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与孔子的一段对话(外一篇)
转载文章
孔丘向老聃辞行,老聃送至馆舍之外,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於死,在於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於身,在於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孔丘顿首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於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说完,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老子曰:“欲观大道,须先游心于物之初。天地之内,环宇之外。天地人物,日月山河,形性不同。所同者,皆顺自然而生灭也,皆随自然而行止也。知其不同,是见其表也;知其皆同,是知其本也。舍不同而观其同,则可游心于物之初也。物之初,混而为一,无形无性,无异也。”孔丘问:“观其同,有何乐哉?”老子道:“观其同,则齐万物也。齐物我也,齐是非也。故可视生死为昼夜,祸与福同,吉与凶等,无贵无贱,无荣无辱,心如古井,我行我素,自得其乐,何处而不乐哉?”
老子见孔丘已入大道之门,侃侃而谈道:“圣人处世,遇事而不背,事迁而不守,顺物流转,任事自然。调和而顺应者,有德之人也;随势而顺应者,得道之人也。”孔丘闻之,若云飘动,随风而行;若水流转,就势而迁。喜道:“悠哉!闲哉!乘舟而漂于海,乘车而行于陆矣。进则同进,止则同止,何须以己之力而代舟车哉?君子性非异也,善假於物也!
“得道之人,视生死为一条,生为安乐,死为安息;视是非为同一,是亦不是,非亦不 非;视贵贱为一体,贱亦不贱,贵亦不贵;视荣辱为等齐,荣亦不荣,辱亦不辱。何故哉?立于大道,观物根本,生死、是非、贵贱、荣辱,皆人为之价值观,亦瞬时变动之状态也。究其根本,同一而无别也。知此大道也,则顺其变动而不萦於心,日月交替,天地震动、风吼海啸、雷鸣电击而泰然处之。”
阳子居道:“先生修身,坐需寂静,行需松弛,饮需素清,卧需安宁,非有深宅独户,何以能如此?置深宅独户,不招仆役,不备用具,何以能撑之?招聘仆役,置备用具,不立家规,何以能治之?”
老聃笑道:“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修身何需深宅?腹饥而食,体乏而息,日出而作,日落而寝。居家何需众役?顺自然而无为,则神安体健;背自然而营营,则神乱而体损。”
老聃道“君子与人处,若冰释于水,与人共事,如童仆谦下;洁白无瑕而似含垢藏污,德性丰厚而似鄙俗平常”。阳子居听后,一改原来高傲,其貌不矜亦不恭,其言不骄亦不媚。老子赞曰:“小子稍有进!人者,生于父母之身,立于天地之间,自然之物也。贵己贱物则背自然,贵人贱己则违本性,等物齐观,物我一体,顺势而行,借势而止,言行自然,则合于道矣!”
老聃曰:“养生之道,在神静心清。静神心清者,洗内心之污垢也。心中之垢,一为物欲,一为知求。去欲去求,则心中坦然;心中坦然,则动静自然。动静自然,则心中无所牵挂,于是乎当卧则卧,当起则起,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外物不能扰其心。故学道之路,内外两除也;得道之人,内外两忘也。内者,心也;外者,物也。内外两除者,内去欲求,外除物诱也;内外两忘者,内忘欲求,外忘物诱也。由除至忘,则内外一体,皆归于自然,于是达于大道矣!如今,汝心中念念不忘学道,亦是欲求也。除去求道之欲,则心中自静;心中清静,则大道可修矣!”
