加难;二是在皇宫不比在家里,想在众女子中独得皇上宠爱,守住恩宠,也是难上加难的事情;三是皇宫也未见得是个好去处,其实也是个见不得人的地方,没有多好,不是为着贾家的恩宠,我实也不愿去。这样想来,元春落泪也在情理之中了。第二次是见贾政等跪地问安时落泪,前边的因由还存在,又见为父为君的父亲老迈,却因自己是皇家人而跪拜,心中的苦楚可想而知,可又碍着礼仪,只得含泪和父亲隔帘说话。其实,三秋的提问中忽略了,还应该有一次的,是见到宝玉是,泪如雨下。这个比自己小很多的幼弟,是元春未嫁宫中之前在娘家最亲的弟弟,也有一手教习之功,看到宝玉时夸奖一句:比先前竟长大了好些...与其说是感慨宝玉长大,不如说是感叹岁月如梭,自己离家也有时日,感慨青春已去,亦是伤感的。这一回末,看戏正在兴致中,小太监却报时辰到,说是省亲,在娘家待了没有多久元春即将又要回到那个不得见人的地方,再次见亲人又不知是何时,自己的宫中的日月又要继续的难捱,个中情由涌上心头,自是潸然泪下。一次声势浩大的省亲,于别人来说是天大的喜事,于元春来说更勾起了自己心中的悲苦,见到亲人时,想哭而不敢哭,想哭却不能哭,那种身不由己,尤其可悲。
三秋:艺璇九问之三
红楼梦的丫鬟很多, 其中平儿的身份尴尬,但是平儿恰恰是生存能力很优秀的一个。平儿曾甩脸子给凤姐,凤姐这样一个人为什么不吃醋?还对平儿像知己一样, 那么平儿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风姐如此?以及平儿的生存之道有是什么?理由是?时间20分钟 字数150字以上
艺璇:回答第三问
平儿虽为丫头,但因为是王熙凤身边的贴身丫头,又同时是凤姐娘家陪嫁过来的丫头,贾琏的通房丫头,才显得身份格外特殊和显著。又因跟着凤姐当家理事,平儿的身份和名头其实早已越过了贾府众多的丫头之上。在这三个身份里,从娘家陪嫁过来的身份,决定了凤姐信任她、用她,毕竟,陪嫁丫头一般是从小服侍的,比外人强,何况平儿自己也说,一起陪嫁过来四个,死的死,就剩下我一个孤鬼。这里,何尝不是王熙凤经过淘汰选择后的一个体现,平儿在陪嫁丫头里最得凤姐之心。由此,也不难解释平儿的第二个身份,贾琏的通房丫头了。能够哄得有凤辣子、酸凤姐之称的王熙凤高兴,平儿还是有其自身的优点的,而这样一位值得信赖的人放在贾琏身边,凤姐相对来说是放心的,比娶个不是一心的强很多。但是,女人的嫉妒心还是有的,贾琏跟平儿过从亲密,凤姐就会不高兴,也在情理之中,但是由于凤姐身体的原因,又同样需要有平儿这样一个女子拉拢住生性风流的贾琏,所以,矛盾心态虽然存在也必须同意。平儿的第三个身份,就是凤姐的助手,管家理事的好帮手,很多具体的事宜,都是由平儿操办的。平儿上传下达,上下传承的能力还是很强的,上得王夫人、凤姐的首肯,下边还能协调、降服众人,上下得宜。尤其在小厨房事件的处理中,平儿权衡利弊,处事得宜的能力得到凸显,事件也着实像她的话一般:大事化为小事,方为兴旺之家。可以看出,她跟着凤姐锻炼的,已经成为一个有深谋远虑的管理者。这一点,也使她更好的在贾府纷纭复杂的人事关系里立足。
三秋:艺璇九问之四
红楼梦里 赵姨娘是个争议人物 ,但是就是这个赵姨娘却得到了贾政的宠爱 ,就算陷害了凤姐宝玉, 也不怕事情败露。 那么请分析一下贾政为什么会宠爱赵姨娘呢?仅仅是因为年轻貌美吗?你认为主因是什么?以及赵姨娘的凭的是什么? 时间20分钟 字数150字以上
