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以自然养生疗法为主的养生观健康长寿
个人日记
长寿的灵丹妙药 提要:最近有很多网友及博客、QQ 好友咨询,有长寿的秘方、灵丹妙药吗?我回答有--知足能常乐,常乐就长寿。 古人曰:“知足者常乐也!”知足能常乐,常乐就长寿。知足者,寡欲也。知足常乐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情欲》一文,强调节欲比节制情绪更重要:“ 欲有情,情有节。圣人修节以止欲,故不过其情也。” 这是说,节制情绪,遏止欲望是治标,而清心寡欲,方为治本。这话说到家了。还有我国金代医学家李东垣十分重视清心寡欲对养生的作用。他认为,只有清心寡欲,才能情绪稳定,才能扶正祛邪,保持安逸、豁达、舒畅和快乐的心境,这对健康养生,非常重要。他在《脾胃论》中说:“少思寡欲,得丧即轻,血气自然调和,邪无所容”,道出了其中的道理。谈到知足,道家、哲学家老子在《道德经》中也有具体的话:“福莫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止足,常足矣。” 老年人知足方知福,心态自然平和,清心寡欲,随遇而安是为本。 唐代大医学家、养生家、药王孙思邈是知足常乐的典范。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唐高宗等都曾给他加官封爵,均被他婉言谢绝了。他一心致力于医药、养生研究,活到一百多岁,身后留下《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部名著。他把自己的养生经验归结为“十二少”,特别提到要少愁、少怒、少念、少欲等,成为后人养生的箴言。 特别是人进入中老年,能知足者更好。知足何以能长寿? 心理学家认为,知足是一种自我心理调适,它可以化解有损健康的欲望、得失、贪求等情绪,用心静怡然、心胸豁达的气度和情趣快乐的心情代替。孙思邈所言“多欲志昏”、后人总结出的“心底无私天地宽”,都证明了这个道理。 养生在养心,养心须养德。“养生、养德,无二术也”。特别是老人健康养生,安度晚年,知足十分重要。从清心寡欲利养生开始,常解心宽,常找快乐,常思幸福,善祛私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就是养生、养德,就是为自己构造的健康长寿清心园。 相反,如果你老是想着自己这也不如人,那也不如人,反尔自找烦恼,你生活中也不会有什么快乐?其实,别人有别人的快乐,你也有自己的快乐,只是程度不同,内容有别罢了。幸福、快乐,如同生活中的美一样。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工作做出成绩,儿女考上大学,新买一套衣服,甚至发表一篇作品,都会给你带来幸福和快乐。不要羡慕别人钱多,就想方设法去挣钱;不要见别人官高,就挖空心思去谋官;不要眼红别人住房宽敞,就借债挖坑去买房。钱再多,也有使完之时;官再高,总有一天要卸任;房再宽,晚间只睡一张床。 唾液对养生长寿的重要性 提要:古人曰:“日咽唾液三百口,一生活到九十九。”唾液,即口水,呈半透明液体状。《辞海》解释说:“唾液腺分泌的液体和口腔壁上的许多小腺所分泌的粘液,在口腔里混合在一起成为唾液。”正常成人每天分泌唾液达1-1.5升。 根据现代医学化验分析:唾液中含有水分、酵素、尿素、维生素B、蛋白质(粘蛋白、球蛋白)、有机物、氨基酸、硫氰酸盐、碱性离子和钠、钾、镁、钙以及淀粉酶、麦芽糖酶、磷酸脂酶、溶菌酶、过氧化物酶等物质。中医理论认为:唾液从口腔壁涌出后,经舌根、咽喉,肺转肝脏,进肾经,贮于丹田,再化津还丹,遂成精气。起到和脾健胃,濡润孔窍,润泽四肢五脏,强肾补元,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的作用。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提倡“早漱津令满口乃吞之”,乾隆皇帝也总结了“津常咽”的养生秘诀。 现代医学认为:唾液具有快速止血,软化收缩血管,溶解细菌,灭杀微生物,健齿强肾,抗病毒,助消化等功能。近年来,美国学者发现唾液含有能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和皮肤表皮细胞生长的“神经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日本食品研究所发现“唾液可以消除从氧气和食物中产生的对人体十分有害的自由基”,最为可贵的是,唾液还有很强的防癌效果。 曾经有专家的研究表明,致癌作用很强的黄曲毒素和3.4--苯并比及亚硝酸盐与唾液接触30秒后就会消失,并建议“每口饭最好咀嚼30次”。 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的养生学者把它誉为:“华池神水”、“金浆”、“金津”、“玉液”、“玉泉”、“甘露”、“清洁剂”、“天然抗癌剂”等。所以,“ 日咽唾液三百口,一生活到九十九” 并非侈谈。 