老聃道:“养生之经,要在自然。动不知所向,止不知所为,随物卷曲,随波而流,动而与阳同德,静而与阳同波。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此乃养生之经也。”南荣问道。“此乃完美之境界乎?”老聃道:“非也。此乃清融己心,入于自然之始也。倘入完美境界,则与禽兽共居于地而不以为卑,与神仙共乐于天而不以为贵;行不标新立异,止不思虑计谋,动不劳心伤神;来而不知所求,往而不知所欲。”南荣问道:“如此即至境乎?”老聃道。“未也。身立于天地之间,如同枯枝槁木;心居于形体之内,如同焦叶死灰。如此,则赤日炎炎而不觉热,冰雪皑皑而不知寒,剑戟不能伤,虎豹不能害。于是乎祸亦不至,福亦不来。祸福皆无,苦乐皆忘也。”
名人心得:《老子智慧:在虚静中觉悟人生》
作者:傅佩荣
老子说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道家的思想跟儒家不一样,儒家苦口婆心要办教育,要你懂得人生价值观,可以不断的自我成长。但是道家认为人活在世界上你不能选择时代,也很难选择你的环境,当你碰到乱世的时候怎么办呢?乱世的时候人命不值钱,事实上越有才华的人越容易受到伤害,所以后来魏晋时代为什么出现新道家,历史上就六个字来说,叫做“名士少有全者”。大多数都是卷入了政治斗争,一旦改朝换代就会牺牲,他们是发展新道家。以前的道家,是由老子开创。老子是比孔子早30年,管理图书馆的官员,我们看古代历史很清楚,夏商周三代,春秋时代所谓的西周过去了,东周、春秋、战国,春秋时代末期老子是负责管国家档案,古代的著作很少。过去都说学富五车,那是因为每本书用竹简编起来只是一本书而已,五车不过是五本书嘛。但是老子管理国家档案,管理图书馆,该念的书都念了,他了解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古代的经验。但是问一个问题,如果天下乱的话我该怎么办呢?第一个,继续努力奋斗,最后壮志未酬身先死,理想还没有达成生命就消耗掉了。但是人只有这一生,当时佛教也没有传到中国,也不知道有轮回这回事,这一生就这样牺牲了,那谁给一个公平的报应呢?谁给一个公平的待遇呢?
儒家的思想有一种悲壮的气氛,叫做知其不可而为之,明知达不成也会做,孔子这样的人实在很了不起,令人尊敬,但是尊敬是一回事,最后目的达不成,牺牲有必要吗?道家思想在乱世里的想法不一样,我在1980年至1984年,在座大部分同学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在美国念书,我见过很多西方学者,他们叫做汉学家,研究我们的传统思想。他们提到道家的时候用了一个词,令我忽然觉得很诧异。为什么?他们说中国古代的思想有一派叫做道家,具有革命性。怎么会有革命性呢?道家不是顺其自然吗?叫你无为吗?怎么和革命扯上关系呢?外国人研究中国学问比我们研究西方学问难多了,因为中文太难了。
老子讲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们在中国文化的环境里成长,我们有一种社会责任感,道家教你看开一点,不要计较,福兮祸兮,祸兮福兮……有幸福小心底下藏一个灾难,有灾难有可能后面还有好事。看别人得意时,你不要羡慕他,这就是老子给我们的一种想法,很多事情要看多方面,所以我们就开始思考,为什么老子思想、道家需要革命性。因为中国古代思想以天作为核心,帝王成为天子,天下都是我一个人的,那我称为天的儿子,代表你还有父亲,天代表一个最高的概念。老子居然把天推翻,那不是革命吗?用道代替天,我们儒家比较熟,请问儒家跟道家有什么差别?儒家是以人为中心思考万物,儒家对人真是肯定,叫做人文主义。但是道家说不要再以人为中心,太狭隘了,宇宙万物何曾考虑人呢。我们开奥运,我们说最好那天风和日丽,我们集体去天坛祈愿,但是会有效吗?这个说明什么?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则的,跟人的意志没有关系,儒家讲天、讲人太狭隘了,所以用道代替天,让宇宙万物各自成为他自己的中心。很多人家有宠物小猫小狗,冬天到了,好冷,爱护小狗的人给狗做衣服穿,这对狗的心理非常不好,因为穿衣服的狗看到别的狗,它会想:“为什么别的狗没有穿衣服呢?是不是我身上有见不得的东西。”所以要以狗的方式对待狗,否则他永远得不到狗的世界。 这就是老子的思想,他说让万物做它自己,你不要太主观,认为人是价值的判断者,结果扭曲了万物的真相。最大的差别:儒家肯定人性向善,然后你这一生要择善固执,止于至善,但是道家讲真实,你不要管善不善,那个标准是相对的,任何一个时代有不同的善恶标准,没有普遍共同的标准,那你为什么要强调善呢?所以道家认为不要讲善恶,要讲真实。我一念庄子就很惭愧,他讲真人,代表我们是假人。你不要主观,不要加上色彩,让它本身自动出现。庄子讲镜子,什么东西来照,就显出本来的面貌,我们看人有自己的成见,我喜欢看就看,喜欢看到我喜欢的部分,而无法看到他的真相。所以道家强调从真实再到美感,你要欣赏一样东西,就从真实来欣赏,我们最自然的本身,你千万不要以为有某种标准才能叫做美,这不是我们道家的想法,道家想法是你存在就有美的资格,看有没有人欣赏你,重要的不是你美不美,而是欣赏你的人条件够不够。基本上道家的特色跟儒家大不相同,称为有革命性,因为把天拿掉了,换上一个道。上有天下有地,天地代表万物的空间跟时间,在这个里面万物出现了,我就要问了,道家为什么提出道呢?分享有关老子的心得,请各位记得一句话,道家的思想的关键在于道不等于自然界。