艺璇:回答第四问
赵姨娘,这个贾府众人眼中:倒三不着两的人物,上边不得贾母、王夫人的心,中间,王熙凤这样的 小辈媳妇也敢公然指责她,当她是下人一般。下边,众丫鬟婆子们也不够尊重她,当她是笑料来看,更有下九流的戏子们,也公然敢跟她争执,扭打。身为儿子的贾环,也经常拿话甩她。亲生女儿探春一口一个姨娘的叫着,不认她。这样的一个女人,真真是贾府的一支奇葩。可即便如此,却独得贾政喜欢。我认为,首先要从赵姨娘的出身论,从赵国基死,赵姨娘争丧葬费那回不难看出,赵姨娘是家里的,那么,作为家生丫头的她,或许比王夫人更早就服侍着贾政,或许早有情分。其次,就要从赵姨娘的个性上来分析,赵姨娘显然是个无心的,谁得罪她了,她也忌恨,但是过后,还是安之若素、笑嘻嘻、苦哈哈的过日子,争不过,也要争一争,不管别人笑不笑,自己想怎么着就怎么着。第三,就要把她和王夫人比较下了,从穿着打扮和房屋陈设上看,赵姨娘显然比王夫人更有情调,而贾政也更多的喜欢在赵姨娘处休息,也说明了问题。更何况,从赵姨娘接连为贾政生了一儿一女,也足可见贾政和她的情分。这里,其实也间接暴露出贾政道貌岸然君子背后的男人性情。也不是表面做出的那样。
三秋:艺璇九问之五
红楼梦里作者给邢夫人了“尴尬人”的称谓。 那么请结合文本说说, 邢夫人那些地方尴尬? 为什么尴尬 ?从而分析一下邢夫人在文本的用意。字数150左右。时间20分钟
艺璇:回答第五问
邢夫人,荣国府贾赦之续弦夫人。这个续弦,首先就注定了其尴尬的身份。作为贾母老祖宗的长子长媳,邢夫人原本拥有和她身份对等的待遇,管家理事的自然应该是她,却不是次子媳妇王夫人。然而,丈夫不醉心做官,在婆婆面前落了个不上进,“也放着身子不保养,爱娶年轻的小老婆,”的名声,比起贾政来,本就不得脸。加之自己娘家出身低微,和名声赫赫的“东海缺了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的王家根本不能相较,再者又是后进门,是续娶,在声名地位上和王夫人更是无法相较。这里,是邢夫人在荣国府粗线条的尴尬原因。我再细分析下。说其尴尬,一则是嫁给昏庸老迈的丈夫,还没事爱吃嫩草,想娶鸳鸯,居然邢夫人亲自去说媒,这事也确实只有邢夫人才做的出。怕老公怕到这份儿上,也是让人醉了。但是,我觉得不完全是怕,邢夫人用这样的方式,再巴结着贾赦,维持着夫妻关系。为这事,邢夫人狠狠地被贾母批评。二则,邢夫人虽为正室太太,到了荣国府后,却无所出。贾琏、凤姐夫妻又是在王夫人处协理家事,听候差遣。作为继母和婆婆的她自然是很尴尬的,但是以她的才能又无法改变这个事实。于是,她只有在背后耍点小聪明。添油加醋,比如,绣春囊事件,就是她一力促成,导致了抄捡大观园。三则,作为婆婆的邢夫人,王熙凤聪明出挑,不仅仅得王夫人的心,就连贾母都收服了。可唯独全不放心上的,当属这个婆婆,于上于下,邢夫人都是尴尬的,于是,在自己陪嫁的亲家看守门户时顶嘴尤氏的丫头翠屏后,她借机向王熙凤发难,在宝玉弄丢了玉以后,她又一次借赵姨娘之口向王熙凤发难,来宣泄心中不平。作为正室夫人的她,在婆婆处,弟媳妇和儿媳妇面前,活到这份儿上,也够尴尬的了,不是么?
