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林奇人 胸怀大爱

个人日记

艺林奇人  胸怀大爱

 

(文/荆溪居士   安家石)
 
                                       
黄炳馀先生与余遇于偶然。馀尝数往于江淮之间,扬淮水之波,临荆涂之风,浩歌浊酒,潇洒流落,品乳泉而赏榴红,挥翰墨而施丹青,与淮上之逸士,交游多有从密者,是以载誉良多。余久居荆溪,务于药石针刀,种杏之暇,尤喜于闲静处求乐,青梅煮酒,听琴问茶,犁云耕烟,每自娱于金石书画,不为名驱,不以利使,或花间独坐,或幽篁长啸,深居简出,几与世绝,不为外人所知,固亦寻常。馀不知我,当在其理;我不知馀,亦在其中。非为不愿,抑或机缘未到也。
 
甲午秋,至友春杰忽报,其弟炳馀见余拙集书画于其家中,意欲相论。余虽不达事,然亦非不食烟火者,欣然就教。是时,淮上三五名流,怡然在座。即席引荐,谈艺论诗,不觉酒尽在壶,兴犹未减,称兄道弟,遂为知己焉。待至斜阳入窗,则又不禁技痒,相携于吾榴花诗社,彼此糊涂数纸,不知书为何物。渐至日暮,各留通讯,榴花诗社遂添一员。复置酒开宴,竟醉不知归。次日酒醒,迫于事务,各奔西东,亦不复联系,彼此新闻,皆在网络之中。
 
乙未六月,适逢榴花诗社联盟《中国日报》网书画艺术创作基地挂牌典礼,馀应邀出席,暂得际会,遂又奔忙。虽人在天涯,然关注无间,日积月累,其人其事所知俱增焉。
 
近闻大作书画集将刊于世,嘱予作文。予虽未能尽知炳馀,或有管中窥豹之嫌,然世之惊其能书者,不知其能画;羡其能工者,不知其能写;嗟其能书画者,未知其能治印;异其能书画印者,或未知其能诗;仰诸艺事,则又未能知其多善举,故今略陈其事,述其大端,于诸君披卷之时,思其书外画外印外诗外之功,或有裨益焉。
 
孤苦漂零,幸遇贤者;诸事并进,卓然有成。
 
炳馀先生,江苏无锡人也,少甚孤苦,然艺术之萌生,亦在此间。12岁时因家境窘迫,颠沛潦倒于市井,流落京城,幸得启功先生怜爱帮扶,引以向善。后苦读发奋,于诗书画印诸事,勤学精研,夜以继日,数易春秋,卒有所成。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榴花诗社名誉社长,江苏省国画院特骋书法家、安徽省关爱大使、湖南毛体书法院名誉院长,曾数度于海内外举办个人书画展或与诸名家联展,其艺术为业界惊为奇人,声闻霍然雀起,一时洛阳纸贵,千金难求。
 
人一生能一事而擅名者,代不乏人。若能集大成,由古及今,则了若星辰。书之诸体皆精,画之诸格悉备,又刻陶绘瓷,兼以能诗者,屈指可数。偶登此境,则亦当壮岁,未达而立之年者,未之尝闻。
 
其于诗也,既通古律,亦擅新体。心有所感,即赋之以诗,或长或短,皆出于肺腑,悯天怜地,颂古歌今,感喟忧乐,寄大爱于草木,报至德于病贫。赤子之心,如三春之晖,报之恨少;仁爱之德,若上善之水,施之欲多。诗至此境,至善存焉,孔氏教化可传也。
 
