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世人都爱林妹妹(艺璇批本)

红楼一梦

 



 图片
 
 
(正文之前,细看标题啊,是喜欢或者不喜欢黛玉的人写的?大家猜?)
鲁迅说,贾府的焦大是不会喜欢  林妹妹的。

不喜欢黛玉的,又岂止焦大一人。
在我看来,就算世人大多不爱黛玉,也是正常。
如果人人都喜欢黛玉,那她一定不是黛玉。
孤标傲世者,常为凡俗之人所不能容忍。
历来品质高洁者,多寂寞终生,少有人能理解。
更毋论喜欢。
 (孤标傲世,真的写出了一个标新立异的黛玉 )


在喜欢宝钗的同时又讨厌黛玉的人,十之八九都认为宝钗大度能容,黛玉刻薄小气,令人生厌。
只是,大凡如此认为的人,恰恰缺乏宝钗的宽容大度。
亦或者,对于弱势处境者,缺乏设身处地的理解。
 
(就知道,一提不喜欢林妹妹,准保拿宝钗出来一较长短 
不能容忍一个孤女出自本能的自我保护。
不能容忍一个女子对感情的至真至纯。
不能容忍一个无依无靠的女子那一点必须的与生俱来的敏感和自尊。
就算是对待黛玉有口无心的一句玩笑话,也要上纲上线,狠批狠斗,全然不能换位思考若自己是书中人会如何,很多幽默与趣味,不被体会。是现代人的觉悟太高了?还是我们的文明太进步了?
 (此处我说一定要有掌声   三个不能容忍,驳斥了那些看不起看不上林妹妹,说她小性的人的扭曲心理 ) 
 


有人要说黛玉并非无依无靠,因为老太太是宠她的。
可是谁都知道,老太太的宠爱,必定是短暂的,而整个贾府,又有多少“富贵眼”?更有王夫人者,骂晴雯也记得将黛玉带上,可是黛玉什么时候对这位舅母失礼过?
 
(难怪我们的妹妹觉得风霜雨雪严相逼,“富贵眼”环伺下的处境,堪怜啊  

如若她的家还存在,如若她不是自幼年起就千山万水背井离乡,如若她不是一草一纸都不得不靠贾家供给,如若她像湘云那样不高兴了还可以潇洒地说"明儿一早就走,在这里作什么?看人家的鼻子眼睛 ”,如若她不是常年病痛和失眠,如若她有一父或者半母,哪怕有一个兄弟姐妹也好。。。那么她内心的安全感会多一点,她也无须为自己毫无保障的命运担忧,那么她的从容大度,必定不比宝钗差;
(这段分析的让人心碎 ,三个如若...有一个还成立,我们的妹妹不会寄人篱下,不会甚是堪忧 何来看人家脸色之事?可怜我们的林妹妹,看到这里,我为妹妹一大哭 
 32回后的黛玉,宝玉诉肺腑后的黛玉,是多么宽厚坦荡,心结一旦解开,黛玉的“小性”就不见了,其风度磊落,让人动容,哪怕是宝钗喝过的茶,她也不嫌弃,这是真正的心无芥蒂,也是真正的容人雅量,包括她容忍湘云当众猜度她嫉妒宝琴,包括她容忍当众被妙玉嘲讽为“大俗人”,包括她容忍自己的丫鬟对自己直呼“你”,甚至容忍丫鬟的严厉批评,包括亲耳听到了袭人在背后对自己闲言碎语,却从来也没有报复袭人,人前人后没有说袭人任何不好,包括不介意宝钗拿她和薛蟠开玩笑,包括真心真意喊薛姨妈“妈妈”,等等,黛玉的本性纯良宽厚,要读者从书中反复读来;黛玉为人,总是真心,喜则喜,恶则恶,她对一个人好,那便是前嫌尽弃,一往情真,决不再怀疑;因为对感情看得郑重,所以不会轻易地施与受,若施与受了,就是一生一世。
(笔锋一转,直接给了说黛玉小性一帮人果敢的一巴掌 !字字句句驳斥的他们体无完肤!精彩!妙哉!此处要大赞 ,要掌声   


只是,太多的人,不愿意多为别人考虑一点,哪怕只有一点。
人们总是不自觉地以对自己更为严厉的标准对待别人,却从不自知。
所以我常常看见,批评黛玉刻薄的人,往往,比黛玉更刻薄。
(直接批驳说黛玉不好的人,不究其原因,不找其根本,自己更不好 ) 

更有目光狭窄如针尖者,分明一块美玉,拿针尖探过去,便只见那点细微的瑕疵,全然不见整块玉的晶莹。
只是用那针尖对准自己时,便干脆连瑕疵也看不见了,一寸一寸全是光辉。
这样的人,其实不配对宝钗说喜欢。
他们希望自己周围都是如宝钗一般随和大度的人,却从不要求自己也这样对他人。
否则,无法解释他们对黛玉的苛刻。
(呵呵,找找理由吧,为什么喜欢宝钗而不喜欢黛玉呢?为什么对妹妹那么苛责呢?)