三秋:艺璇九问之六
第34回,袭人说了一句:宝玉挨打是因为霸占着戏子 。这句话很严重。 宝玉的形象就很不堪了, 即使忠顺王找事, 也不敢肯定说 宝玉霸占着琪官。 那么请分析一下 ,袭人为什么这样说? 本来这个时候袭人应该保护宝玉, 但是袭人说的和平日的背道而驰, 把宝玉说的这么不堪有什么用意 ?理由是什么?字数150字,时间20分钟
艺璇:回答第六问
宝玉挨打事件,众所周知。也闹得大观园上上下下都沸沸扬扬。别的罪名都还好说,唯独这一条霸占着戏子,确实罪名不轻。我认为袭人说这个话,有三个原因。一是袭人怎知和戏子之事,不是道听途说,而是言之凿凿。就因为那日薛蟠叫小厮传话拉宝玉吃酒,回来后,宝玉腰间系着的是大红汗巾子,而自己的那条松花汗巾子却不见了。袭人自然是不高兴的,还嗔怪宝玉说:你又去干那些没脸的事去了!这里,袭人已经先入为主的认为,宝玉不干好事了。所以,,忠顺王府来人讨要琪官,袭人主观意识上想的就是东窗事发了。自然就定论为宝玉的事情和戏子有关。第二个原因,宝钗来给被打后的宝玉送金疮药,袭人嗔怪的话语里,明显是指薛蟠多嘴,为了和宝玉抢个戏子不成,而告诉别人,害宝玉吃了亏。这里,袭人故意这样说,造了声势,是安心叫薛宝钗一家为这件事愧悔,让薛姨妈知道自己的儿子不懂事,以后约束好薛蟠的言行。三是袭人本就因为“宝玉和两个姑姨表姐妹起卧一处而日夜悬心”,早就想找王夫人汇报,什么时候把宝玉挪出来,一可以不担心出那些不妥之事,二宝玉就完全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三单独出来更利于王夫人管束。所以,唯只有夸大宝玉犯错的程度,才能让王夫人听的心惊肉跳,才能觉得自己是伺候宝玉最妥帖的不二人选,从此放心把宝玉交给她。
三秋:艺璇九问之七
红楼梦里第三十回,因为宝玉说 宝钗体丰却热 , 因此宝钗大怒。 这样的现象, 在全书宝钗是几乎没有的, 那么宝钗究竟因何发怒? 是因为这句话还是其他原因? 为什么? 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观点 字数150字 时间20分钟
艺璇:回答第七问
都说宝姐姐温柔和顺,最是大度,待人和善。为什么独独在宝玉面前生气了?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宝钗本身比起其他姊妹们,是稍显丰腴的,而估计宝钗最大的短处,就是胖,谁也不喜欢别人揭短,宝玉说宝钗体丰祛热,无疑是在揭宝钗最不愿别人提及的短来,自然会招致她的不高兴。而这些仅仅只是表面现象,我们看,这段对白的背景是什么?是端午节后,娘娘赐下节礼,宝钗的和宝玉的是一样的,而黛玉和其他姊妹们是一样的。宝钗特特的戴着红麝串到处逛,宝玉见了,自然心刺,自己没和林妹妹是一样的,倒是和宝姐姐是一样的。向宝钗要了来看,竟然看呆了。宝钗自然是不好意思的,后来宝玉就说了这样一句,说无心,其实更像是有心。后面还有把宝钗比杨妃的话,招致了宝钗更多的不满: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做杨国忠!这样揭短的话,放在爱在宝玉面前使小性的黛玉耳朵里,是受不了的,要生气哭闹的,宝玉偏是在人言道最是好相处的宝钗那里说,我说也是故意的。宝玉也要亲自试试宝钗到底有多大度。没想着宝钗真会生气。其实,宝钗动怒何止这一次。黛玉和宝玉因张道士说亲一事拌嘴,后来又好了,宝玉和黛玉被凤姐拉着到老祖宗处,宝钗就说自己刚刚看了两出戏,一出是负荆请罪,这句话明显是在讽刺挖苦宝黛二人的。还厉声斥责了问自己找东西的小丫头,明确告诉人你不能和我玩笑。这些,其实都是宝钗内里个性的真实表现,也是她在努力维护自己形象的过程里,时不时由于压抑不住露出的马脚。足可见,不只是黛玉小性,宝丫头也是如此啊。