多少年以来我们喜欢强调,道就是大自然。如果道就是自然界,就是天地万物的话,老庄直接讲天地万物,何必讲道呢?又说道可道非常道,那你要说什么呢?直接讲天地万物,非讲道不可,因为道不等于天地万物,又不能讲清楚。道和天地万物不一样,是根源,根源和结果要分清楚,根源永远存在,这就是道家重要的立场。如果你把儒家的天拿走,宇宙万物没有根据了。高山也是天所造的,人类更不要说了,许多老百姓都是天所生的,你把天拿掉,人类怎么来的?道家需要说这个,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你先不要管一二三,我们不做这样的探讨,我们只是说万物从道而来,因为你把天拿走,给万物的来源做一个清楚的说明,他所谓的不可说,不是说不存在,而是说它是根源,包含一切。 给各位两个观念是,第一,道不等于自然界,道是一个整体,你看到宇宙万物是一个整体的话,代表对道家有基本的认识。你可以从时间的角度来看,整个一生,假设我活80岁,是一个整体,我小时候念书有一次失败,我大学念书不太顺利,说不定将来你正好因为这样而成功,这样从整体来看的时候,你的情绪就可以化解,得到我也特别快乐,失去不会特别难过。道家强调真实,真实需要你平等的愿望,不要去曲解,要从整体来看。
有一次楚国的国君去外面打猎,回来的时候他的弓不见了,这个弓是很漂亮的弓,最后楚王说:“算了,算了,楚人失弓,楚人得之。”楚人掉了一把弓,一定被楚国人捡到,因为在楚国的境界里。孔子听说就说:“何必限定楚国人呢?就说人失弓,人得之。”一个人把弓失掉了,另外一个人捡到,可千万别被猴子拣去了。老子听说就说,何必讲人呢?就讲“失弓、得弓”,都没有关系。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你如果是一个国君,只照顾这国家的人,千万不要和别国的人混在一起。你是一个儒家,你要照顾人,可不能被猴子拿去。你是一个道家,管你被谁拿去,在天地里面跑不掉的。这个故事一看道家的特色,的确不同。道家很难念,跟一般的想法不一样,一般人以人为本位,或者以自己为本位,所以学道家就有一定难度,那问题来了,那谁适合学道家呢?适合道家三种人,一种年纪很大很大的人,叫做“老子”。人到老的时候确实会有一点聪明,我们有一句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家阅历很丰富。美国有一个简单的故事,很多年轻人围着一个老人家说,您这么老了,您一定有丰富的人生智慧,给我们一些建议吧。老人家说:“我给你们一个建议,这一生绝对不要谈恋爱。”那老人家知道谈恋爱的结果一定是不好,谈恋爱成功你结了婚,感情也消失了,变成夫妻之情,谈恋爱失败更痛苦。没有开始就没有结束,太好了。因为有开始就有结束,这是所谓老人的智慧,很特别,我们会接受吗?我们当然不会接受,年轻人之所以为年轻人,就在于勇敢泛滥,勇于犯错,然后再慢慢后悔,前半生犯错,后半生再弥补,然后弥补完毕再接着犯。所以我们提到说老年人,这是第一种。第二种,道家的思想最适合失意的人。你有很高的才华才有失意的条件,你什么都不懂,你感觉活着倒霉,你本来就活该倒霉。所以如果你很有才华,怀才不遇,你说我实在是很失意。据我所知,没有人比庄子更失意,庄子有资格成为道家。
孔子跟老子学过,孔子看到老子之后,回家跟他的学生说,我以前不知道什么是龙,现在知道了,就是老子,神龙见首不见尾。另外,孔子见老子之后被司马迁写进《史记》,说老子把孔子教训一顿,说你不要这么多欲望,但是老子这样讲不公平,人怎么会没有欲望呢?但是欲望分两种,一种是自我为中心的欲望,第二种是非以自我为中心的欲望,第二种是好的。比如我希望我自己发财,别人都倒霉,这是自我中心。第二种是我希望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这是好欲望。所以老子叫孔子没有欲望,对孔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刺激,孔子后来整个生命是转向不以自我为中心的欲望,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是孔子的思想,这种思想不以自我为中心,是希望服务人群,所以儒家走向正路,跟孔子早期接触老子有关系。那么老子的思想到底在说什么?