观其书道,或谓专精,予谓尤当博涉。小楷,从钟王出,灵动不失沉静安娴,古拙不失婉研多姿;隶书融篆籀,多简意,捭合开张,收放自如;篆书则又多隶意,清雅朴茂,气舒意扬;大草则直取癫张醉素,间以简书笔意,八面出锋,迭宕起伏,婉约合于桑林之舞,旷放直若快马入阵,娴静如西子之态,高穆比泰华涵秋,险绝似华岳崩云,起无所起,止无所止,遁形幻影,鬼骇神惊,气象万千。工笔人物,铁线如篆,婉转流动,承敦煌遗韵,得吴生之风,设色敷彩,艳而不妖,淡而寓情,大士野叟,村姑牧童,各有态度;花鸟则工写并举,山花野雉,皆栩栩如生。每作一图,立意在先,匠心独运,精于构图,巧于布置,佳境叠出,必无重复,又简中益简,繁中益繁,少一笔则觉其简,多一笔则觉其繁。秉古合时,无泥古之病,无流弊之恶,气韵生动,高华清丽,新雅脱俗,殊觉可爱。其大写意,于梅兰竹菊,翎毛花卉,则笔简形淡,境幽意清;作高原雪域,山羊毛牛,则墨率质厚,野旷石寒。至于雕虫,所宗秦汉尤多,挥刀斩铁,烂铜石鼓,大疏大密,以意为法,随刀就石,一任自然,故而高古不群。然其亦不拘于石,近多见刻陶,不让古人,颇耐玩味。又近作书画于瓷,或大气磅礴,或纤巧精工,各依形制,美不胜收,未可一言以蔽之,予自叹弗如也。
 
予谓才艺如此,聚于一人一身,苍天固有所私,然当今之人,酒绿灯红,醉生梦死之时,秉先天之赋,受后天教化,若稍留心于艺事,未必不如炳馀也。予因之每有感叹,今之众后生,非天不佑,实有所不为也。所幸炳馀不负上苍之悯恸,勉力求之,卒得大成,诚可嘉也。倘今人多能效之,则国术有传,我中华之文明必早日大兴于世界之林也!
 
自我觉醒,皈依佛门;静心修身,渐入佳境。
 
炳馀先生对艺术之求索与挚着,无以复加,注定艺术与其生命必然相伴同行,忧乐共居。艰辛付出,收获丰赡,自不待言。于艺事所取之骄人成绩,诚同龄中之鲜见。古今英才,璨若星河。无闻时,一心向善,奋发向上,及有所成,则又声色犬马,自甘堕落。少年得志,固为可喜,然心生浮燥,得意忘形,便入异途。苟以天下为私,虽富且贵,亦不足凭。馀之皈依佛门,实乃自我觉醒。修性参禅,净化心灵,唯涅槃重生,方可消尽火气,脱却俗气。其于人,则如醍醐灌顶,启智开悟,心性双修;其于艺,则从有我入无我之境界。是以观其近作诗书画印,或古穆沉雄,或飞仙处子,或思超神迈,了无尘垢俗态。吾知其人与艺又进一层矣。
 
上善若水,大爱无疆;倾力而为,利在千秋。
 
炳馀先生自依佛门,翻然觉悟,默思静观,乐结善缘。己之坎坷,得社会之恩,故而有所成。以己之所成,复报恩于社会,知恩图报,善之善者也。虽游艺不缀,每闻孤苦,便动恻隐,忧戚之思愈盛,公益之心日切。纵声闻之远播,海内外之展事日繁,犹有不暇自顾,然其未尝坐享其成,贪图片刻之安逸,每以天下为己任,是以心中常系孤苦贫穷之人,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奔波于公益活动,不遗余力。
 
近年之“川藏梦”、“川藏行”、“川藏情”、“川藏梦基地”、《因为我看见了你》等系列大型公益慈善活动,爱心接力,义卖力作,筹措善款,助危扶困,乃是其舍己举善,践行人生价值之所在。从初始之资助几名,几十名,至目下之六百余名川藏偏远学童,其大爱之心愈行愈远,亦将有更多之学童为其恩惠所被。彼之爱心,一至百,百至千,千至万,接力如斯,天下将无孤苦失学矣,利在千秋,其功可谓大焉。馀尝誓曰:”尽平生之力,愿天下之学童皆有所衣,有所食,有所亲,有所爱,有所学,无所苦。“  大哉斯德,仁者也,贤者也。佛曰:“普度众生。”善哉!吾将期而待之。炳馀勉乎哉!
 
荆溪居士尝问富于馀,答曰:“以财货论,吾贫者也,常恨囊无余钱,天下多有不助;以心论,吾亦富者也,寡德践行,所助贫苦失学六百余众得欢颜也。”居士感其善,赋诗赞曰:
 
满月波无痕,玲珑玉一盆。
贫穷亦相照,大爱若微尘。


                                                        时乙未之仲秋,荆溪居士 安家石 作于淮上

文章评论

名堂

红榴或可改为榴红,以与丹青相对。浅见,请酌定。

陈新建

需要你花多久时间写此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