十要: 头要常梳、面要常擦、目要常转、 耳要常揉、齿要常叩、津要常咽、腹要常摩、腰要常动、足要常搓、性要常动。 十忌: 忌晨裸头、忌湿地久坐、忌汗出扇风、忌冷着汗衣、忌憋尿便、忌烫澡、忌蹲便、忌独脚穿裤、忌头部急转、忌熬夜不眠。 十伤: 久视伤眼、久行伤筋、久坐伤腰、久卧伤气、忧极伤心、多食伤胃、久立伤骨、遇悲伤肺、暴怒伤肝、久听伤神。 十多十少: 少肉多菜、少说多做、少盐多醋、少糖多果、少衣多浴、少酒多水、少食多嚼、少车多行、少虑多笑、少药多练。 甩腿——手扶树或扶墙先向前甩动小腿,使脚尖向前向上翘起,然后向后甩动,将脚尖用力向后,脚面绷直,腿亦伸直,两条腿轮换甩动,每次甩80至100下为宜,此法可防半身不遂、下肢萎缩、小腿抽筋等症。 揉腿肚——以两手掌紧扶小腿,旋转揉动,每次揉动20至30次,两腿交换揉动6次。此法能疏通血脉、加强腿的力量,防止腿脚酸痛和乏力。 扭膝——两足平行靠拢,屈膝微向下蹲,双手放在膝盖上,顺时针扭动数10次,然后再逆时针扭动。此法能疏通血脉,治下肢乏力、膝关节疼痛等症。 搓脚——将两手掌搓热,然后搓两脚各100次。此法具有滋肾水、降虚火、舒肝明目等作用,还可防治高血压、眩晕、耳鸣、失眠、足部萎缩酸疼、麻木浮肿等。 暖足——暖足就是每晚用热水泡脚,可使全身血液流通,利于身心健康,同时还对心绞痛发作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蹬腿——晚上入睡前,可平躺在床上,双手紧抱后脑勺,由缓到急进行蹬腿运动,每次可达3分钟,然后再换另一条腿,反复8次。这样可使腿部血液畅通,尽快入梦。 月有阴晴圆缺,人体的机能状态在一天24小时里同样有规律可循。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杨力教授通过媒体介绍了人体器官24小时工作表。 1∶00 人体进入浅睡阶段,易醒。此时头脑较清楚,熬夜者想睡反而睡不着。 2∶00 绝大多数器官处于一天中工作最慢的状态,肝脏却在紧张工作,生血气为人体排毒。 3∶00 进入深度睡眠阶段,肌肉完全放松。 4∶00 "黎明前的黑暗"时刻,老年人最易发生意外。血压处于一天中最低值,糖尿病病人易出现低血糖,心脑血管患者易发生心梗等。 5∶00 阳气逐渐升华,精神状态饱满。 6∶00 血压开始升高,心跳逐渐加快。高血压患者得吃降压药了。 7∶00 人体免疫力最强。吃完早饭,营养逐渐被人体吸收。 8∶00 各项生理激素分泌旺盛,开始进入工作状态。 9∶00 适合打针、手术、做体检等。此时人体气血活跃,大脑皮层兴奋,痛感降低。 10∶00 工作效率最高。 10∶00-11∶00属于人体的第一个黄金时段。心脏充分发挥其功能,精力充沛,不会感到疲劳。 12∶00 紧张工作一上午后,需要休息。 12∶00-13∶00是最佳"子午觉"时间。不宜疲劳作战,最好躺着休息半小时至一小时。 14∶00 反应迟钝。易有昏昏欲睡之感,人体应激能力降低。 15∶00 午饭营养吸收后逐渐被输送到全身,工作能力开始恢复。 15∶00-17∶00为人体第二个黄金时段。最适宜开会、公关、接待重要客人。 16∶00 血糖开始升高,有虚火者此时表现明显。阳虚、肺结核等患者的脸部最红。 17∶00 工作效率达到午后时间的最高值,也适宜进行体育锻炼。 18∶00 人体敏感度下降,痛觉随之再度降低。 19∶00 最易发生争吵。此时是人体血压波动的晚高峰,人们的情绪最不稳定。 20∶00 人体进入第三个黄金阶段。记忆力最强,大脑反应异常迅速。 20∶00-21∶00适合做作业、阅读、创作、锻炼等。 22∶00 适合梳洗。呼吸开始减慢,体温逐渐下降。最好在十点半泡脚后上床,能很快入睡。 23∶00 阳气微弱,人体功能下降,开始逐渐进入深度睡眠,一天的疲劳开始缓解。 24∶00 气血处于一天中的最低值,除了休息,不宜进行任何活动。 中医解释,男属阳,女属阴,动则生阳,静则生阴,因此,男性要靠吃来维持动的能量,以攒阳气;而女性为了养阴就要靠睡觉来维持静的状态。 不过,中医指出,男靠吃女靠睡讲的是一个侧重点,实际上,男女养生在吃和睡两方面上都应有讲究。 对于女性来说,虽然吃不如睡更重要,但也要吃对才行。女性需要养肝血,因此要多吃补血养阴的食物,如当归、红枣、阿胶等。 在睡眠上,男女每天睡眠时间都最好维持在8小时左右。晚上连续睡眠不要少于6小时,白天中午再休息半小时到一小时。不过,睡眠还要把握最佳休息时间。 人休息的最好时间段是晚上10点到第二天早上6点。有些人从凌晨1点睡到早上9点,虽然时间是足够了,但因为没有把握好睡眠的最佳时间,睡眠质量也会较差。此外,女性在经期因为失血过多,可适当地增加睡眠时间。 需要强调的是,在男性养精、女性养血方面,不要过度依赖吃以上食物,还必须坚持营养平衡和体育锻炼。睡觉方面也应注意过犹不及,睡眠时间过长反而不利于健康。 生命的质量是养出来的而不是靠吃药,由内而外的强调自然健康生活。 |
文章评论
明湄阳光
@{uin:139027381,nick:山中旭日,who:1} [em]e10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