第一要问老子在说什么。一个乱世里面,共同的问题是怎么样化解时代的危机,使这个世界不再乱下去,这是很大的问题。老子怎么办呢?老子认为“解铃仍须系铃人”。天下的乱是由人类造成,所以你不要怪万物,要问人类怎么化解人类所造成的困难。第一步要研究人跟万物有什么差别,老子立刻发现人类很聪明,人有认知能力,所有问题都是由人类的认知能力产生的,认知会产生偏差,就会有偏差的欲望,所以所有的欲望都来自认知。如果你知道哪里更好,你就会希望去,叫做“有知就有欲望”,如果你本来不知道外面怎么样,你怎么会想要离开呢?
知跟欲很主观。有一个小故事:有一条河,两岸住着不同的人家,这一岸有一个年轻人,他很羡慕对岸的人,这个河很宽,有一个渡河的老船夫,这个年轻人说,请问您这个给两边人渡来渡去,是不是这边人比那边人快乐?老船夫说你认为这一边怎么样,那边就怎么样,天下任何地方都一样,一头牛牵到任何地方还是一头牛,重要的不是别人怎么样,重要的是你是怎么样的心态,你心态不改变,在这边抱怨,到其他地方照样抱怨。我有的朋友移民到美国和加拿大,我问他们快乐吗?他们说不是很快乐,因为底下有子女之后担心了,看到子女英文比自己好,讲的很像美国人的英文,一方面很高兴,一方面也很担心,怕他不懂中文。我在美国念书在耶鲁大学,每到礼拜天就看到两批家长,借一间教室学习母语,我就很奇怪,问当地一个朋友,他的小孩也送来学中文。我说:“你当初出国恨不得中文很差,英文很好,但是现在你的小孩英文真好,为什么要学中文呢?他说,说实在的,我跟我太太到美国之后,生了三个孩子,看他们从小受美国人教育,心里就很担心,担心将来老的时候住养老院,因为语言文字里有思想,你让你自己的孩子接受美国人的教育,老了肯定住养老院。因为美国人一致认为老人家就应该住养老院,要不然怎么办呢?但是你只要是华人,是中国人,就希望三代同堂啊,含饴弄孙啊,这个在中国可以,在美国是幻想。
两个老人家生了八个孩子,各个都留学美国,两老都七十几岁了,到美国最后变成游牧民族,这一家住一个月,换一家,到最后外孙女不懂事,见他们两个人来,说你们干吗来我们家,在我们中国肯定不会有这个事,小家庭成立之后,我们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来的话,欢迎都来不及。但是在美国成长的小孩不一样,你们干吗来我们家,当了游牧民族一两年,最后还是回去算了,文化观念不一样,你适应吗?外国人为什么可以适应,他代代相传的,你可以适应吗?那要你自己考虑,重要是你自己的观念如何。你要学老子,第一要知道老子认为人间所有的问题来自于人的观念。你观念错误就会有错误的欲望,造成困扰。
譬如你知道黄金比石头好,你就喜欢黄金。你知道钻石比黄金好,你就喜欢钻石。但是你把钻石给猴子它会觉得喜欢吗?它会想你干嘛给我石头,猴子需要香蕉,你给他一根香蕉,胜过一颗钻石。价值观只有人类是最特别的,只有人类是不切实际的。假设你到荒岛上,你要一颗钻石还是一根香蕉?你周围都是钻石也没有用。有一部电影翻成《浩劫重生》,汤姆·汉克斯演的,他一个人跑到荒岛上去,第一次钻木取火,把一个木头钻出火说我创造了火,拿一个排球画了一个脸,说我创造了人。回到美国之后,打火机一按,火就出来了,我在荒岛上磨得手都破皮了,现在一按就有火,他受到的冲击很大。人常常要问,你需要这个东西,请问这个东西真的是你需要的吗?人就要问这个问题,否则你生命浪费在很多琐碎的事情上,一辈子被自己制造的困难所障碍了。老子希望解决问题,从知开始。