世外仙姝寂寞林。
其实从开始,曹雪芹便没有热切指望除了宝玉之外的任何人,发自真心地爱黛玉。
寂寞的曹公,细腻而爱惜地描绘着他心目中的世外仙姝,字字含情,句句亲切,而曹公只要宝玉懂得黛玉,只要宝玉生生世世“终不忘”,世上最深沉的爱,一定是永恒的,不可摧毁的。曹公少见,宝玉少见,黛玉少见。真正地懂得,从来都是艰难的,所以有再多的人非议宝黛,也只能证明曹公当初的“世外仙姝寂寞林”和开篇两首《西江月》是写得多么富有远见,他太清楚人性了。
(看到此处的文笔,我说句没出息的话,我的眼泪涌了出来,在眼眶里打转。 世外仙珠寂寞林,是啊,难能可贵的一份感情,只有宝黛,没有别人,黛玉是为宝玉而生的 这段描写,写到了我的心里 也应该写到了很多人的心里 ) 

所以每每看到诸如“绝不娶黛玉为妻”之类的蠢话,我总忍不住哑然。
便是你千般万般委屈自己,黛玉是宁死也不会嫁你的。就是高贵如北静王,在黛玉看来亦不过“臭男人”一个。
更有何种女子适合为妻,何种女子适合为恋人之类的讨论,实在叫人啼笑皆非。
适合或者不适合,必定有一个标准。
你用这样的标准去寻找,找的一定不是真爱。
好好一部传奇,就这样被糟蹋。
(驳斥的妙!要赞一个 不知天高地厚之人,还要选择下娶谁合适?殊不知,林妹妹能看得上么?提鞋也不要! 世上无二之妹妹,谁都可以企及?呵呵,恕我无状一次,我笑了 

历史上曾经有一个著名的故事。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这段话,我专门在百度里搜索了意思,顺便也贴上来,便于理解管仲说:我最初的时候很贫困,曾经和鲍叔一起去做生意,分钱的时候多半留给我自己,鲍叔不认为是我贪心,他知道我很贫困;我曾经和鲍叔一起为共谋天下大事而使得我更加贫困,鲍叔不认识是我愚钝,因为他知道天时有时利有时不利;我曾经三次被皇上赐官、又三次被罢免,鲍叔不认为是我不忠于皇上,而是我没有遇到好的时机;我曾经三次随军打仗三次都偷跑,鲍叔不认为是我胆小怕死,他知道我有老母亲要赡养;公子纠集叛乱失败,召去之后顷刻被杀,我也被囚禁起来,受尽凌辱,鲍叔不认为我这样很丢脸,他是知道我不会因为这点小事而觉得丢脸,我担心的是我的功名不能为天下人所知。生我的人是我的父母,但是最了解我的人是鲍叔啊。 好长的一段话,不过好深刻)

对于黛玉来说,世上唯有宝玉能知她如此之深。
大观园里最寂寞的女子,从来不是黛玉。
她的寂寞,是绝世而独立,可是,她有宝玉懂她,她也只要宝玉懂。
(是,世外仙珠寂寞林 绝对不是狭隘理解的那种小性之人,妹妹是绝世而独立的,是独一无二的 她的心,只有宝玉懂 )

贾府里处处受人欢迎的的女子,一直是宝钗。
宝钗的特点,是身在闹市,却无人能真正靠近。
纵是你对她千般好万般好,一如湘云对她崇拜到极点,也休想知道她在想什么,其实她也没打算让任何人走进自己的内心,她对任何人都好,包括人人讨厌的赵姨娘。
她是那个时代完美妇女的样板,她一直看上去如此热情,又如此冷漠,就像蘅芜苑迎面而立的巨石,遮住了里面的一切。
(此处也要赞,终于找到了形容宝钗比较贴切的语句了——身在闹市,却无人能真正靠近。好冷啊 不愧吃多了冷香丸 )

假如世人都爱黛玉,永远只能是假如。
黛玉注定是要夭亡的,大观园里众女子,也都注定了必然的悲剧。
这世间常常容不得美好的事物存在太久。
(假如世人都爱黛玉,呵呵只是个假想,不可能。黛玉也不会爱世人。真是读明白了。绝世而独立的这株世外仙珠寂寞林,只有一世,唯有黛玉,再无其他!  )





图片


文章评论

艺璇

黏贴的一篇好文,真真的是好文章,道出了所有喜爱林妹妹的读者的最深切的情结。 有几处,我看到眼眶润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