三秋:艺璇九问之八
贾雨村因为林如海举荐, 得到贾政的赏识。 那么王子腾为何极力保举贾雨村? 是看在贾政的面子还是自己的其他目的?请分析一下具体的原因及其理由 字数150字以上 时间20分钟
艺璇:回答第八问
贾雨村此人,在我眼里,其实是文人之中的败类,他的所作所为,有辱斯文。可是就是这样一个败类,是我心中偶像林妹妹的老师,又蒙林如海推荐,借送黛玉进京,见了贾政,又蒙王子腾“累上保本”举荐。这里,首先,凸显了一个贾政和王子腾的关系,也是贾家和王家枝脉相连的关系。连朝廷用人之事,都是私底下商议着就可以上本奏表,左右人事。另外,王子腾格外看重贾雨村,也要归功于,贾雨村上任应天府后,处理的第一桩棘手的案件,就是外甥薛蟠打死冯渊一案,门子给了贾雨村护官符,给贾雨村新官上任三把火指明了方向。在处理薛蟠一案上,贾雨村是立了功的,王子腾、王夫人乃至薛姨妈兄妹三个是要感谢贾雨村的。以后多次上表奏请升官,也就无可厚非了。三是通过雨村办案通晓事物,王子腾这个宦海老油条,也发现了雨村是个可用之才,他日必可飞黄腾达,现在有举荐之功,能牢牢的把贾雨村抓在手中,为自己所用,何乐而不为?
三秋:艺璇九问之九
尤氏说:惜春是冷心冷面的冷眼人。 那么, 请分析一下, 尤氏为什么这样说? 惜春有到底是不是这样的人呢 ?原因是什么? 期待艺璇的精彩分析。字数150字以上 时间20分钟
艺璇:回答第九问
惜春,四春里最小的妹妹。在我眼里看来,是个极简单、单纯的女子。通篇书中,出场不少,戏份不多,甚至于台词都很少。我们是从她画园子图,知道她偏爱画画,从和妙玉讲棋论道,知道她是好安静的,不喜热闹。但是,她绝不是一个冷心冷面的冷眼人。对于贾府乃至大观园里的事情不发表看法,一是她年纪小,有些不谙世事,二是她无力去管,比她大的迎春、探春都无可奈何的事情,她最小的一个,又能如何?三是没有身份立场去管。虽然排行四春,唯独这个惜春是宁国府那边的女儿,和这边三春是二层堂姐妹的关系。还没有迎春和元春的关系近。那么,身在大观园,更多的 是借住,又如何去发表意见和看法呢。我们看,说惜春冷心冷面冷眼人的,是亲嫂子尤氏不是旁人。前提是贾珍给了惜春丫头入画的哥哥银两,被在惜春处抄捡了出来。惜春本是姑娘家,爱惜脸面自是正常。何况,宁国府是出了名的烂窝子,大家看,平日里荣国府这边的人,也是甚少去宁国府那边的(除非有重大事件比如祭祖、贾敬、可卿死等),何况“只有门前的石狮子是干净的”,这样的去处其实本应该是自己的家,这一点,惜春是暗自生恨,又只能隐忍不发。是非不找上来,她是腼腆小姐不能指责,是非找上门来,岂不是又气又恨?此时,保全自己的名声体面更是要紧。因为她明白,即便帮助哥哥嫂子,宁国府的体面也早就尽失了,挽救不回来了。所以,惜春的冷,是有针对性的,也是无可奈何的无耐之举。
文章评论
颖儿
蕴含几分犀利而又涉及文本细节的提问,有限的时间,精彩的作答,除了点赞还是点赞[em]e160[/em] [em]e163[/em]
颖儿
[em]e100[/em]真心的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