很多人去过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中部都是沙漠,我看过一份资料,说澳大利亚中部本来不是沙漠,是一片树林,为什么变成沙漠呢?因为英国发现澳大利亚之后,很多人移民过去一看,这些树木长的不好看,又不结果实,毫无用处。人类认为毫无用处就会加以修改,从英国带来一大堆好看的、可以结果子的树木的树苗,把澳洲本来有的去掉,结果水土不服全部枯死,变成沙漠。人类的灾难怎么来的?人自己造成的。如果你喜欢看古代的神话故事,所有神话都不例外,上帝或者宇宙的力量创造了人类,下一步有人类出现,接着就是灾难,没有例外。西方的故事叫做诺亚方舟,我们这边叫大禹治水。大禹真的令人佩服,治水那么辛苦,三过家门而不入,庄子把他讲的非常惨,小腿没有毛,大腿没有肉。庄子最喜欢嘲笑这些人,说你大禹那么辛苦,弄了半天,水治好了吗?治好了,但是人会破坏。台湾这几年最怕台风,台风一来就有土石流,土石流怎么来的?我们人为造成的。以前我家门前有小河,小河后面有山坡,现在小河变成水沟了,山沟变成土石流了,我的家被淹没了,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说明人类破坏大自然从古到今没有例外,这个大自然能承受到什么时候没有人知道,已经岌岌可危了。 所以老子说要分析人类的认知能力。人类的认知有三个层次,第一个把知当做区分。你看小朋友进幼稚园、小学,第一件事是看图识字。打开课本上面画一只猫,旁边画一只狮子,长的一样大,小朋友就要分辨猫是温和的动物,没有害处的,狮子可是危险的。所以你要小心,第一步要分辨有利还是有害。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从小父母教我们这个可吃,那个不可吃,这个有问题,那个没有问题,那个有利,那个有害,如果人不能分辨这些早就灭亡了,人有认知能力所以就活下去。
如果说人类多伟大,你看过《侏罗纪公园》吧?你们就知道人类多可怜了。有谁打得过恐龙?绝对不可能的,你叫那个阿诺·施瓦辛格,也没有用。人在大自然里面透过分辨区分知道有利有害,让自己活下去,但是有一利就有一弊,你知道怎么区分吗?我刚才讲过石头、黄金、钻石,区分多的时候,大家都喜欢物以稀为贵,大家都要争夺好的东西,到最后天下大乱。人类从区分来运作他的认知能力,那是人类活着的必要条件,如果你不能区分的话,好坏不分,危险跟安全不分,那人类陷于灭亡一种可能性,但是你一区分就产生欲望,哪里更好,什么东西更好就要追求,到最后,从竞争到斗争到战争,最后趋于毁灭。老子认为,第一把知当作区分是必要的,但是恐怕有后遗症,所以到第二步,把知当做避难,避开灾难。怎么避开?根据别人的教训经验。商朝称作殷鉴不远,就是你看夏朝怎么灭亡,不要重蹈覆辙。我常常建议学生不要老考第一名,总考第一名没有什么人缘,大家不喜欢你,同学常常诅咒你生病。老考第一名,你不懂得避开灾难。真正聪明的人永远做第二号,不做第一号,这是真正聪明的。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则,你就知道“知”可以让你避开灾难,叫做全者保真。西方也懂得这个道理,从笛卡尔后边发展到斯宾诺莎,他就说“善于隐藏,乃善于生活”,一个人活在世界上,要懂得隐藏自己,如果你不懂得隐藏自己,别人希望你好好发挥,把你当作大禹,让你累死。
寒月根据网络资料修改编辑
文章评论